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旅游创新与模式泛化
“十一五”以来,旅游行业创新意识有了普遍强化,创新实践也在踊跃探索,创新成果基本可以“两多两少”来概括,即创新性工作思路多,创新性的实践多;创新性重大理论成果少,旅游创新的典型性、模式性成果少

    □高舜礼

    近些年,创新作为一种发展导向被大力倡导、实践和总结。旅游业内涌现出大量创新之举,凝结了不少创新经验。但毋庸讳言,也有一些创新在成色和含量上有所欠缺,实难服膺创新之名。

    创新不是什么新词,其意蕴古已有之。进入21世纪,创新一时声名鹊起、响彻神州,一个原因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由此,创新成为各行业、各领域发展的一个导向。旅游行业对创新的认识和实践,也大致以此为大背景。

    何谓创新?顾名思义,创新之要:一在创,二在新。创就是开创、开辟、开拓、新创、创造,就是有所突破、有所革新,有所造就;新就是前所未有、不同既往,就是新意、新鲜、新颖、新生。创新是革故鼎新、吐故纳新、推陈出新,而不是恪守成法、陈陈相因、一成不变。创新也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一项事业,还是一项工作或艺术创作,其健康发展都离不开创新。齐白石曾言,“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说的就是创新与继承。

    创新包括哪些内涵或层面呢?行业之间在要求上有所差异,表现层面也有所区分。以科技领域为例,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前者强调的是超前和独创,后两者则都属于应用性创新。这种划分,对旅游行业有借鉴意义。就创新涉及的有关因素看,大致包括如下方面:

    一是创新意识。这是创新的前提,有无创新意识直接关乎未来和前景。领导者有这种意识,可能会带来一场创新革命;管理者有这种意识,可能会带来工作或管理的崭新格局;从业人员有这种意识,则可能会创造出新的工作法。

    二是创新理论。创新离不开相应理论的指导,同时,理论创新也是创新成果的较高表现形态。国家有国家的创新理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各行各业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行业有行业的创新理论,就是对一定时期行业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包括战略定位、发展导向、前景目标等的理论支撑。

    三是创新实践。即具有创新性的工作探索。实践是创新的载体,也是检验创新思想和理论的唯一途径。创新实践不是一般化的有些新意、略有不同,或是人为的提炼提纯、拔高添彩,“新”要新在“创”上,即开创、新创、独创,在创的过程中有所革除、有所扬弃、有所规避。

    四是创新成果。创新成果是创新实践的结果。它具有明显的实践性,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和影响着实践;它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相对于自身是创新的,但在更大区域或全行业就未必是了;它具有可对比性,创新成果的价值和影响是不同的,仅有少数可上升为模式、路径、典范等,更多的成果则达不到这种境界。

    “十一五”以来,旅游行业创新意识有了普遍强化,创新实践也在踊跃探索,创新成果基本可以“两多两少”来概括。

    “两多”:一是创新性工作思路多。近些年,旅游主管部门在发展部署上多有开创,提出了若干新思路,如旅游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三大旅游市场战略的微调,推动发展国民旅游休闲,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旅游新业态,旅游应急与危机处置,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等。二是创新性的实践多。各级旅游部门都进行了一些创新探索,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国家旅游局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对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等级实行“退出机制”,推动实施各类旅游标准等;省市一级,尤其是东部省份和重点旅游城市创新实践不断,如山东推出的“好客山东”区域形象、“贺年会”年节活动、“国民休闲大汇”等;杭州探索的休闲业态发展、特色潜力产业培育、旅游综合体建设、“西湖免票”模式、城郊湿地公园开发等,在全行业乃至跨业界都产生了广泛影响。2012年初,《中国旅游报》社评出旅游产业10大关键词,并推举与之相关的10个代表性省份,反映的就是行业性年度创新实践,如文化旅游、国民休闲、绿道旅游、高铁旅游,智慧旅游等。

    “两少”:一是创新性重大理论成果少。此指对全行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的创新理论,而非旅游学术科研的一般新成果。较有代表性的: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旨在探索旅游发展方式转变;旅游业被赋予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定位,相对于以往在理论和认识上都有新突破;旅游业被确定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对旅游业发展目的、发展方向、产业属性、检验标准等带来了创新性影响。二是旅游创新的典型性、模式性成果少。这个少,不是说做此努力的地方和单位少,而是在全行业真正具有创新实践样本意义的太少。创新实践的相对性,决定了纵向自我对比或有创新意义,但横向比较就未必可称得上创新。例如,“广东人游广东”这一市场营销策略,在全国是前所未有的,后因其市场收效明显,被许多省市所效仿,先后不下10个省市提出“某地人游某地”,显然,从各地来看都可能是空前的,但如放在全行业作横向比较,就只有广东可以创新自居,步其后尘者则仅属于学习借鉴了。再如,旅游区域协作最初兴起于长三角、粤港澳,10多年之后蔓延到中西部,相邻区县竟也大搞区域协作,签署所谓互送客源的意向,非但毫无创新之意,反而形式主义愈演愈烈,此可谓创新异化的一个案例。

    模式是创新成果较高的表现形态,客观上成就率应不会高。但近些年,模式在旅游业内出现频率明显增多,较多地表现为某一地方的旅游业发展之路、成功之道,尤以县级为多。“模式”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参照做的标准式样。从字面上的理解和司空见惯的情况是,一般用于深入研究论证以后、被学界业界所接受的某种情形,如亚洲“四小龙”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相同、相近和相似的发展道路与做法,其实都应算作一种模式。在现实中,模式的总结和宣传之所以有些动力,背后都隐含着当事方和总结者的某些利益,客观上以模式概括创新成果,会给人以冠冕堂皇和等而上之的感觉,或许有利于扩大宣传效果,但如实践探索的创新成分原本不足,或横向比较根本就不算什么创新,岂可仍以模式名之?因此,对创新成果加以归纳和总结是必要的,但最好勿上升到模式高度,即使决计非搞不可,也要看一下是否真的有什么独到之处。否则,不管三七二十一,你搞我搞他也搞,模式便会满天飞,便会名异而实同,便会贬值和泛滥。

    模式能否复制或推广?这是业内一些人关注的问题。从创新实践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创新是有前提的,需要科学论证、大胆借鉴、因地制宜、兴利除弊,既不能心血来潮、空想蛮干,也难以照搬照抄、东施效颦。模式虽有标准化之意,但毕竟不同于模版,在各地发展条件与市场环境都不同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也拷贝不了。当年全国“农业学大寨”,全国硬推8个革命样板戏,都应视为某种模式的推广,而且是以强大行政权力为后盾,最终也未推广下去。至于个别地方热衷推广当地的所谓模式,我们权且看做是宣传促销,而不说他王婆卖瓜或找不着北,但有一点应该清楚,真正堪当模式之称的,没有哪个是主动给人传经送宝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旅游发展模式正在改变旅游人才培养极其重要
绿维文旅:文旅大数据应用探索与实践
信宏业:发展智慧旅游不能盲目追求高精尖技术
范恒山:深入研究新时期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让创新成为发展常态
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出台 三地将共建旅游资源交易平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