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族文化弘扬传承内容

一个贵族、望族的形成,不仅仅是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才能形成,还要有深厚的家族文化底蕴和长期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生活修养并在长辈们的教诲把这种修养和财富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才能形成一个社会公认的贵族、望族。家族文化是一个家族历史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与升华,它是一个家族发展发展繁荣变迁的文献史,也是一部教育后人的教科书。家族文化不但能够记录每个人的生前身后,还记载族人的嘉言善行,用以激励后人。家族文化见证了家族耕读传家、生生不息的精神、繁衍出千千万万个后代,是一个家族引以为傲并值得世代传承的“珍宝”。它包括了家风、家训、家谱、宗祠、祖墓等文化内容。因此,弘扬和传承好家族文化极为重要。

    一、家风、家训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它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家族认同,是每个家族成员成长的精神足印。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每个家庭立身处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处世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家训或单独刊印,或附于宗谱。家训之外,其他名称还有:家诫、家诲、家约、遗命、家规、家教。每个家族家谱中记录了许多“家风”、“家训”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作用。因此,传承和弘扬良好的家风家训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为深远。

    二、家谱

   家谱是一个家族历史的沉淀和绽放,家族文化的发展需要有历史的沉淀。一本家谱见证了人们耕读传家、生生不息的精神、繁衍出千千万万个后代,是一个家族引以为傲并值得世代传承的“珍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宝贵遗产。家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延续血脉亲情的重要载体,是孝道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以特殊的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俗话说:鸟飞千里不离林,树高万丈不离根。寻宗问本,弘扬祖德,这是华夏子孙固有的世俗观念。中华民族,古往今来,国有国史,地有方志、家族有族谱,从而形成中国上下五千年之文明光辉史册。

    1、辨亲疏、明昭穆

    从家谱的历史渊源可以看出,其最原始的功能就是明辨祖宗世系传承。一部完整的家谱,都记载着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最基本内容。通过修谱、建谱来追根溯源,寻祖问宗,也使自己和家人受到一次很好的祖系传承的亲情教育。如果没有家谱,别说后辈不明祖宗,可说三代之后便无人知晓了。

    2、传文化、扬祖德

    现代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如果我们现在珍视和珍藏好家谱,那么也是将来子孙了解家族历史的一个范本。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另一方面,族谱详详细细地记录着一个家庭、家族的文化,艺术与科学等。它的数量之多、涉类之广、范围之大,是其它文化图籍难以比拟的。

     3、教子孙、鞭后世

    家谱不仅是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而且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所谓“尊谱施教”,一部家谱,就是一本教科书,它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子孙后代的影响将会世代传承。家谱中的祖训家范,治家格言,族规家诫,艺文著述等内容,都充满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4、纳典范、提素质

    家谱对国家或家族做出重大贡献,或勤俭持家、教育有方、忠孝两全、和谐互爱的典范录入族谱,让宗亲学习,提升宗族素质。

     5、斥腐败、倡清廉

    家谱历来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教育,故专设家规家训篇。其篇文辞优美,道理至明,哲理深厚,读之朗朗上口;多由本家耆宿所撰。其家规家训,总按修身、齐家、治国三大类统属,止恶扬善,可起“春秋作,乱臣贼子惧”的警世作用。

    三、宗祠

   宗祠,也称祠堂、宗庙、家庙,是宗族祭祀祖先的地方,被视为血缘崇拜的圣殿。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传统的民族。在每个家族中,往往都有一个场所来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名号,这个名号就叫“堂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堂号就知道本族的来源,纪念祖先功德。宗祠除了作为祭祀场所之外,还是执行族规家法的地方。同时,族人的冠礼、婚礼、丧礼基本上都在祠堂进行的。有的宗族规定族人之间或族人家庭之中发生争执,都要到祠堂中裁决。所以,在封建时代,祠堂在一定意义上又成了衙门,具有一族“公堂”的性质。俗话说,树大分杈。随着生命的传递、繁衍,家族也会不断扩大,扩大的结果是一些家族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另开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这些新形成的宗族和分支,往往又会建立新的祠堂,来供奉最亲近的祖先。于是,由一个祠堂又衍生新的祠堂来。

    宗祠,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一座宗祠,就像一位母亲,虽历经沧桑,却总是天下儿女向往的地方。在那里,有先前的风气,有我们的老规矩;在那里,供奉着祖先牌位,供奉着天地人的大道理;在那里,血脉绵延,传承赓续,生生不息。对于家族后代,宗祠有对后人的教化作用。

    1、寻根敬祖、祭祀祖先

    祭祖源于祖先崇拜,是形成家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封建社会门第风气盛行,祠堂的营建昭示着家族美德和功业,体现着家族先人的道德境界或丰功伟绩。同时鞭策后人光宗耀祖,通过各种宗族活动产生宗族凝聚力。

     2、处理宗族事务

    宗族的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处理宗族内部纠纷。诸如建房、用水等纠纷后,常诉诸管理调查调节,直至纠纷双方达到和解为止;二是组织好每年春秋两次祭祀的工作;三是管理好宗祠的经济收入,如接受族人捐献,定期收取宗祠的费用。

     3、制定、修改、执行族规

    族规主要包含几方面内容:一是为本族人规定了带有很强的宗法礼制色彩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行为规范,并伴以相应的惩戒手段;二是对异族的防范措施,借以维护本族的利益和团结;三是对宗祠地位本身的确认、族人对祠堂应承担的义务、其权限范围等。

    4、弘扬家族文化的象征

    宗祠作为具有经济基础和场地条件的文化物化象征,具有明显的文化传播功能,很多宗祠内就包含了学校的功能,其次还能强化宗族乃至民族文化认同心理的功能,以宗祠为重心展开的祭祖、联宗等活动,追求的实际上就是对同宗文化的认同,这些都对民族文化认同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祖墓

    祖墓主要包括修墓与立碑两大内容。其主要意义有三个方面:

    1、让子孙万代知道身世;

    2、尊敬先人,启迪后人;

    3、为先人扫墓,让世人知道后继有人。

    民族文化流传千年,离不开每一个家族培养出的一代代栋梁儿女。后人在世,也不能忘记祖祖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祠堂、族谱、家训以及宗亲会的作用和意义
天下罗氏必读: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狭隘的宗族主义
家谱文化与祠堂文化
家谱的体例(四)
传统家谱的体例
同尘丨赵氏宗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