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片不到一块钱,这种平价药再次发现抗癌作用,绝大部分患者都可获益!
2020年8月4日,暨南大学和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癌症学会杂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了全球第一个应用二甲双胍治疗食管鳞癌的临床研究数据。

他们发现,二甲双胍使肿瘤微环境向着抗癌的方向变化,肿瘤中杀伤性T细胞的比例增加了!这意味着二甲双胍或许有增强人体自身抗肿瘤能力的作用,如果和PD-1/PD-L1单抗等免疫治疗药物联用,或许能增强疗效!

这并不是二甲双胍第一次被发现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2019年3月,《Nature》杂志报道了二甲双胍和血红素联用,可以有效抑制三阴乳腺癌的生长;
 
2019年9月,《JAMA Oncology》杂志上报道了第一项评估二甲双胍与EGFR-TKI联合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前瞻性II期试验数据。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和靶向药联用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靶向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1个月,优于对照组的9.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31.7个月,比对照组的17.5个月长了一年多,死亡相对风险下降了48%!

二甲双胍抗癌的秘密
随着对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知道,肿瘤并不是“在身体里以肿块的形式均匀生长”,而是以复杂组织的形式存在。
 
也就是说,肿瘤里并不只是癌细胞,而是各种细胞混在一块,有血管,有细胞外基质,还有树突细胞(DC)、自然杀伤细胞(NK)、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等各种免疫细胞,更类似于一种器官
 
所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肿瘤细胞所处在的细胞环境,称为“肿瘤微环境”,你也可以理解为肿瘤细胞所躲藏的“碉堡”。
 
肿瘤微环境极大影响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治疗效果。
 
  • 首先,肿瘤微环境为癌细胞提供了“藏身之所”,在这个环境中,人体的免疫功能被极大限制,肿瘤得以“休养生息”,最终发展壮大。
 
  • 其次,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宛如癌细胞逃逸转移的“高速公路”,抗血管生成药物正是针对这部分血管而起到抗癌作用。
 
  • 并且,肿瘤微环境的细胞构成还会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EGFR/ALK突变的肺癌患者之所以免疫治疗疗效不好,就是因为他们的肿瘤突变负荷(TMB)低,进一步导致肿瘤微环境中杀伤性T细胞很少。因此即使PD-L1表达高,免疫治疗也无法调动足够的杀伤性T细胞杀伤肿瘤,导致免疫治疗效果差。
 
肿瘤微环境如此重要,但目前的抗癌治疗却鲜有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治疗手段,最常见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也仅仅是针对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


二甲双胍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近些年来已经有不少基础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对肿瘤微环境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可以部分激活免疫。
 
本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招募了128位诊断为食管鳞癌的患者,分配到二甲双胍组和安慰剂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平均服药时间为10天左右。
 
最终,从肿瘤微环境总体上看,二甲双胍治疗组45%的患者治疗后肿瘤微环境向着抗癌的方向发展,而安慰剂组仅有8%。
 
具体来看,低剂量二甲双胍治疗后,肿瘤中杀伤性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肿瘤抑制性巨噬细胞显著增加,而肿瘤促进性巨噬细胞的占比则下降了。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认为,低剂量二甲双胍或许可以激活食管鳞癌的肿瘤微环境,有望用于食管鳞癌的治疗方案中。

“能量平衡”让二甲双胍走上封神之路
近年来,二甲双胍不断刷爆朋友圈,目前发现的可能功效包括但不限于:防癌抗癌、延缓衰老、减肥、保护心血管、逆转肺纤维化、减少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降低流产早产风险等等。
 
很多人对此将信将疑,“不会是什么药厂的虚假宣传广告吧”?
 
其实,完全没必要担心。这是因为二甲双胍作为一个用了几十年的老药,早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国产二甲双胍的牌子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作为一种“一片不到一块钱”的平价药,正是因为“无利可图”,二甲双胍的很多研究才一直停滞不前,毕竟无论是开展研究,还是扩展适应症都是需要钱的。
 
那么,如果二甲双胍真的那么“神”,为什么医生不直接在处方里开这个药呢?
 
原因很简单,医生首先要保证的是“不犯错”而不是“最有希望”,让患者服用二甲双胍目前来说,“可以,但没必要”。事实上,二甲双胍最火的时候,很多医生自己也在吃。
 
没病也能吃?是的,二甲双胍虽然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但普通人服用也不会导致低血糖。这是因为其主要机制是抑制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同时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肌肉、脂肪、肝脏的能量代谢。
 
减少葡萄糖的来源,增加葡萄糖的消耗途径,最终让原本失衡的糖代谢恢复平衡。但若已经处于平衡状态,则不受影响。
 
现代人由于运动减少,食物摄入大幅增加,普遍存在“能量失衡”的问题。这间接导致了包括高血压、肥胖、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
 
“狼吞虎咽”的癌细胞,其能量代谢途径与正常细胞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糖代谢途径。二甲双胍作为为数不多的调节人体能量平衡的药物,能对除糖尿病外,包括肥胖、癌症、衰老、心血管疾病等在内的其它疾病发挥一定作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以这么说,很多运动能带来的好处,二甲双胍也可以。因为两者都可对人体的能量平衡进行调节。

二甲双胍存在的问题
二甲双胍虽然总体安全性很高,但其潜在不良反应也需要谨慎对待。
 
二甲双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非常常见,特别是刚开始服用的一段时间。常常有人这么调侃,“二甲双胍的减肥和改善肠道菌群的效果,我看就是拉肚子拉出来的”。谁知道呢?
 
不久前有研究还表明二甲双胍可以促进葡萄糖经粪便排泄,想想拉出来的都是即将变成脂肪的糖分,是不是就舒服多了?
 
玩笑归玩笑,应对胃肠道不良反应,常用的对策包括:从低剂量开始服用,以及服用缓释制剂。各种“二甲双胍缓释片”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饭后服用也是一个办法。
 
并且,即使什么都不做,二甲双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也会随着服用时间逐渐减轻,最终完全消失。
 
除了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二甲双胍也存在非常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风险。胍类药物可能导致严重的乳酸酸中毒风险,即使概率很低,也应谨慎检测。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除了不良反应方面的问题,二甲双胍最大的弊病在于很多发现的功能,都停留在临床前研究或者初期临床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实锤。
 
如果经过严格的I~III期临床试验检验,很多功效估计都会被打脸。然而,一方面这些功效需要非常大型的临床研究才能验证,另一方面,二甲双胍太过便宜,开展这些研究很可能让药厂得不偿失。
 

在刚刚举办的第三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竞价中,二甲双胍的价格已经降到了一分半一片。如果患者服药的时候喝了一口瓶装水,那这口水的价格可能比二甲双胍还贵……

就是这样一种“贱”到尘埃里的药物,却带着很多的可能性,特别是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抗癌思路。

老药也能焕发新生机,不要因为价格看轻任何一种药物,说不定就是潜在的“神药”候选!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延缓靶向耐药、降解PD-L1,还有二甲双胍不能干的事吗?
肺癌患者的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
[抗癌突破]这种药有望成为广谱抗肿瘤药 多项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十年辉煌不寻常:抗癌药物盘点
直播回顾丨细数那些预测标志物,免疫治疗的Biomarker
抗癌先锋一一靶向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