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令五申”的“三”“五”

成语“三令五申”的“三”“五”沿用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指三次、五次,比喻多次。“三令五申”谓多次命令,反复说明,即再三告诫的意思。

古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没有动量词。一般只用数词表示动量。数词表示动量有两种情况:

第一,数词置于动词前作状语。例如:

三折肱,知为良医。(《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三次(比喻多次)折断胳膊。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论语·公冶长》)——三仕,三次做官;三已,三次免官。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三过,三次经过。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三战三北,三次作战,三次败北。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战国策·西周策》)——百发百中,一百次发射,一百次射中。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司马迁《报任安书》)——九回,九遍旋转(比喻倒腾无数遍)。

此外,成语“一鼓作气”“一曝十寒”、“三顾茅庐”“三推六问”(多次审讯)、“七擒七纵”“千变万化”等,其中的数词都作状语表示动量。

第二,数词置于“者”字结构后作谓语,表示动量。例如: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战国策·赵策》)——辞让者三,辞让三次(多次)。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示之者三,暗示他三次(多次)。

[聂婪]乃大呼天者三,卒于邑悲哀而死。(《史记·刺客列传》)——大呼天者三,大声喊天三次(多次)。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柳宗元《钴钵潭西小丘记》)——得异地者二,买到胜地两回。

以上各句的数词都作谓语,其前“者”字结构作主语。这种将数词置于句末作谓语,有强调、突出动量的作用。连同前述数词作状语表动量,这都是古汉语所特有的动量表示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
古汉语语法
联语对仗探异
复习签到11:古汉语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定义
句子成分绕口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