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露禅学拳于赵堡陈清平”考析 ……转载郑永强先生一篇文章

太极拳界一直有一个困扰了百年的疑问那就是“杨式太极拳出于陈式太极拳,为啥两者风格迥异,陈式太极拳顿足奋力、轩眉怒目,一若外家拳威猛不可一世,而杨式太极拳柔顺、缠绵、连续不断、外不露形?”,《近今北方健者传》一书的再版,为解决这个百年疑问 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史料。

《近今北方健者传》又名《拳勇见闻录》,出版于1923年,作者杨明漪(1889—?),名湲,字明漪,山东历城人,仙侠,青年时考中秀才,其学识渊博,凡经史子集、书法金石、佛学道学、武术,多所涉猎,著有《胡然集》,参加过辛亥革命,为逃避追捕,匿居天津,入中华武士会,后遁入道山。该书是一部直隶武林的结绳之书,是民国武侠传记文学的经典作品,共为直隶四十位侠士树碑立传,在该书第十六、十七页为杨露禅写的传记。

原文如下:

杨陆禅

杨陆禅广平府人也,初与武禹襄同精长拳,至河南遇陈清平弟子败焉,旁观者曰,此陈清平弱弟子耳,君且不敌耶。杨百计求学不得遂。约数年,陈清平门外有哑丐宿,晨起辄为陈洁扫门前地,久之陈先生觉为丐所为,怜而畜之者三年;一夜清平方教子弟枪法,乐道间,闻屋上有太息深替者曰真好,子弟将枪之,陈先生目止子弟呼之下,则哑丐也,讶询之,陆禅因历诉求学不得入门,乔装哑丐以效殷勤,祈谅苦衷而终教之,陈使试拳,则升堂矣;后详教之,尽陈之术云;后入肃王府,与董老公同时。杨由河南归,述之武禹襄,武至河南值陈清平病,半身不遂,然亦详细传之。李载堂述之甚祥,载堂闻之陈秀峰,陈秀峰广平人班侯弟子也。

明漪曰:陆禅之事迹闻之少,惟肃王曾为之结绒绳网,而使人与杨角,杨每掷人也,以手擎之作旋风舞状,视其人,无百斤力焉。

作者杨明漪在该书自序中写到:读游侠传,慕朱郭之为人,读刺客传、、、、、、立意较然,不欺其志,所艳表彰者甚备,即疑史记为志国文传后世之书,不应以揄扬斗狠为事,何子长于游侠刺客倾道意远如此。又写到:燕、晋、韩、赵,悲歌沉雄之气、、、、、、幸存十百于千万者,源流散佚,爬梳綦难矣,兹特记师友见闻事实较确,尤雅驯为功力可致者,以备遗忘,藉为他日就正之资,好勇不文之诮所不避也。

从作者自序中,可以看出作者写作该书的目的,是效仿司马迁写《史记》中的“游侠传”“刺客传”为“绝学一线之延”,不致使“古质熸淹焉”,而使日后“源流散佚,爬梳綦难矣”,于是他把平时与其交往中侠士一一记录下来,为后世可供“就正之资”。

作者杨明漪本人是中华武士会的武士,中华武士会成立于1912年,是北方最大的民间武术社团,有“南有精武会,北有武士会”之称,聚集了当时以天津为核心的北方武林志士;杨明漪先生在该书中为四十位直隶武林人士撰写传记的,大部分也都是加入中华武士会的武士,作者与他们均有过交往,或请教过理论,或问过手法,或听他们亲述,所记文字都是第一手资料,绝非道听途说;作者在“自序”后写的“例言”中专门指出:是编专叙述见闻之太极、八卦、形意三门拳家之性行功侯与寻常侠义小说空者不同;又指出:吾国拳派统系淹没已久,倡者多不注意,每失古哲矩如有以拳家事迹功候性行见寄者无任欢迎,若师承拳门不明了或邻于小说演义者不奉教。这说明作者写这本传记是严肃的,绝非演义、传说,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在作者写本书的年代,恰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鼎盛期,风云际会,名家辈出,但也是中华民族存亡之际,将武术作为国基种性之学,弘扬国粹,为他们造影,成为“志国文传后世之书”应是杨明漪他们那一代文人侠士的宏愿。

该书出版于民国十二年,也就是1923年,当时发行就不多,如今只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有藏本,是海内外唯一一册馆藏,已经破损厉害,不能掀动,更无法传播;为了抢救该书,在该书出版后的八十五年后,当初操办该书出版杨明漪、阎子阳、李星阶的后人又走到了一起,几经周折,终于于2009年促成该书的再版,使我们拨开云雾终窥其貌,也是清末民初那些武坛巨臂能以鲜活真实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象形意大师李存义、郭云深等,太极大师杨露禅、杨班侯、李瑞东、郝为真、孙禄堂,八卦大师董老公等,更有象眼镜程、翠花刘、神拳李、、、、、、,没这本书的再版,有几人还能记得他们的事迹呢?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著名武术理论家、研究家、武术活动家向恺然先生在北平见到陈绩甫演示的拳架后,就发出这样的疑问:杨露禅是从陈家沟子学来的,到此不过三传,何以与陈绩甫相差这么远?(见向恺然先生《练太极拳之经验》一文);杨派的传人们更是发出这样的疑问:为啥杨露禅三下河南,第三次从河南回来后拳风大变,功力不可同日而语?杨露禅在何时何地如此彻底的改拳?杨露禅改拳的动机是什么?杨露禅为啥如此煞费苦心的改拳?

《近今北方健者传》八十五年后的再版,为解决这些太极拳界的百年疑问,提供了可靠地史料,通过《近今北方健者传》中的《杨陆禅》传记的记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杨露禅三下河南”不是通常认为的“三下陈家沟”,而是“两下陈家沟,一下赵堡”

陈清平(1796—1865),温县赵堡人,是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师从赵堡太极拳第六代宗师张彦,陈清平祖上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徙到温县小留村,陈清平爷爷陈万拔、叔爷陈万选两人从小留村迁入王圪垱村,陈清平父亲陈锡雒又从王圪垱村迁入赵堡村,陈清平出生于赵堡,长大后,娶妻三房,生子河阳、汉阳,陈清平在赵堡村里开有粮行、棉花店、酒作坊,赵堡关帝庙向西几个院落几十间房屋都是陈清平家的;陈清平在赵堡太极拳历史上是一个具有改革、开拓精神的太极拳专家,可以说是神乎其技、臻于上乘,赵堡太极拳从蒋发到邢喜槐到张楚臣到陈敬伯到张宗禹到张彦到陈清平,在他这一代进一步发扬光大,使赵堡太极拳的传播超过了几代人的传播,他不拘泥于架势,根据拳理因材施教,形成了赵堡太极拳的代理、领落、腾挪、忽雷四钟练功方法,著有《太极拳论解》;陈清平是一位拳术大家更是一位大彻大悟的太极智者,是拳艺上超越有形的灵魂塑造者,他一个人竟能教出好几个太极拳流派,纵溯古今,均是非常难得的稀有之事,将其称为近代太极拳承前启后的一代名师,当实至名归。

想当年,杨露禅二下陈家沟,某天,杨露禅跟随陈长兴到赵堡镇上葛(提手旁)手(当地为了区分赵堡练的拳与陈家沟练的拳,分别称赵堡拳与陈沟拳,两村每年有在一起比试推手的传统,当地方言叫葛手),杨露禅上场与陈清平一弟子比试,竟被打败,围观的人都说:这个是陈清平弟子中最一般的,这对“二下陈家沟”在陈家沟已学拳七、八年的杨露禅来说,内心一定受到了很大震动,便千方百计想跟陈清平学拳,但陈清平与陈长兴都是乡里乡亲的,怎能将别人的弟子收到自己的门下,坚决不允,于是,杨露禅回了广平。数年后,在赵堡镇上,有一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哑丐,每日早晨在陈清平府门前为其扫地,陈清平看其可怜、又这么勤快,就把他收留到府内,干些粗活,每当陈清平在后院给弟子们教授拳术时,杨露禅爬到房上观看揣摩,就这样过了三年,某一天,陈清平正在后院为弟子讲解枪法,讲到精彩处,杨露禅在房上失声叫起好来,陈清平见是哑丐,甚为惊讶,询问之,杨露禅说出原因,陈清平甚是感动,便将拳艺悉心相传;由于杨露禅在在陈家沟已练了七、八年的太极炮捶,行气走架已基本定型,推翻重来非常困难,也无此必要,陈清平作为拳术大家,大彻大悟的太极智者,已不再拘泥于形,善于因材施教,他就在杨露禅所练太极炮捶的基础上,进行删改,删掉了那些顿足奋力处,并代以新的动作进行舒缓过渡,使整个架式变得舒缓圆活、连绵柔顺,形成了目前杨式太极拳风格。杨露禅学艺完成回广平后已无对手。

该传记还记述到:杨由河南归,述之武禹襄,武至河南,值陈清平病,半身不遂。笔者曾在赵堡听老拳师们讲过:陈清平在咸丰二年,因售出土地未拨丁与收留白莲教首领钟大哥,被官府关进水牢,并施以大刑,导致半身不遂,武禹襄通过其哥哥疏通,才是陈清平免除官司,释放回家;还听老拳师们讲过:陈清平拖着半身不遂的身体打败了山东响马的故事。“陈清平半身不遂”以前所有史料从未提及,而该史料的记述,与赵堡当地流传下来的情况完全一致,按照“同源异流”的考据方法,也证实了该传记的真实可靠性。

因此,根据《近今北方健者传》《杨陆禅》传记的记述,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杨露禅第三次下河南,去的是赵堡,向陈清平学拳,陈清平为其改拳,形成了杨式太极拳的风格。这个结论完全解决了:为啥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风格迥异?杨露禅在何时何地如此彻底的改拳?杨露禅改拳的动机是什么?杨露禅为啥如此煞费苦心的改拳?这些困扰了太极拳界的百年疑问。

形成“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学拳于陈长兴”影响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廉让堂太极拳谱》中李亦畲的《太极拳小序》“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陈家沟陈姓,神而明之,代不数人。我郡南关杨某,爱而往学焉。专心致志,十有年余,备极精巧。旋里后,市诸同好,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伊不肯轻易授人,仅能得其大概。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予自咸丰葵丑,时年二十余,始从母舅学习此技,口授指示,不遗余力。奈予质最鲁,廿余年来,仅得皮毛。窃意更有精巧。兹仅以所得笔之于后,名曰五字诀,以识不忘所学云。光绪辛巳年中秋念六日亦畲氏识”,序中言及“后传至陈家沟陈姓,神而明之,代不数人,我郡南关杨某,爱而往学焉。专心致志,十有年余,备极精巧”,《廉让堂太极拳谱》是公布最早的太极拳有关拳论的历史资料,传播最广,影响最大。但试想当年,杨露禅第三次去河南,前途未卜,他是不可能把他装哑丐去赵堡找陈清平学拳告诉任何人的,大家都认为他去的还是陈家沟;第三次从河南回来,他已是神乎其技的大师,一代大师为学拳所经受的磨难令后人敬仰,但对他本人来说,去赵堡却是人生的低谷,他装哑丐、爬房顶所付出的艰辛又有几人可告知呢?除了他最亲近的几个人以外,其他人流传的只能是:令人叹服的神功与三下陈家沟的传说。李亦畲作为武禹襄的外甥,从学于武禹襄,武禹襄能告诉他多少真相不得而知,但其周围人一定皆言杨露禅三下陈家沟,从学于陈长兴,他肯定也认为杨露禅到陈家沟学拳十余年。其实,我们,只要不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以为自己知道的是整个历史,实际上只不过是历史的局部或碎片化而已,我们只有在不断发现的历史史料中,不断修正已有的结论,才能逐渐接近历史的真相,这才是我们后世为史者应有的态度。《太极拳小序》中说武禹襄“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广平与怀庆两地相距三百公里,在清代交通信息不发达,武禹襄的“素闻陈清平”的来源只能是杨露禅,这也佐证了“杨由河南归,述之武禹襄”。至于后人言说武禹襄先到陈家沟见陈长兴,因陈长兴年事已高,而介绍去见陈清平,应是臆测。试想,陈家沟内皆为好手(陈鑫语),陈长兴不把武禹襄介绍给陈有本、陈耕耘、陈季甡等,却要武禹襄去找被关进大牢、已经瘫痪的陈清平,岂不怪哉?

一是杨露禅到北京教拳,形成杨派,杨派弟子皆为此说的广泛传播者,为啥杨派弟子皆言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学拳于陈长兴而不言及陈清平呢?杨露禅于1854年来到北京教拳,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正盛,全国一片政治高压政策,杨露禅身处清王朝统治中心,因避害思想,他是不可能言及最后学拳于因白莲教勾连而被关入大牢的陈清平的,他也确实拜陈长兴为师,跟陈长兴学拳,当别人问及他所练太极拳的来源时,他只能言说,太极拳数传至陈家沟,师从陈长兴学拳。民国建立,“太极拳数传之陈家沟,杨家学拳于陈家沟”已成社会共识,杨健侯、杨澄浦再改口说最后学拳于赵堡陈清平对杨家又有何裨益?再往后,杨澄浦长年在外奔波教拳,又过世较早,是否给孩子言及杨露禅最后学拳于陈清平就不得而知了。倒是晚年在老家广平传拳的杨班侯,因天高皇帝远给弟子们言说真相,弟子陈秀峰说给李载堂,由杨明漪记录下“杨露禅学拳于陈清平”。

哎,历史啊,如果没有《近今北方勇者传》的再版,当今人们,谁还会知道杨式太极拳的开创者杨露禅先生当年为学拳,几经磨难,付出的艰辛呢?谁还会知道太极拳一代大家陈清平先生在太极拳传承上又一历史功绩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禹襄师从
武式太极拳源于赵堡镇的赵堡太极拳之考证
太极拳在永年的传播
评历代太极拳宗师英雄谱之「二」 赵堡陈清平、和兆元
武禹襄怎么学到太极拳的
武禹襄宗师如何得的真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