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就是对外汉语(开篇)

我,是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的职业。我的工作,简单地说,是教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

教外国人学习汉语,那岂不是不是太简单了?汉语本来就是我们的母语,是个中国人,不就能教吗?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我很理解你,因为,我也曾经这么认为过。

理解你的同时,我还想告诉你:我,现在不这样认为了。

还是先来说说我的经历吧。

小学、初中、高中、考大学,我的学生生涯与大多数的中国孩子一样,没什么特别的,主题就是“学习”与“考试”二字。我从小比较喜欢语文,喜欢看书,梦想着做一位老师,所以很希望大学能学习中文专业,然而阴差阳错,虽然三个高考志愿我都报了师范类高校的中文专业,却被“幸运地”调剂到了英语专业——我进入大学之后曾去我们英语系的系主任询问为什么“被调剂”,这位从美国回来的四十多岁的女强人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因为我们英语系缺男生”,就把我打发了。

我服从了命运的安排,再加上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英语系女生也让我略感安慰,就乖乖地呆在英语系度过了自己的大学(其实也不那么乖)。大学一毕业,我顺利地在我的老家山东泰安找到了一份中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学校还是省重点中学,算是圆了自己的教师梦。

我最美好的青春四年,都给了我的可爱的学生们。一个是刚毕业的年轻的帅气的充满激情的另类教师,一群是正直青春期的朝气蓬勃的十二三岁的新新初中生。这四年发生了多少难忘的故事,一言难尽,总结起来就是:刘老师很受欢迎,学生和家长很满意,生活也很美好!

“教师梦”已圆,“中文情节”未了。虽然已是“英语人”,心中却总了解不了一个“文艺青年”的梦。于是,在四年之后,当我的学生昂首从初中迈入高中的时候,我的人生也翻开了新的一页:2006年,我考上了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研究生。

为什么是对外汉语呢?因为“听说”它既可以学习汉语,还可以教汉语,还可以教老外汉语。

为什么是北语呢?因为它是对外汉语专业的无可争议的Number 1。

就这样,我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对外汉语之路。

因为之前已经做了四年的中学教师,自认为有着丰富的“讲台经验”,加之自认为还算可以的英语口语,我对“教老外汉语”信心满满。于是,研一还没有结束,我就迫不及待地在北京邮电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做起了一名兼职汉语教师。

然而事实很快教育了我,让我发现“教外国学生学汉语”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记得自己被“问到”并且被“问倒”的第一个问题来自班里的一个俄罗斯的女生:为什么可以说“我在学校里”“我在超市里”,但是却不能说“我在北京里”?——在她看来,学校、超市、北京,这些不都是“地方”吗?

这样的“奇葩”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让我“应接不暇”的同时渐渐地“招架不住”,继而“幡然悔悟”——原来,自己真的道行尚浅,做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可谓任重而道远。

转眼自己研究生毕业四年了,算上在研究生期间自己就开始的兼职教学工作,自己做对外汉语教师已经有五年了。这五年中,自己的课堂,从北京到厦门,从厦门到上海再到北京;自己教过的学生真可谓是“不同颜色的皮肤,不同颜色的头发”。五年的教学实践,加上一点点自己的思考,终于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和感悟了。

对外汉语,这个专业,这个工作,带给我这个感性的双鱼座,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对外汉语关键词一:神奇

有一次上课,学到“年龄”这个话题,我知道班里学生朴宰显(韩国人)有个儿子,我就问他:“你的儿子多大了?”,朴宰显的回答是“他八!”。

听到这,你是不是有种被憋住的感觉?我果断告诉宰显:“你应该说‘他八岁!’,而不是‘他八’。”宰显想了一下,反问我道:“老师,我有一次问我的中国朋友他多大,他说‘我二十三’,为什么可以说‘我二十三’,而不可以说‘他八’呢?”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太神奇了!

如果你觉得这个还够,那么看看下面这些学生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没认识你之前”和“认识你之前”是一个意思?为什么可以说“我累死了,饿死了”,但是不能说“我感冒死了?”为什么可以说“别去”“甭去”,但是只能说“别感冒”,不能说“甭感冒”?为什么“中国队大胜美国队”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都是中国队赢了?为什么“开”和“关”是反义词,但是“开心”的反义词不是“关心”?为什么“两天”“两年”都可以,到了“月”就得说“两个月”?为什么是“三思”,而不是“二思”或者“四思”?“姥姥”和“外婆”是一样的吗,如果是,“外婆的澎湖湾”可以说“姥姥的澎湖湾”吗?……..

怎么样?在这些“匪夷所思”的问题中,你是否看到了一个神奇的汉语:这些我们司空见惯的语言现象,在外国学生的眼中,可能就是一个个奇怪的问题。

如果不是对外汉语,我可能一辈子都“想不到”这些问题。

对外汉语关键词二:有趣

单是诸如上边的这些问题,就已经很耐人寻味了,如果你再看看学生学习时造的句子,就更会体会到什么是“妙趣横生”。

比如“我的生日是属于猪的”——“猪”你生日快乐!

比如“这个周末我去参观了我的女朋友的父母”——祈祷两位老人还活着;

比如“我的太太全身都是宝”——太太真“牛”啊;

比如“如果你可以让女朋友高兴,就没有什么做不到”——膜拜这位哲人;

比如“这个周末我跟我的犬犬(太太)去西单了”——商场不是不让带宠物吗?

比如“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女朋友吹我”——他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他的女朋友“跟我吹了”;

比如“我把我的作业办了”——霸气啊;

比如“你为什么把鱼煮了,你应该把它炸了!”——让鱼情何以堪。

如果你读到这正在笑,请相信,在那千百万外国学生造的“神一般”句子中,这些有趣的句子,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对外汉语关键词三:文化

鉴于对外汉语面向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外国学生(有一部分是国内少数民族的学生和华裔的学生),老师和学生代表了各自国家的文化,于是“跨文化交际”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我第一次“领教”这种“跨文化”带来的“苦果”,是受一个美国学生所赐。

那是我在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做对外汉语教师的时候,班里有一个美国学生叫玛丽莎,她是一名歌唱演员,为人热情而友好,学习也很努力。玛丽莎唯一的问题是汉字学习有些困难——在欧美国家的学生眼中,汉字简直就是一幅画,一堆堆砌的无意义的线条。久而久之,她的学习慢慢落到了其他学生的后边。

我看在眼中,急在心里。有一天上课,正好马丽丽感冒没有来,我就“利用”了这个宝贵的机会,在班里同学开了个临时小班会,让班里其他同学“献计献策”,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帮助马丽丽取得进步。为了给大家一个更“形象”的感性认识,我还“细心”地复印了马丽丽的汉字听写作业,让大家能够更“对症下药”。

下课的时候,我想:还有比我更“负责”和“周到”的老师吗?

没想到第二天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怒气冲冲的马丽丽,用她的话说,我昨天所做的一切是“非常不合适的”。在她看来,她学习汉字不太好这件事情,是自己的事情,与任何人无关,更不需要老师的“好心”帮助;最重要的是,她的汉字听写作业本是她的“隐私”,未经许可就复印给别人看,是对她的隐私的赤裸裸的“侵犯”。

我当时所有的感受,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好心当了驴肝肺。

这件事情教育了我,让我从此有了“隐私”的概念,更有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几年下来,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我已经基本上能做到“游刃有余”地与之沟通、交流、交往、做朋友——这也是做对外汉语给我的收获。

当然,“文化”二字的含义还不仅限于此,做对外汉语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眼中看到一个自己作为中国人看不到的中国文化的视角,进而去体会乃至思考我们的中国文化。

学生在中国学习和生活,也在观察和体会着中国文化。他们都喜欢吃北京烤鸭,却没有人喜欢中国人的不排队;他们会好奇地问我为什么中国人在请客吃饭的时候争着买单,而落座的时候则你推我让,像“吵架”一样;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喜欢邓丽君,喜欢唱《甜蜜蜜》;他们都特别喜欢也很爱打麻将; “吃醋”“小金库”“剩女”“和谐”之类的“文化词汇”最让他们着迷;他们会学着赵本山的口气说句“必须的”,也会在课堂上提出诸如“你觉得中国文化本质上是浪漫的还是实用的”这样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哲学问题。

做对外汉语教师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逐渐走近和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只是,视角更独特,反思更有趣。

对外汉语关键词四:快乐

做对外汉语教师,其实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绝不像网上所说的那样,“挣老外的钱 轻松又高收入”,轻松是没有的,收入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课堂内外,上课,跟学生相处,那些简单的、原始的快乐,总是伴随身边。如果你是一位感情丰富、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的老师,相信你一定会经常被幸福和快乐包围。

现在想起来,与学生相处的好多趣事都能瞬时涌上心头。

记得还是2007年,有一天上课,我在黑板上写下“2008年,你在做什么?”,我很想听到诸如“我在北京看奥运会”之类的回答,想不到来自荷兰的王莉拼命地指着黑板说“我死了,我死了!”,我回头一看,我写的是“20008年”……

有一次跟班里的凯文去吃他最喜欢吃的饺子,一边吃着香香的饺子,一边问凯文感觉怎么样。凯文说饺子很好吃,就是有点贵。看我没明白,他抓起菜单递给我:“老师你看,饺子是5元/两,5块钱两个,太贵了!”。

还有一次学生跟学生去饭馆吃饭,土豆丝上来之后里边赫然有一个小虫子,来自韩国的金美善很不高兴,要抗议,又不知道“虫子”怎么说,情急之下,对着服务员喊道“服务员,盘子里有个动物!”

最难忘的是自己在2010年离开厦门大学去上海工作的时候,班里的美国学生麦修在自己的家里为我组织了一个“告别Party”,班里的学生悉数参加,还有这些学生的朋友,还有当时在厦大参加培训的即将出国做汉语志愿者教师的同学们。小小的两室一厅,四十多人济济一堂,却一点也不觉得拥挤。啤酒,电脑游戏,交谈,游戏……青春的气息,真挚而单纯的友谊,交印在窗台对面鼓浪屿的美丽夜色中,留下了一生难忘的美丽的瞬间和回忆。

汉语的魅力,问题的有趣,文化的碰撞,学生的可爱,最简单而原始的快乐,这就是对外汉语带给我这个对外汉语教师的所有的感受——这就是对外汉语,除了“热爱”,我找不到别的词语来形容对她的感受;除了“坚持”,我没有别的选择。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把自己课堂内外的点滴故事和快乐随手记录了下来,《这就是对外汉语》就这样集腋成裘地成了系列。现在我选编出其中的三十篇,分享在此。在这其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课堂?你读懂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你看到了几个可爱的学生?你又发现了一个怎样神奇而有趣的汉语?

走进这些有些“嬉皮”却简单、真实的文字,这,就是对外汉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外汉语教师的体会: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我们这行?
会说汉语,不一定就能教外国人——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7个素养
汉语老师不要老
汉教 | 如何上好对外汉语的第一堂课?
中华文化魅力冲击波—高考对外汉语专业介绍
汉字文化视阈下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