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增城:“小绿道”拉动“大产业”

    □郭光明

    当各地加速上马高速、高铁、机场等项目时,位于广州东北部的增城市,自2008年以来却着力引导市民“慢生活”,构建了一套以“绿道”为基础的绿色慢行系统。

    6年时间过去,增城已建成由自驾车游绿道、自行车休闲绿道、增江画廊水上绿道组成的477公里绿道网络。

    直观上,绿道就是有绿化的休闲道路,但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

    绿道建成之后,市民出游蔚然成风,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原本僻静的乡村渐渐热闹起来,农民的土特产品也卖上了好价钱,旅游人次逐年直线递增,带动农业、地产、林业、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行业全面发展。

    这也不奇怪,增城市副市长叶鸿在日前举行的“2014增城踏青赏花欢乐行”活动上欣喜地说,绿道已成为市民娱乐健身之道、游客观光休闲之道、农民增收致富之道。

    建设理念新旧事物也有新风采

    绿道,概念起源于1970年代,广义指一种绿色景观线路,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可供有人和骑车者徜徉其间。

    绿道在国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目前,珠三角已建成2000多公里的绿道网络,三亚、杭州、成都等城市也有较为完善的绿道体系。

    而增城则是全国绿道建设的先行军。

    增城市旅游发展中心主任史寿山向笔者介绍,早在2007年,增城就开始规划建设,2008年建成了从城区到北部白水寨景区的50公里自行车休闲健身道。2009年,增城建成从南部凤凰城到北部白水寨景区的80公里自驾车旅游景观大道。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增城市财政共投入资金1.5亿元,建成绿道257.91公里。由此推算,每公里绿道的平均造价约为58.30万元。与每公里造价动辄上亿的高铁、高速等交通设施相比,绿道的建设成本最为低廉。

    实际上,增城在绿道建设之初就提出了不大拆大建、不破坏环境的原则,尽量降低造价。

    总体来讲,绿道建设按“不征地、少租地”和“原生态、原居民、原产权、原民俗保护”原则,遇水架桥、绕开大树,结合已形成的村道、机耕路、堤围和果园便道,在田园、果园、山边、水边、村边蜿蜒穿行,保护好原生态森林、植被、水体,保护好历史民居和特色建筑,在自然景观好、视野开阔的地方设置观景台、亲水平台等,尽量使自行车道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协调,体现了浓厚地方特色。

    驿站是增城绿道建设的一大亮点。史寿山介绍,驿站建设的标准是“五个一”:一个能停放10至20辆车的停车场、一个能容纳20至40人休息的休息场所、一间规模适中的公共卫生间、一家精致美观的便民商店、一块醒目美观的旅游指示牌。

    “绿道其实处处有,但增城进行了一点小小的创新,统一了道路标识,突出休闲特色,种一些花草树木美化,沿线再配套一些休憩、娱乐、健身设施,这样就完全不同了。”史寿山说。

    一系列的创新和尝试,使得“牛场变广场,小河变大河,砍树变看树,小道变绿道,采石坑变景湖,猪场变泳场,山区也变景区”。

    绿道旅游热6年增长了6倍多

    小投入正在带来大收益。绿道逐渐成为解决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的一条路径。以往的修公路更多是将本地农产品运输出去,而现在的建绿道则是将城里游客吸引进来。

    “绿道修到哪,哪里就变成了旅游区。”史寿山说。绿道犹如纽带,将城市、景点特别是农村居民点联结起来,将城市游客带入农村。

    2008年年底,增城市荔城街道办与增城安达国际旅行社达成协议。安达获得了100多公里的绿道经营权,但绿道还是对游客免费开放。这也走出了绿道经营管理市场化的第一步。此后,安达投资建设了8个驿站。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驿站采取当地村民加盟经营的模式,每个驿站大约三四个人,旅行社给员工的底薪是1300元,租车费用则由旅行社和员工分成。

    这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统计,安达运营绿道最初的半年时间,共接待游客3.83万人次。原本宁静的小乡村,一时间热闹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和游客通过绿道体验串游城乡的乐趣,仅2010年就接待了10万人次的自行车游客,大部分来自珠三角和港澳地区。

    绿道,成为增城旅游全新的名片与品牌,直接带动旅游人数增长。据统计,2013年增城接待游客18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67亿元。据了解,2007年增城接待游客仅为272.3万人次。6年时间内,全市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了6倍多。

    史寿山说,“游客来了,自然会把我们增城的菜心、土鸡、荔枝带回去,我们称之为‘车尾箱工程’。”

    蓝均玉投资的枇杷山生态庄园位于正果镇畲族文化村,原本少人问津。绿道建成之后,每年3-4月前来采摘枇杷的游客络绎不绝。“以前枇杷愁销路,现在20元一斤都不愁卖。”蓝均玉高兴地说,“一只土鸡能卖80元。”

    绿道逐渐改变增城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业实现六大转变。“山区变景区,农特产变旅游产品,农民变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实现由小旅游到大旅游转变,旅游营销变单一景点营销为城市营销,变观光旅游产业为休闲度假产业。”史寿山说。

    带动效应好小创新带来大变化

    近些年,绿道为增城赚足了“人气”,2010年获广州市绿道建设金奖,2011年获广东省住房与建设厅“人居环境范例奖”。增城也因此获得联合国和谐城市提名奖。

    叶鸿在增城分管旅游工作多年。在她看来,绿道建设除了可以直接吸引游客以外,还可推动城乡环境改善、城市形象塑造,提升城市整体吸引力、活力和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考察团。

    “既算有形的效益账,又算无形的效益账;既算当前的效益账,又算长远的效益账;既算经济效益账,又算社会效益账,还要算环境效益账。”叶鸿这样评价绿道所带来的效益,“带动经济,惠及民生。”

    叶鸿指出,绿道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向农村转移,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吸引大量的城市人骑自行车到乡村休闲健身、留宿消费,城乡社会生活进一步趋同、融合,城乡空间距离进一步拉近。

    绿道串起了沿线景区景点和村庄,整合农村果园、山塘、林木、村道等资源,引导沿线村民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家旅馆等旅游配套服务,既拉动了休闲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创业,又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升值。据统计,2009年增城农民人均纯收入9318.22元,2012年达到14037.72元。

    除此之外,绿道建设促进环境再造,适应了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发展趋势。据叶鸿介绍,为使绿道周边环境更美,增城顶着财政收入减少数亿元的压力,先后关闭500多家小水泥厂、小型洗漂印染厂等企业,尤其是北部山区定位为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区之后,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坚决不发展工业。

    叶鸿说,绿道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和全面整治城乡环境相结合,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主动参与整治环境、营造环境,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告别农村脏乱差,全面提升了环境卫生综合管理水平,促进了城乡基础设施、沿线旅游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同时,结合环境整治,利用原有旧厂房、滩涂地等改造建设了天然沙滩泳场、鹤之洲湿地公园、白水寨乡村公园等多个公园,提升了人居环境和城市未来竞争力。

    对于增城当地市民来讲,越来越多人对绿道有了强烈的认同感,进而支持、使用和享受绿道,居民生活方式、休闲方式有了明显转变,节能、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民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广东省绿道建设考察心得
广州增城:建设“四好农村路”,通达城乡幸福处
“羊城新八景”评选 增城“绿道悬瀑”杀入16强
城在园中 人在画中
不止“增城夜景”!三个月后,增江西岸将更美!
农民做好领钱的准备吧!9项改造9份补贴,3年内都会足额到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