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善学善问,进学之道

善学善问,进学之道

原文: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译文:

 善于学习的人,(教他的)老师通常比较安闲,而且取得的效果是双倍的。(而这些成果)又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他的老师)勤奋却没什么效果,而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老师(提问时) 就象要伐下坚硬的树木,先从容易的开始,然后再伐它的坚硬的枝节,等到一定的时候,(树木)就会迎刃而解。 不善于提问的老师与此相反。(老师)善于回答提问的人)就好象撞钟一样,(你)用小力气叩击钟,那么就给你小的鸣响,(你)用大的力气叩击钟,那么就会有大的鸣响。从容地叩击钟,它也会给你从容的鸣响之声。不善于回答(提问的人)与此相反。这些都是进学的方法。      

 

感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 而怨之。”从学生的层面阐释了做老师的不同之处。同样一名教师,教一个“好班”与教一个“差班”差别不可谓不大。学生成绩不好,本来就是个基础问题,而在你所教导下,还是没学会如何学习,结果就算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他的成绩一样上不去。他还会因此埋怨你怎不教他“终南山捷径”。现在这个时代,浮躁者多于冷静者,他当然不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自然归罪于老师。从这个层面讲,教上了一个“不会学习”的班级,只会吃力不讨好。但教上了会思考会学习的学生,你就幸福了。你能很轻松地解答他的问题,他也能从你的解答中举一反三,悟出很多你话外的道理,以后的事你就不用做了,因为他自己会去找书看啊。语文的学习很多都是在课堂外的,他在寻找,他在思考,他在总结,他在印证。最后,他发觉,老师真是厉害,一语中的啊,于是,他愈是对你顶礼膜拜。从这个层面讲,教上了一个“会学习”的班级,会让你很有成就感。

然而,“善学”之人通常不是天生就“善学”。他的“善学”是由于老师的“善问”。“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善于提问的老师常常会先易后难,层层引导,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效果叫“势如破竹”啊。学生常常得到“善问”的引导,自己又能思考问题,就会慢慢成为“善学”之人。可见,在学生的成长中,老师的“善问”是关键。这个老师,不是单指学校的老师,更指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也不是单指某个老师,而是指从学生上学开始的任一老师。如果学生一开始就被“善问”的父母培养(这是最重要的),在求学的时候又不断遇到“善问”的老师,那么,他就一定是“善学”的人。所以,“善学”者之所以善学,父母的功劳大矣。

综上观之,结论有三:

一、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千万别以为自己不重要。牢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再好的老师也代替不了父母在孩子启蒙阶段的重要地位。作为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从小就对他进行启发式教学,从小就“授之以渔”而不是只“授之以鱼”。

二、作为一名高中教师,面对所教学生,要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泰然。他们的“善学”与“不善学”,是“日久而成”的,有家长的教育、从小到大的老师的教育各种因素在里面,到高中阶段,已形成一种个性,一种习惯。所以,他成绩好,你不必沾沾自喜;他成绩不好,你也不必黯然神伤。如此,在从教生活中,就能多一份从容,多一份超脱,多一份幸福。

三、新课程标准已出台,关于“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在当今教育界争论得如火如荼,不亦乐乎。我认为不妨“复古”,向古人学习,勇敢拿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学者与学生——章必功校长2009开学典礼致辞
用婴儿的眼光看世界
浅谈“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学记》学习心得(15)
千古名篇|《学记》原文及译文​
疫情期间上网课效果差,如何改进和提高,个人建议和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