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唐七绝正宗精读61-70: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作者:李白

 

 

其一

 

    胡尘轻拂建章台,

    圣主西巡蜀道来。

    剑壁门高五千尺,

    石为楼阁九天开。

 

其二

 

    九天开出一成都,

    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

    秦川得及此间无。

 

其三

 

    华阳春树号新丰,

    行入新都若旧宫。

    柳色未饶秦地绿,

    花光不减上阳红。

 

其四

 

    谁道君王行路难,

    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

    天回玉垒作长安。

 

其五

 

    万国同风共一时,

    锦江何谢曲(qū)江池。

    石镜更明天上月,

    后宫亲得照蛾眉。

 

其六

 

    濯(zhuó)锦清江万里流,

    云帆龙舸(gě)下扬州。

    北地虽夸上林苑,

    南京还有散花楼。

 

其七

 

    锦水东流绕锦城,

    星桥北挂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

    峨眉山下列仙庭。

 

其八

 

    秦开蜀道置金牛,

    汉水元通星汉流。

    天子一行遗圣迹,

    锦城长作帝王州。

 

其九

 

    水绿天青不起尘,

    风光和暖胜三秦。

    万国烟花随玉辇(niǎn),

    西来添作锦江春。

 

其十

 

    剑阁重关蜀北门,

    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

    双悬日月照乾坤。


 

【赏析】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是李白晚年创作的组诗作品。李白在安史之乱中创作了题目相仿的两组七绝:《永王东巡歌》和《上皇西巡南京歌》。《永王东巡歌》是颂歌,而关于《上皇西巡南京歌》的意旨,历来有争议,主要有两种看法:一说认为是颂歌,意在为唐玄宗的还朝而感到欣喜,为国家形势的好转而高兴;另一说认为基本是反讽唐玄宗的逃跑主义,看似歌颂,实为讽刺。

 

  持“颂歌说”者认为,《上皇西巡南京歌》是产生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和诗人特定处境中的一组颂诗。组诗的内容要点是:一、以庆幸胜利的心情,赞颂上皇两巡南京成都;二、极力铺陈成都之美,表明“安吾君”的欣慰之情;三、标榜上皇西巡给蜀地带来的荣耀。《西巡歌》作于收复两京、举国欢庆之时,而诗人自身却正处于危难之中。所谓“特定历史背景”、“诗人特定处境”指此。《西巡歌》的赞颂为玄宗而发。李白虽对玄宗有过怨望,同时又有眷恋与感戴之情。由于他是被肃宗君臣判处流刑,所以寄希望于玄宗,故诗的最后一句是“双悬日月照乾坤”。《流夜郎闻酺不预》与《上皇西巡南京歌》作于同时,是针对肃宗而发,悲愤莫名,二诗作意不同。

 

  持“讽刺说”者则认为:安史之乱中,国家处在风雨飘摇的情境,而李白也不幸陷入内战的漩涡中,他运用一贯的讽刺手法,表面上以唐玄宗“西巡”为“盛事”,一句批评也没有,其实抒发了他对玄宗弃国出奔(chū bēn)的可耻行为的义愤,字字见血,首首入骨。

 

  此组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底,玄宗东归之后。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兵破潼关,唐玄宗西幸,是谓西巡。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尊玄宗为上皇天帝。至德二载(757)十月,唐军收复东都洛阳,同月,肃宗还长安,遣使迎玄宗。十二月丁未,玄宗还长安,戊(wù)午,以蜀都(成都)为南京,凤翔为西京,原西京长安为中京。此时李白在浔阳被判长流夜郎,忍痛写下这组诗。

 

  诗的标题《上皇西巡南京歌》很醒目,指明玄宗幸蜀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人物、事件、诗歌体裁皆备。组诗体裁为“歌”,“歌”是“放情长言,杂而无方”。全诗写玄宗避难蜀中事,其仓皇狼狈可想而知,却不着一字,只是铺陈成都之盛之美。诗人对成都的名胜古迹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整组诗极尽铺张之能事,将成都的富庶繁华写得花团锦簇。

 

  其一,写上皇西巡缘由和剑阁天险。安史叛军威胁都城长安,故有圣主西巡蜀道之事。“轻拂”,表明诗人态度,对圣主玄宗弃京西巡不以为然。剑门,“《旧唐书》:剑州剑门县界大剑山,即梁山也,其北三十里有小剑山。大剑山有阁道三十里。《一统志》:大剑山,在保宁府剑州北二十五里,蜀所恃为外门户。其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嵌,如门之壁,如剑之植,故又名剑门山。”剑门高耸,崖石嶙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一入剑门安全可保。

 

  其二,总写成都的建筑、风光之美。成都的房屋皆可入画,风光胜过长安。

 

  其三至其九,共七首,主要铺写玄宗西巡盛况、成都的便利交通、悠久的历史及石镜、散花楼、星桥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天回,扬雄《蜀记》以杜宇自天而降,号曰“天隳(huī)”。及玄宗幸蜀返跸(bì)之后,土人呼曰“天回”。今成都天回镇即因玄宗幸蜀复返而得名。玉垒,山名。《杜诗详注》卷十三引《杜臆》:“玉垒山在灌县(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唐贞观间设关于其下,乃吐蕃往来之冲。”杜甫《登楼》诗有“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之句。石镜,是成都著名古迹。《华阳国志》载:“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而艳,蜀王纳为妃;无几物故。蜀王哀念之,乃遣五丁之武都担土为妃做冢,盖地数亩,高七尺,上有石镜。”《太平寰宇记》: “蜀王妃冢上有一石,厚五寸,径五尺,莹澈,号曰‘石镜’”。杜甫也有题石镜诗:“蜀王将此镜,送死置空山。冥漠怜香骨,提携近玉颜。众妃无复叹,千骑亦虚还。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散花楼,《舆地纪胜》:“散花楼,隋开皇建,乃天女散花之处。”李白也曾作《登锦城散花楼》诗抒发登临散花楼情怀。蜀地江多,故桥也多,如有名的万里桥等。星桥,《蜀中名胜记》引扬雄《蜀记》云:“星桥上应七星也,李冰所造。”“秦开蜀道置金牛”,《史记》:“秦欲伐蜀而不知道,乃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粪金,以遗蜀。蜀王负力而贪,使五丁开道引之。秦因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蜀。”

 

  这七首诗对成都的自然人文之美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绘,第八首诗中所云“天子一行遗圣迹”亦不为虚,玄宗西巡确为成都留下了不少新的遗迹。玄宗在成都前后居留约四百五十天,游成都南郊老君山、修觉山,并经蜀州游青城,留下很多遗迹。《蜀中名胜记》引前代《志》云:“(新津县)南一里,修觉山,神秀禅师庐于此。唐明皇驻跸,为题‘修觉山’三字,刻于寺前山崖。”明代钟惺《修觉山记》:“明皇书,嵌佛殿左侧石壁上,字方广三四尺,一字各专一石,飞翥(zhù)沉着,且甚完好。予(yú)入蜀所见唐碑独此耳。”新津修觉寺,原名四安寺,因玄宗题修觉山而更名“修觉寺”。

 

  最后一首,写上皇去蜀东归。“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兼及政治形势。

 

  整组诗气势恢宏,情感复杂,内容丰富。诗人对成都的赞美直截了当(zhí jié liǎo dàng),全方位展示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名胜古迹,隐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殷殷怀念。一个人年少时若不能离开故乡,就很难获得真正充分的成长,可年老时若不能叶落归根,就会死不瞑目。故乡是既一个人的生命的起点,更是暮年时梦魂之所系。尤其是对漂泊异乡的游子,故乡是世界上最美、最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其实读者大可不必纠结于《上皇西巡南京歌》是赞颂还是讽刺,不妨将其看作是浪迹一生、老来落难的游子李白对家乡深情的思念。真诚深厚的思乡之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特别容易引发共鸣,所以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读此诗仍倍感亲切可爱。

 

  清代王琦注引严羽《沧浪诗话》评《上皇西巡南京歌》组诗云:“十首皆于萧条奔寄中作壮丽语,是为得体。举秦蜀形势,不忘故乡,是为用意。”李白长于蜀中,青少年时代便游成都,览琴台,瞻拜扬雄故宅,登散花楼,蜀中名山大川都留下了诗人的足迹,有《白头吟》、《登锦城散花楼》等名篇传世。蜀中生活,打下了李白人生发展的坚实基础。他仗剑去国之后,对故乡的思念从未中断。“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荆门送别》)正是桃花源,依然锦江色”(《荆门浮舟望蜀江》);“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妇孺皆知的《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也是诗人思念故乡蜀中的作品;尤其是晚年在安徽宣城所作《宣城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因为见杜鹃而想故乡,甚是感伤、悲戚。《上皇西巡南京歌》的基调与大多数的思乡诗作不同,整组诗情绪饱满,满是欢欣自豪。作此诗时李白已年近花甲,而依然作客异乡,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可想而知。诗人不直言思乡却在诗中全方位、多层次地铺陈成都盛景。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以哀景写乐景,以乐景写哀景,倍增其哀乐。”读罢掩卷,满纸繁华之下是游子思乡的两行热泪,有家难归的惆怅充溢在字里行间。

 


【注释】

 

1.上皇:指唐玄宗李隆基。

2.建章台:汉代长安宫有建章宫,宫中有建章台。此代指唐代宫苑。

3.成都:即今四川成都。

4.秦川:即秦岭以北、渭水流域的关中平原。此指长安。

5.华阳:蜀国的国号,此指成都。新丰,汉县名。

6.上阳:唐宫名,高宗所建,在洛阳。

7.六龙:皇帝之车驾龙,马之美称。

8.同风:即风俗同一。《汉书·终牟传》:'今天为一,万里同风'

9.石镜: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有一美艳的山精被蜀主纳为宫妃,死后蜀王为她作冢,盖地数亩,高七丈,上有石镜,晶莹照人。

10.龙舸:皇帝的舟船。

11.散花楼:一名锦江楼,在成都锦江边。

12.锦城:即成都。

13.金牛:即金牛道,是由秦入蜀的要道。

14.星汉:即河汉,银河。

15.三秦:项羽灭秦后,将秦地三分,封给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谓之三秦。

16.烟花:谓春景也。玉辇:皇家所乘之车。

17.云屯:集聚如云,形容人多。

18.双悬日月:谓二日并耀,指唐玄宗和唐肃宗。日月:偏指复词,此单指日。日者君象。

 

【白话译文】

 

其一

 

胡兵的战尘使长安的宫殿受到了污染,

圣主西巡来到了蜀道。

剑门高耸,高达五干余尺,

石壁像楼阁一样昂首九天。

 

其二

 

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

万户干门像画图一样美丽。

其地的草树云山如同绵绣,

秦川长安的风光能比得上这里美丽吗?

 

其三

 

华阳国的春树绝似影丰,

太上皇所驾幸的新都如同长安的旧宫。

柳色之青绿绝不下于秦地之柳,

花光之红艳也不减于上阳之花。

 

其四

 

谁说君王行路难呢?

皇帝的互驾西幸使得万众欢腾。

好像是地将锦江转成了渭水,

天将玉垒变回到了长安。

 

其五

 

天下一时,万国同风,

锦江风光哪一点比不上长安的曲江?

蜀国的石镜明亮可比天上之明月,

后宫的嫔妃亲得前去映照丽影。

 

其六

 

灌锦江水长流万里,

龙舸张开云帆,向东可以直下扬州。

北方的长安虽有上林苑可供夸耀,

南京成都也有散花楼可与之媲美。

 

其七

 

锦江水东流绕过锦城,

江上七桥恰似北天上的北斗七星。

天下士庶都云集此地来朝见圣主,

峨眉山上有座座仙庭相连。

 

其八

 

秦惠王时置金牛以引诱蜀王灭开黝道,

所经之汉水仿佛与银河相通。

天子西巡一道留下了许多圣迹,

锦城成都从此回以长为帝王州矣。

 

其九

 

蜀中水碧天青,了无纤尘;

风光和暖,气侯宜人,远胜三秦。

一路上烟水春花随伴玉辇,

都一起西来为锦江增添春色。

 

其十

 

剑阁为蜀北门的一座重关,

上皇的车驾归回长安,随驾压车马如云。

少帝在长安大开宫门迎接上皇的归来,

二帝如同日月并耀,朗照天地。

 

 

【参考资料】

 

1.  《上皇西巡南京歌》窥妙  .中国李白网.2004-04-01[引用日期2014-05-02]

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3-394

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3-306

4.《上皇西巡南京歌》诗旨考索  .中国李白网.2004-04-27[引用日期2014-05-02]

5. 刘晓凤:《上皇西巡南京歌》与《成都府》比较——成都历史记忆的寻找   《杜甫研究学   刊》2012年第3期

6.  诗人李白简介  .诗词名句网[引用日期2015-02-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6首描绘成都的绝美古诗词 你熟悉几首?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全诗翻译赏析
【一座城,因一人】今天带你了解诗...
成都,大唐帝国最后的乌托邦
李白诗《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楷书全文,添作锦江春。
中国历史各朝基本情况简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