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客观辩证看待旅游开发与地域文化保护

    旅游开发一定要遵循专业规律,否则便会对地域文化造成冲击或破坏。对旅游开发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应该秉持一种客观和辩证的态度

    □高舜礼

    当今地球村式的发展态势在让世界变小的同时,也削减了差异化,让世界变得趋同起来。我们在电视上常常看到,世界各地的人们越来越普遍地穿着休闲装、运动衫,不论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还是非洲、中东等战乱国家的难民,区别仅在于脏净与新旧而已,这或许就是全球一体化的表现之一。

    但对旅游产业来说,只有强调差异、保持特色,才会生发出魅力,刺激和带动旅游消费,显示异质文化的价值,激发文化自信和自觉,并进而促进文化的保护。从全球范围看,旅游的这种功能已经成为一种共识,那就是恰当的旅游开发对地域文化具有保护与传承的独特作用。这类案例在全球各地不胜枚举,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种:

    其一,对现存建筑文化的保护。建筑是凝固的文化,反映了不同民族、时代和地域的文化印记。如徽派建筑、客家土楼、版纳傣楼、羌族碉楼等,都是我国地域性的建筑文化代表作。今天很多保存较好的古城古镇、古街古宅,如江苏周庄,湘西凤凰,云南大研古镇、朱家花园,皖南西递、宏村,浙江西塘、乌镇等,大多得益于旅游开发,它们相对完好地健在,让旅游者及后代子孙感受到了昔日文化。也有很多这类的建筑,由于没有及时发展旅游业,而在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被摧枯拉朽了,留下了万劫不复的遗憾。

    其二,对传统生活习俗的保护。传统生活习俗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代代相传的一种活的文化资源。在互联网、影视文化、现代生活、交通便捷等影响下,不少地处偏远的民众传统生活受到了冲击,这种影响既有来自外界的鄙视,也有当地人的自惭形秽,使生活文化每日每时都在改变、湮灭和流失。只有当旅游产业崛起以后,把这种传统的生活文化部分地转化为旅游产品,让它显示出应有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才能唤醒这种民族和地域的文化自尊和自觉,这种活的文化才能存在和传承。以少数民族文字为例,东巴文、傈僳文都算是存在于滇西北的稀有文字,但由于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同,东巴文因被广泛印刷、书写在旅游商品上,使它显示了应有的价值,知名度和传承性都有所提升;而傈僳文由于当地旅游产业才刚起步,既没有多少人知晓,也没有多少传承。此外,民族地区的服饰(白族青年女性的“风花雪月”)、餐饮(长街宴、绿叶宴)、歌舞(侗族大歌)、节庆(三月三、泼水节)等文化,也大多因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保护、弘扬和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题 | 旅游地理答题模板,学会了简答题丢分都难了!
【地理素养】2020年高考旅游地理考前预测
张壁村介绍
龙潭水乡现状尴尬,国人厌倦了“楚门的古镇”
文化旅游发展的困境与痛点
贵州旅游文化资源与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