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新明:手艺饭也可以吃得很香

    □本报记者沈仲亮

    通讯员 张志勇

    凭借在泥塑艺术上的造诣,不久前,胡新明荣获了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胡新明来自陕西凤翔的六营村,一个全国闻名的泥塑之乡。他是陕西凤翔泥塑的传承人,在泥塑艺术的路上,他一直在积极探索着。

    时代让他因缘际会

    跟记者聊起这门“祖传的手艺”,胡新明的兴致很高,中学毕业便投身乡土艺术的他说:“或许是天性使然,我打小就喜欢捏泥娃娃。从十一二岁开始做着玩,直到现在把泥塑当作一项事业。”

    胡新明生于1965年,整个童年恰与“文革”相始终,但这并不妨碍他自幼受到家乡民间艺术的熏陶。父亲胡义、母亲宁录翠都是谙熟泥塑、面塑、剪纸、刺绣的民间艺人。由于怕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批判,乡里乡亲都没人敢捏这些泥巴玩意。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才有两三户人家,包括胡新明的父母开始操起泥塑的营生,但都是偷偷摸摸的,胡新明也没少跟着父亲拉着这些泥娃娃走村串巷地叫卖。

    “我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做泥塑的,很快就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2年,胡新明初中毕业,适逢农村改革包产到户,农民种地摆脱了“出勤制”,很多人家捡起了祖传手艺,胡新明也满腔热情专攻泥塑,很快就在十里八乡出了名。

    1985年,陕西省组团赴美国举办“陕西月”活动,胡新明作为凤翔泥塑的唯一代表,携带300来件泥塑作品登了机。很快,泥塑在国外受到的追捧让他意识到:这不是泥娃娃,而是金娃娃。

    正是这个信念,在1990年后泥塑在当地基本绝迹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弄这个玩意。“1996年,通过打工我攒了4万块钱,又借了4万,准备在县城办了个加工厂。父母哭着闹着不让我做,说那么多有名气的老艺人都做不下去,你做出来谁要?”

    胡新明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他认为:“泥塑要发展,首先要解决它容易破碎的问题。记得有次往新加坡发货,到地后90%都碎了,谁还敢订货?”

    这是一个横在面前的技术难题。为此,胡新明替换过多种添加材料:枸纸、旧棉絮、新棉花、乳胶、陶胶……后来,有位考古界的老专家建议在和泥时加入糯米汁等,经过多次反复实验,胡新明终于研制出摔不烂的新型泥塑。据透露,这是借鉴了西安古城墙砖头接缝处添加糯米汁进行粘合的经验。

    或许,胡新明这时还没有意识到,由于最初的理想和坚守,多年后,时代会赠与他众多的荣誉:他获得过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首届南京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金奖等。他还被评为陕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市场可以成为“活水”

    1997年,胡新明决定“破釜沉舟”,他的泥塑生意迅速做起来。宝鸡一位老同志来买泥塑送人,结果很满意,就加入10万块钱合伙做起了泥塑买卖。到2000年,又有西安一家装饰公司投资100万元,双方合资建成了西北民间艺术开发公司。

    2002年和2003年,胡新明设计制作的泥马和泥羊被选为国家生肖邮票主图,胡氏泥塑顿时火了。但在这时,他却把厂子转让给合伙人,自己选择了退出。

    胡新明解释说,合伙经营的代价是失去了创作的条件。“我是一个创作人,而不只是企业人。”

    退出后的胡新明创办了胡新明民俗工作室,专职创意研发。事实上,入选国家生肖邮票使他得以积累500万元创办西北民间艺术博览园。

    当时接到的最大也最具挑战性的订单来自百事可乐,订制6万个,但必须40天内交货。“按照专业技术,我们每天只能制作1千到2千。我们租用乡镇府100多间房子,600多人紧张投入生产才得以完成任务。”

    “非遗怎么保护?就是要找到相应的市场。有些非遗本来就是具有商品属性的。博物馆保护也很有必要,但没有市场,保护不现实。”胡新明如是说。

    胡新明表示:“国家级传承人每年补助8000块,主要就是用于传授学生。但若无法谋生,学了也白学,还不如去打工——东西南北中都是这个形势——传承就成为一句空话。”

    说起带学生,胡新明也曾培养过300多个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坊。“像有的做佛像的,一个活就有几十万。”胡新明说,十二生肖、八仙、钟馗等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泥塑产品,80%被政府、企业、社团批量订制作为礼品。“虎年的时候,光联想集团就一次性订做了5000个泥老虎。”

    多年的闯荡让胡新明意识到,民俗产品要想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必须重视创新、开发、包装、设计。他的下一步计划是“百工坊”,即投资1000万和100亩地建成100个作坊,把陕西省甚至全国非遗传承人作坊吸引到陕西,每家开一个工作室,形成规模效应。这是胡新明的一个梦想,目前已经有皮影、脸谱、剪纸、漆艺、陶艺等20来个作坊。

    创新与继承,一个都不能少

    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民间艺术是土生土长的艺术,随着物质基础的增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定逃避不了昙花一现的命运。

    的确,家居环境的改变让曾经流行的年画和窗花无处张贴,因而衰微。

    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也让胡新明对自己的事业充满危机感,但他从中悟到的是,民间艺术只有适应时代、适应市场,才能生存发展,因此必须结合传统,不断吸收新元素、开发新品种。

    胡新明说:“凤翔泥塑的基本色彩元素不能丢,但材质、造型可以创新。”

    从经营角度,胡新明也有自己的看法:“凤翔泥塑可以发挥各作坊在毛坯、墨线等方面的优长,分摊生产任务,降低经营风险,但必须坚持手工制作的质感。”

    胡新明强调:“凤翔泥塑以黄土、棉花为主的纯天然特性不能丢,聚乙烯等化学原料的添加必然不被市场认可。”

    和绝大多数传承人一样,胡新明也常常在忧虑祖传手艺能否在子女身上传下去。“我的儿女里面,两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我打算让他们继承我的手艺。但他们反问我:干嘛非要做这个?民间小手艺不被年轻人认可,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也是他们的自由。”胡新明如是说。

    毕竟,非遗最大的问题,就是下一代的传承。胡新明表示:“家庭传承虽然只是非遗传承的方式之一,但却是最有效也最感人的一种方式。我希望,儿女能站出来。”

    据了解,说服工作到底还是见了一些成效。胡新明告诉记者,小女儿最近开始学做泥坯了,之后的路,慢慢摸索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巾帼女英咕咕李”李卫雪简介
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45——泥塑
大美不言在民间
生动的小泥人
一块泥土的前世今生
泥塑泥人精彩亮相民间艺术博览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