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泛长三角旅游发展趋势探讨

(本文是20091019日在芜湖论坛上的演讲)

一、泛长三角

泛长三角这个词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但是真正落下来还是从现在开始。中国的事情很复杂,经济动不动就牵扯到政治上,但是现代社会,研究市场经济发展,不应该有这种概念。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始终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这么多年以来,中央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也是动足了脑筋,从1999年西部大开发,然后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然后到中部崛起,之后就是泛珠三角,现在又是泛长三角,应该说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也有一些教训,其中一个概念就是区域联合。

在泛长三角的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几个观点:

第一,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我们不要想着在这里搭便车,在那里占什么便宜,如果自己的事情办不好,将来照样没有位置。

第二,研究行业联合和区域合作的关系。这两年全国的旅游发展有一个新的趋势,就是行业联合的趋势,这个趋势来得很猛,而且迅速见到了成效,所以一定意义上要靠行业联合推动区域发展,通过区域合作拉动行业联合。因为,行业更实在,只要讲区域联合,前提就是行政区划,但是行业联合是没有这个问题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旅游对于整个泛长三角发展的作用就进一步突出。同时,就每个地域内部也有一个行业联合的问题,就是借助旅游这个平台,把工业、农业、文化、体育等等行业都整合起来,构造一种新的联合方式。这种新的联合方式对于推动区域旅游的联合乃至整个区域的联合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比如交通业如果联合起来了,无障碍旅游自然就解决了,现在,因为各吹各的号,所以只能是倡导无障碍旅游。

第三,从整个长三角的角度来说,经济方面是核心扩张,客观事实就是以上海为中心,经济方面形成了垂直辐射。但是从行业、从区域联合的角度来说,应该是一个平行交流,是横向交流。所以,如何处理好垂直辐射和横向平行交流的关系,也是需要重视的。从旅游的角度来说,旅游的互补性更强,所以就有可能把一种垂直、纵向和辐射转换为一种横向、平行的交流,把大家的优势都发挥出来,都整合起来。

二、愿景

第一,国民经济战略产业。国民经济战略产业应该说是中国旅游业今后二十年的一个长远目标。

第二,国民需求释放领域。整个长三角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有些城市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当然,比如像安徽这样的地方,现在大体上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可是总体来说,经济比较发达,收入也比较高。所以,未来的发展,旅游的需求乃至整个消费需求的增长会越来越快,很自然,旅游就会成为国民消费释放的一个重要领域。

第三,生活品质提高先导。我们多年以来,本能、潜意识或者叫做习惯性的意识就是先生产,后生活,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是一种主导性观念。比如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文件,一上来就把服务业分为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这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现实中是错误的,但是大家还以此为荣,还认为这个文件非常英明。如果按照这样一个分类,马上就把生活型的服务业放在边缘的位置,旅游就在生活型服务业里,自然就在边缘。所以,发展旅游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国民生活品质,泛长三角地区就应该成为国民生活品质提高的先导地区。

第四,国际发展一体领先。这种区域的一体化,是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一种折射,在这种一体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努力追求国际发展的一体领先。过去的三十年我们是大量学习国际经验,未来的三十年我们永远学习吗?所以在国际经验中国化的同时,下一步应该是中国经验国际化,我们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在泛长三角地区谋求领先位置。

第五,世界旅游创新高地。在发展过程中,不但能形成发展经验,还要通过一系列创新形成发展高地,这才是未来发展泛长三角旅游的根本意义所在。

三、发展背景

1、着眼点:影响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

1)国家层面

首先,全球一体化大趋势。国际化和流动性是毫无疑问的,其中包括信息、资金、物料、人员四类主要的流动,进一步泛长三角地区就处在其中。

第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以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

第三,中国经济总量发展很快。在不太长的时间之内中国的经济总量就有可能达到世界第一,最近一两年之内我们就可以超越日本达到世界第二,今年已经超越了德国,但问题不仅在于总量,还在于我们的发展质量。

第四,人均收入持续提高。

第五,人口总量达到高峰。

这几个因素是未来影响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目前而言,这几个因素对于中国都是向上的指标,现在还没有看到负面的作用,也许到2030年或2050年以后,有些情况会发生变化。比如我们觉得人口控制住了,人口总量下降了,但是老龄化时代来临,未富先老,有些风险可能在那个时代才能产生,至少在未来的二十年我们还可以享受人口红利。

2)地方层面

基础设施全面发展,都市圈城市群体系形成,很自然就会构造一系列新的格局,包括以城市为中心的联盟、特色旅游城市、旅游小城镇等,都是下一步必然发生的格局。今天这个会议,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联盟,这样一个概念,展示了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所以,进一步来看,后工业化社会来临、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提升、创新性增强是必然的。后工业化社会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之中,服务业主导,旅游的地位应该越来越高。

最近有一个现象,就是整个长三角地区都在积极倡导服务业外包,要打造国际服务业外包基地。实际上,我对这个概念既赞成也不赞成,赞成就是因为我们总算把服务业纳入决策了,不赞成就是这种方式仍然在复制工业化的发展过程。多年以来,工业化发展过程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在国际分工体系上,一直处于产业链的末端。现在所谓服务业外包基地,仍然是在复制工业化这个发展过程,仍然是人家处在高端,我们处在低端,只不过服务业外包的使我们的打工者从农民工转换成了小白领。但是,未来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也必须通过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的过程来发展。当然,这里不否认服务业外包的过程,实际上中国必然要发展成为一个服务业大国,在服务业大国发展过程中旅游应该在哪个位置,现在客观地说从上到下都不清楚。

现在很多地方对旅游的态度是重视在口头上,落实在口号上,口气很大,力气很小,使旅游有气无力,这是一个普遍的情况。但是,口头重视也比不重视要强,更何况这一年多以来尤其在地方,口头重视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变为实质上的重视,因为经济陷入低谷,自然而然地好多地方重点都转向了旅游。中国旅游发展三十年有一个规律,凡是在经济陷入低潮的时候一定是旅游发展的高潮,三十年来屡试不爽。从去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大体上还是在按照这个规律在运转,实际上就提出了旅游到底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2、着意期:发展新时期

1)新政治时期

未来二十年首先是一个新政治时期,这个时期党内民主拉动社会民主,公民权利得到进一步强化,所以休闲权利普遍化是必然的。

2)新经济时期

E时代,中国需要生态、能源、智能来推动新经济发展。

3)新社会时期

未来将会产生旅游社会和休闲社区。旅游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是一个短期的生活过程,从整个社会来说就是一个长存的生活方式。所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典型的旅游城市一定意义上就构造出了旅游社会。比如三亚、丽江这样的城市。丽江现在的城市人口,占统治力量的都是外来人口,就变成外来人为外来人服务,这就构造了一个典型的旅游社会,就各个城市而言会产生一批休闲社区。

4)新文化时期

多元化的文化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而且文化的交流和文化的表达权利也越来越充分。

5)新生活时期

U时代,低碳生活无处不在,进一步的要求就是慢生活、细品味。中国现在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之中,所以整个社会心态急躁,追求发展速度这都非常正常,但是如果进入了后工业化发展时代,自然就是一种慢生活、细品味。国际的旅游潮流现在就是追求慢生活,追求节奏的减缓,比如意大利人专门组织了世界慢餐协会,就是觉得吃饭吃得太快,生活质量在不断下降。我们处在工业化中期的时候,想后工业化的很多事情有点匪夷所思,因为我们的知识有局限,眼界有局限。现在市长们经常要求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三十年不落后,这基本上都是空话,因为我们不知道三十年之后将会怎样。中国的城市现在追求的都是工业化目标,大高楼、大马路、大绿地、大广场,这些目标是现代化目标吗?我们现在追求的是美国人已经淘汰了三十五年的目标,还说三十年不落后,实际上在理念上、起点上已经落后了三十五年。所以,在新时期一系列的新东西我们都需要关注,这才是生活品质提高先导、国际发展一体领先、世界旅游创新高地,这才是泛长三角旅游发展的根本意义所在。

3、着力点:旅游消费分析

从消费发展的阶段看,在求温饱的时期,主要解决“吃、穿、用”的问题。进入小康时期之后,要形成新的概念,“住、行、游”。住是房地产市场的培育,实际上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不是。行是交通体系的培育和汽车产业的完善。如果能够把游字加上去,是旅游发展的根本定位,意味着旅游成为小康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一。十年以前成都郊区的农民就有一句话,什么是小康生活,就是吃有肉、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到底是成都人会享受。成都有一个词是安逸,这个词在全国其它地方都不用,只有在成都使用,因为其它地方没有安逸的感觉,也没有安逸的追求。如果住、行、游能够并列,这就是旅游发展的根本定位。到中等发达时期,是更多的精神消费追求,是“文、体、美”的概念。到发达时期,可能就是“多、新、奇”的个性化消费时代。这个过程是民生的进步过程,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这四个消费阶段中,后面三个消费阶段旅游都应该是消费中心,这是一个客观分析。文、体、美,多、新、奇样样都离不开旅游,也就意味着从消费的发展阶段来说,越是往前走旅游的位置应该越突出。只不过这里有转换,就是从传统的观光旅游或者是单一的观光旅游转向复合性的旅游,这两年大家都讲休闲度假,但是这个事不能说偏了,因为观光和休闲度假并不矛盾、并不冲突,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所以,观光旅游是一个长远的方式,休闲度假是一个新型的主体领域,再加上商务旅游、特种旅游,构成一个复合性发展的格局。

4、出发点:大上海

研究泛长三角的发展,大上海是离不了的,因为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之下,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再进一步就是泛长三角的问题,所以现在整个长三角作为世界第六大都市群大体上已经形成了。世界都市群的概念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概念,不是简单的区域经济的概念,一定意义上这种世界都市群超越了主权国家的概念。世界上都市群的发展模式,是核心引爆、外延扩张、逐步发展,然后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体,这个概念所对应的就是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只不过这里有一个区别,就是上海严格说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但是上海的总体概念还是工业化的概念。

这方面北京不同,中央定位,北京不是经济中心,但还必须要发展经济,所以逼着北京调整,一个奥运会首钢搬家,焦化厂搬家,北京所有的大企业全都搬出去了,所以北京只能发展服务业。现在北京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0.8%,第二产业占26%,第三产业占73%,这是典型的后工业化社会产业结构,也不是说北京人觉悟高,这是逼出来的。比如十年以前北京市政府还讨论北京的名牌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北京的名牌一是首都,二是文化,三是教育,四是科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院,这么多名牌都在北京,还有必要非抓一个电视机、洗衣机的品牌吗?

所以,随着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上海实际上也不强化制造业,现在明确提出发展国际金融和航运、贸易等四个中心,上海的目标从旅游的角度来说应当是世界级的旅游城市。明年的世博会实际上是一个标志性事件,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标志着世界第六大都市群的形成。这是出发点,对应这样一个出发点来研究泛长三角的发展,来研究泛长三角旅游的发展,位置应该高一点,目标也应该更高一点。

5、落脚点:从长三角到泛长三角

1)关于泛

一是泛的基础。首先是核心,上海是核心的核心,然后是长三角15城市。这几年从旅游的角度来说先是151,后来发展成了159。现在转化成了32,或者32.531就是江、浙、沪加上安徽,32就是再加上江西,32.5就是再加上一部分湖北,这就是泛的概念。但是这只是在地域上说,根本上还是经济的连动,所以泛的基础是区域一体化,这种一体化在逐步形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是泛的条件。交通流,资金流,物料流,信息流,人员流。

三是泛的必要。第一,核心的发展制约。上海现在已经没有发展余地了,北京是一万六千八百平方公里,上海就六千多平方公里,是北京的一个零头,所以上海确实没有余地,包括长三角的十五个城市,实际上现在发展的余地都有限,这是最大的制约,就需要扩张。第二,扩张的相互补充。这里有一个经济方面的垂直辐射问题,但说到底是横向的交流,横向交流是平等的关系,就是相互补充,各自发挥优势,各自弥补弱势。第三,全球一体化的需要。全球一体化实际上在中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几个三角地区,这是我们和国际和全球对接的最佳方式。之所以这些年区域经济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在进行调整,说到底都是由于全球一体化,所以对应全球一体化,如果经济区域不提升,就势必要落后。比如法国的大巴黎地区,大体上集中了全国30%的人口,但是形成了全国50%GDP;日本的大东京地区,集中了全国50%的人口,形成了80%GDP。中国更大,所以客观地来说,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

2)旅游龙头

旅游要在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发展过程之中成为龙头。第一,打破区划限制,是旅游的天然要求。第二,多年以来长三角地区无障碍旅游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整个泛长三角地区的资源和产品已经形成了体系,资源的互补性非常强,产品的互补性也形成了体系,比如都市旅游的发展,和安徽、江西这些地方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构成了互补性的体系。第四,拉动作用日益明显,不仅仅是经济落后地区旅游的拉动作用明显,即使在发达地区旅游的拉动作用现在也越来越突出。第五,整个长三角地区如果在国际上加以比较的话,是一个旅游发达地区,中国是一个大陆性的国家,中国的国土幅员范围相当于整个欧洲,所以如果独立起来比较,这就是一个旅游发达地区。

这样一个旅游发达地区下一步应该追求整个泛长三角地区的旅游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前年我到江苏去参加旅游发展大会,江苏提出的目标是要建设中国的旅游大省,我当时就提出不同意见,因为江苏已经是一个旅游大省,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旅游强省,再追求一个已经达到的目标合适吗?所以江苏的目标应当是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中国是一个旅游大国,要靠一批强省来支撑,如果江、浙、沪这些地方的目标还是旅游强省,中国这个旅游大国就是虚的。同样,整个长三角地区在国际上相比较已经是旅游发达地区,所以追求的目标一定是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这样才能和全世界第六大都市群这样的地位相匹配。但是,要达到世界一流就确实需要泛,没有泛的过程一流还是不足。

3)后花园思维

这是一个历史过程,比如当年浦东开发,马上苏州、杭州都提出来要成为上海的后花园,要让上海人在浦东挣钱,到这些地方来花钱,但是到现在不提后花园了。第一,如果总说后花园就意味着永远在二流地位。第二,后花园对应的前就是前工厂、前市场,这都不准确。所以,如果非要说花园,应该是大花园,比如安徽应该成为长三角的大花园。处在大都市的边缘,有区域分工,可是不能是边缘区位、边缘心态、边缘定位,往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地就把自己边缘化了。比如芜湖历史上叫小上海,现在不能再这么叫了,再叫就意味着芜湖永远处于二流位置,甚至三流位置,就应该说当代大芜湖,历史小上海。很多地方实际上都存在这个问题,甚至上海本身也包括这个问题,比如崇明岛就边缘化的厉害,淞江自己也有一种边缘化的心态。淞江现在的GDP占到整个上海的七分之一,都这么重要了,心态上还是隐隐约约有边缘化心态,更不用说安徽、江西、苏北、浙西这些地方了,所以这种思维要不得,就是一体化的概念。

 

四、发展趋势

1、发展战略

从旅游的角度来说,未来的发展就是培育战略产业,创造品质生活,这就把产业地位和产业目标连在一起了,需要研究几个问题:

第一,综合配置社会资源。不只是传统的旅游资源概念,社会上的所有东西都可以用,是社会资源的概念。

第二,建设新型产业体系。要超越景区、酒店、旅行社的概念,建设一系列的新型产业体系。

第三,推进休闲旅游便利。这是现在最大的问题。中国旅游发展三十年,如果和国际上比较,我们有一流的景区,有一流的酒店,从这些方面来说我们不弱于人家,但是现在弱在环境,环境里更弱的就是休闲旅游的便利化,这应该成为各级旅游局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四,提升国际竞争地位。现在中国在国际上话语权很高,可是实际权力很少,规则的制定权、价格的协调权乃至维护秩序的参与权都不足,所以下一步必须要提升国际竞争地位。

第五,全面拉动各地发展。这就是培育战略产业,创造品质生活的根本。

2、发展基础

政府主导形成旅游发展的强大动力,工业发展提供旅游投入的重要基础,城市建设创造旅游环境的优越条件,交通体系强化旅游产业的综合功能,多元模式提升旅游产品的多种优势,传统复兴带来旅游市场的广阔前景,文化产业构造旅游社会的独特魅力,技术创新推动旅游全面的转型升级。

3、转换趋势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是两个方面:第一,从疲劳之旅到快乐之旅,八十年代大家追求的就是多看,九十年代就是追求看好,现在追求就是看深。第二,从阅历追求到体验追求,从旅游者、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必然是这样一个过程。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是从规模发展到集团发展,从单打独斗到编队出洋。现在长三角缺乏真正的龙头企业,这几年产生了一些,但是严格地说,这些企业在国际上算不上什么。所谓强,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强地方,二是强企业,三是强市场,四是强文化。现在强地方这一点很多地方已经做到了;但是强企业全国都没有达到;强市场现在有了,因为中国旅游的内需世界第一,但是强文化也不足。我们总习惯于说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我们的文化厚重,其实厚重在现实中的感觉就是沉重,旅游是追求轻松的,所以一定意义上我们要让历史变得时尚,让文化变得轻松,让自然变得可亲近,让有吸引力东西都变成可消费的产品。不要总是强调厚重,更何况我们的厚重往往是很有说头,很少看头,很没玩头,因为中国土木结构的建筑很难留下来。可是看看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七千年的建筑就在那摆着,那种震慑力我们替代不了,所以就需要完成这样的转换。

从产业来说,要从旅游产业到休闲产业,从经济产业到综合产业,从重要产业到战略产业。

从各地来说,是从产业发展到目的地提升,这里强调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对的,但是更注重的是目的地的提升。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

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说,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

最终,要培育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创造快乐的休闲体验地。

4、代际转换

我们现在是中老年人决策旅游,对应的市场本能就是中老年人市场,中老年人市场现在是主体市场,但是80后已经开始进入市场,五年之内80后就是市场主体,90后也开始进入市场,要研究怎么对应他们。比如到了2030年,80后就变成中年人了,现在出生的孩子二十年之后就是新人类,要研究他们是怎么样的消费方式。如果不对应未来的市场,产业就没有未来。但是因为我们现在很习惯研究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会怎么想,父辈这一层人会怎么想,但是如果不把年轻人的这点底数搞清楚,旅游是干不下去的。这就是到底是生产者主导还是消费者主导的关系,所以,在未来代际转换将不断地发生。

5、国际化转换

第一,双向客流一体化。尤其像长三角这样的地区是中国出境旅游主要客源地,也是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地,这样就涉及到双向的客流一体化。中国现在一年五千万人出国,虽然港澳台占了相当一部分,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也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

第二,需求强度持续增长,产品种类多样化。现在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多,中国出境旅游刚开始的时候,欧洲旅游十五天十一国,后来发展成十一天十五国,现在这样的产品仍然有,但是到马尔代夫度假住十天,这种产品也产生了,所以多样化的态势越来越强。

第三,服务水平均质化。外国人对我们有要求,原来我们总说我们的服务不行,现在我们出去了,对外国人也有要求,我们会发现国外的服务也没那么好。虽然不能说现在中国的旅游服务一流,但是也不能动不动就说我们的服务差,大体上中等偏上的水平是有的,尤其是一批一流的景区,一流的酒店在国际上也是一流的服务。

第四,旅游方式自由化。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自由化的方式越来越强,自然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幸福国民、自由国民、健康国民,这应该是中国人未来真正的形象。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国际形象就是政治动物,就像全世界现在看不懂朝鲜一样,但是中国人可以看得懂,因为我们经历过这个过程,只不过没有达到这么极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形象迅速转换,变成了经济动物的形象。但是,我们在国际社会上总是一个动物的形象能行吗?所以通过国际化的转换体现我们幸福、自由、健康的国民形象,这才是中国形象的根本所在。

6、产品转换

需求挑战供给,所以下一步在泛长三角地区要有不一样的体现,高质量的产品,这就是追求的目标。这涉及到一系列具体问题,陆陆续续都会产生,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创造低碳旅游、低碳生活。现在国际上碳交易已经形成市场,所以现在讨论的是碳交易的霸权,有人担心美国下一步就是从金融霸权迅速转移碳交易的霸权,总是处于制高点。我们如果能够培育出低碳旅游、低碳生活这样一个概念,而且能够形成品牌,这将是泛长三角对中国旅游最大的贡献。

五、促进泛长三角旅游发展

1、发展主题功能区

类型化发展,设立国土保留地、国民游憩地、大众休闲地,涉及到旅游产业聚集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国民旅游度假区这几个方面。这里贫困地区不多,所以谈不上多少旅游扶贫,但是通过旅游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很自然的。原来我们总是强调国家旅游度假区,这个概念还是用行政的观念来套旅游的发展,所以应该叫做国民旅游度假区,这是大众的权利,也是大众的福祉。

2、培育新型优势产业

第一,会展产业。主要是指会议和专业展。第二,文化产业。要形成差异和特色。第三,创意产业。构建发展中心,实现国际推动。第四,活动产业。发展多种类型活动,形成系列,突出特色。第五,娱乐产业。研究娱乐活动和娱乐项目。第六,体育产业。主要包括水上运动、高尔夫、专业训练等。第七,气候产业。构建避暑胜地、避寒新地、避躁福地、避污仙地的新形象。第八,生态产业。包括环境、物产和体验。第九,海洋旅游产业。分为滨海、海滨、近海、远海、大洋等五大层次。第十,湖泊产业。重视对湖泊资源的利用。第十一,温泉产业。康体,康疗,康乐。第十二,疗养健身业。传统与现代结合。第十三,银色产业。生活形态,多样发展。第十四,农林渔牧业。在旅游的平台上,追求文化型、增值型、休闲型,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附加值,形成旅游农业、休闲渔业、观光药业等。第十五,邮轮游艇业。第十六,旅游金融业、保险业。第十七,旅游传媒业。第十八,旅游教育。第十九,自驾车产业。形成一个服务系列,突出特色。第二十.旅游装备制造业。第二十一,休闲房地产业。一是酒店房产,核心地产;二是休闲房产,景观地产;三是文化房产,主题地产;四是生态房产,田园地产;五是娱乐房产,聚合地产;六是复合房产,生活地产。

这些都是新型优势产业,有些东西好像和旅游没什么关系,但是这些产业的发展都是借助旅游发展的平台,借助旅游的需求,所以这些产业的发展,有传统如何提升的问题,也有新型如何创造的问题。这些产业是我们需要追求的新点,亮点。重点。比如这两年大量的房产投资商进入旅游,名义上开发景区,实际上都在做房地产,这不是坏事,但需要规范。比如华侨城就提出来,他们的模式就是旅游加地产的模式,这样还是不准确,说到底是休闲房地产的概念。

3、企业发展

旅游企业是民生产业,自然就要亲民、近民、便民、惠民、乐民,小区里就应该有旅行社的门市部,老百姓去买酱油,旁边就在卖旅游,到商场去买电视机,旁边也在卖旅游,旅游要做到这个程度,这样在产业组织方面就是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相结合。一个旅游企业几万人聚在一起,触角应该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旅游产业聚集区,聚集几万员工完全可能,所以这里企业组织形态和运营形态都需要发生变化,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现在来看,长三角地区有一些企业已经起来了,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足,所以就更应该发挥长三角的优势,把旅游企业扎扎实实地培育起来。

4、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

现在全国已经评选出了二百多个优秀旅游城市,但是真正让人感觉到是旅游城市的并不多。一个旅游城市,就是要有足够的旅游氛围,比如到三亚、到丽江、到桂林这些地方,铺天盖地的旅游氛围就来了,可是我们很多城市没有这种感觉,所以这里就更需要更多地下一点功夫。用旅游激活城市,以激情创造明天。基于旅游在经济拉动、社会和谐、形象树立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应立足现在、综观全局、着眼未来,在旅游体验理念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提升价值,改变形象,创造品牌。

我们更多的是在硬开发,未来三十年应该更加注重软开发。在城市建设中,文是城之魂,房是城之体,水是城之容,绿是城之装,这也恰恰是长三角的优势。比如环渤海地区就不行,因为气候局限,东北更不行,自然地理局限。这样就需要突出城市文化,构造景城,处处是景,触景生情。城市要进行系统的艺术设计,全面的形象设计,可以说现在没有一个城市能够达到这一步,但竞争就要求我们必然这么走。最典型的就是北京,北京口口声声以人为本,但时时处处与人为敌。现在中国变成了世界建筑师的实验场,各种稀奇古怪的建筑物都出来了,倒是反映了我们的开放,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对老百姓生活的益处何在?大公园、大绿地、大马路、大高楼都是老百姓不能消费的,这个城市不是与人为敌吗?我们的建筑和建筑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一个孤立的建筑看着还不错,但是一个建筑群就乱了,这就是现在普遍的情况。

我们要创造未来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是老天爷给的,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给的,那我们这一代人给未来、给后代留下什么东西?我们现在给后代留下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建筑垃圾,我们的后代一定会产生一场新的文化复新运动。这三十年我们的房子拆了建,建了拆,整个中国形成了这么一个情况,拆了老的建新的,建了新的想老的,想了老的仿老的,最后赝品充斥全中国。所以,我们要给后人留下未来的文化遗产,今天的精品就是明天的文物,就是后天的遗产。这一点在泛长三角地区应该首先做,因为最有文化根底,生活品质也是很讲究的,不像北方生活的粗糙,珠三角生活的随便。所以,最有可能创造或者形成影响的就在长三角,这就需要在城市建设中好好研究。

5、旅游小城镇

下一步应该发展一批主体社区、旅游小镇、文化新村、产业基地。开拓新领域,包括物质产品、土特产品、工艺品、非物质产品。核心是四个就地,就地取材料,就地取人才,就地形成市场,就地产品升值,来构造一批旅游小城镇。在方式上,一方面是农村,应当用景观的概念看待农村,不能一扫而光;用综合的理念经营农业,通过旅游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用人才的观点发动农民,使农民也成为文化传承者,工艺美术师。另一方面是城市,要用抓旅游的理念抓城市,突出人本化和差异性;用抓饭店的理念抓景区,突出精品化和细致化;用抓生活的理念抓休闲,突出舒适性和体验性。

6、产品发展

面向未来的产品模式主要是主题化和精品化,复合型资源,多样化发展,组合性运作,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特种共同发展。下一步,观光仍然是常态产品,但是要向精品化发展;休闲是主体,要向多样化发展;度假的发展要强调国民性;商务的促进体现都市性;特种旅游的凸现体现高端性。

这五类产品各有各的不同,因为这里涉及到区域旅游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大体相同,历史文化传承大体相同,很容易形成区域内的同质化现象,这种同质化现象就要靠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不同的要求来解决。比如我们到内蒙,看大草原、上马酒、下马酒、蒙古舞都很棒,但是如果天天是这套就烦了。长三角将来就涉及到这个问题,走到哪都是徽派建筑显然不行,这种徽派建筑的泛化实际上贬低了安徽文化,所以就确实需要研究,在产品模式方面,如何达到主题化、精品化。最终实现,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自然自然大自然,生态生态深生态,文化文化活文化,生活生活真生活。

7、国际化发展

按照国际商务与投资的发展需要,建立遍布世界的服务体系;按照公民出境旅游的实际需求,建立海外接待体系;培育世界华人旅游圈,创造新的世界旅游格局;收购和利用相应国外资源,扩大国民休闲范围;收购海外旅游资产,形成内外联动的发展格局。国际化的目标,一是共同培育国际旅游环境,二是积极引领国际规则制定,三是维护国际旅游市场秩序,四是形成国际化运作,抓住市场机遇,开拓国际市场。商务旅游这一块会成为长三角地区国际化运作的重点,基本上就是构造一个商务加休闲的构局,如果我们把精力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集中在观光旅游上,国内旅游没有问题,但要想国际化开拓恐怕就有一些困难,所以,就涉及到一系列的国际化问题。

六、战略措施

1、工作目标

多年以来,旅游始终处在边缘,常常受歧视,现在是机会,所以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以扩大内需为主导战略,以改革为主线,主要抓四个方面,要素市场化,发展社会化,运行智能化,推进国际化。说到底,公共管理、公共环境、公共服务是重点,现在很多旅游局仍然把重点放在怎么建设景区、怎么招商引资上,这些东西严格地说不是旅游局干的事,我们的重点是公共管理、公共环境、公共服务。所以,在未来的五年基本工作目标就是:第一,抵御金融危机影响,建立危机应对机制。第二,推动旅游转型升级,开拓休闲发展空间。第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第四,建成世界旅游强国,发挥重要产业功能。

2、建设法规体系

中国的《旅游法》要想出台,恐怕要等到二十年以后。1981年国家旅游局就组织起草《旅游法》,到现在已经28年了还没出来,部门立法的机会我们没赶上。现在要想调整,就是《国民休闲促进法》、《旅游市场监管条例》和《住宿业管理条例》,同时应该出台《国民休闲发展纲要》,具体部署,推动落实,部门联合制订旅游安全、旅游保险、旅游资源保护等相关的管理规章,这样构建一个新的法规体系。如果还是在旅游里打转转,是转不出来的,这样就确实需要一个新思路。

3、体制机制建设

第一,设立休闲旅游发展委员会,作为综合行政管理部门,现旅游局成为委员会之下的办事机构。一个是上海旅委、一个是杭州旅委,但是现在上海旅委又退成旅游局了,杭州旅委还在坚持。海南也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在政府序列里是排第二位的,第一位是发改委,第二位就是旅游发展委员会,这就是放在实处上,所以这里确实需要我们做点文章。

第二,设立休闲生活指导委员会,类似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形成导向。

第三,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形成行业自律机制和服务体系。

4、创造各级支持体系

设立中国旅游开放基金,建立中小旅游企业扶持基金,加强国际旅游和休闲组织的参与度,提高中国旅游国际地位,积极支持新型优势产业发展,促进产业交融,重点支持旅游装备产业、旅游金融、保险等发展,设立旅游发展银行等。落实其中任何一件事都非常之难,但是套句老话说,如果没有困难要我们共产党员干什么?如果没有困难还要旅游发展干什么?我们就是要克服困难,在困难中前进。更何况有些困难是阶段性的困难,在这个阶段难得不得了,过了这个阶段就会觉得啥都不是。原来旅游发展受到饭店制约、交通制约,现在这些制约因素都没有了。所以,国家旅游局的发展分为三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国家旅游建设局,那时候忙得就是那点小项目;第二个阶段叫做国家旅游管理局;第三个阶段叫做国家旅游促销局。现在应该作一篇大文章,这才符合旅游发展的前景,才能对应旅游的地位。

5、全面推进旅游便利化

一是环境便利,弥补自然环境,提升人文环境,改善经营环境,完善市容环境,强化休闲环境,优化交通环境,协调景观环境,严格保护环境。

二是跨区域便利,建设全国统一旅游大市场,推行无障碍旅游。

三是国际便利,金融便利,人民币国际化;扩大双向免签证范围;增加边防、海关、检验检疫便利。

四是建设覆盖全国的旅游呼叫中心、救援中心体系。现在各个省都在搞,但是全国联网还没有联起来,就意味着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营上我们比国外还是差很多。

6、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发展分为三阶段:一是信息化,这是基础和沟通,主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数字化,数字化是整合,覆盖各个方面,主要解决效能问题;三是智能化,这是发展方向,形成全面解决方案,创造核心竞争力,主要解决有效配置和运行问题。智能化包涵智能设备、智能技术、智能头脑三要素,设备可以购买,技术可以引进,头脑必须创造。旅游的特点是海量信息,要实现全面覆盖,配置是核心,危机创造机遇,需求拉动供给,提高技术含量,推动转型升级,智能化是解决中国旅游发展的金钥匙。

7、创新旅游管理

多年以来,我们总是说旅游服从大局,后来改为旅游服务大局,但无论是服从还是服务,始终处在边缘状态,我们不能以此为满足。现在客观地说,旅游已经融入了大局,旅游就在构造大局,就是大局的组成部分。所以,大手段、大智能,就要构造公共服务的概念。总体来说是七个转变:从旅游部门管理到产业协同管理,从旅行社管理到旅行业务管理,从星级饭店管理到住宿管理,从景区管理到旅游吸引物管理,从供给管理到需求管理,从行业管理到公共管理,从国内管理到跨国协作。

这几个方面的转变涉及到一系列具体工作,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开拓新的管理领域。我们原来形成的一些管理手段实现在都在转化,有些在转移,下一步就需要从这些方面扎扎实实地做一些新的事情。比如新的旅行社条例出来了,我对此就不赞成,这个条例应该定位为旅行业务管理条例,不能总是强调旅行社,在旅行社之外有各种各样的旅行业务。既然是国务院法规,就应该是旅行业务管理条例,我们管的是市场,而且这样对现有的这些旅行社就是公平的。因为有些从事旅行业务的企业,工商注册为商旅服务公司,业务内容完全是旅行社业务,但是不叫旅行社,这样旅行社条例就管不到。只有把管理范围放大了,才能体现市场公平,这是根本。所以,这一系列转变都涉及到这些问题,如果这些转变到位了,大体上就能对应未来旅游的长远发展。

结束语:健康经济、快乐经济

旅游是健康经济、快乐经济,所以要好玩、玩好,我们要用好玩的心态来玩好这个好玩的事业。适应玩的心态,研究玩的学问,建设玩的项目,开拓玩的市场,培育玩的氛围,追求玩的艺术,丰富玩的功能,创新玩的产品,创造玩的文化,谋求玩的财富。通过玩,要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这种意义首先是提高生活的质量,丰富生活的体验,使我们觉得生活更好玩;第二是让社会更加和谐;第三是使世界安定和平。以人为本不是虚的,而是具体的,以人为本就是以生活为本,以生活为本就是以质量为本,以质量为本的根本就是要以乐为本。中国人几千年的生活太沉重了,我们不会玩,但是下一代开始玩了,所以我们对应他们也得学会玩。这样把旅游作为一个健康经济、快乐经济,通过玩让我们的生活更好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成功做法
长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现状与未来发展
长三角动态
《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2)》发布
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登上央视头条,5大产业有望迎来爆发!
方塘大讲堂丨于一洋:都市圈视角下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