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坚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和枢纽城市,是甘肃享誉世界的亮丽名片,是人类文明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借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以及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文化强省的强劲东风,以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核心,将敦煌打造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历史赋予甘肃的重大使命。

    作为敦煌学和敦煌文化的发源地,敦煌还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奇观。将敦煌打造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是传承历史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扩大国际文化交流的现实需要。

    文化与旅游是敦煌的独特资源,要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必须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工夫。

    坚持把敦煌文化作为旅游发展的核心价值。在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宣传促销等工作中,都要坚持并体现把文化作为旅游发展的核心价值这一基本原则。

    坚持把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作为根本方向。打破就旅游抓旅游、画地为牢、自我封闭等观念的束缚,逐步开拓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工作路数、实际举措和市场空间。

    坚持把搞好部门和单位的协调配合作为重要手段。各级文化旅游部门要注意与敦煌研究院和有关高校、社科研究机构加强合作,建立起相互支持、互动发展的良好关系。

    坚持把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作为普遍追求。在旅游景区培育、精品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商品开发等诸多方面,注意从敦煌历史文化底蕴、地域文化特色等多方面、多层次挖掘其文化特点,为其增加更多的文化元素,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当前,敦煌面临重大而难得的机遇,必须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第一,找准项目搭好平台。始终把握主导产业立项搭台。根据敦煌的历史方位和资源禀赋,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潜力和空间最大,应确立为主导产业,率先启动。要着重围绕主导产业开发项目、招商引资,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加快特色文化旅游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和层次,以科学合理的项目建设让名城走得快、走得稳、走得远。始终把握重点项目突破带动。以点串线、由线构面,通过大项目、好项目带动更多的项目围拢上来、附和而生。比如,围绕加快敦煌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项目、敦煌大景区工程、博物馆建设和文化艺术产品创作生产体系等,着力打造敦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共享平台、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国家古代壁画与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化等项目,并以这些项目为中心,吸附更多项目聚拢,形成聚集效应。

    要始终坚持把传统项目做精做特的建设理念。文化是敦煌的灵魂。项目开发建设首先必须守住敦煌历史人文特点,在这一前提下通过传统的、现代的,中高端的、大众化的手段,将这些历史人文特点表现出来。注重把历史人文特点同现代人文关注点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内涵、新的生机。同时,要严格禁止与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不符的项目,如污染性企业。决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破坏长远发展。

    第二,尽快扩大国内外影响力。与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6条标准的遗存之一威尼斯相比,敦煌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还很薄弱,这是敦煌发展滞后的重要瓶颈,必须加大力度宣传推介。首先,要在国内外广泛宣传推介敦煌,让丝绸之路上的这颗璀璨明珠赢得世人的重视与欣赏,努力使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们都能够看得懂、领悟得到敦煌的魅力。其次,针对国内外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消费水平的群体,通过电视剧、电影、歌舞剧、宣传片、形象代言等形式,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宣传推介,以节庆会展活动等形式为敦煌增添魅力。再次,全方位挖掘敦煌的历史人文、自然资源特色和区位经济潜力,不仅仅局限于莫高窟、敦煌,还要挖掘月牙泉、鸣沙山、魔鬼城和西北戈壁、荒漠的吸引力,使独特的风光形成迷人的风景。

    第三,坚持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造福当地群众,让群众在敦煌的发展中受益,不仅是敦煌发展的目标,也是敦煌发展的需要。一是应把听取群众意见作为发展的自觉行动。生活在敦煌的群众,对敦煌热爱也熟悉,对敦煌的发展充满期待,也最有真知灼见。因此,在开发利用敦煌的过程中,要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二是应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要求。搞开发、上项目,时时处处要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考虑项目开发能不能给群众带来实惠。这样做,才能在更大范围内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名城建设中的困难和矛盾。三是应把群众参与作为发展的力量支撑。在项目实施中注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让群众开餐馆、办农家乐、搞娱乐活动、生产民间艺术品、当导游或解说员,使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建设过程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过程。

    目前,对敦煌的关注热情与其社会经济效益反差极大,敦煌像一座冰封的宝藏亟待挖掘。人们赞叹敦煌,敦煌也需要更多的人去欣赏和感悟,决不能让敦煌的这一独特价值因人为因素而埋没。一是树立资源共享、效益最大的理念。敦煌要实现世界性大发展,取得国际性经济社会效益,就要树立大局意识、长远意识、整体意识,放开发展手脚、打破资源垄断、防止资源闲置,本着互利互惠、合情合理、依法依规的原则,通过政府间、政府与企业间、政府企业与群众的合作,共同推进发展。二是在保护第一的原则下实现力量凝聚。作为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敦煌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其弥足珍贵。各种开发方只有在统一的规划下行动,才能最大可能地不破坏、少破坏这种资源,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价值,并让后人长久地享受这种资源。敦煌的开发建设任务浩大繁重,任何一方都难以单独完成,必然要求政府、社会、企业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明确分工,通力合作。

    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首位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坚强有力的领导是尽快取得实效的关键。

    明确责任主体。明确任务、明确主体、明确责任是加快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基础。要形成宏观指导、中观协调、微观实施的大格局,由省、市按照统一的规划,形成上拉下推、各方聚力的态势,有效保障这一首位工程高质量地完成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机制。有效的机制是保证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快速、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重点是建立规划实施机制、项目运作机制、城市发展机制,用完善的机制提升效率,提高质量。

    完善保障措施。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完善的配套措施予以保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以规划为依据,健全财政资金使用机制,积极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同时想办法撬动金融资金。二是搞好环境优化。动员全市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整治市容市貌,不断提高建设者和当地居民的文明素质,规范城市发展,治理城市污染源,美化绿化市容,使游客愿意来、满意走。三是做好与相关产业的衔接。积极发展科研教育事业,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增添人文活动,使敦煌不仅因历史而有魅力,而且因尊重人文、发展人文、引领人文而得以持久发展。

    (此文根据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在讨论审议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规划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浪微博
【关注】陕西商南县打造中国秦岭最佳旅游目的地
千亿投资打造都江堰成国际旅游城
世界级文旅项目绽放都江堰 助推国际旅游名城建设
2015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十大影响力人物
宁波将努力打造“文化高地、旅游名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