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博物馆与旅游的相互借鉴

  作者:郝黎 来源: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

博物馆是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是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的场所。
    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旅游定义是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可概述为:博物馆是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能够提升旅游文化品质;旅游则为博物馆带来大量观众,加快博物馆融入社会的进程。
    博物馆是旅游目的地
    1.博物馆就是景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200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把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博物馆是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很多博物馆同时也是旅游景区,例如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上海科技馆等。笔者根据北京市旅游委电子政务网公布的信息统计,北京市A级景区有201家,其中博物馆有33家,占景区的16%。
    博物馆与景区高度相似,甚至融为一体,是基于以下方面的原因:
    二者的服务对象都是人,服务的目的都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都要求从业人员提升思想素质,提高服务技能,以人为本,提高观众或游客满意度。
    博物馆与景区都是公共开放区域,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在窗口接待、公共图文信息、双语引导标识、讲解服务、休息设施、餐饮服务、纪念品销售等方面的要求基本一致。
    2.提升旅游的文化品质
    旅游是增进中外游客了解彼此文化的重要手段。博物馆是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阵地。
    我国博物馆的性质和基本陈列内容可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综合类、自然类、科技类等,这些场馆逐渐成为展示地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和认知祖国历史、直观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和伟大,增强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其次,博物馆特有的展览、社教等活动,以观赏、体验的方式可以深化旅游感受,提高旅游的品质与档次。
    3.为其他景区提供经验借鉴很多博物馆免费开放后,都采取了免费不免票、预约参观的办法。这种办法可以有效调控参观客流,营造相对舒适的参观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古建遗址、馆藏文物,同时减少了安全隐患。博物馆的经验为旅游景区提供了借鉴。2010年8月,在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举办的“皇家园林与城市发展论坛”上,多位专家呼吁控制历史名园游客量,公园管理部门负责人称,在合适的时机会借鉴“预约参观”的做法。
    旅游促进博物馆发展
    1.旅游促进博物馆融入社会我国旅游业日益从单一的景点观光进入到观光与休闲度假的阶段,延伸到深度体验和广泛的商务活动。作为拥有丰富实物藏品,有组织、非营利、借展示与教育增加知识修养,提供全民休闲活动的机构,博物馆本应在旅游业发展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文化功能,2008年初,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免费为吸引游客进入博物馆创造了有利条件。
    2.借鉴旅游促进博物馆提升旅游行业管理经验可为博物馆所用。标准化是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国家旅游局、北京市旅游委等各级旅游主管部门都在大力制定、颁布、推行行业标准化管理,提倡将其作为常态化管理。
    博物馆在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方面相对滞后。陈列项目至今没有操作规范,没有专用的法律依据,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其他设施、社教等工作也基本处于这种状态。博物馆界亟需建立适合的规范。
    在评比机制上,旅游业的经验可供博物馆界借鉴。
    旅游景区进行游客满意度测评,是5A景区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由专家以游客的身份对景区进行暗访完成此环节的评定。这种评比机制有效减少行政干预的色彩,注重游客的感受,能够较好地反映景区的状况。同时,5A景区的评比并非一劳永逸,国家旅游局还建立健全了监督检查和退出机制,确保景区保持服务质量。
    一些博物馆在评比机制上也在进行类似的改革。杭州市推出博物馆达标竞赛活动,采取专门机构主持监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方式对全市博物馆馆舍建设、陈列展览水平、讲解水平、藏品及展品档次、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2008年国家文物局出台了《全国博物馆评估办法》及其评估标准,确定了首批83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的国家级评比也已拉开了序幕。
    随着旅游业和博物馆的发展,二者的结合已是大势所趋。应当充分利用博物馆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同时借鉴旅游业先进、成熟的经验为博物馆所用,从而实现双赢,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出应有的贡献。
    博物馆发展的新课题
    对于博物馆来说,如何留住游客匆匆的脚步,在旅游的发展浪潮中有所作为,是一个新的课题。
    为此,博物馆要树立危机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博物馆只是旅游的目的地之一,而非全部。
    广大博物馆必须树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理念,建立高效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自身活力,开拓思路,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形式、手段的创新。
    博物馆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展览和讲解。随着民众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往呆板的实物加图板的展览已很难唤起人们的参观热情。博物馆的高深研究、专场研究既要有学术定位,又要符合广大观众的审美接受心理,要考虑观众的喜好、接受程度,兼顾学术性与趣味性,参与性与互动性,要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寓教于乐,重视发挥休闲娱乐的功能,提升观众的文化体验。
    要盘活馆藏文物藏品资源,积极推动馆际交流,努力提升基本陈列水平,增加临时展览数量,精心策划高质量展览,开展各种服务活动,这是吸引观众的根本,使博物馆的展览及活动新颖、独特、有趣,使观众渴望参与、愿意参与、乐于参与,最大限度提高利用率。
    要留住观众,博物馆不仅是观看展览的地方,还应成为高雅的、有品质的文化生活的高雅场所。笔者认为,可以从对接旅游六要素即食、住、行、游、购、娱入手,全面提升博物馆设备设施和服务,为博物馆的发展注入活力,满足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人群的文化需求,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提高公民素质和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旅融合大潮下,博物馆借势新生
新冠疫情下的旅游业,是“危”更是“机”!
文旅融合下的博物馆旅游发展路径
《三晋都市报》头版头条文章:《山西文旅忧思录》引起全社会关注——“网红”专家建言把脉山西文旅
2014年东营接待游客1244万人次增幅全省第一位
旅游淡季破题要从产品体验入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