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色是农家乐旅游的灵魂
江忠宝 潘善伦      

    一: 成功摸索五种发展模式    

    1、自然原生态型

    自然原生态型农家乐以黄山南大门汤口镇寨西村浮溪古村落为代表。早在2001年春,当地农民就利用该村绝佳的自然生态环境,腾出闲置的房屋,接待城市离退休老人。他们远离城市喧嚣,寄情山水之间,安然静养晚年,一住就是几个星期甚至数月,称这里是“小桥流水人家,养生休闲最佳”。当地农民还与高校合作,以低廉的价格,接待进山开展植物标本采集等科研实践活动的大学生。浮溪的农家乐旅游就这样发展起来,成为黄山区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早期示范点。

    2、景区依托型

    景区依托型农家乐以坐落在翡翠谷景区入口的汤口镇山岔村翡翠新村和位于太平湖畔的龙门乡复兴村“水上人家”为代表。翡翠新村以接待翡翠谷景区的游客为主,建有徽派农民别墅48幢,其中30户从事旅游接待,拥有标准客房200余间,停车场、综合楼、商业待、旅游步道、绿化带等设施一应俱全,提供旅游、餐饮、住宿、健身、上网等一系列服务,可同时接待游客1000人。2006年农家乐全年接待游客4.7万人次,旅游住宿餐饮收入126万元,户均4万余元。2006年村属翡翠谷(情人谷)景区共接待中外游客逾300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翡翠新村赢得了“安徽旅游第一村的”美誉,被安徽省建设厅命名为“省级小康住宅建设示范村”,被省旅游局命名为全省首批“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同年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该村已列为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接待了非洲津巴布韦等国家的首脑和政府官员。

    3、农业观光型

    农业观光型农家乐以黄山北大门耿城镇辅村村芙蓉观光农业开发实验区为代表。该实验区是省计委1996年批准立项建设的农业区划实验项目,1999年被列为国家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实验区,2004年7月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近几年,实验区以黄碧潭伪锦园为核心,先后开发了芙蓉谷、飞龙瀑2个自然景区,建成了猕猴桃观光园、板栗园、翠竹园,实现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的初步结合。金秋时节,游客游览实验区,既可欣赏宜人的自然风光,又可实地采摘,购买绿色食品猕猴桃、板栗。去年秋天,仅猕猴桃即向游客销售2万余斤,约占猕猴桃观光园总产量的三分之一。2006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门票收入27.3万元。

    4、移民安置型

    这种模式的农定乐以谭家桥镇长源村的江家农庄(高速公路建设移民安置新村)和太平湖的凤凰山庄(太平湖B区开发移民新村)为代表。江家农庄建有徽派农民别墅29幢,拥有标准客房60间,可同时入住110人。2005年“五一”期间,有19户农户对外试营业,共接待游客243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2万余元,土特产品销售1万多元,户均收入1500元。2006年接待游客4.7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25.9万元。

    5、城郊休闲型

    这种模式以甘棠镇民主村十里山酒家为代表。地处十里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十里山酒家,是当地农民利用自家住宅开办的一家土菜馆。酒家经过扩建,已拥有餐馆包间9间、标准客房7间,另建有风光长廊(能摆餐桌)和停车场,可同时接待游客150人,成为黄山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农家乐餐馆。游客置身其间,既可享受城里宾馆待遇,又能品尝农家美食,饱览秀美的山水风光。这里接待的游客,主要是南来北往的过境客和慕名而来的城里客,每天接待量均有100余人次,最高达200人次。2006年接待游客4.1万人次,旅游餐饮收入超过100万元。

    

    二: 政府因地制宜组织引导

    

    1、加强组织引导,走政府扶持之路

    2004年12月,黄山区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3名分管区领导为副组长,13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农家乐旅游区(点)”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农家乐旅游产品开发的各项具体工作。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组和办公室。

    为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开发农家乐旅游的积极性,促进全区农家乐快速发展,还出台了《黄山区农家乐旅游开发工作考核奖励办法(试行)》。依据考核结果,设一等奖1名,奖励12万元;二等奖2名,各奖励10万元;三等奖3名,各奖励8万元;鼓励4名,各奖励6万元。奖励资金从区农家乐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2、加强经营管理,走标准化建设之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家乐旅游发展伊始,黄山区就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黄山区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标准(试行)》和《黄山区农家乐餐馆示范点评定办法(试行)》,从住宿、服务、餐饮、活动项目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全区农家乐旅游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内部管理上,提倡农家乐旅游经营点推行公司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如翡翠农民新村于2005年3月成立了黄山翡翠人家农家乐旅游公司(隶属于翡翠谷旅游公司),制定了农家乐管理制度。公司与加盟农户签订了责任书,由公司为农户统一办理经营证照(农家乐工商、税务、保险等相关执照),统一宣传促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客源分配,统一用餐价格,统一住宿收费。

    公司在新村内还建起1幢老年公寓,按照自愿的原则,安排各户老人进公寓集中生活。这些年满60周岁的老人,除享受每个新村人口约3000元的公司年终分红外,还可领取每月100多元的养老金。这种“公司+农户”的农家乐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受到国家旅游局的充分肯定,翡翠新村被誉为“社会主新农村”的典范。

    3、强化教育培训,走规范化发展之路

    一方面认真开展岗前集中培训,使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尽快掌握接待礼仪、餐饮、客户服务等行业知识。另一方面抓好在岗培训,不定期组织安排农家乐旅游骨干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加深对农家乐旅游的感性认识。同时,针对各地不同情况,积极组织送教下乡活动。如聘请专业人员,夜间送教上门,进行实地培训;区农家乐旅游领导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则经常深入农家乐旅游示范点,提供指导和服务。

    4、强化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创新之路

    围绕“打黄山牌、做水文章、借九华光、弘徽文化、唱农家戏”的思路,黄山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农家乐旅游发展“229+1”计划(2个农民新村———翡翠新村和江家农庄,2个自然村落———复兴“水上人家”和寨西浮溪古村落,9个农家土菜馆,1个国家级农业现光园———芙蓉农业现光园),鼓励深度挖掘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韵味的民俗文化节目和农娱、农事活动。2005年9月至10月,举办了全区首届农家乐厨艺大赛,旨在以赛事为载体,挖掘地方菜肴,围绕旅游“六要素”,做好“吃”文章。2006年10月,继续办好农家乐厨艺大赛外,又举办了民俗文化艺术节,并成立了市内首个民俗文化艺术团。

    在政府的大力引导扶持下,通过各农家乐旅游经营点自身的辛勤耕耘,黄山区农家乐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区共有农家乐旅游经营点20多处,农家乐旅游经营户230多户,拥有接待床位2000余张,直接从业人员1000余人。2006年全区农家乐旅游接待4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000万元。

    

    三:发展农家乐旅游的若干启示

    

    1、发展农家乐旅游要围绕科学规划求特色

    黄山区农家乐旅游迅速兴起的实践表明,农家乐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度假形式,是对传统的自然观光旅游的丰富与互补,有特色才有生命力。

    发展之初,由于具有投资小、风险小、回收快等特点,加上优惠政策扶持,农家乐旅游极易形成一哄而上、遍地开花的局面。长此以往,势必浪费资源,引发恶性竞争,阻碍农家乐旅游规范有序发展。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应树立和强化“先规划、后开发”的理念,将制订科学规划放在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头等重要位置。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制订区域性农家乐旅游发展规划,确保规划既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前瞻性。

    2、发展农家乐旅游要围绕农家风味求特色

    从黄山区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看,“吃、住、娱”是农家乐旅游三要素。农家乐的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吃、住、娱”的特色化。

    “吃”应是地道的农家土菜:讲新鲜,更讲卫生,最好是自种自养自烹调、风味独特的招牌菜,如“水上人家”,可在水鲜烹调上下足功夫,让游客吃得放心,甚至大饱口福、大开眼界。“住”应尽量保持农家的原汁原味:砖木结构的庭院,原木原竹的家具,乡土气息的装饰,加上清幽的环境,让游客住得舒心,甚至平添一种隐居桃源的心境。若贪大求洋,盲目学做宾馆菜肴,一味兴建高档农民别墅,则会丧失“农家”本色,丧失对游客的招徕力。“娱”应精心打造、包装一批观赏性强、参与度高的活动项目:可举办一些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婚丧嫁娶、传统节庆等民俗文化展示;也可安排一些技能要求不高、风险性小的农事农娱活动,如采茶、摘果、捕鱼、种菜等,让游客在地方文化的熏陶中受到感染,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增长阅历,在农事活动的收获中得到满足,甚至乐不思蜀;还可以在农家庄园内特竖“二十四节气”柱,书刻各季节宜种、宜收农产品和谚语,让城里人和年轻人了解农事活动和农耕文化。

    3、发展农家乐旅游要围绕农民增收求特色

    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从事农家乐旅游的黄山区农民,不少人已初尝甜头,但对一些人而言,收效不甚明显。究其原图,自然有诸多方面,而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大都缺乏旅游知识,旅游接待满足于餐饮、住宿,旅游产业链不长,综合接待能力不强,是其中极为重要的方面。

    为此,政府有关部门一要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强化旅游知识和规范服务培训。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培训,让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深入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全面掌握农家乐旅游接待标准,尽快适应从农业生产者到旅游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主动调整农家乐旅游发展思路,自觉走“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之路,不断提高农家乐旅游接待水平和效益。

    二要鼓励拉长旅游产业链,增强综合接待能力。可选择茶叶、干笋、香菇、木耳、小干鱼等绿色、无污染农产品,做出特色,做大规模,作响品牌,激发游客购买欲望。可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发展观光型生态农业,力求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还应力促农家乐旅游与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有机融合,丰富农家乐旅游文化内涵,提高农家乐旅游产品品位。

    三要引导区域联动,实行规模化经营。如支持农家乐旅游经营点与周边景区、景点及旅行社对接合作,打破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旧模式,建立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政策互惠、信息互通的新机制,做到联手发展,共谋多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整合县域优秀旅游资源.探索“美好乡村旅游”新路子
丹霞辉映 造福一方
乡村旅游与农家乐有什么区别
让乡村旅游奏响扶贫致富新乐章
农家乐旅游发展前景
农家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