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景复斋:《盐铁论》用典、地名、人名选注

本议第一

江南之柟梓竹箭(1)。

(1)江南,大江以南。汉时江南指豫章、长沙二郡,即今湖南江西一带。

是以盘庚萃居,舜藏黄金(2)。

(2)萃,草。盘庚曾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初到时,居住茅屋,故名“萃居”。舜藏黄金,是把黄金藏起来不去使用。说见《淮南子·泰族篇》。

力耕第二

禹以历山之金,汤以严山之铜,铸币以赠其民,而天下称仁(3)。

(3)严山,即庄山,东汉避明帝讳,追改“庄”为“严”。山在今四川雅安东。一名严道山,其山产铜。汉文帝赐宠臣邓通严道铜山,得自铸钱,就在这里。以历山名者甚多,未闻有产金之说。

昔管仲以权谲霸,而范氏以强大亡(4)。

(4)范氏,范中行氏,春秋时晋国大夫。他提倡把祭祀作牺牲用的牛也用来耕地,逃亡至齐。事见《国语·晋语》。

汝、汉之金(5),纤微之贡,所以诱外国而钓胡、羌之宝也

(5)汝,汝水。在今河南省境。汉,汉水。在今陕西南部与湖北西北部境。汝、汉之金,就是指河南、陕西、湖北三省间汝、汉水流域出产的黄金。

故伊尹高逝游薄,而女乐终废其国(6)。

薄,同毫,商朝国都。汉名薄县,在今山东曹县南二十余里。是说伊尹远离夏桀,到商朝国都薄地去活动。

长沮、桀溺无百金之积(7),跖、蹻之徙无猗顿之富(8),宛、周、齐、鲁商遍天下(9)。

(7)长沮、桀溺,春秋时楚国的两个人。孔子至楚,路过他们身边,要子路去向他们打听渡口的所在。结果为其所笑。事见《论语·微子篇》。

(8)“跖

蹻”二字,又分见《孝养篇》及《世务篇》。《孝养篇》把“跖蹻之养”与“盗囊”连言;《世务篇》则把“跖蹻”和“猛虎”连言。可见本书所谓跖蹻,即《汉书·贾谊传》之“跖蹻”。跖就是盗跖,事详《庄子·盗跖篇》;蹻即庄蹻,事见《荀子·议兵篇》及《吕氏春秋·介立篇》等书。猗顿,猗氏,汉县名,今山西省安泽县东南。顿,春秋末鲁人。因为在猗氏经营煮盐及畜牧致富,故名猗顿。事见《史记·货殖列传》

(9)宛,今河南南阳。周,这里指东周,今河南洛阳。齐,临淄,今山东临淄。鲁,指曲阜。这是汉时四大都市。

河水泛滥,而有宣房之功(10)。商纣暴虐,而有孟津之谋(11);

(10)宣房,宫名。汉时,河决瓠子。武帝元封二年率领群臣堵塞。为了纪念堵口的功绩,筑宫其上。取宣泄防备意,名曰宣房宫。见《史记·河渠书》。故址在今河南濮阳西南。

(11)孟津,又曰盟津,古渡口名。在今河南孟县南。周武王伐纣,与诸侯会盟与此,故名。

通有第三

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丘,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12)。

(12)温、轵,魏国地名。《货殖传》:“温轵西贾上党,北贾赵中山。”温,今河南省温县。轵,今河南省济源县南。上党,今山西东部。中山,今河北定县。宛丘,当依《太平御览》四七二《人事部》引作“宛陈”。宛,汉南阳郡属县,今河南南阳市。陈,汉淮阳国,今河南淮阳县。《货殖传》:“宛亦一都会也。”又说:“陈在楚夏之交,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郑,春秋时国名,后为韩所灭。并将国都迁至新郑。这里郑也就是韩。阳翟,韩徙新郑前国都,今河南禹县。《史记·吕不韦传》:“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三川,秦郡名,以河、洛、伊三条河流得名。治荥阳。见《汉书》伍被、贾谊、酷吏、游侠等传。此处“三川之二周”,必指战国时之东周、西周、即洛阳,而非指三川郡之全郡。

文学曰: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13)。

(13)陵阳,汉丹阳郡属县。《汉书·地理志》:“丹阳郡有铜官。”不言所在县。此言“左陵阳之金”,当即指丹阳铜而言。《汉书·食货志》孟康注:“赤金,丹阳铜也。”又出土汉境有铭文云:“汉有善铜出丹阳。”

今吴、越之竹,隋、唐之材,不可胜用(14)。

(14)隋,同“随”,春秋时随国。今湖北随县南。唐,春秋时唐国,今河南唐河县。

求蛮貉之物以眩中国,徙邛、莋之货致之东海(15)。

(15)邛、莋,汉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之二国名,又称邛都、筰都。邛国故地在今四川西昌东南,筰国故地在今四川汉源东南。

弦高饭牛于周(16),五羖赁车入秦,公输子以规矩,欧冶以熔铸。

(16)弦高,春秋时郑国商人。饭,当作“贩”,贩卖。周,指洛阳。弦高曾到洛阳卖牛,见《史记·秦本纪》及《淮南子·氾论篇》。

若各居其处,食其食,则是橘柚不鬻(17),朐卤之盐不出(18)。

(17)汉时,巴郡朐(qú)忍(今四川云阳)及鱼复县(今四川奉节东北)都设有桔官。见《汉书·地理志》。又汉武帝时,交趾有桔官,长一人,秩三百石,主贡御桔。见《南方草木状》。

(18)朐,秦代县名,属东海郡,汉代因之。今江苏连云港。卤,汉县,属安定郡,在今甘肃或宁夏境内。

禁耕第五

异时盐铁未笼,布有朐邴(19)。

(19)朐,汉县,解已见《通有篇》。《汉书·地理志》:“朐县有铁官。”又云:“鲁地……东至东海,南有泗水……皆鲁分也。”可见东海朐县原属鲁地。邴,即鲁人。曹邴氏,“以冶铁起家,富至巨万”,见《史记·货殖传》。盖邴氏鲁国曹县(今山东曹县)人,而冶铁于朐县,故又叫做朐邴。

三桓专鲁,六卿分晋(20)。

(20)三桓,春秋时鲁大夫孟孙、季孙、叔孙。三家皆出自鲁桓公,故称三桓。六卿,春秋时,晋大夫范氏、中行氏、智氏,及韩、赵、魏三家,世为晋卿,故曰六卿。

良家(21)以道次发僦运盐铁,烦费,邑或以户,百姓病苦之。

(21)良家,汉时对陇西等六郡中少数民族的特定称呼。《汉书·地理志》:“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汉代名将成纪李广就是以陇西良家子从军击胡,上邽赵充国也是以陇西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即其一例。

复古第六

文王受命伐崇(22),作邑于丰(23),武王继之,载尸以行,破商禽纣,遂成王业。

(22)崇,古国名。殷末有崇候虎,其国在今陕西户县东。

(23)丰,即崇国地。文王灭崇后迁都于此。

故志大者遗小,用权者离俗。有司思师望(24)之计

(24)师望、周文王师吕尚,本姓姜,字子牙。文王尊曰太公望,立为师,故曰师望。

非鞅第七

虽有裨谌(25)之草创,无子产之润色,有文、武之规矩,而无周、吕(26)之凿枘,则功业不成。

(25)裨谌,春秋时郑大夫。

(26)周,吕,周公姬旦,太公吕望。

是以上官大夫(27)短屈原于顷襄,公伯寮(28)愬子路于季孙(29)。

(27)上官大夫,即靳尚。屈原初受怀王重用,后遭靳尚谗间,疏而不用。怀王死,顷襄王立,靳尚又对屈原进行排挤。

(28)公伯寮,字子周,春秋时鲁人。

(29)季孙,季康子,鲁大夫。子路为季氏家臣,公伯寮在季孙面前说子路的坏话。事见《论语·宪问篇》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欺旧交(30)以为功,刑公族(31)以立威。

(30)欺旧交,指以计俘魏公子卬事。秦孝公二十二年,使商鞅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鞅写信约公子卬当面结盟,公子卬来,鞅伏甲士而虏之。事见《史记·商君列传》。

(31)刑公族,指太子犯法,商鞅刑其傅公子虔,黥(在犯人脸上刺字)其师公孙贾。事见《史记·商君列传》。

是以箕子执囚(32),比干被刑。乐毅信功于燕昭,而见疑于惠王(33)。

(32)《论语·微子篇》:“箕子为之奴。”就是说箕子被拘禁为奴隶。

(33)乐毅攻下齐七十余城以属燕,封昌国君。惠王立,中齐反间计,召毅归,毅奔赵,卒死于赵。见《史记·乐毅传》。

大夫种(34)辅翼越王,为之深谋,卒擒强吴,据有东夷,终赐属镂而死(35)。

(34)大夫种,春秋时楚人,姓文名种,字子禽,越国大夫。

(35)勾践既归国,属政于种。及灭吴,功成,范蠡劝之去,不听。后为人所谗,种遂自杀。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及《吴越春秋》。属镂,剑名。赐属镂,乃吴王夫差赐伍员自杀事。见《左传·哀公十一年》及《史记·伍子胥传》。这里说是越王勾践赐大夫种,当系误记。

文学曰:比干剖心,子胥鸱夷(36),

(36)鸱夷,用兽皮作的袋。因外形象鸱(猫头鹰),故名鸱夷。吴王夫差伍子胥尸盛入袋内,沉之于江。又叫作“鸱夷革”。见《史记·伍子胥传》。

晁错第八

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学(37))。

(37)淮南,指淮南王刘长子刘安。为人好书,招致宾客数千人,著书甚多,其中有传世的《淮南子》。衡山,指衡山王刘赐。文帝时封为庐江王,景帝时徙为衡山王,王江北。

文学曰:“孔子不饮盗泉之流,曾子不入胜母之闾(38)。

(38)《说苑·说丛篇》:“邑名胜母,曾子不入。水名盗泉,孔子不饮。丑其声也。”盗泉,在山东泗水县东北。胜母,邑里名。

故因吴之过而削之会稽,因楚之罪而夺之东海(39),弦高诞于秦而信于郑(40),晁生忠于汉而仇于诸侯。此解杨之所以厚于晋而薄于荆也(41)。

(39)汉景帝时,晁错为御史大夫,建议削减吴、楚等国地。结果,削去楚王东海郡,又削去吴王豫章郡及会稽郡。事见《史记·吴王濞传》。

(40)弦高,春秋时郑国商人。秦穆公率兵袭郑,弦高遇之于滑,乃假借郑国国君的命令,用自己的十二头牛慰劳秦军。且使人告知郑君,作好迎战准备。秦军见偷袭不成即退走。《淮南子·说山篇》也有“弦高诞而存郑”之说。

(41)解杨,一作“解扬”字,子虎。春秋时晋人。楚人围宋,宋使人告急于晋,晋使解扬赴宋,使勿降楚,说晋国的救兵马上就要到了。路过郑国,郑人把他捕送给楚国。楚人贿赂他,要他登在楼车上对宋国说,晋国不发救兵。他假意答应,结果还是把晋国的真正命令传达给宋国。事见《左传·宣十五年》。荆,楚国别称。

刺权第九

大夫曰:今夫越之具区(42),楚之云梦(43),宋之钜野(44),齐之孟诸(45),有国之富而霸王之资也。

(42)具区,古大泽名,又名震泽,即今苏州西南太湖。

(43)云梦,古大泽名。古云梦本为二泽,分跨今湖北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面积广八、九百里。

(44)钜野,古大泽名,在今山东钜野县北。

(45)孟诸,古大泽名,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接虞城县界。自宋以后屡遭河患,其涯岸已不可考。

威重于六卿,富累于陶、卫(46)。

(46),子贡。《史记·货殖传》:“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居鬻财于曹鲁之间。”

孔甲(47)为涉博士,卒俱死陈,为天下大笑。

(47)孔甲,孔丘八世孙,名鲋(fù),甲是其字。陈胜为王,拜甲为博士。胜败,甲与同死。事见《史记·孔子世家》及《儒林列传》。

大夫曰:文学言行虽有伯夷之廉,不及柳下惠之贞,不过高瞻下视,絜言污行,觞酒豆肉,迁延相让,辞小取大,鸡廉(48)狼吞。赵绾、王臧(49)之等,以儒术擢为上卿,而有奸利残忍之心。主父偃(50)以口舌取大官,窃权重,欺绐宗室,受诸侯之赂。

(48)鸡廉,鸡寻找食物有所选择,不是见东西就吃,故称小廉如鸡,见《埤雅》。鸡廉狼吞,比喻小廉大贪。

(49)赵绾,汉代代县(今河北蔚县东)人。王臧,汉代兰陵(今枣庄峄城区)人。事见《史记·儒林传》及《汉书·田蚡传》。

(50)主父偃,汉临菑(今山东临淄北)人。学纵横长短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汉武帝时,上书言九事,八事为律令,一为谏伐匈奴。拜为郎中,又转为谒者。喜揭发阴私,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后为齐相,以告齐琵琶与姊奸,齐王自杀,偃亦族诛。事见《史记·主父偃列传》。

故袁盎(51)亲于景帝,秣马不过一驷;公孙弘即三公之位,家不过十乘。

(51)袁盎(àng),一作“爰盎”。汉代楚人,字丝。汉文帝刘恒时为郎中。后以事为梁王所怨,被刺死。事见《史记·袁盎列传》。

刺复第十

思睹文学,若俟周、邵而望子高(52)。自千乘倪宽(53)以治《尚书》位冠九卿。

(52)周、邵,周公和邵公。周公,邵公,即召公。子高,当作“高子”。《公羊传·闵二年》:“齐桓公使高子将南阳之甲立僖公而城鲁。或曰“自鹿门至于争门者是也。或曰自争门至于吏门者是也。鲁人至今为美谈,曰:‘犹望高子也。’”这里即用此事。

(53)千乘,汉郡名,约在今山东历城至益都一带。治千乘县,故城在今山东邹平苑城北。倪宽,汉千乘人。宽治《尚书》。以文学应郡举,受业孔安国。御史大夫张汤荐之武帝。汤死后,宽位至御史大夫。事详《史记·儒林传》。

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54)。《春秋》曰:“其政恢卓,恢卓可以为卿相。其政察察,察察可以为匹夫。”(55)

(54)曹丞相,曹参,沛人,见《史记·曹相国世家》。倪大夫,倪宽。《汉书·倪宽传》:“宽为御史大夫,以称意任职,故久无有所匡谏于上。”“闭口不言”本于此。

(55)此文不知出处。

今当世在位者既无燕昭之下士(56),《鹿鸣》之乐贤(57),而行臧文、子叔之意(58),蔽贤妒能,自高其智,訾人之才,足己而不问,卑士而不友,以位尚贤,以禄骄士,而求士之用,亦难矣!

(56)燕昭,战国时燕王哙之子,名平。燕为齐破,昭王即位,厚礼损贤,乐毅、邹衍、剧辛等都从异国来归。事见《史记·燕召公世家》。

(57)《鹿鸣》,《诗·小雅》篇名。据《诗序》载,该诗是为宴请宾客而作。故后人以之礼敬贤人之典型。

(58)臧文,即臧文仲。春秋时鲁大夫。《论语·卫灵公》:“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民之贤,而不与立也。’”即此文所本。子叔,当依后《讼贤篇》“遭子椒之谮也”作“子椒”。《新序·节事》:“屈原为楚东使于齐,以结强党。秦王患者之,使张仪之楚,货赂贵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属,上及令尹子兰、司马子椒,内赂夫人郑袖。共臧屈原,屈原放逐于外。”

博士褚泰、徐偃等承明诏(59),建节驰传,巡省郡国,举孝廉,劝元元,而流俗不改。

(59)褚泰,汉兰陵(今山东枣庄境内)人,董仲舒学生。初为梁相,通五经,为博士。见《汉书·倪宽传》及《儒林传》。徐偃,申公学生,官胶西中尉。见《史记·平准书》及《汉书·武帝纪》。徐偃事又见《汉书·终军传》。

故权谲之谋进,荆楚之士用。故设险兴利之臣起,磻溪熊罴之士隐(60)。东郭偃(61)、孔仅建盐铁,策诸利,杜周、咸宣之属以峻文决理贵(62),而王温舒之徒以鹰隼击杀显(63)。

(60)磻溪,水名。在今陕西宝鸡东南。源出南山兹谷,北流人渭水。周太公望在此钓鱼,与周文王相遇。见《水经注·渭水》注。

(61)东郭偃,各书及本书《刺权篇》与《轻重篇》都作“东郭咸阳”。这里作“偃”,证明偃是咸阳的又一名称,足补《史记》、《汉书》之缺。

(62)杜周,汉南阳郡杜衍县(今河南南阳西南)人。历任御史及中丞、廷尉,后为执金吾。咸宣,即减宣。汉河东郡杨县(今山西洪洞东南)人。初为大厩丞,逐渐迁至御史及中丞。治主父偃及淮南反狱,称为敢决疑。详见《史记·酷吏传》。又见《史记·平准书》及《汉书·食货志》。

(63)王温舒,汉左冯翊阳陵(今陕西咸阳东)人。见《史记·酷吏传》。

论儒第十一

王建(64)禽于秦,与之俱虏而不能存。

(64)王建,战国时齐国最后一个国君。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文学曰:无鞭策,虽造父不能调驷马(65)。慎到、捷子亡去,田骈如薛,而孙卿适楚(66)。

(65)造父,善于驾驭车马者。幸于周穆王。王使造父驾驶车马到西边去,而徐偃王反,五日驰千里马回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引为赵氏。见《史记·赵世家》。

(66)慎到,战国赵人,学黄老道德之术,著《慎子》四十二篇。《汉书·艺文志》列入法家。捷子,一作“接子”,战国齐人。《接子》二篇,《汉书·艺文志》列在道家。田骈,战国齐人,学黄老道德之样。游稷下,号天口骈,唐子攻击之于齐威王,威王欲杀之,田骈与其属亡奔薛。见《淮南子.人间篇》。作《田子》二十五篇,《汉书·艺文志》列道家。孙卿,即荀卿。赵人,名况。汉人避宣帝讳,故改名孙卿。

孔子能方不能圆,故饥于黎丘(67)。邹子之作变化之术,亦归于仁义。

(67)黎丘,古地名,在今河南虞城北。

阖闾杀僚,公子札去而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68)。鲁公杀子赤,叔眄退而隐处,不食其实禄(69)。

(68)僚,吴王余昧的儿子。余昧,吴王寿梦第三子。寿梦有子四人,长诸樊,次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寿梦死,诸兄欲立季札,季札不受。乃自诸樊起,不传子而传弟,欲以次及于季札。及余昧死,又欲立季札,季札逃去。吴人乃立余昧子僚为王,阖闾诸攀子不服,使专诸刺杀僚,而让位于季札,季札仍不受,逃到延陵(今江苏武进),终身不入吴国。事见《公羊传·襄二十九年》及《史记·吴太伯世家》。

(69)鲁公,鲁宣公,文公庶子。叔眄,鲁宣公弟。文公死,襄仲杀文公长子赤,而立宣公。叔眄不以宣公此举为是,终身不食宣公之食。见《谷梁传·宣十七年》。

忧边第十二

《春秋》讥毁泉台,为其隳先祖之所为而扬君父之恶也(70)。

(70)泉台,台名,春秋时鲁庄公所修,后被文公拆掉了。《公羊传》认为这是文公选祖所筑,今把它拆掉,是暴扬了先祖之恶,故《春秋》书而讥之,文见《公羊传·文十六年》。

园池第十三

三辅(71)迫近于山河,地狭人众,四方并臻。

(71)三辅,汉时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的合称。

轻重第十四

御史进曰:昔太公卦于营丘(72),辟草莱而居焉。

(72)文本《史记·货殖传》。惟字句略有不同。营丘,古地名。周武王封太公望于齐,都此,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

咸阳、孔仅增以盐铁,江充、耕谷之等(73)。

(73)江充,汉时邯郸人,字次倩,本名齐,以事得罪于赵太子,西逃入关,更名充,事见《汉书·江充传》。“耕谷”二字无义。当依张敦仁校作“杨可”。杨可,汉武帝时人。武帝施行告缗令,使杨可主持其事,被告者遍于天下。事见《史记·平准书》。

张廷尉(74)论定律令,明法以绳天下。

(74)张廷尉,张汤,汉代杜县人。武帝时,拜太中大夫,与赵禹共定诸律令。事见《史记·酷吏传》。

未通第十五

当此之时,却走马以粪(75)。

(75)却走马以粪,语本《道德经》。王弼注:“天下有道,知足知止,无求于外,各修其内而已。故却走马以治田粪也。”

故代马依北风,飞鸟翔故巢,莫不哀其生(76)。

(76)代,古国名,战国时为赵所灭,设代郡,秦汉因之,在今山西东北部及河北省蔚县附近。古时候这里产良马,故曰代马。语本《韩诗外传》。

《灵台》之诗(77),非或使之,民自为之,若斯,则君何不足之有乎?

(77)灵台,《诗·大雅》篇名。据传为歌颂周文王而作,述说文王修筑一座高台,名曰“灵台”。开工时,老百姓都自动前来帮助工作,没几天即完工。

故商师若乌,周师若荼(78)。

(78)师,军队。乌,乌鸦。荼,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商的兵士用年轻人,其发黑,故曰“若乌”。周的兵士用老年人,其发白,故曰“若荼”。

五十已上曰艾老,杖于家,不从力役(79)。

(79)《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地广大第十六

故割斗辟之县,弃造阳之地以与胡(80)。

(80)造阳,即所称“斗辟之县”。原属汉,武帝元朔二年割让匈奴。约当今河北宣化一带。

司马、唐蒙(81)凿西南夷之涂,巴蜀弊于邛、筰;横海征南夷,楼船戍东越,荆楚罢于瓯骆(82);左将伐朝鲜,开临洮,燕、齐困于秽貉(83)。

(81)司马,司马相如。汉代成都人,字长卿。唐蒙,汉代番阳令。《史记·平准书》:“唐蒙、司马相如开路西南夷,凿山通道千余里,以广巴蜀,巴蜀之民罢焉。”事详《史记·西南夷传》。

(82)横海,横海将军韩说。楼船,楼船将军杨仆。汉武帝平定南越东越,韩说和杨仆都是战争的主持者。事详《汉书·武帝纪》、《两粤传》及《酷吏传》。瓯骆,汉时交趾、九真二郡地部族,见《史记·通典南越尉佗传》索隐。

(83)左将,汉工左将军荀彘。伐朝鲜事,见《汉书·朝鲜传》。临洮,汉代属陇西郡。此文上下都说朝鲜事,无由涉及临洮,“临洮”当是“临屯”之误。汉武帝元封三年以朝鲜地为乐浪、临屯、玄莬、真番郡。临屯郡治东暆,距离长安六千一百三十八里。今朝鲜咸镜南道南部地。秽貉,即秽貊,古为北貉之一部。汉时为东北少数民族,又称东夷。在今辽宁凤城县东及朝鲜江原道一带。

必将以貌取人,以才进士,则太公终身鼓刀,宁戚不离饭牛矣(84)。

(84)太公鼓刀,用刀屠宰牲口。相传太公鼓刀屠于朝哥(古地名,今河南淇县北),遇周文王而得举。宁戚,春秋时卫人。宁戚未遇时,到齐国经商,宿齐东门外。齐桓公夜出,宁戚正饲牛而歌。桓公闻而知其贤,举为客卿。以上二事,均见《离骚》及王逸注。

贫富第十七

赵宣孟之鱼食,甘于智伯之刍豢(85);子思之银珮,美于虞公之垂棘(86)。

(85)赵宣孟,即赵盾,春秋时晋卿,谥宣子。晋灵公使勇士杀赵盾,勇士见盾正在吃鱼,心服其俭约,不忍杀;自刎而列,事见《公羊传·宣六年》。智伯,春秋末、战国初晋六卿之一,名瑶,势强益骄先后索地于韩、魏,韩、魏与之。又索地于赵襄子,襄子不与。智伯怒,与韩、魏合攻赵。襄子奔保晋阳。三国攻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襄子惧,乃夜使其相张孟同私与韩、魏合谋,三国反灭智氏,共分其地,事见《史记·晋世家》。

(86)虞,春秋国名,在今山西平陆县一带。虞公,虞国国君。

毁学第十八

昔李斯与包丘子俱事荀卿(87),

(87)包丘子,即浮丘伯,亦作“鲍丘”,也是荀况学生,擅《诗经》。见《汉书·楚元王传》。

相刺第二十

传曰:“君子当时不动而民无观也。”(88)

(88)此文不知所出。

昔鲁穆公之时,公仪为相(89)。

(89)公仪,即公仪休,鲁博士,相穆公,使食禄者不得与贫民争利。事见《史记·循吏传》。

纣之时,内有微、箕二子,外有胶鬲、棘子(90)。

(90)胶鬲(gé),商纣时人。其事两见《孟子》,两见《吕氏春秋》,一见《国语·晋语》,一见《韩非子·喻老篇》。棘子,未详。

好音生于郑、卫(91),而人皆乐之于耳,声同也。越人夷吾,戎人由余(92),待译而后通,而并显齐、秦,故曾子倚山而吟(93),山鸟下翔;师旷(94)鼓琴,百善率舞。

(91)郑,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新郑一带。卫,国名,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一带。这两国都以新乐著名。儒家称郑卫之音为“淫声”,是“乱世之音”。见《礼记·乐记》。《论语·卫灵公》篇孔子也有“放郑声……郑声淫”之说。

(92) “越人夷吾”四字,各家注者纷纷提出不少意见。大都引《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及《邹阳传》“齐用越人蒙而强威宜”为证。谓“夷吾”是“蒙”之误。又以《汉书》“蒙”作“子臧”,而肯定子臧是越人蒙的字。由余,春秋时戎人,后降秦,为秦谋伐戎之策。见《史记·秦本纪》。《汉书·艺文志》有《由余》三篇,列入杂家。又有《徭叙》二篇,列入兵形势家。据说皆是由余所作。

(93)曾子,性至孝,但不为其父所信。曾子靠着山坡高歌吟唱,表示悲伤。山鸟下翔,指山里的鸟闻声感动,因而飞下来听。事见《吕氏春秋·必已篇》高诱注。

(94)师旷,春秋著名乐师,鼓琴时,有玄鹤十六只从南方来,延颈而鸣,舒翼而舞。事见《韩非子·十过篇》。

故桀有关龙逄(95)而亡夏,殷有三人(96)而商灭

(95)关龙逄,桀臣。桀作酒地糟丘,为长夜饮。龙逄力谏,桀不听,并把他杀害了。事见《史记·殷本纪》。

(96)殷有三人,语本《论语·微子篇》。原文“人”作“仁”。“人”、“仁”古字通。三人,指微子、箕子、比干。

若伊尹、周、召三公之才,太颠、闳夭(97)九卿之人。

(97)太颠、闳夭,周朝贤臣,周文王四友之二,佐武王灭纣。见《史记·周本纪》。

任座(98)正言君之过,文侯改言行,称为贤君。袁盎面刺绛侯(99)之骄矜,卒得其庆。

(98)任座,战国时魏人。魏文侯举行宴会,征求大家对他的看法。任座说他是“不肖之君”,文侯不悦。任座退出,得翟璜为之解释。文侯召之还,下阶而迎之,以为上客。事见《吕氏春秋·自知篇》。

(99)绛,汉代县名,今山西冀城东南。绛侯,周勃封号。

殊路第二十一

晏婴(100)不死崔、庆之难(101),不可谓不义。

(100)晏婴,春秋时齐大夫,字仲,谥平,故又称晏平仲。

(101)崔,崔杼。庆,庆封。皆齐大夫。晏婴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庄公为大夫崔杼所弑。有人问婴采取什么态度。他说:“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已死而为已亡,其非私暱谁敢任之?”乃枕尸哭之,成礼而去。及景立公,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二相恐乱起,乃与国人盟曰:“不与崔、庆者死。”晏婴仰天曰:“婴所不获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从,”不肯盟。事见《左传·襄二十五年》及《史记·齐世家》。

今仲由、冉求无檀柘之材,隋、和之璞(102),而强文之。

(102)隋、和之璞,指隋侯之珠及卞和之璞。隋,一作“随,国名。春秋时灭于楚,故城在今湖北随南县。相传随侯出行,路遇大蛇,中断,使人以药敷之,蛇乃去。后岁余,蛇衔明珠径寸,绝白而有光,因号随珠。事见《史记·李斯传》《正义》引《说苑》。

毛嫱(103),天下之姣人也。

(103)毛嫱,古美人名,一说越王的美姬。

宰予昼寝,欲损三年之丧(104)。

(104)三年之丧,古时父母亡礼制守丧三年。宰予认为太长,只要一年就够了。事见《论语·阳货篇》。

讼贤第二十二

文学曰:骐驎之挽盐车(105),垂头于太行,屠者持刀而睨之。仇牧涉宋万之祸(106),不可谓不贤也。

(105)骐驎,千里马。《商君书·画策篇》云:骐驎騄駬,每一日走千里。”《战国策·楚策》称:“骥服盐车而上太行,白汗交流,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即此文所本。

(106)仇牧,春秋时宋大夫。宋万,宋国下级官吏。宋万杀宋湣公捷,仇牧起而捍卫湣公,也被杀。事见《公羊传·庄十二年》。

东海成颙(107)、河东胡建(108)是也。

(107)东海,汉郡名。今江苏邳州以东至海,连山东滋阳等县以东至海皆其地。成颙,人名,生平不详。

(108)河东,汉郡名。今山西西南隅隰城、汾西、沁源诸县以南,安泽、沁水诸县以西皆其地。治安邑,在今山西夏县北。胡建,河东人,字子孟,事见《汉书·胡建传》。

赵奢行之平原(109),范睢行之穰侯(110),二国治而两家全。

(109)赵奢,战国时赵人。平原,平原君,赵武灵王子,名胜。封于平原(赵邑,今河北肥乡东北),故以为称。惠文王时,奢为田部吏,主收租税。平原家君不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家用事者九人。平原君以为贤,言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见《史记·赵奢传》。

(110)范睢,战国时魏人,字叔。初事魏中大夫须贾,以事被笞逐,乃改姓名为张禄,入秦。时秦昭王母宣太后和弟穰侯魏冉专政,昭王弟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佐之,称为四贵。范睢说昭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是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乃拜睢为相。事见《史记·范睢列传》。

遵道第二十三

孔对三君殊意(111),晏子相三君异道(112)。

(111)三君,指定公、哀公、景公。

(112)三君,指灵公、庄公、景公。此语本《晏子春秋·外篇上》。原文云:“仲尼曰:灵于汙,晏子事之以整齐,庄公壮,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俭。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细人也。”

论排第二十四

此颜异(113)所以诛黜,而狄山(114)死匈奴也。

(113)颜异,汉武帝时人,为济南亭长,因廉直迁至九卿,后因反对白鹿皮币政策而被杀。见《史记·平准书》。

(114)狄山,汉武帝时博士,力主和亲,与主战派御史大夫张汤发生争论。武帝派其守边,终为匈奴所杀。见《汉书·张汤传》。

犹尧之举舜、禹之族,殛鲧放驩兜也(115)。

(115)鲧,夏禹之父。因治水无功,舜杀之于羽山(今江苏赣榆西南,一说在山东蓬莱东南)。驩兜,尧臣。舜即位,以其党于共工,好行凶慝,放之于崇山(在今湖南澧县,据《通典·州郡典》)。

《春秋》刺有君而无臣(116)。赵简子得叔向而盛青肩诎(117)。

(116)语本《公羊传·僖二十二年》。宋楚大战于泓(水名,在今河南柘城北),宋兵已排列成阵,楚兵正在渡河。宋将认为楚兵多宋兵少,主张乘机出击。但宋襄公说:“不可,君子不可乘别人困难的时候去攻击他。”楚兵已渡河还未布置好阵势,宋将又请求出击。宋襄公又说“君子不攻击不成阵势的队伍。”宋军遂败。

(117)赵简子,春秋时晋大夫,赵景叔子,名鞅。以晋顷公九年立。立六十年死。叔向,晋大夫羊舌肸字,一称叔肸。晋平公十九年,齐使晏婴使晋,叔向与晏婴谈齐、晋内政,婴说齐政后归于田氏,叔向也说晋政将归于六卿。这时掌握晋国大权者是赵简子的父亲赵景叔。简子立后三年,即晋顷公二十年,晋之宗族祁奚孙、叔向子相恶于晋君,六卿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是简子不仅与叔向不得同时,且灭其后代。这里说赵简子得叔向,不知何据。盛青肩,未详。

孝养第二十五

文学曰:周襄王(118)之母非无酒内也。

(118)周襄王,周惠王子,名郑。

往者陈余(119)背汉,斩于沍水,五被(120)邪逆,而夷三族。……吕步舒(121)弄口而见戮。

(119)陈余,秦代大梁人。汉三年东击楚,汉败,余即背汉。为韩信所破,被斩于泜水上。事详《史记·陈余传》。

(120)五被,即伍被,“五”、“伍”古字通。汉代楚人,为淮南王中郎。淮南王谋反,被数谏,不听,转而为之画策。后事发觉,被自首淮南王谋反经过。汉武帝以被在谏淮南时多言汉美,欲勿诛。廷尉张汤说,被首为王画反计,罪无赦,诛。事详《汉书·伍被传》。

(121)吕步舒,汉广川人,董仲舒弟子,官丞相长史。淮南王反,武帝使步舒持斧铖治淮南狱。步舒据《春秋》义专断于外,不请。既还奏事,武帝都予以追认。事见《汉书·儒林传》、《淮南王安传》及《五行志》。但均未言其“弄口见戮”事。

利议第二十七

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122)。

(122)商,卜商,字子夏。赐,端木赐,字子贡。皆孔门弟子。子夏长于文学,子贡长于言语。见《论语·先进》篇。

吴铎(123)以其舌自破,主父偃以其舌自杀。

(123)吴铎,铎,大铃,以铜为之,有舌。高诱注:“铎大铃,出于吴。”故曰“吴铎”。

国疾第二十八

此君子所耻,而《代檀》(124)所刺也。

(124)代檀,《诗·魏风》篇名。

高皇帝龙飞凤举于宋、楚之间(125),山东子弟萧、曹、樊、郦、滕、灌(126)之属为圃,虽即异世,亦既闳夭、太颠(127)而已。禹出西羌(128),文王生北夷,然圣德高世,有万人之才,负迭群之任。杨可胜告缗,江充禁服,张大夫(129)革令,杜周治狱,罚赎科适,微细并行,不可胜载。夏兰(130)之属妄搏,王温舒之徒忘杀。

(125)汉高祖起于沛县丰邑,在今江苏沛县西。此为宋楚交界之地,故曰宋楚之间。

(126)萧,萧何。曹,曹参。樊,樊哙。郦,郦食其。滕,滕公夏侯婴。灌,灌婴。《汉书》各有本传。

(127)闳夭、太颠,二人皆周文王四友之一。

(128)西羌,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传说禹生于石纽山,在今四川省汶川县境。见扬雄《蜀王本纪》。

(129)张大夫,御史大夫张汤。

(130)夏兰,汉武帝时绣衣直指。见《史记·平准书》。事迹无考。

散不足第二十九

及秦始皇览怪迂,信禨祥,使卢生(131)求羡门高(132),徐市等入海求不死之药。是以先帝诛文成、五利等(133),宣帝建学官,亲近忠良,欲以绝怪恶之端,而昭至德之涂也。

(131)卢生,秦博士,燕人,名敖。秦始皇三十二年,使敖求羡门高誓。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于始皇。后因对始皇进行诽谤,畏罪潜逃,不知所终。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及《淮南子·人间篇》高诱注。

(132 )羡门高,即羡门子高(见《史记·封禅书》),亦即羡门高誓(见《史记·秦始皇本纪》),传说中古仙人。

(133)文成,指文成将军。汉武帝时方士齐人少翁封号。以鬼神方术受封,后以伪造牛腹中帛书事被诛。五利,指五利将军。汉武帝时方士栾大封号。以言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受封。后以方多不验被诛。均见《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及《武帝纪》。

救匮第三十

故武安丞相(134)讼园田,争曲直人主之前。而葛绎、彭侯之等(135)隳坏其绪,纰乱其纪,毁其客馆议堂,以为马厩妇舍,无养士之礼,而尚骄矜之色,廉耻陵迟而争于利矣。

(134)武安,武安侯田蚡,汉景帝王皇后同母弟。武帝即位,蚡以舅封为武安侯。不久,拜为丞相。事详《汉书·田蚡传》。

(135)葛绎,指公孙贺。贺于汉武帝太初二年以太仆代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详《汉书·公孙贺传》。彭侯,即澎侯,指刘屈釐。武帝征和二年丞相公孙贺下狱死,以刘屈釐为丞相,封澎侯。事详《汉书·刘屈釐传》。

崇礼第三十七

辞越裳(136)之贽,见恭让之礼,既与入文王之庙,是见大孝之礼也。

(136)越裳,古南方国名。故地在今越南南境。周公居摄,越裳氏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见《尚书大传》、《韩诗外传》、《风俗通》及《后汉书·南蛮传》。

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侧席(137)。虞有宫之奇,晋献不寐(138)。

(137)子玉,楚大夫,又曰得臣。《左传·宣十二年》:“士贞子曰:城濮之役,晋师三日谷。文公犹有忧色。左右曰:有喜而忧,如有忧而喜乎?公曰: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予毒也已!”侧席,不敢正坐。《礼记·曲礼上》:“有忧者侧席而坐。”

(138)宫之奇,虞大夫。《淮南子·泰族篇》:“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存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赂以宝玉骏马,宫之奇谏而不听,言 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事在鲁僖公二年。

备胡第三十八

大夫曰:往者四夷俱强,并为寇虐。朝鲜逾徼,劫燕之东地(139)。东越、东海,略浙江之南(140)。南越内侵,滑服令(141)。氐、僰、冉駹、嶲唐、昆明之属,扰陇西、巴、蜀(142)

(139)朝鲜,汉时,燕人卫满尝略属其地,王之。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甚多,又不肯服于汉。武帝使涉何劝谕右渠,终不从,并袭杀何。武帝乃谴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击灭之,遂定朝鲜为四郡。事详《史记·朝鲜列传》。

(140)东越、东海,汉时所建东越和东海两国。东海王为闽君摇,立于汉惠帝三年。都东瓯,亦号东瓯王。即今浙江永嘉县地。东越王余善,立于武帝建元时,与越徭王共处东治,即今福建侯官地。两地皆在浙江之南。故曰“东越、东海略浙江之南”,皆为武帝所灭。事见《史记·东越列传》。

(141)南越,汉时真定人越佗在我国南部所建国名。佗,秦时为南海郡龙川县令,秦亡后,自立为南越武帝。文帝时,去帝号为王,臣服于汉。数传至玄孙赵兴,其相吕嘉专政,与兴母太后意见不合,不肯随太后附汉,遂反。元鼎五年,武帝使伏波将军路博德等发兵击之。六年,俘吕嘉,南越遂平。事见《史记·南越列传》。滑,即《书·舜典》“蛮夷猾夏”之“猾”,乱。服令,即服岭。汉文帝与南越王赵佗书云:“服岭以南,王自治之。”苏林注:“山领名也。”如淳曰:“长沙南界也。”见《汉书·南越传》。胡三省《资治通鉴注》:“余谓自五岭以南荒服之外,因以称之。”据此则服岭当泛指五岭而言。

(142)氐、僰、冉駹、嶲唐、昆明,古西南少数民族。氐,秦汉时历居甘肃武都、酒泉等地。僰,汉置僰道县,在今四川宜宾西南。冉駹,在今四川茂县境。嶲唐,汉置县,在今四川西昌。昆明,今云南盐源彝族自治县。陇西,汉郡名,有今甘肃东南部地,治狄道,在今临洮县东北。

大国畏义而合好,齐人来归郓、欢、龟阴之田(143)。

(143)事见《公羊传·定十年》。运,即郓,在今郓城东。欢,《史记》作“汶阳”,故城在今山东宁阳北。龟,龟山,在今山东泗水东北。

宋伯姬愁思而宋国火(144),鲁妾不得意而鲁寝灾(145)。今天下不得其意者,非独西宫之女,宋之老母也(146)。

(144)宋伯姬事见《公羊传·襄三十年》。原文云:“五月甲午,宋灾,伯姬卒。”何休注:“伯姬守礼含悲极思之所生。”董仲舒又推演之云:“伯姬如宋五年,宋恭公卒。伯姬幽居守节三十余年,又忧伤国家之患祸,积阴生阳,故火生灾也。”见《汉书·五行志上》。

(145)鲁妾事见《公羊传·僖二十年》。原文云:“五月乙巳,西宫灾。西宫者何?小寝也。小寝也。小寝则曷为谓之西宫。有西宫则有东宫矣。鲁子曰:以有西宫,亦知诸侯之有三宫也。西宫灾,何以书?纪灾也。”何休注云:“西宫者,小寝内室,楚女所居也。诸侯娶三国女,以楚女居西宫,知二国女于小寝内各有一宫也。故云尔。”董仲舒以为:“僖娶于楚,而齐媵之,胁公使立以为夫人。西宫者小寝,夫人之居也。若曰妾,何为此宫?诛去之意也。以天灾之故,大之曰西宫也。”见《汉书·五行志上》。楚女以夫人而降为妾,故曰“鲁妾”。

(146)西宫之女,指鲁妾。宋之老母,指伯姬。

执务第三十九

有求如《关睢》,好德如《河广》(147),何不济不得之有?邵陵之会(148),予之为主。《传》曰:“予积也。”

(147)《河广》,《诗·卫风》篇名。诗序言:“宋襄公母归卫,思而不止,故作是诗。”

(148)邵陵,文本《公羊传·僖四年》。原文云:“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即邵陵,楚地,在今河南鄢陵县东)。

能言第四十

夫坐言不行,则牧童兼乌获之力(149),蓬须苞尧、舜之德。

(149)乌获,战国时秦人,著名的力士。秦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见《史记·秦本纪》。

取下第四十一

公刘好货,居者有积,行者有囊(150)……文王作刑,国无怨狱(151)。

(149)文本《孟子·梁惠王下》。原文云:“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公刘,后稷曾孙。居于戎狄之间,务农积谷,民赖其庆。后迁邑于豳,民多从之。见《史记·周本纪》。

(150)文王作刑,当指文王为纣西伯,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烙之刑而言。见《史记·周本纪》。

结和第四十三

大夫曰:伯翳(151)之始封秦,地为七十里。轩辕战涿鹿,杀两曎(152)、蚩尤而为帝。

(151)伯翳,即伯益。原名大费,曾佐禹治水,有功,禹赐姓赢氏。是为赢秦之始祖。见《史记·秦本纪》及《五帝本纪》。

(152) “两曎”二字不词,当依张敦仁校作“雨师”。黄帝杀雨师事,见《山海经·大荒北经》。

诛秦第四十四

赖先帝大惠,绍兴其后,封嘉颍川,号周子南君(153)。

(153)嘉,姬嘉,周之孽子。汉武帝元鼎四年“封嘉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见《汉书·武帝纪》。颍川,汉郡,在今河南中部及南部。

故先帝兴义兵以征厥罪,遂破祁连天山,散其聚党,北略至龙城(154),大围匈奴,单于失魂,仅以身免,乘奔逐北,斩首捕虏十余万。

(154)龙城,古地名,汉时匈奴大会祭天之地。《史记》作“茏城”。《索引》崔浩云:“西方胡皆事龙神。故名大会处为龙城。”地在今漠北塔米尔河岸。

伐功第四十五

大夫曰:齐桓公越燕伐山戎,破孤竹,残令支(155)。赵武灵王踰句注,过代谷,略灭林胡、楼烦(156)。

(155)《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又云:“于是桓公称曰:‘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山戎,唐虞前匈奴的别称,见《史记·五帝本纪·索隐》。令支,即离枝,山戎属国。今河北迁安县是其故地。孤竹,古国名。《汉书·地理志》辽西郡令支县有孤竹城。《一统志》“孤竹山在卢龙县西,孤竹城在其阴。”今河北卢龙一带。

(156)句注,山名,一名雁门山,又名西陉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代谷、林胡,古北狄国名,今内蒙古呼市附近。楼烦,亦古北狄国名,约有今山西西北隅宁武、保德、岢岚等地。

西域第四十六

文帝时虏入萧关,烽火通甘泉(157),群臣俱,不知所出,乃请屯京师以备胡。胡西役大宛、康居之属(158),南与群羌通。

(157)《史记·匈奴传》:萧关,关中四塞之北塞。在今甘肃固原东南。甘泉,汉宫名。在今陕西淳化甘泉山。

(158)大宛,汉时西域诸国之一,北通康居,西南及南与大月氏接。其地自古以产马闻名,见《史记·大宛列传》。康居,亦西域国名。《汉书·西域传》:“康居去长安万二千里。”汉初颇强盛,据有今新疆北境及中亚之地。

大夫曰:初贰师(159)不克宛而还也,乌孙之属骇胆,请为臣妾。

(159)贰师,贰师将军李广利。贰师,汉时大宛国地名,产善马。汉武帝派使者持重币去大宛采购,大宛匿不肯献。太初元年武帝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兵征之。期望至贰师城取善马,故特设为此号,以示必胜。

张骞言大宛之天马汗血,安息之真玉大鸟(160),县官既闻如甘水焉。

(160)安息,古波斯国名,在大月氏西数千里,汉武帝始遣使至其国。安息王发使来观汉地,见《史记·大宛传》及《汉书·西域传》。两传都未说安息出玉石。仅言于寘山多玉石。

世务第四十七

其后德亏行衰,葵丘之会(161),振而矜之,叛者九国。故任德,则强楚告服(162),远国不召而自至。

(161)葵丘,宋地,今河南兰考县境。《公羊传·僖九年》:“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

(162)强楚告服,指齐桓公召陵之盟言,见《公羊传·僖四年》。

宋华元、楚司马子反(163)之相睹也,符契内合,诚有以相信也。

(163)华元,宋大夫。子反,楚大夫。事见《公羊传·宣十五年》。

和亲第四十八

大夫曰:昔徐偃行王义而灭,好儒而削(164)。

(164)语本《淮南子·人间篇》。原文云:“夫徐偃王为义而灭,燕子哙行仁而亡,哀公好懦而削,代君为墨而残。”此事《春秋》三传皆不载。

其后王恢误谋马邑,匈奴绝和亲(165)。

(165)王恢,汉武帝大行官。马邑,汉郡县名,在今山西朔州东北四十里。王恢谋马邑,乃汉武帝元光二年事。史称武帝诏问公卿:“朕饰子女以配单于,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嫚,侵盗无已,边境被害,朕甚悯之。今欲举兵攻之,何如?”大行王恢复建议宜击,帝从之。即使马邑下人聂壹为间,逃至匈奴。佯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单于信之,而贪马邑财物。乃以千万骑入武州塞。汉伏兵三十余万马邑旁,以伏击单于。单于入塞,未至马邑百余里而觉之,遂还去。自是之后,匈奴绝和亲。事详《史记·匈奴传》、《韩长孺传》及《汉书·匈奴传》。

徭役第四十九

是以汤诛葛伯,文王诛犬夷(166)。周宣王、仲山甫式遏寇虐(167)。

(166)葛,古国名,故城在今河南兰考东北。史称汤居毫,与葛为邻。葛伯不祭祀鬼神,举兵灭之。事见《孟子·滕文公下》。犬夷,即畎夷。《史记·周本纪》:“周西伯昌代畎夷氏。”《索隐》云:“即昆夷。”今陕西岐山邠县一带。

(167)仲山甫,宣王卿士,食采于樊(古地名,在今河南济源县境),故又称樊仲山父,谥曰穆仲。

故守御征伐,所由来久矣。《春秋》讥戎骊未至,豫御之(168)。

(168)语本《公羊传·庄十八年》。骊,即骊戎,所居地在今陕西临潼。

险固第五十

吴有三江、五湖之难而兼于越(169)。楚有汝渊、满堂之固而灭于秦(170)。晋有河华、九河而夺于六卿(171)。齐有泰山、巨海而负于田常。

(169)三江,即《国语·越语》“吴之与越也,三江环之”,松江、钱塘江、浦阳江。五湖,指太湖及附近长荡湖、射湖、贵湖、滆湖。

(170)汝渊,汝水之渊。满堂,当依卢文弨校作“两棠”。《吕氏春秋·至忠篇》:“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高诱注:“两棠,地名。”

(171)河,黄河。华,华山。春秋及战国前期,黄河中游两岸及华山都在晋国境内。九河,《御览》九六引作“九阿”。

大夫曰:楚自巫山起方城属巫、黔中(172),设扞关(173)以拒秦。秦包商洛(174)、崤、函以御诸侯。韩阻宜阳、伊阙,要成皋、太行以安周、郑(175)。魏滨洛筑城,阻山带河,以保晋国(176)。赵结飞狐、句注、孟门以存荆、代(177)。燕塞碣石,绝邪谷,绕援辽(178)。齐抚阿、甄,关荣、历,倚太山,负海河(179)。徐人灭舒(180),《春秋》谓之取,恶其无备,得物之易也。

(172)方城,春秋战国时楚长城名。关于楚方城,计有下列三种记载:(甲)叶县方城。《汉书·地理志》南阳郡叶县下原注:“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据《水经注》十一引盛弘之《荆州记》:“叶东界有故城,始犨县,至瀙水,达比阳界,南北联亘数百里,号为方城,一谓之长城。”叶县,今河南叶县。犨,今河南鲁山县。比阳,即今河南泌阳县。叶县在鲁山泌阳间,《汉志》与《荆州记》所言正合。(乙)郦县方城。《水经注·沅水》注:“郦有故城一面,未详里数,是为长城,即此城之西隅,其间六百里。”郦县故城在今河南内乡县东北十里。东北至叶县可三百里许,与《汉志》及《荆州记》所载地位不同。又据《地志》:“方城在房州竹山县东南四十一里。其山顶上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八里,名为方城,即此山也。”据此,则楚国在今河南内乡县东北与湖北竹山县间也有长城,号曰方城。(丙)巫山方城。即本篇大夫所述“自巫山起方城,属巫、黔中”。既云“自巫山起方城”,可见这一段方城,是四川巫山县开始的。属,连缀,相属。巫,战国时楚郡名,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黔中,也是战国时楚郡名,在今湖南沅陵县西。试以上述三段方城,用连线连接起来,则当日楚方城,东起于今河南泌阳,北至叶县,折而西,经鲁山。更西南,经内乡东北而达湖北竹山。又西至四川巫山,更南达湖南沅陵。

(173)扞关,楚肃王四年所筑,目的为抗蜀,见《史记·楚世家》。后蜀为秦所并,故云“以拒秦”。至扞关之地望,古来共有两说:一为《郡国志》说,在鱼夏,今四川奉节。《史记集解》及《史记索隐》皆从之。见《史记·楚世家》及《张义传》。一为《括地志》说,在巴山县界,即今湖北长扬县。《括地志》、《史记正义》、董说《七国考》、王先谦《汉书补注》皆从之。

(174)商,即商塞。秦孝公十一年城商塞,见《史记·六国表》。《玉海》云:“商阪,一作商塞,即商山也。在商州商洛县南一里,亦曰楚山,武关在焉。”宋时商州商洛县,即今陕西商县。

(175)宜阳,战国时韩县。故城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伊阙,山名,两山相望,望之若阙,故名。一名龙门山,在今河南洛阳县南。成皋,即虎牢,战国韩地,故城在今河南氾水县西北。周、郑,指韩国,因周郑故地为韩占有。

(176)《史记·秦本纪》:“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郑,魏县名,即今陕西华阴县。山,华山。河,黄河。

(177)飞狐,关隘名,为太行山八陉之一,在今河北涞源县,北跨蔚县界。孟门,古九山之一。见《吕氏春秋·有始览》、《上德篇》与《淮南子·地形篇》,在今河南辉县西,太行山之东。与在山西陕西两省间,位于龙门山山北之孟门不是一地。荆,非赵地,当依孙诒让校作“陉”,即井陉。《汉书·陈汤传》谷永上疏云:“赵有廉颇马服,秦不敢窥兵井胫。”在今河北井陉东北与获鹿县接界处。其山四面高平,中下如井,故名。代,古国名,赵襄子灭之,置代郡,在今山西东北部及河北蔚县等地。

(178)碣石,古山名。《汉书·地理志》右北平骊成县下云:“大碣石山在县西南。葬曰碣石。”骊成故城在今河北乐亭县西南。又《汉书·武帝纪》文颍注云:“碣石在辽西絫县。”絫县故城在今河北昌黎县东南。山势绵亘两县之间,故两处所言地位不同。

(179)阿、甄,战国时齐地名。阿,即阿邑。秦时谓之东阿,汉置东阿县,故城在今山东阳谷阿城镇。甄,《史记·田齐世家》正义:“甄音绢,即濮州甄城县北。”案“甄”同“鄄”,故城在今山东濮县东。荣,即荣成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自琅邪北至荣成山。”《正义》称荣成山“在莱州”。清为莱州府,辖今掖、潍、昌邑、平度四县。历,即历山,今山东历城,又名千佛山。

(180)徐、舒,皆春秋国名。徐国故城在今安徽泗县北,舒国故城在今安徽庐江县西。语本《公羊传·僖三年》。

论勇第五十一

秦王惮于不意,列断贲、育,介七尺之利也(181)。世言强楚劲郑,有犀兕之甲,棠谿之铤也(182)。

(181)贲,孟贲。育,夏育。都是战国时卫国的勇士。这里指荆轲。

(182)棠谿,古地名,出利剑。见《史记·苏秦传》正义:“故城在豫州偃城县西十里。”

文学曰:楚、郑之棠谿、墨阳(183),非不利也,犀胄兕甲,非不坚也。武昭不击,乌号不发(184)。

(183)墨阳,韩地名,其地出好剑。见《淮南子·修务篇》及《史记·苏秦传》。今地未详。

(184)武昭,未详。乌号,良弓名,见《淮南子·原道》高诱註及《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

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185)。

(185)西戎八国,指陇以西的绵诸、绲戎、翟、豲、岐梁山泾漆之北的义渠、大荔、乌氏、朐衍。见《史记·匈奴传》。

论功第五十二

大夫曰:鲁连(186)有言:“秦权使其士,虐使其民”,故政急而不长。

(186)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齐人。好画策,而高蹈不仕。事见《史记·鲁仲连传》。

昭王南征,死而不还(187)。凡伯囚执而使不通(188)。晋取郊、沛,王师败于茅戎(189)。先帝为万世度,恐有冀州之累,南荆之患(190),于是遣左将军、楼船平之。

(187)昭王,周康王子,名瑕。时周王室渐衰,昭王南巡至汉水。船人以胶船进王,王乘船至中流,胶溶船解,王及祭公都没入水中而死。见《史记·周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

(188)凡,周时诸侯国名,在今河南辉县境。《春秋·隐七年》:“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

(189)茅戎,即贸戎,今山西平陆。《公羊传·成元年》:“秋王师败绩于贸戎。”“茅”、“贸”音同,《谷梁传》亦作“贸戎”,《左传》作“茅戎”。

(190)冀州,古九州之一,今河北山西二省及辽宁辽河以西,河南黄河以北皆其地。冀州之累,承上文“凡伯因执”等三句而言。凡伯被戎伯执于楚丘。郊、柳皆周天子邑,其地亦当在今河南山西间。茅戎今山西平陆县。以上四地皆属冀州,故曰“冀州之累”。《淮南子·泰族篇》云:“故汤处毫七十里,文王处鄷百里,皆令行禁止于天下。周之衰也,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故得道则以百里之地令于诸侯,失道则以天下之大畏于冀州。”即此文所本。南荆之患,指昭王南征不复而言。

文学曰:秦灭六国,虏七王(191),沛然有余力。及二世弑死望夷(192),子婴系颈降楚,曾不得七王之俯首。

(191)七王,韩王安、赵王迁、魏王假、荆王负刍、燕王喜、代王嘉、齐王建。

(192)望夷,秦时宫名。秦二世三年赵高弑二世于此。故址在今陕西咸阳、泾阳二县交界处之眭村。

论灾第五十四

文学曰:始江都相董生(193)推言阴阳,四时相继。

(193)董生,即董仲舒,汉广川人。少治《公羊》,景帝时为博士。武帝时屡对策,为帝所重,拜为江都相。

刑德第五十五

故辔衔不饬,虽王良(194)不能以致远。

(194)王良,春秋时善御者。晋大夫邮毋恤子,即御良,一名孙无政,为赵简子驾车。见《淮南子·览冥》高诱注。

昔吴使宰嚭(195)持轴而破其船,秦使赵高执辔而覆其车。

(195)宰嚭,春秋时楚伯州犁的孙。楚杀卻宛,嚭出奔吴,吴王夫差以为太宰。性贫,受越贿,阴谋杀伍子胥,卒以灭吴。见《史记·吴越世家》。

申韩第五十六

是犹舍邻之医,而求俞跗(196)而后治病。

(196) 俞跗,上古良医,见《史记·扁鹊传》

大河之始决于瓠子也(197),涓涓尔,及其卒,泛滥为中国害。

(197)瓠子,地名,约在今河南濮阳南。河决瓠子事,在汉武帝元光三年,事详《史记·河渠书》及《汉书·武帝纪》。

诏圣第五十八

韩谿之役(198)土崩,梁氏内溃。

(198)韩谿,楚国地名,在今安徽亳州东南。《公羊传·昭十三年》云:“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虔于乾谿。

大论第五十九

杜大夫、王中尉之等(199),绳之以法,断之以刑、然后寇止奸禁。

(199)杜大夫,即杜周;王中尉,即王温舒。

杂论第六十

始汝南朱子伯为予言(200),当此之时,豪俊并进,四方辐凑。贤良茂陵唐生(201),文学鲁万生之伦六十余人,咸聚阙庭,舒六艺之讽,论太平之原。中山刘子雍(202)言王道,矫当世,复诸正,务在乎反本。九江祝生奋由路之意,推史鱼之节(203),发愤懑,刺讥公卿,介然直而不挠,可谓不畏强御矣。

(200)汝南,汉代郡名。治平舆,今河南汝南县东南。朱子伯,《汉书》作“朱生”,当亦参加会议的贤良文学之一,生平事迹不详。

(201)茂陵,汉代县名,在今陕西兴平东北。初为茂乡,汉武帝葬此,因名茂陵。唐生、万生,皆会议参加者,生平事迹未详。

(202)中山,汉郡名,本中山国地,今河北定州一带。刘子雍,《汉书》作“刘子推”,亦会议参加者,生平事迹不详。

(203)九江,秦代郡名,汉仍之,约有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北岸与江西全省地。治寿春,即今安徽寿县。祝生,亦会议参加者,生平事迹未详。史鱼,春秋时卫国史官,名鱼,又名,相传史鱼自以不能进贤退不肖以尸谏。故孔子称颂道:“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见《论语·卫灵公》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盐铁论》用典、地名、人名选注(二)】
大事记卷十
王国维:汉郡考
慧远《庐山记》
汉丹阳郡建置时间暨郡治宛陵略考(上)
【转载】中国民族史【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