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卫小家庭| 支持每一个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生活


自由意味着百分百的自我承担。


1。

我爸把我弄到一个事业单位去上班。

每天七点,全体人员集中点名。

这年头居然还有点名这种奇葩玩意儿。

所有领导都在场,如果谁迟到了,TA的名字会在房间里久久回荡,所有人都在默默见证TA的耻辱。

谁TM想出来的这馊主意?害我只能六点不到就起床。

我这种散漫惯了的自由灵魂该如何适应这非人的生活?


小城市上班真是悠闲,每天打扫房间,给主任倒茶,跑腿送文件。

早知道我学个新东方厨师多好,没事还能给领导们做做小蛋糕。

期间干过最高端的事就是给领导的发言稿打字,施展一下我小学毕业的文化水平。

更多的工作则是会务准备和接待上级来宾。


领导视察和会议接待是考验我们青年骨干的重要时刻。

开会的时候,我像个空姐一样侍立一旁,看哪个领导杯子快空了赶紧扑将过去添茶水。

有时候会议一开就是小半天,我这老腰都快断了。

想来春天般的服务还真不是人干的,脸快笑烂了,一分钱小费也没拿到。

最讨厌的是,会议开完,桌上剩那么多香蕉苹果,我都盯它们俩小时了,也不给我吃一个。


单位聚餐,领导一高兴就握着麦克风上台唱卡拉OK。

我默默在心里吐槽,哇擦老头儿声音这么雄壮,肾不错啊。

没想到这时候居然还有工作,顶头上司——部门主任叫我上去献花。

纳尼?没听错吧?他唱个歌还要让老子献花?


这是我爸心目中最体面最牛逼的工作。

出席各种会议活动,在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身边刷脸。

可姑奶奶我还是个需要人伺候的主呢,干了几个月,我决定炒了丫的。

我收拾完东西,拍拍屁股走了。


但我低估了环境的影响力。

第二天,我们家就炸窝了。

我爸崩溃了,亲戚们紧急开会讨论我这件事的恶劣性和破坏性。


我爸托人给领导致歉,回家给我施压,意思“不去上班我就死给你看”。

我脖子一梗,就是不回去。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家就跟那政府办事大厅似的。

三大姑八大姨个个挺身而出,轮番上门给我做思想工作。

我真该开个窗口坐里面收钱。

我满足了他们的正义感,他们应该付费啊。


2。

由于深深领悟到“胳膊拧不过大腿”这句真理的奥义,我决定自己住。

自己住不仅意味着自由,也意味着百分百的承担,你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去打理自己的生活。

其实也不必如此,如果愿意让老人插手帮忙,可以省却做家务、带孩子等诸多辛劳。

这样的话,你生完小孩就跟没生一个样。

可以继续刷手机、玩网游、逛街血拼、聚会泡吧、打拼事业,多美啊。


我偏偏就一条道走到黑,咬咬牙自己扛起来。

每次决定做一个不同的选择,我并不知道需要付出什么代价,我只是好奇:不跟其他人选一样的,难道会死吗?

如果最后没死掉,岂不是赚了?


我带小妞出去,经常有老太太吃惊地看着我:“你怎么自己带小孩啊?”

卧槽,我亲自生的呀!

得,我又成奇葩了。

因为喂母乳不喂奶粉,因为自己带不依赖老人,天天有人追着问:“你为什么要这样?”

我也纳闷,为什么你们都不这样?


我宁愿家务活让扫地机、洗碗机来干,也不想让老年人干。

不光是为了解放了老年人的身心,还他们一个轻松自在的晚年。

更重要的私心是,我想独立生活。

把他们的生活还给他们,把我的生活留给我自己。


一个朋友,高级知识分子,妻子生完小孩以后去外地攻读博士学位了。

他和自己的父母一起住,平时的工资收入悉数上交老妈。

几年下来,这对夫妻已经快走到头了。

我去过他家一次,三十多岁的他在父母面前还像个快要高考的孩子。

家里气氛凝重,所有陈设均遵照老年人的意思来布置。

他的女儿,一个小小的四岁女孩,完全是奶奶在带,与爸爸关系生疏。


还有个家庭,丈夫在仕途打拼,酒席官场忙不停。

小孩由奶奶带大,妻子也上班,一家三口很少碰面的机会。

孩子上小学了,他们干脆在外面租个学区房,奶奶常年驻扎边疆带小孩。

夫妻二人各忙各的,事业也算风生水起。外人眼中,有值得羡慕的社会地位。


后来见多了,我才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

不是说这样一定就不好,但所有人都按照同一种方式来生活,这才是我最奇怪的地方。


3。

有人问,到底应不应该和老年人同住?

废话,当然不应该啊。

你敢当你妈面跟媳妇热吻吗?多TM别扭啊。

跟媳妇调情,你妈不高兴。不跟媳妇亲热,人家干嘛嫁给你啊,支援灾区啊。

界限不清、夫妻磨合不充分、责任分摊不明确、小家庭缺乏独立意志……这些问题都是由此引发的。


你觉得眼下一切都好,双亲和乐、配偶孩子每天按部就班,家庭成员各安其位。

那是因为你没尝过完全独立的滋味。

并不是说,和父母有了矛盾才需要分开住,没有矛盾就不需要。

发不发生矛盾,你都要至少尝试一次自己过日子的滋味,哪怕只有一次。


我们中国人习惯了去扮演好各种角色,孝子、职工、丈夫、父亲、老板……

角色是社会分工的需要,但过分重视角色很容易失去对自己的真实体察。

时间久了,你只晓得如何机械地照惯性行动,去做好符合社会期待的事情,听不见来自内心深处那个真我的声音。


这就是我说,独立生活作为一种体验,是必要的。

你可以只尝试一次。

你也可以自己决定在哪个生命阶段去体验它。

比如,新婚后、生育后、孩子上小学后、孩子上中学以后,都可以。

个人觉得,越早越好。


我在试图揭竿起义走向独立的这条路上,也经历了三番五次的打退堂鼓。

因为我有一个分量很重的角色是:女儿,我习惯了听命于父母。

可未来的生活需要我重新认知的角色是:女人和母亲。

在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日常里,我很难找到做一个女人和母亲的角色感,我只是本能地用旧有习惯去处理所有事情。

我积累和学习到的就只是如何去做一个让他们感到骄傲的女儿,我在乎他们对我的评价和意见。

这种感觉很微妙,我活得体面光彩,却并不喜欢自己。


4。

独立生活是一段死而复生的历程。

今天还有人问我这是什么样的感觉,在最初的时候,其实就是想死的感觉。

等“死”过以后,慢慢重生的时候却没有了所有喜出望外的喜悦,只有对生命的淡然接受。


要面对的事情太多:无尽的家务琐事,一个人带孩子的艰辛,孩子生病时的慌乱,无法休息睡眠严重不足,夫妻吵架无人诉苦的孤独,时间全部被占据无法上班创业做任何事……


后来,我学会了有效率地处理不同的家务劳动。

一早起来先把孩子的辅食准备好,放在锅里蒸,然后自己准备洗漱和早餐,打豆浆、切面包。

衣服放洗衣机,等早餐吃完,衣服洗好就可以晾了。

晾衣服的时候,把宝宝的小床推到阳台,一边陪她说话唱歌一边干活。


比如,我学会了在生气难过的时候选择不倾诉。

不管跟谁倾诉,只不过多了一个人支持你的立场,而这种宣泄只会放大矛盾,根本于事无补。

我开始练习自我观照,争吵的发生其实没有是非,我们在是非上的较真永远是没有终点的回路。


比如,没有大把的时间阅读,我只好选择了不阅读。

你没听错。

后来我才发现,比读书更高级的精神生活是:不读书。

就像比忙碌更难的是事情是放松,比起去做点什么,更难的是不去做什么。

没时间看书的时候,恰恰多了许多静心沉思的片刻,我慢慢了解到自己对知识本身的饥渴,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匮乏。


比如,由于没人给我们做饭,只好自己研究各种食谱。

那叫一个鱼龙混杂,根本不管什么中式西式,统统拿来乱吃一气。

以前在父母家吃的菜是几十年如一日,虽然有些”妈妈的味道“之类的情怀,但也完全没有自己要下厨房的欲望。

自己生活的人第一要面临的就是开发”做饭“这一沉睡天分,所以琢磨出了各种炒菜、面点、饼干、火锅的做法。

我们沉迷过很长时间的披萨,天天自己家里做披萨。

后来去朋友家做客都会带自己烤的饼干,当然这些事情我后面都不参与了,都是老公在做。

他会做芝麻饼、烤麦片、蒸包子各种小吃,总之在外面吃到什么就会忍不住要自己做,偏执狂。

他在父母家也是个被惯坏的乖宝宝,没想到现在被残酷生活虐成了厨房小能手。


5。

另外,还有大家最关心的夫妻关系。

没有旁人在场,两个人可以大声吵架,毫无顾忌,这不是坏事,恰是一大利好。

人的情绪需要宣泄,两个人的沟通尤是,一旦被压抑,大家在细小的情绪累积下会慢慢滋生怨气。

吵架就像一个合理的安全阀机制,可以把不痛快当成屁放出去。

要吵一个痛快的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常常会顾及旁观者的感受。

当无人观战的时候,才是彻底的真正的释放冲突。

事后也不需要找人去理论什么观点立场,其实婚姻里怕的就是”有人撑腰“,如果父母在场,估计都判离婚几百回了。


因为在独立生活的时候,两个人的真性情才完全暴露出来。

有时候自己看到都会很吃惊,我怎么会这样子?

如果我婆婆在家,我估计会装淑女装一百年,根本不敢大吼大叫。

或者我父母在场,我老公有不舒服应该也不敢发作,只好躲出去喝闷酒。


这样的所谓和平,是我不想要的。

所有的婚姻都需要充分的磨合,没有天生完美的关系。

在彻底的独立生活中,我发现,我和老公都携带着来自各自父母的问题。

每次有了争吵以后,我们就会反思:

其实根本不是在跟你吵哎,我感觉是跟你体内的父母在对抗。

父母的性格、脾气秉性、观点和习惯,深深烙印在我们身上,不跳脱出来是很难看见的。


独立生活会经历一段长时间的动荡期,尔后逐渐趋于平静。

价值观的充分碰撞之后会有大致相似的趋同性,这时候,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就会变得越来越少,即便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得到发现和反省。

然后,我开始学习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对方开始学习丈夫和父亲的角色。

就像一艘船,一开始完全是乱开乱漂,大家掉到水里一通挣扎,然后爬上船再继续开,因为方向不一致,又开始动荡,反复多次,才慢慢找到掌舵的稳稳的感觉。


6。

当然了,独立生活并不是和父母没有交集。

与父母之间礼尚往来、探亲走动、生病照顾,这些都是OK的。

但平常过日子,你过你的呗,甚至你还要明确界限。

不要让小家庭的主张被大家庭的意志吞没。


我们大多数人的原生家庭中,父母是相当强势的。

他们习惯了全面接管一切,包括你的孩子、你的存款、你的丈夫或妻子、你的工作和生活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这生活到底是你的,还是你父母的?

你遇到问题,是跟你的伴侣商量,还是回去向父母汇报?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和截然不同的生活品质。


在一个家庭中,到底是夫妻关系最重要,还是亲子关系最重要?

我以为,对于成年人来说,夫妻关系是第一序位的。

但很多大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间的核心关系得不到强化, “孝顺”成为了最重要的道德主题。


经常会看到一些直男癌丈夫指责妻子不孝顺老人,制造婆媳矛盾云云。

不管具体事件到底谁对谁错,要搞清楚的还是先后序位。

娶一个女人,是为了让她替你孝顺你娘,还是因为你想对她好。


对小家庭而言,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家庭才有立足的基础。

如果爱情在孝文化的席卷下,变得微不足道甚至裂痕百出,那么小家庭的独立生命力就会不断弱化,甚至面临崩溃。

小家庭也是有生命力的、会呼吸的命运联合体。


首先爱你的配偶,然后,和配偶一起,去善待父母。

你和你的伴侣,永远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核心纽带。

对于孩子也一样,夫妻相爱才能给孩子提供最强大的心理保障。


有的家庭,夫妻井水不犯河水,丈夫负责给钱,妻子负责买玩具,但声称都很爱小孩。

这样的小孩,从来看不到父亲是如何温柔地注视母亲的,他如何去领会所谓家庭的温暖和记忆?

对于孩子来说,最珍贵的东西就是,爸爸妈妈一起陪他吃饭、给他讲故事,打打闹闹,亲亲抱抱,就这么简单。


另外,当你坚定地在自己的生活里摔打成长之后,原先对你的婚姻生活百般不愿放手的父母也会卸下不必要的责任,找到他们自己应有的界限。


因为事实上,更需要角色释放的其实是父母,他们会因为放下重担而重新体会到自己对于生活的追求。

那个时候,再和他们相处起来,会有一种踏实圆融的感觉。


好了。

你会发现,我们讨论的这些命题其实存在于所有地方。

不管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一样会遭遇类似的纠结。

说到底,选择哪个城市,选择什么生活方式,完全是个人意志。

没有一概的好与不好。

大城市有孤独的都市夜归人,小城市也有恬淡美好的小确幸。

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是什么年龄,要支持每一个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生活。

当然了,放弃探索也是一种权利。


支持每一个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亲家之间不想结仇,不做这三件事,就是最高级的情商
526.父无能,儿受罪,儿无才,父低头·
为何说“两头婚”是父母对子女婚姻的强势干预?
如何处理夫妻因孩子的教育产生的矛盾
夫妻关系是高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的。如果...
最容易让夫妻吵架的7件事,你家是哪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