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调锋,如何掌握更得势?

《二谢帖》中的“静”字,调锋之技法,体现的淋漓尽致。

运笔之法的关键在如何调动笔锋,毛笔前部呈锥形,后部呈圆柱形,笔尖谓之锋,锋着纸即出墨迹,笔下的线质如何,全在运笔。此处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书法的运笔之法当有碑、帖两个笔墨语言体系,本文只就帖而言。古人以为,运笔之时以正锋藏气为贵“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优劣之根,断在于此。”

当然,古人强调中锋行笔,但也并不否认侧锋的作用,所谓“正锋取势,侧锋取妍”,子瞻因为提不起笔,多用“信笔” 而受到批评。之所以古人主张用正锋,关键就在这“势”上,古人以为,有势方有神采,宁存风骨不存机巧,宁取丑拙不取妍媚。

《频有哀祸帖》中的字组,调锋动作,一气呵成。

运笔的过程就是控制笔锋的过程,控笔的原则首先是要把笔提起来,听侯调遣。笔提不起来,笔下的线条就缺少节奏感,写出的字如同体瘫患者,直立不起。笔锋的运行轨迹不清晰,自然也就体现不出力度。

起笔的环节怎样处理呢?“逆入、涩行、紧收,是行笔要法。如作一横画,往往末大于本,中减于两头,其病坐不知此耳。竖、撇、捺亦然。”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古人强调起笔时要心神稳重,交代清晰,无论起笔是顺是逆,皆须着力。

《二谢帖》中的“日出”字,提按顿挫,笔迹清晰。

从古代书论我们能够看出,古人强调运笔要有提按,提按是调锋控笔的核心问题,折锋和搭锋都是靠提按来成形的。一般情况下,逆向按下笔锋之时,笔尖部必或仰或俯横落于纸上,重顿强笔后便出折锋,折锋有形质,有了形质便出性情。

方笔直行出涩笔,直行时,锋线居中不露怯寒,线条饱满圆健,内敛含蓄,似玉筋,如钗股。提按还体现在力量的转换中,作书若以均衡之力驱之则墨线绵软,无骨无筋。

尤其草法重转换,转换之时折搭自然,则顾盼多姿。作草书需将篆、隶、真、行的笔法融会贯通才可。

《自叙帖》中的“国”“错综”“其事”等字,可窥草书之调锋运笔的奥妙。

- end -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书法屋

总监丨冯错

主编 | 凌晨

编辑 | 土曾 小君 祁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临习要过六关
汉隶全则(一)
《中国书法技法评注刘小晴著》摘抄
调锋:书法技术之核心
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结果如何,皆以“擒纵”见分晓
写书法的基本技巧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