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提高古村镇维修改造质量
  □王伟成

    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旨在美化乡村面貌,改善农村生产环境,提高农家经济收入,优化农民生活品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实施古旧建筑的修复改造、历史文化的挖掘提炼,意在弘扬、传承先祖的精神风格、血缘情怀、聪明才智。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互为因果的美丽乡村建设、古村镇维修改造,还向全社会展示优美的村镇风貌,显示好客的乡情村韵,使之成为市场关注、大众喜欢的旅游地。因此在古村镇的维修改造中,越加要“用景区的理念规划,用景区的要求建设”,讲求景观与服务两个方面的质量。

    古村镇的维修改造是一项颇具讲究的复杂劳动,涉及历史、建筑、社会、旅游、美学等方面。依照古村镇维修改造的基本宗旨,结合实际见闻、实践工作,在此作点粗浅探讨。

    一、围绕主题,“守旧”为纲

    高价值的旅游景区开发之难,难在创新,高质量的古村镇改造之难,难在“守旧”。

    所谓“守旧”,即面对上下百千年、改朝又换代的变迁现实,在古村镇的维修改造中,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讲求“防守”。防守的策略很多,在此要克服“消极性退守”,采取“进攻型防守”。守字当头,以退为进,守住古代的物质文明,守护古老的精神文明。所谓“守旧”,并非简单机械的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之守,而是一种遵循回归本真、修旧如旧的原则之守,一种正视现实、追求合理的灵活之守。防守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

    二、兼顾主宾,以人为本

    1.村民为本,提高生活质量。村民为本,要讲求生活质量和生产质量的提升。尊重村民的生活习俗,尊重村民的合理建议,在讲究村镇美观的同时,讲究实际的生活功能。实践中,因为古村镇的维修改造,在整体提升村镇村民生活品质的同时,确实存在局部个别的“倒退现象”。例如将光洁的水泥路改回河卵石子路,将宽大明亮的玻璃门窗改回到采光面小的木制门窗等。

    实际改造中必然会碰到与村民生活得失相关的各种矛盾,对此无论大小,都应当慎重对待。规划上,立足村民,精心策划,施工时,从细从实,精心操作。在实例中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做法,如在民居的改造上,外观讲求一致,室内保留自由;在村民的田地上,瓜菜照常收种,只是加围整齐的篱笆等。只要存心于民,就能用心于民,从而称心于民,达到取信于民。对于个别的“倒退”,局部的损失,村民是能够理解与化解的。

    2.游客为本,保障旅游质量。游客为本,既要讲求景观质量,又要讲求服务质量。

    景观质量方面。首先,要提升核心区内的古主题效果。毋庸置疑,效果提升的重中之重,是对古建筑等原物的维护修复,对古树名木的养护保护,对古老文化的收集挖掘,对导游资料的整理编写等等。效果提升还得循“红花需要绿叶扶”之道,对区内给予保留、成为配角的其它建筑物件,要在体量、格调、色彩等方面,做好服从于服务于主角的衬托文章。其次,要丰富村镇整体的旅游价值。借鉴“发展中景区”和农家乐存在的单一单调通病,一是对村镇四周的山林、水溪、田地、果园等资源,作为乡村景观进行整理整合,达到整齐整洁,串以小路,通以便道,开辟成为游客感受体验的场所。二是在村镇边缘带、外围区,要因地制宜,挖掘开拓,发展与古村镇相得益彰的供游客选择参与的玩乐项目。总之,古村镇的景观质量,要在突出主题的前提下力求丰富多彩,通过规模效应来提高旅游市场价值。

    服务质量方面。借鉴运用旅游景区的要求,服务质量应在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着力;确保基本价值,增添附加价值。通过实在周到的服务,彰显朴素好客的乡村特征。

    3.村民游客,“二本”相辅相成。主与宾系相对而言,村民与游客本质上存在相通的需求。具体到古村镇的环境上,需要整洁美丽、舒适方便,于游客于村民均不言而喻。再拿当下看似专为游客开辟的集散地、休息场以及各种玩乐项目说,也应该是村民响应国家提倡的全民健身,提高生活质量所需要的健身场地、娱乐内容。着眼未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乡村旅游地,就应当“二本合一”——村民的就是游客的,游客的也是村民的。

    三、寄情山水,简朴为真

    自古以来,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是农业中国广袤乡村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投怀于自然山水之中的古村古镇,其乡风民俗古文化,自然而然地孕育于田野牧歌里。

    天地人,山水情,融合成的中国乡村简约简洁之特质,成为乡村旅游发展项目时应当遵循的基调。与如今打造其它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比较,此基调的遵守和坚守,在以古村镇为主题的维修改造中显得尤为重要。将此基调落实到具体的规划设计时,就应防止舍本逐末,将盛行于现代城市建设的形式、盛行于园林建设的理念搬入其中。以此基调落地于现场施工中,就应防止舍简求繁,把乡村原本的简单因随意添油加醋、任意花里胡哨而搞成多余的复杂。

    四、特色细分,本真为样

    1.探究古村镇修复改造中的雷同化原因,有时代差别形成的客观方面,但主要在于主观方面。其中,在互相的取经学习中夹带着相互的简单搬抄问题尤为普遍。

    (1)客观上,同地域、近地区的古村镇,其建筑风貌、路桥风格、文化风俗等往往具有同质性。如若修复改造的领先者能够以“守旧”为前导,修旧如旧,凸显古韵,自然是后来学习者的好榜样。如若领先者“守旧”不力,搞得跑调离谱,再被后来取经者当样学、当经取,所学所取的难免是跑调的样、离谱的经。

    (2)主观上,缺乏必要的“守旧”意识,缺少深度的理性探究,依从依赖简单的取经学样,这中间包括专门做规划设计的单位和当地的分管领导、从业村民两方面。

    专业规划设计单位,一方面对村镇的实际情况知之难深,另一方面受新潮规划的影响较多,加上时间效率等因素上的要求,其规划与设计的方案容易局限在网络上相互点击取经、电脑上改头换面合成。如此,走调雷同在所难免。

    当地领导及从业村民,大多凭工作的经验提建议,靠曾经的见识谈设想。遇有相关工程时,每每外出直接学样取经。如果不求甚解地简单盲目照搬,就容易取错样板拜错师。与此相联系,还会在有意无意间对当地实物视而不见,对眼前实样熟视无睹。

    2.防范、消减雷同相似,需要循蹈特色细分与本真为样两条规律,也就是提高“守旧”成效的两条路径。

    (1)“循规”特色细分。在讲求特色个性的课题中,鉴于资源的同质性,需从共性特色之中分出个性特色,即特色细分。古村镇的维修改造不仅要在大同小异中“存同求异”,而且应珍视小异而“小题大做”。

    以桐庐县富春江镇茆坪村为例,该村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发的“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具有特色细分的基础。从村民居住的建筑形态看,其粉墙黛瓦马头墙,粉墙黛瓦简易房,归属于浙江与安徽接壤地区的明清时期的较富裕村镇的建筑风格。从村民的经济来源看,其靠山吃山,烧碳为业,卖碳为生,经碳致富的方式,是与富春江芦茨溪域以外相区别,与溪域内的芦茨、石舍等上下三村相同类的特色。再往深处细看,她的胡氏宗祠、五朝门、文安楼、马岭古道、仁寿桥、万福桥等古建筑,以及村前巽峰、村后来龙等山峰,则是江浙独有、当地唯一的个性特色。所有这些大小特色,都值得在改造开发中分别运用、充分发挥。

    (2)“蹈矩”本真为样。本色、本真,是指村镇当地、“当时”的(从建造制造年代留存至今的)古建筑等原物。凡被列为修复改造的古村镇的一个共同点,是基于那里古老古旧的建筑等物品保留良好。本真的建筑、本色的物品是古村镇修复改造的原始依据,以她们作为标准、样板、“师傅”,顺理成章。

    在茆坪,有本色的马岭古道仁寿桥,有本真的胡氏宗祠文安楼等。凡在修建延伸古村道、改造效仿古建筑中涉及的矛盾与问题,她们就是最标准的样板、最合格的答案。从静卧的马岭古道中,能解读出古代大山深处交通的不便、生产力的低下、工艺的原始等等条件局限,也能解读到当年能工巧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之智慧、之功力。古道的规律与技巧指明,在主题道路的改造铺设中,应当坚持以河卵石为主旋律之手法,应当传承简洁实用又不失美观之格调,而不宜铺筑大片的石板,不必随意镶嵌花纹图案,不能显露水泥及光亮的花岗岩等等。

    汇合以上两路径看出,本真是“守旧”的牛鼻子。抓住本真,就能驾驭住规划施工中的要害环节,抓住本真,特色、特色细分就在其中了。

    (3)善于学样取经。学样村内眼前,并非排除外出取经。两者并不对立,关键在于学对样,取对经。为提高古村镇改造质量而外出的学习取经,主要应带着“守旧”课题中遇到的古与今、旧与新之间如何协调相处的问题去学去取。既要看到表象上好差优劣之其然,更要探视到内在本质之其所以然。防止不加思考比较,不做筛选提炼而简单地以样学样。

    五、正视现实,合理为度沧海桑田,史事更迭,现代强

    起,古旧弱逝,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对古字号村镇价值认识的滞后,任由古旧建筑等实物被蚕食、被更替,带来了现在进行修复改造的难度。另一方面,一般性古村镇的修复改造,难以按照名胜古迹、文物古迹的维护保护标准来要求,存在诸多条件限制。因此,讲究“守旧”需正视现实,合理是宜取的标杆。

    1.讲合理,“守旧”要辩证。“守旧”不能绝对、机械、静止。合理是扬弃古文化的纽带,一种连接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纽带。“守旧”讲合理,是对不可逾越的现实困难的一种缓解,一种融通。要防止“钻牛角尖”,将“守旧”错解为程式呆板、规矩刻板、标准死板的代名词。

    如在总体目标设定时,要根据古建筑留存、新建筑影响及其新旧交错现状构成的主要资源情况,研究预测市场的需求,结合土地、资金、观念等综合因素来确定。资源基础好、市场需求大、改造条件足的,目标宜高,反之则宜低。要防止凭空随意,盲目攀比,好高骛远。对待一个个具体项目时,在“守旧”的要求上应区别情况,有主次、轻重、宽严之分。如对古屋古物集聚的核心区与一般的边缘区,前者宜重而后者可轻;对列为文物保护对象的古建筑与现代一般建筑,前者应严而后者可宽;对村民住房的屋内与外墙,外形要讲整体协调而内部可讲生活功能等等。

    2.讲合理,“守旧”有底线。对于古村镇改造中的仿古效旧类项目,不刻意上限,但要守住下限,不能神形皆备,须守形似底线。之所以要强调保底线、守下限,是因为实践中明显不良的情况屡见不鲜,防不胜防。如在以古为主题的村镇核心区内,光亮的花岗石铺地,进口的防腐木筑路,平地人造瀑布,墙面刷绘新图,园林色彩夺目,现代光彩抢眼等等,有的多此一举,有的画蛇添足。

    3.求合理,优劣因比较而存在。实践中,在讨论项目改造方面的意见时,参与者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各不相同的是非标准、优劣界线来对待同一事物,分歧是必然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合理度的高低,通过比较而存在。前面提到茆坪的仿古道路铺设中,一度出现了一些与古道模式相离相违的现象。拿这些不足与优良的马岭古道原貌比较,可以清楚比较出之间的优劣差距及其症结所在。直观简单、无需争论、正确无误的比较结论,把正了其后村道的施工方向。

    4.求合理,利弊靠权衡来取舍。与上相同,实践中有关古村镇改造的方案意见,也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在修复改造中遇到最大的矛盾之一,是关于穿插于古建筑之间那些新建房屋的处理问题。它们因为大小、高低、色彩、格调等与主体不符不配,成为必须改变的对象。但因理解、理念的差异以及资金、观念等影响,往往会有拆除、拆建、改造立面等多种处理意见、改造方案。意见方案不尽相同却都有其相对的合理性,都包含利与弊两方面,不能以简单的是非对错来判定。因此,需要运用“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之法则,对每个方案的利与弊进行权衡掂量,取长补短,尔后择优选取,合成最佳。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庐县政府专咨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图)歙县许村镇:建设美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
讲好示范村故事丨产城乡一体化发展:奉贤李窑村开启乡村振兴之门的钥匙
这个山间石头村有点“库”
这个低成本打造的美丽乡村为老百姓增加了许多收入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7条精品线路带您逛遍郑州美丽乡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