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志摩、林徽因,民国那些风花雪月… (十四)晚年小曼

 

    1949年以后,新中国成立了。但陆小曼的经济情况并没有好转,翁瑞午那时的字画所剩无几,两人生计全仗翁瑞午香港亲友汇款接济。后来陆小曼的表妹吴锦自丈夫过世后一直住在陆家照顾表姐的生活起居,还有吴锦两个孩子,陆小曼家骤然热闹起来。这个时候陆小曼也逐渐卖一些字画,参加一些画展。

     但在那时,翁瑞午结识了一个叫“小宝”的关姓女学生,关姑娘是陈巨来介绍来学画的,因为走动的挺好,翁瑞午就和陆小曼把关姑娘认作干女儿,关姑娘称翁瑞午为“寄爹”,叫陆小曼为“寄娘”。谁知道后来翁瑞午却和尚未成年的关姑娘相恋成孕,生下了一个女孩子“毛毛头”。陆小曼除了对翁另有新欢表示不满以外,对那女孩视如己出,非常疼爱。翁因为“道德败坏”在1955年被判入狱,在狱中得了严重的肺病。

    在五十年代跟随陆小曼学画的张方晦说:“那时翁瑞午已六十多岁,身材很高,骨瘦如柴,谈兴极浓,常常手舞足蹈地对我谈古论今。甚至竟说:‘陆小曼可以称为海陆空(指她的三个男人)大元帅,王庚是陆军出身,阿拉是海军少将,徐志摩是飞机上跌下来的,搭着一个<空>字。’对于这话出自他之口,我十分反感。后来,陆老师曾私下告诫我:‘翁先生口无遮拦,胡说八道,你不要听他的那一套。别受他的坏影响。’此后,我对翁就守着一条界限了。由此也知道,他实际上不是陆老师的倾心而相称的伴侣,至少在那时已经不是。 ”

    读到此处想到翁瑞午那洋洋得意的样子,想到依附于他的陆小曼无可奈何的陪笑,不由的替徐志摩抱屈。虽说陆小曼宅心忠厚,但是这种小人得志般的调侃的话我想她也是不愿意听到的。

    1956年,在上海美协举办的一次画展中,有陆小曼的一幅作品参加展出。

    时任上海市长陈毅的看到后,就问身边的人:“这画很好嘛!她的丈夫是不是徐志摩?徐志摩是我的老师。”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诧异沉寂多年的陆小曼居然还在,并且画如此出色的画,又问知陆小曼就住在上海,生活无着。陈毅就说:“徐志摩是有名的诗人,陆小曼也是个才女,这样的文化老人应该予以照顾。”

    不久,陆小曼被安排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后调为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画院又聘为画院画师)。每月能拿50元(后加到80元),使陆小曼有了生活保障,也给了她鼓舞和信心。

    同年,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为了贯彻统战政策,陆续分批吸收较有代表性的中上层知识分子,陈毅市长说:“陆小曼可以算作统战对象。”于是陆小曼也被吸收为农工民主党员。

    为了表达对新中国的美好祝愿,也为了感谢国家领导人对她的关心,陆小曼用她那纤细工整的蝇头小楷充满敬意地笔录了毛泽东主席的诗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至此,陆小曼在经济上才真正的不再依赖翁瑞午,才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

 
    在1938年到1956年的18年间,陆小曼完全靠翁瑞午变卖家产度日,翁能18年如一日地无怨无悔地付出,实属难能可贵,他们也建立了一种持久的亲情。

    对此,陆小曼的干女儿何灵琰说:“徐干爹去世后,他(指翁)更是照应她(指陆),供养她。后来干娘烟瘾越来越大,人更憔悴枯槁,而翁干爹又是有妻有子的人。她给他的负担重,而他却能牺牲一切,至死不渝!细想若无翁瑞午,干娘一个人根本无法活下去,这种情感求诸今日,只怕不可多得了!”

    陈定山(小蝶)在他的《春申旧闻续篇》中写道:“现代青年以为徐志摩是情圣,其实我以为做徐志摩易,做翁瑞午难。”

    陆小曼的比较散性,而翁瑞午对她始终和颜悦色,极尽关怀之能事。

    在上海中国画院保存着陆小曼刚进上海文史馆时写的一份《自传》,里面有这样的词句:“我廿九岁时志摩飞机遇害,我就一直生病。到一九三八年卅五岁时与翁瑞午同居。翁瑞午在一九五五年犯了错误,生严重的肺病,一直到现在还是要吐血,医药费是很多的,还多了一个小孩子的开支。我又时常多病,所以我们的经济一直困难。翁瑞午虽有女儿给他一点钱,也不是经常的。我在一九五六年之前一直没有出去做过事情,在家看书,也不出门,自从进了文史馆。”
  翁瑞午的名声素来不好,私生女事件发生后更为人所不耻。翁瑞午因之入狱后,陆小曼的两位好友—作家赵家壁和赵清阁怕陆小曼受到连累,来找陆小曼谈话,希望劝陆小曼摆脱翁瑞午,独立生活。

    陆小曼是这样回答的:“志摩死了我守寡,寡妇就不能交朋友吗?志摩生前他就住在同楼里,如今他会搬出去吗?况且这十几年来他很关心、照顾我,如今我怎么可以对他不仁不义?外间的流言,我久已充耳不闻了,反正我们只是友谊关系,别人怎么看,随它去,我问心无愧。”

后来她对赵清阁说:她的所作所为,志摩都看见了,志摩会了解她,不会怪罪她。

 

 

不久小曼恢复了她的丹青生涯,她的画受到了不少人的欢迎。

1957年前后的一个下午,陆小曼在善种路上闲逛,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仔细一看,原来是王映霞,这让她喜出望外。她连忙喊:“映霞!”王映霞呆了一会儿,没有马上反应过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陆小曼,让她感到又惊又喜,久别重逢,分外亲热。

善种路与小曼所住的四明村不远,小曼便邀请王映霞去她家坐坐。在王映霞印象中,陆小曼比以前胖了些,但“风韵犹存”,还是一个美人的轮廓。

小曼几十年没碰到老友了,非常高兴。她告诉了王映霞这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她说:“过去的一切好像做了一场恶梦,酸甜苦辣,样样味道都尝遍了。如今我已经戒掉了鸦片,不过母亲谢世了,翁瑞午另有新欢了,我又没有生儿育女,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出门一个人,进门一个人,真是海一般深的凄凉和孤独,像你这样有儿有女,多么幸福!如果志摩活到现在,该有多美啊!”停了一会,她又说:“幸而生活还安定,陈毅市长聘我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后调为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画院又聘我为画师.我只好把绘画作为我的终身伴侣了。”

1957年,张歆海的夫人韩湘眉由美国来华探亲,特别想看望陆小曼,但她打了几个电话都没找到。陆小曼听说后,后来去上海锦江饭店找到韩湘眉。两人见面后,韩湘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说:“你快胖得我认不出来了。你的精神这么好,我真是想不到啊!”

韩湘眉告诉陆小曼说,张歆海和在国外的朋友都很记挂她,但都以为她什么工作都不能做,而且生活无着,日子很难过,所以希望她这次回国能来看看她,并委托她代大家给她一些帮助,给她带回一些钱。

陆小曼想不到国外还有那么多朋友惦记着她,她听了很受感动。她对韩湘眉说:“确实,解放前,我过得很苦,但是解放改变了我的一切。在党的关怀下,像我这样消极悲观的人,也开始了新的生命。”她谢绝了韩湘眉带来的朋友们资助她的钱,说:“我现在过得很好,有工作,有收入。我已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我想请你感谢国外朋友们的好意,他们的心意我领了。”

1958年,有一次陆小曼去参加上海市委在市委大礼堂召开的会议时,工作人员马上招呼她去会场前面就坐。在她邻座的首长亲切问她近来身体可好,并问她是否在画画,还说将来画得多了,可以开个画展。最后还叮嘱她当心身体,不要过分劳累等。直到休息时钱瘦铁问陆小曼什么时候认识陈毅市长的,陆小曼才恍然大悟。后来,她每谈及此事,总感到异常温暖和幸福.

 

 

建国以后,随着逐渐深入的政治运动,陆小曼看到其中的历害,为了避祸,她基本上足不出户,息交绝游。熟友来访,只谈京剧书画,不涉国事。

虽然陆小曼不主动结交朋友,但宅心忠厚,重情得义的她朋友还是不少的。据张方晦回忆:“曼师生性随和,脾气特好。宽厚仁恕是她的最大特点。她对任何来客一概欢迎,家中常有京剧戏友和国画院同事以及文史馆的各业人士来访,倒也常常高朋满座。”

陆小曼关心时局,特别是爱看《参考消息》,她对日甚一日的思想禁锢十分忧惧,对国内外的政治动态非常敏感,表现在生活中就是谨小慎微。她不止一次地对跟张方晦说:"方晦啊,这是一个不可随便说话的时代。最最要紧的是,自己内心的想法,千万不能公开乱讲啊。" 
    1958年以后,陆小曼创作了可以说是一生中最好的绘画作品,其中许多佳作均被上海中国画院收藏,流传外界极少。同年,她被全国美协评为“三八”红旗手。

中国画史上评论画家历来有“以画传人”和“以人传画”之说,陆小曼则显然是后一类的画家。从专业的绘画角度来讲,陆小曼其实不过是一个有些天赋和有些才气的半职业画家而已。因为最完美的绘画是一个画家勤奋与天赋的统一。由于陆小曼体弱多病,生性疏散,使得陆小曼在绘画方面用功不足,其实这也正是阻碍她跻身于一流画家行列的原因。

用张方晦的话讲:“曼师的创作,更是兴至挥毫,兴尽搁笔,所以半途而废的作品特别多。尽管她的画作在数十年前即受到胡适、杨杏佛、刘海粟等人的赞扬,但她绝不自视为成熟的画家。”

陆小曼晚期的作品,特别是1960年以后的绘画作品,泼墨自然,手法娴熟,造诣颇深。基本上全部被上海中国画院收藏,外界所流极少。陆小曼采集自己的画作编成一本《唐宋人诗意》的画册,一些名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陈雪妮评价道:“腕底烟云笔底山,胸中丘壑意清闲,道生画里无筋骨,天际真人想象间。”

钱瘦铁的评语是:“烟瑕供养,甲戌嘉平之月读小曼此册,神韵满纸,闻人慧业,信有然也。”

贺天健的评价是:“小曼天资超逸,此册实为最精之作,读竟欣然。”

她的好友,女作家赵清阁评价她的作品为:“清逸雅致,诗意盎然,自然洒脱,韵味无穷,洋溢着书卷气,是文人画的风格。”

陆小曼后来也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和朋友们也重新有了交往。有一次,赵清阁和傅抱石、赵太侔、俞珊去看她。他们聊的十分投机。

傅抱石从陆小曼家里出来后,对赵清阁他们说:“陆小曼真是名不虚传,堪称东方才女;虽已年过半百,风采依旧。”

说到陆小曼的美,不由的想到胡适的话:“陆小曼是北平城内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刘海粟则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郁达夫说:“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就连艳绝天下的王映霞也说:“她确实是一代佳人,我对她的印象,可以用「娇小玲珑」四个字概括。”

陆小曼干女儿何灵琰(何竞武女儿)则说的更为具体:“她(指陆小曼)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别具风韵,说起话来又聪明又好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见到一个女人有干娘的风情才调。”还说她“淡雅灵秀,别有一种林下风致,是空谷幽兰,正是一位绝世诗人心目中的绝世佳人。”

 

从狱中出来之后,翁瑞午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大多数的时候他自己在家中的二楼,也不出门。为了避祸,他的朋友们也很少来看他。只有陆小曼和他的孩子照顾他的起居。

1960年,翁瑞午病重。他托人要赵家璧和赵清阁去他家,他有些话要说。看到他们进来了,翁瑞午对他们抱拳拱手地招呼他们,然后说:“我要走了,今后拜托两位多多关照小曼,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不尽的。”
  聊了一会儿,赵家璧和赵清阁要告辞了。陆小曼送他们到楼下,就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两位对他没有好感,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也是他的一片心意。希望你们莫要责怪。”说完她的眼睛湿润了。
  1961年,翁瑞午弥留之际,执小曼手言道:“我把你害苦了!”,凄然去世。


    篆刻家陈巨来是这样评论的:“翁瑞午跟陆小曼的关系,却不能简单地责之以‘朋友妻不可欺’。陆小曼从来不事生产,全赖翁一直是黑(烟)白(饭)供应无缺,在陆年老色衰之后翁仍侍奉不改,也不能不说是情义很重的了。”

翁瑞午在大众评价中一直不高,和他做的两件事有关。一是为陆小曼“推拿”治病;一是教会陆小曼吸食鸦片。“推拿”因为身体的接触而让人们都信为轻薄之意,这就使徐志摩和陆小曼声名受损,也为后人所诟病。而教会小曼吸食鸦片,则更是罪无可赎了!因为鸦片即为毒品,因之吸食鸦片使志摩和小曼声名受损更大;让陆小曼形成精神依赖,人也过早的衰老,伐害了身体;并且增加了经济负担,严重的损害了小曼的家庭生活。可以说即使翁瑞午对小曼有千般恩,可在抽鸦片这一件事上却足以耽误小曼一生。

在建国初期担任上海农工民主党联络员的玄采薇常常去看陆小曼,据她说1961年后,她常去找陆小曼,陆小曼家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虽然后来组织对陆小曼的生活费提高到80元,可是陆小曼的化销太大,这点钱根本不够用。 

翁瑞午死后,陆小曼的健康也是每况愈下。之前她去画院开会还能梳妆打扮一番,步履尚算轻健;后来,可怕的气喘发作频繁,往往坐在床上,由表妹吴锦在背后抱持着,呼吸颇为困难。1962年以后,陆小曼更是常常住院。

1964年春,陆小曼开始开始用小楷笔录《矛盾论》全书,准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的节日献礼。可是从那年夏天起,她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这件事最终未能完成,成了她的终身遗憾。

1964年9月,陆小曼唯一的学生张方晦因言获罪,被打入“反革命集团”而遭逮捕。陆小曼知道后,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她时常哭泣,忧伤惊惧过度,病情愈发缠深。

1964年10月,陆小曼因为肺气肿和哮喘住进了医院,她自己感觉这回病势凶猛,非比寻常,可能挺不过明年。她气喘吁吁的对去看她的赵清阁说:“谢谢你来看我。我的日子不会多了!我是一个无牵无挂、家徒四壁的孤老,是解放救了我,否则我早死了,我感激共产党。”果不出小曼所料,入冬她的病沉重了。

在陆小曼住院时,想不到隔壁病房正好住着刘海粟。他们在走廊里碰到,聊到昔日朋友,不禁感慨万千。

1965年的暮春,陆小曼终日咳嗽不止,人益发消瘦。有一天,赵清阁又去看她,当问到有什么事要替做时,陆小曼断断续续地说:“我希望在死后能和志摩合葬,你…能不能办到?”赵清阁为了安慰小曼说:“我尽力想办法,你现在养病要紧。”陆小曼笑着连连道谢。
       临终前几天,陆小曼嘱咐堂侄女陆宗麟把梁启超为徐志摩写的一副长联以及她自己的那幅山水画长卷交给徐志摩的表妹夫陈从周先生,《徐志摩全集》纸样则给了徐志摩的堂嫂保管。

196543日,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过世,享年63岁。表妹吴锦尽心尽力,一直陪伴小曼到人生的终点。

小曼去世后,翁瑞午的私生女翁琴光(毛毛头)由翁的长女翁香光抚养。后翁琴光定居西班牙,据说她一直认为自己是翁和陆的亲生女儿。 

 1968年,出狱后的张方晦辗转找到了年愈古稀的吴锦,吴锦难过的对他说:“‘文革’中沪上公墓悉遭破坏,表姐的小小墓丘早被捣毁无遗,现在连祭祀一下和献一束鲜花的所在也没有了。 ”

 

1965年4月30日,陆小曼追悼会在万国殡仪馆举行,由于已是文革前夕,政治气氛压抑,文人尤其怕招惹麻烦,所以去的人也不多,已知的有代表农工民主党的玄采薇和赵清阁,陈巨来、赵家璧,侄子陆宗麒、表妹吴锦和翁瑞午的儿女们。在灵堂上,也只有一幅挽联,是王亦令撰写的。挽联为:

推心唯赤诚,人世常留遗惠在;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中! 

 

陆小曼的骨灰盒起初被暂寄在某殡仪馆。文革时期殡仪馆撤迁,陆小曼的骨灰因无人接管,被按“无主骨灰盒”随便葬入万人坑中,后万人坑也被摊平,不复存也。

1988年,由陆小曼的堂侄在苏州华侨公墓建造了纪念墓,墓中埋入了一些陆小曼生前用过的物品(如碗、筷、杯、匙、笔墨之类),墓碑上书“先姑母陆小曼纪念墓”,同时建的还有陆小曼父、母的纪念墓。至此,这位坎坷一生、众说纷纭的不幸女子最后总算画上了一个差强人意的句号。

由于陈从周捐赠,《徐志摩全集》校样和书信、日记现存北京图书馆;书画藏品藏于浙江博物馆,其中有梁启超为徐志摩写的一副长联,一幅陆小曼创作的山水画长卷。《徐志摩全集》纸样则由徐志摩的堂嫂交给香港商务印书馆在1983年出版了。

至于陆小曼想葬到硖石徐志摩墓旁的遗愿,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赵清阁和她生前的老友张奚若、刘海粟商量,张奚若还向志摩的故乡浙江硖石文化局提出申请,据说徐志摩的儿子不同意。 

 

陆小曼是一个率性的女子,从她的几次婚姻看,她也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最终她走的路,也可以说是她自己的选择。谁都有年轻的时候,年轻的时候谁都不一定不犯错,在这一点上,陆小曼也是如此。后来的陆小曼成熟了,也有了怜悯之心。感谢志摩,感谢他的《爱眉小札》写下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感谢小曼,感谢她的《爱眉小札》留下了她们的人生轨迹。

 

晚年的陆小曼谈到徐志摩,说他“始终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是真的,不是装出来的。”

胡适是“温雅有礼,关爱他人的。”

闻一多则是“头发乱蓬蓬衣服脏兮兮的。”

沈从文“当过警察,曾在她与志摩家里住过。”

泰戈尔则“慈爱得像上帝。”

孙大雨是“非常自傲,但不狂妄。”

林徽音则“高雅美丽,与志摩极其相配。”

丁玲“很有才气。”。

 

 写的好累,我该休息了。

 

 

    1949年以后,新中国成立了。但陆小曼的经济情况并没有好转,翁瑞午那时的字画所剩无几,两人生计全仗翁瑞午香港亲友汇款接济。后来陆小曼的表妹吴锦自丈夫过世后一直住在陆家照顾表姐的生活起居,还有吴锦两个孩子,陆小曼家骤然热闹起来。这个时候陆小曼也逐渐卖一些字画,参加一些画展。

     但在那时,翁瑞午结识了一个叫“小宝”的关姓女学生,关姑娘是陈巨来介绍来学画的,因为走动的挺好,翁瑞午就和陆小曼把关姑娘认作干女儿,关姑娘称翁瑞午为“寄爹”,叫陆小曼为“寄娘”。谁知道后来翁瑞午却和尚未成年的关姑娘相恋成孕,生下了一个女孩子“毛毛头”。陆小曼除了对翁另有新欢表示不满以外,对那女孩视如己出,非常疼爱。翁因为“道德败坏”在1955年被判入狱,在狱中得了严重的肺病。

    在五十年代跟随陆小曼学画的张方晦说:“那时翁瑞午已六十多岁,身材很高,骨瘦如柴,谈兴极浓,常常手舞足蹈地对我谈古论今。甚至竟说:‘陆小曼可以称为海陆空(指她的三个男人)大元帅,王庚是陆军出身,阿拉是海军少将,徐志摩是飞机上跌下来的,搭着一个<空>字。’对于这话出自他之口,我十分反感。后来,陆老师曾私下告诫我:‘翁先生口无遮拦,胡说八道,你不要听他的那一套。别受他的坏影响。’此后,我对翁就守着一条界限了。由此也知道,他实际上不是陆老师的倾心而相称的伴侣,至少在那时已经不是。 ”

    读到此处想到翁瑞午那洋洋得意的样子,想到依附于他的陆小曼无可奈何的陪笑,不由的替徐志摩抱屈。虽说陆小曼宅心忠厚,但是这种小人得志般的调侃的话我想她也是不愿意听到的。

    1956年,在上海美协举办的一次画展中,有陆小曼的一幅作品参加展出。

    时任上海市长陈毅的看到后,就问身边的人:“这画很好嘛!她的丈夫是不是徐志摩?徐志摩是我的老师。”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诧异沉寂多年的陆小曼居然还在,并且画如此出色的画,又问知陆小曼就住在上海,生活无着。陈毅就说:“徐志摩是有名的诗人,陆小曼也是个才女,这样的文化老人应该予以照顾。”

    不久,陆小曼被安排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后调为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画院又聘为画院画师)。每月能拿50元(后加到80元),使陆小曼有了生活保障,也给了她鼓舞和信心。

    同年,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为了贯彻统战政策,陆续分批吸收较有代表性的中上层知识分子,陈毅市长说:“陆小曼可以算作统战对象。”于是陆小曼也被吸收为农工民主党员。

    为了表达对新中国的美好祝愿,也为了感谢国家领导人对她的关心,陆小曼用她那纤细工整的蝇头小楷充满敬意地笔录了毛泽东主席的诗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至此,陆小曼在经济上才真正的不再依赖翁瑞午,才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

 
    在1938年到1956年的18年间,陆小曼完全靠翁瑞午变卖家产度日,翁能18年如一日地无怨无悔地付出,实属难能可贵,他们也建立了一种持久的亲情。

    对此,陆小曼的干女儿何灵琰说:“徐干爹去世后,他(指翁)更是照应她(指陆),供养她。后来干娘烟瘾越来越大,人更憔悴枯槁,而翁干爹又是有妻有子的人。她给他的负担重,而他却能牺牲一切,至死不渝!细想若无翁瑞午,干娘一个人根本无法活下去,这种情感求诸今日,只怕不可多得了!”

    陈定山(小蝶)在他的《春申旧闻续篇》中写道:“现代青年以为徐志摩是情圣,其实我以为做徐志摩易,做翁瑞午难。”

    陆小曼的比较散性,而翁瑞午对她始终和颜悦色,极尽关怀之能事。

    在上海中国画院保存着陆小曼刚进上海文史馆时写的一份《自传》,里面有这样的词句:“我廿九岁时志摩飞机遇害,我就一直生病。到一九三八年卅五岁时与翁瑞午同居。翁瑞午在一九五五年犯了错误,生严重的肺病,一直到现在还是要吐血,医药费是很多的,还多了一个小孩子的开支。我又时常多病,所以我们的经济一直困难。翁瑞午虽有女儿给他一点钱,也不是经常的。我在一九五六年之前一直没有出去做过事情,在家看书,也不出门,自从进了文史馆。”
  翁瑞午的名声素来不好,私生女事件发生后更为人所不耻。翁瑞午因之入狱后,陆小曼的两位好友—作家赵家壁和赵清阁怕陆小曼受到连累,来找陆小曼谈话,希望劝陆小曼摆脱翁瑞午,独立生活。

    陆小曼是这样回答的:“志摩死了我守寡,寡妇就不能交朋友吗?志摩生前他就住在同楼里,如今他会搬出去吗?况且这十几年来他很关心、照顾我,如今我怎么可以对他不仁不义?外间的流言,我久已充耳不闻了,反正我们只是友谊关系,别人怎么看,随它去,我问心无愧。”

后来她对赵清阁说:她的所作所为,志摩都看见了,志摩会了解她,不会怪罪她。

 

 

不久小曼恢复了她的丹青生涯,她的画受到了不少人的欢迎。

1957年前后的一个下午,陆小曼在善种路上闲逛,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仔细一看,原来是王映霞,这让她喜出望外。她连忙喊:“映霞!”王映霞呆了一会儿,没有马上反应过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陆小曼,让她感到又惊又喜,久别重逢,分外亲热。

善种路与小曼所住的四明村不远,小曼便邀请王映霞去她家坐坐。在王映霞印象中,陆小曼比以前胖了些,但“风韵犹存”,还是一个美人的轮廓。

小曼几十年没碰到老友了,非常高兴。她告诉了王映霞这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她说:“过去的一切好像做了一场恶梦,酸甜苦辣,样样味道都尝遍了。如今我已经戒掉了鸦片,不过母亲谢世了,翁瑞午另有新欢了,我又没有生儿育女,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出门一个人,进门一个人,真是海一般深的凄凉和孤独,像你这样有儿有女,多么幸福!如果志摩活到现在,该有多美啊!”停了一会,她又说:“幸而生活还安定,陈毅市长聘我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后调为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画院又聘我为画师.我只好把绘画作为我的终身伴侣了。”

1957年,张歆海的夫人韩湘眉由美国来华探亲,特别想看望陆小曼,但她打了几个电话都没找到。陆小曼听说后,后来去上海锦江饭店找到韩湘眉。两人见面后,韩湘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说:“你快胖得我认不出来了。你的精神这么好,我真是想不到啊!”

韩湘眉告诉陆小曼说,张歆海和在国外的朋友都很记挂她,但都以为她什么工作都不能做,而且生活无着,日子很难过,所以希望她这次回国能来看看她,并委托她代大家给她一些帮助,给她带回一些钱。

陆小曼想不到国外还有那么多朋友惦记着她,她听了很受感动。她对韩湘眉说:“确实,解放前,我过得很苦,但是解放改变了我的一切。在党的关怀下,像我这样消极悲观的人,也开始了新的生命。”她谢绝了韩湘眉带来的朋友们资助她的钱,说:“我现在过得很好,有工作,有收入。我已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我想请你感谢国外朋友们的好意,他们的心意我领了。”

1958年,有一次陆小曼去参加上海市委在市委大礼堂召开的会议时,工作人员马上招呼她去会场前面就坐。在她邻座的首长亲切问她近来身体可好,并问她是否在画画,还说将来画得多了,可以开个画展。最后还叮嘱她当心身体,不要过分劳累等。直到休息时钱瘦铁问陆小曼什么时候认识陈毅市长的,陆小曼才恍然大悟。后来,她每谈及此事,总感到异常温暖和幸福.

 

 

建国以后,随着逐渐深入的政治运动,陆小曼看到其中的历害,为了避祸,她基本上足不出户,息交绝游。熟友来访,只谈京剧书画,不涉国事。

虽然陆小曼不主动结交朋友,但宅心忠厚,重情得义的她朋友还是不少的。据张方晦回忆:“曼师生性随和,脾气特好。宽厚仁恕是她的最大特点。她对任何来客一概欢迎,家中常有京剧戏友和国画院同事以及文史馆的各业人士来访,倒也常常高朋满座。”

陆小曼关心时局,特别是爱看《参考消息》,她对日甚一日的思想禁锢十分忧惧,对国内外的政治动态非常敏感,表现在生活中就是谨小慎微。她不止一次地对跟张方晦说:"方晦啊,这是一个不可随便说话的时代。最最要紧的是,自己内心的想法,千万不能公开乱讲啊。" 
    1958年以后,陆小曼创作了可以说是一生中最好的绘画作品,其中许多佳作均被上海中国画院收藏,流传外界极少。同年,她被全国美协评为“三八”红旗手。

中国画史上评论画家历来有“以画传人”和“以人传画”之说,陆小曼则显然是后一类的画家。从专业的绘画角度来讲,陆小曼其实不过是一个有些天赋和有些才气的半职业画家而已。因为最完美的绘画是一个画家勤奋与天赋的统一。由于陆小曼体弱多病,生性疏散,使得陆小曼在绘画方面用功不足,其实这也正是阻碍她跻身于一流画家行列的原因。

用张方晦的话讲:“曼师的创作,更是兴至挥毫,兴尽搁笔,所以半途而废的作品特别多。尽管她的画作在数十年前即受到胡适、杨杏佛、刘海粟等人的赞扬,但她绝不自视为成熟的画家。”

陆小曼晚期的作品,特别是1960年以后的绘画作品,泼墨自然,手法娴熟,造诣颇深。基本上全部被上海中国画院收藏,外界所流极少。陆小曼采集自己的画作编成一本《唐宋人诗意》的画册,一些名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陈雪妮评价道:“腕底烟云笔底山,胸中丘壑意清闲,道生画里无筋骨,天际真人想象间。”

钱瘦铁的评语是:“烟瑕供养,甲戌嘉平之月读小曼此册,神韵满纸,闻人慧业,信有然也。”

贺天健的评价是:“小曼天资超逸,此册实为最精之作,读竟欣然。”

她的好友,女作家赵清阁评价她的作品为:“清逸雅致,诗意盎然,自然洒脱,韵味无穷,洋溢着书卷气,是文人画的风格。”

陆小曼后来也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和朋友们也重新有了交往。有一次,赵清阁和傅抱石、赵太侔、俞珊去看她。他们聊的十分投机。

傅抱石从陆小曼家里出来后,对赵清阁他们说:“陆小曼真是名不虚传,堪称东方才女;虽已年过半百,风采依旧。”

说到陆小曼的美,不由的想到胡适的话:“陆小曼是北平城内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刘海粟则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郁达夫说:“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就连艳绝天下的王映霞也说:“她确实是一代佳人,我对她的印象,可以用「娇小玲珑」四个字概括。”

陆小曼干女儿何灵琰(何竞武女儿)则说的更为具体:“她(指陆小曼)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别具风韵,说起话来又聪明又好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见到一个女人有干娘的风情才调。”还说她“淡雅灵秀,别有一种林下风致,是空谷幽兰,正是一位绝世诗人心目中的绝世佳人。”

 

从狱中出来之后,翁瑞午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大多数的时候他自己在家中的二楼,也不出门。为了避祸,他的朋友们也很少来看他。只有陆小曼和他的孩子照顾他的起居。

1960年,翁瑞午病重。他托人要赵家璧和赵清阁去他家,他有些话要说。看到他们进来了,翁瑞午对他们抱拳拱手地招呼他们,然后说:“我要走了,今后拜托两位多多关照小曼,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不尽的。”
  聊了一会儿,赵家璧和赵清阁要告辞了。陆小曼送他们到楼下,就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两位对他没有好感,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也是他的一片心意。希望你们莫要责怪。”说完她的眼睛湿润了。
  1961年,翁瑞午弥留之际,执小曼手言道:“我把你害苦了!”,凄然去世。


    篆刻家陈巨来是这样评论的:“翁瑞午跟陆小曼的关系,却不能简单地责之以‘朋友妻不可欺’。陆小曼从来不事生产,全赖翁一直是黑(烟)白(饭)供应无缺,在陆年老色衰之后翁仍侍奉不改,也不能不说是情义很重的了。”

翁瑞午在大众评价中一直不高,和他做的两件事有关。一是为陆小曼“推拿”治病;一是教会陆小曼吸食鸦片。“推拿”因为身体的接触而让人们都信为轻薄之意,这就使徐志摩和陆小曼声名受损,也为后人所诟病。而教会小曼吸食鸦片,则更是罪无可赎了!因为鸦片即为毒品,因之吸食鸦片使志摩和小曼声名受损更大;让陆小曼形成精神依赖,人也过早的衰老,伐害了身体;并且增加了经济负担,严重的损害了小曼的家庭生活。可以说即使翁瑞午对小曼有千般恩,可在抽鸦片这一件事上却足以耽误小曼一生。

在建国初期担任上海农工民主党联络员的玄采薇常常去看陆小曼,据她说1961年后,她常去找陆小曼,陆小曼家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虽然后来组织对陆小曼的生活费提高到80元,可是陆小曼的化销太大,这点钱根本不够用。 

翁瑞午死后,陆小曼的健康也是每况愈下。之前她去画院开会还能梳妆打扮一番,步履尚算轻健;后来,可怕的气喘发作频繁,往往坐在床上,由表妹吴锦在背后抱持着,呼吸颇为困难。1962年以后,陆小曼更是常常住院。

1964年春,陆小曼开始开始用小楷笔录《矛盾论》全书,准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的节日献礼。可是从那年夏天起,她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这件事最终未能完成,成了她的终身遗憾。

1964年9月,陆小曼唯一的学生张方晦因言获罪,被打入“反革命集团”而遭逮捕。陆小曼知道后,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她时常哭泣,忧伤惊惧过度,病情愈发缠深。

1964年10月,陆小曼因为肺气肿和哮喘住进了医院,她自己感觉这回病势凶猛,非比寻常,可能挺不过明年。她气喘吁吁的对去看她的赵清阁说:“谢谢你来看我。我的日子不会多了!我是一个无牵无挂、家徒四壁的孤老,是解放救了我,否则我早死了,我感激共产党。”果不出小曼所料,入冬她的病沉重了。

在陆小曼住院时,想不到隔壁病房正好住着刘海粟。他们在走廊里碰到,聊到昔日朋友,不禁感慨万千。

1965年的暮春,陆小曼终日咳嗽不止,人益发消瘦。有一天,赵清阁又去看她,当问到有什么事要替做时,陆小曼断断续续地说:“我希望在死后能和志摩合葬,你…能不能办到?”赵清阁为了安慰小曼说:“我尽力想办法,你现在养病要紧。”陆小曼笑着连连道谢。
       临终前几天,陆小曼嘱咐堂侄女陆宗麟把梁启超为徐志摩写的一副长联以及她自己的那幅山水画长卷交给徐志摩的表妹夫陈从周先生,《徐志摩全集》纸样则给了徐志摩的堂嫂保管。

196543日,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过世,享年63岁。表妹吴锦尽心尽力,一直陪伴小曼到人生的终点。

小曼去世后,翁瑞午的私生女翁琴光(毛毛头)由翁的长女翁香光抚养。后翁琴光定居西班牙,据说她一直认为自己是翁和陆的亲生女儿。 

 1968年,出狱后的张方晦辗转找到了年愈古稀的吴锦,吴锦难过的对他说:“‘文革’中沪上公墓悉遭破坏,表姐的小小墓丘早被捣毁无遗,现在连祭祀一下和献一束鲜花的所在也没有了。 ”

 

1965年4月30日,陆小曼追悼会在万国殡仪馆举行,由于已是文革前夕,政治气氛压抑,文人尤其怕招惹麻烦,所以去的人也不多,已知的有代表农工民主党的玄采薇和赵清阁,陈巨来、赵家璧,侄子陆宗麒、表妹吴锦和翁瑞午的儿女们。在灵堂上,也只有一幅挽联,是王亦令撰写的。挽联为:

推心唯赤诚,人世常留遗惠在;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中! 

 

陆小曼的骨灰盒起初被暂寄在某殡仪馆。文革时期殡仪馆撤迁,陆小曼的骨灰因无人接管,被按“无主骨灰盒”随便葬入万人坑中,后万人坑也被摊平,不复存也。

1988年,由陆小曼的堂侄在苏州华侨公墓建造了纪念墓,墓中埋入了一些陆小曼生前用过的物品(如碗、筷、杯、匙、笔墨之类),墓碑上书“先姑母陆小曼纪念墓”,同时建的还有陆小曼父、母的纪念墓。至此,这位坎坷一生、众说纷纭的不幸女子最后总算画上了一个差强人意的句号。

由于陈从周捐赠,《徐志摩全集》校样和书信、日记现存北京图书馆;书画藏品藏于浙江博物馆,其中有梁启超为徐志摩写的一副长联,一幅陆小曼创作的山水画长卷。《徐志摩全集》纸样则由徐志摩的堂嫂交给香港商务印书馆在1983年出版了。

至于陆小曼想葬到硖石徐志摩墓旁的遗愿,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赵清阁和她生前的老友张奚若、刘海粟商量,张奚若还向志摩的故乡浙江硖石文化局提出申请,据说徐志摩的儿子不同意。 

 

陆小曼是一个率性的女子,从她的几次婚姻看,她也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最终她走的路,也可以说是她自己的选择。谁都有年轻的时候,年轻的时候谁都不一定不犯错,在这一点上,陆小曼也是如此。后来的陆小曼成熟了,也有了怜悯之心。感谢志摩,感谢他的《爱眉小札》写下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感谢小曼,感谢她的《爱眉小札》留下了她们的人生轨迹。

 

晚年的陆小曼谈到徐志摩,说他“始终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是真的,不是装出来的。”

胡适是“温雅有礼,关爱他人的。”

闻一多则是“头发乱蓬蓬衣服脏兮兮的。”

沈从文“当过警察,曾在她与志摩家里住过。”

泰戈尔则“慈爱得像上帝。”

孙大雨是“非常自傲,但不狂妄。”

林徽音则“高雅美丽,与志摩极其相配。”

丁玲“很有才气。”。

 

 写的好累,我该休息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陆小曼晚年在上海的“新”生活
陆小曼在上海的孤独晚年(图)(3)
婚变之外的陆小曼:44岁开始戒毒,53岁第一次工作,56岁踊跃参政
有情有义的女子 做他希望做的人
陆小曼与民国四名人的情感纠葛
你印象中的陆小曼只有奢侈娇纵不懂事?那是你不了解她的后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