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前两天,老王因为一个特殊的机缘与几位中学老师在一起用餐。

  李老师叹道,现在做老师太难了,学生好高骛远胡思乱想,一些问题提出来,让人很尴尬,常常答不上来,师道尊严岌岌可危。

  比如:做人应该诚实还是不应该过于诚实?应该“自强不息与时俱进”还是“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究竟是“有志者事竟成”还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生归根结底是一幕欢乐的喜剧还是一幕虚无的悲剧?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还有一些政治敏感问题,我连在这里复述的勇气都没有……

  来自另一所学校的徐老师听后,笑道:你这位老兄,反应也太迟钝了。我教你一招,今后无论学生提出任何刁钻问题,你都可以不变应万变告诉他: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这话也不是本人原创,是很有来历的。

  话说,某校有一个女生十分崇拜钱钟书和杨绛夫妇。参加完高考之后,在等候录取通知书的空暇里,她给杨绛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自己对杨奶奶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的许多人生困惑,希望杨奶奶能在“百忙之中释疑解惑”。

  杨绛先生回信了,淡黄色的竖排红格信纸,毛笔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晚辈的客套话之外,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这位女生又惊又喜,想不到杨绛先生居然会给自己回信,把这封回信奉若至宝,到处传看。校方闻讯后专门组织召开了师生座谈会,研讨杨绛的回信。

  那位女生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说,“我迄今都觉得这是对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的精神苦恼的最简洁而朴素的概括。既针对着我个人的毛病,又具有普遍教育意义。今后,要么多读点书,要么少想点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不会有那么多庸人自扰的困惑了。”

  最后,校长总结到,“杨绛先生的这句话言简意赅,是一笔珍贵的教育资源,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宣传。”

  一起用餐的老师们听到徐老师的介绍之后,纷纷伸出大姆指,对这句话表示激赏,表达对杨绛先生的敬意:“不愧是一代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夫人,说得真透彻!”

  这时,坐在一旁的老王却发出一声冷笑,表示不敢苟同。

  这话,不过是杨绛先生的一种巧妙敷衍。对女生的提问不便回答难以回答或者懒得回答,以攻为守,把踢过来的皮球又踢回去,这可以理解。但如果我们煞有介事,将其当做人生哲理,不过是为“粉丝被偶像催眠现象”提供了一个新例证罢了。

  催眠,医学有专门的解释,且不去管它,我定义为,听众因对言者十分崇拜,质疑能力处于休眠状态。

  其实,杨绛的话是经不起推敲的。

  “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读多少与想多少之间应当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如果想的数量超过了读的数量,打破了这个平衡,就会出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很简单,就是恢复这个比例平衡,或者多读一些书,或者少想一点问题。

  吊诡的是,老师们的阅读量显然大大超过他们的学生,然而并不能很好地解答学生提出来的许多问题。

  这就意味着即使有一天,学生读书的量赶超了老师,也未必能很好地解决当年的困惑。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书读多了,经历多了,有一天他们会变得老于世故,连问题也懒得想,更不屑于问了。

  人们面对的问题各各不同,有的可以通过多读书加以解决,有的读多少书都解决不了,还有的读书少时反而比多时解决得好。

  不少科学家和文学家做出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就,并不是在读书积累最多的老年,反而是在读书量相对不多的中青年时代。

  分享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时,杨振宁35岁,李振道才31岁,都非常年轻,后来他们书读得比以前多得多了,却再也没有受到类似辉煌的眷顾。

  杨绛这句话似是而非,大可视为老年人的狡黠,一笑了之。予以神化,就会闹笑话,误导学子,甚至成为进步的羁绊。

  在人类文明史上,多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佳话。

  “青”为什么能胜于“蓝”?一个并非不重要的因素在于“青”并不因为读书不如“蓝”多而自惭形秽不敢超越,而是比“蓝”想得更多想得更大胆。

  无独有偶,许多著名作家的名句,都有过被万千粉丝神化迷信的遭遇,其实分析之下,也是似是而非。

  列夫·托尔斯泰写在《安娜·卡尼列娜》卷首的名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无数人包括很多研究家庭婚姻问题的专家均被其催眠,将其当作关于家庭婚姻关系的教条,不厌其烦地重复。

  其实,哪怕稍微动一点脑筋就不难看出,幸福与不幸的家庭都是既有共性也有差异的。

  完全可以反过来说,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

  很显然,许多不幸的家庭都有第三者插足,而幸福家庭的经济收入可以有天壤之别。

  一席话说完,老王颇有些顾盼自雄,扬长而去,把几位老师晾在餐桌边,面面相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走进“愧怍”之门扉 剖析《老王》之主旨
公开课《老王》的六堂同课异构课(王君、肖培东、黄厚江、余映潮、黄玉峰、程翔等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
教案一则 老王
【予东专栏】解读“愧怍”内涵,感受悲悯情怀
康老师心育 |幸与不幸,你怎么看?
《老王》同课异构课堂实录(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