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色彩——茜色

红楼梦里,描写红色的色彩不少,茜色是其中之一: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秋夜即事云:

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

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第七十九回:黛玉笑道:“咱们如今都系霞彩纱糊的窗槅,何不说“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呢?”

所以宁可弃了这一篇文,万不可弃这“茜纱”新句。莫若改作“茜纱窗下,小姐多情;黄土陇中,丫鬟薄命”。 宝玉道:“我又有了,这一改恰就妥当了,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

这里的茜色主要用于茜纱,即纱窗。面料是桑蚕丝的,染料即为茜草。其实,茜纱不仅仅用于纱窗。也用于服装上。

《婉约词》十七:暮雨急,晓霞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

《淞隐漫录 》 华姑:“女着茜纱衫,凭阑望远,见者疑为神仙中人。”

唐 李群玉 《黄陵庙》诗:' 黄陵庙 前莎草春, 黄陵 女儿茜裙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这些时神思不快,妆镜懒抬,腰肢瘦损,茜裙宽褪,好烦恼人也呵!' 清 董俞《山花子》词:'脉脉柔情怯晓风,茜裙双带绾芙蓉。'

还有作为家纺用的:

《金瓶梅》- 第十六回:李瓶儿同西门庆猜枚吃了一回,又拿一付三十二扇象牙牌儿,桌上铺茜红苫条,两个抹牌饮酒。吃一回,分付迎春房里秉烛。

第十八回:只见孟玉楼正在床上铺茜红毡看牌,见敬济进来,抽身就要走。

第五十九回:郑爱月儿亲手拣攒肉丝,卷就,安放小泥金碟儿内,递与西门庆吃。须臾,吃了饼,收了家火去,就铺茜红毡条,取出牙牌三十二扇,与西门庆抹牌。

第八十三回:这小郎君等不的雨住,披着一条茜红毯子卧单在身上。

茜色除染纱外,还有茜罗,后蜀 毛熙震 《南歌子》词:“远山愁黛碧,横波慢脸明。腻香红玉茜罗轻。”

茜色,非清代才有,早已有之:《全唐诗》- 卷五百零二:【和王郎中召看牡丹】姚合:殷丽开繁朵,香浓发几丛。裁绡样岂似,染茜色宁同。

《旧唐书》- 卷一百九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五:“解前所服而披可敦服,通裾大襦,皆茜色,金饰冠如角前指,后出楼俯拜可汗如初礼。”

茜色,也称“茜红”:《归田诗话》:《春日游湖上》有句云:“茜红女兒歌《白纻》,墨黑燕子来乌衣。”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秋夜女工》:“落得我泪痕班血染针头,恐污了茜红颜色难剖。”

茜色染料非茜草莫属。中国使用茜草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只不过早年不叫茜草,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本草纲目·草部(下):释名茅搜、茹芦、地血、染绯草、血见悉、风车草、过山龙、牛蔓。

《太平广记》- 卷第四百一十三 草木八:江夏汉阳县出毒菌,号茹闾。非茅搜也。每岁供进。

《文选》- 文选卷第二:毛诗曰:韎韐有奭。毛苌曰:韎者,茅搜染也。

《诗经》- 国风·郑风: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尔雅》- 释草第十三:茹藘,茅蒐。

《千金翼方》- 千金翼方卷第二:茜根 味苦寒无毒,主寒湿风痺黄疽,补中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蛊毒,久服,益精气轻身,可以染绛,一名地血,一名茹藘,一名茅蒐,一名蒨,生乔山川谷,二月三月採根暴乾。

《尔雅》曰:一染谓之縓,(取绢反。)再染谓之赪,三染谓之纁。青谓之葱,黑谓之黝。

《诗经》有“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东门之墠,茹藘在阪”等句。西汉毛苌传《郑风。东门之墠》云:茹藘(音虑),茅蒐(音搜)也。陆德明经典经典释文云:茹藘,茅蒐,蒨(音茜)草也。(按:蒨草即茜草)

《汉官仪》记有“染园出卮茜,供染御服”之句。《史记·货殖传》中亦有“千亩卮茜,其人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可见当时栽植茜草可享有厚利,茜草染红在周朝以前即受到相当的重视。《本草纲目》云:“陶隐居本草言:东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则西草为茜,……”时珍曰:“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廷数尺,方甚中空有劢,外有细刺,数寸一节,每节五叶,叶如乌药叶而糙涩,面青背绿,七八月开花结实,如小椒大,中有细子。……可以染绛……。”清代《物理小识·卷之六》中亦有“茜草染紫”、“茜红以乌梅汤,退红以石灰水,退后茜不失铢两。”等句,《植物名实图考》一书对茜草也有许多解说。

台湾早期志书中也屡有记载,像康熙五十六年本《诸罗县志》记曰“茜草染绛之草,一名茅搜……,土番多用此以染兽毛,兼以染藤;然秘而不传,莫知所生之处汉人鲜有识者。”《重修·山县志·卷十一》中附录:“番妇自织布,以狗毛、苎麻为线,染以茜草,错杂成文,朱殷夺目,名达戈吻。达戈纹番以被体。汉以为衣包,颇坚致。”其后各地志书中屡见转摘本文,如《淡水厅志》、《嘉义县志》、《台湾府葛玛兰厅志》、《台湾通史》等内容,都与前文相当一致。

中国古代的文献中,茜草在《诗经》中被称之为茹藘、《本草经》和《尔雅》称之为茅搜或蒨、《说文解字》、《山海经》称之为搜、《山海经注》称之为蒨草、《诗正义》称之为韎、《诗传》称之为韎鞈、《诗疏》称之为地血或牛蔓、《史记》称之为茜、《蜀本草》称之为染绯草、《陈藏器》称之为茜根、《土宿本草》称之为血见愁或风车草、四补草或西天王草或铁塔草或风车儿草或四岳近阳草、《救荒本草》中有土茜苗、《本草补遗》中称之为过山龙、《陶弘景》称为染绛草、《尔雅义疏》有驴繖子、《植物实名考》中称之为金线草、《松村植物名汇》称之为苗根,另外尚有地苏木、活血丹、破血草、红根藤等等。

在茜草众多名称里,《诗经》中的“茹藘”和《山海经》的“搜”、《尔雅》的“茅搜”或“蒨”等名称算是出现的比较早的。“搜”、“茅搜”的称呼大约是和其红色的染色效果有关,红色是和血有关的色相,有血的草就像鬼一样,因此出现“搜”的字。“蒨”字则是和茜草的茜字是相通的,蒨字是由青加上人字边,青人就是形容青春美丽的人,被借用来形容草,就加上草部首,藉以区隔。因此蒨字就带有美丽的意思,用蒨字来命名的草就有美丽的草,蒨草的美丽可能不是因为其外形而得名,是以其染出的红色色相得名。至於后来的地血、染绯草、染降草等等名称都是因为其染色色相的特性而得名,或是带有地区性的命名,如牛蔓、血见草、过山龙、四补草、西天王草、铁塔草、四岳近阳草等,风车草和风车儿草大约是因为其心状叶子的形状是四片一组类似风车的造形,可推测因此而得名。后来舍弃不用,另立名称为“茜草”。

今人有认为茜红来自土耳其,故将“茜红”称作“土耳其红”。

茜色主要在丝绸上可得到,在纤维素染色上不得呈现此色。

茜草能染出什么色?历史上有“染绛说”,“染绯说”。其实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要看被染物是什么材质。棉麻丝毛各不相同:

可以肯定的是,红楼梦里描写的茜色是在桑蚕丝制作的纱上呈现的颜色。

作者:国染馆 黄荣华

这是本人正在写的《红楼色谱》书稿中的一篇,有删节。未经作者同意,请勿他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证类本草 卷第七茜根
植物染料——茜草(山东茜草)
都市茜草。
传统色彩<h2 id="t_4a83139e0102wc0r" class="titName SG_txta"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卷一百四
茜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