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案例教学:促进思想和表达的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是有效研究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法,而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一个成功的案例,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典型案例理解普遍规律性的东西,掌握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那么,什么是案例教学呢?它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以参与者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

  与通常的讲授(教师是思想的提供者)比较,教师的身份主要是思想的促进者,促进参与者思考,促进参与者表达,帮助参与者梳理;学生则在参与中感受和体悟,在参与中分享和辨别。

  那么,教师如何来组织案例教学呢?通常情况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案例准备。案例准备一是要寻找(或者制作)突出教学主题的案例素材,选择合适和有效的案例外在形式(就其载体分类,我认为可以分为口述案例、文本案例、视频案例、数字案例等);二是准备相应的讨论问题供自学思考和讨论;三是要设计讨论,包括组织讨论成员,安排讨论活动,说明讨论主题,提供与此相关的学习材料。(2)自学案例。参与人员根据问题自学案例,为参与案例讨论和分享作准备。(3)讨论案例。我认为有效的方式可以先小组讨论,以便提供更多的参与和表达机会,然后再全班分享和交流。(4)适时点拨。就笔者的经验,与讨论结束以后教师作总结相比,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适时地点拨和参与讨论的效果要更好。另外,教师随时把学生发言的要点板书出来比预先做PPT的预备结论效果更好。前者更能体现对参与者的尊重,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说,案例教学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获得对教育的理解或重新理解,建构新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在于认识和获得实现教育的更多可能(或不能)。获得教学的更多可能性,意味着更多的教学选择和教学自由。学习和研究案例的过程是理解案例的过程。理解意味着视角交换和视阈整合。面对已有的教学案例,可以从三种视角研究和分析案例。

  一是看活动对象(执教老师)的视角:他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怎么产生的?问题出现以后,他可能想怎么做?他实际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的活动收到效果了吗?整个活动中,反映了执教者怎样的价值追求?等等。

  二是看表达对象(案例的编写者和提供者)的视角:他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他是怎样选择和组织这个案例的?等等。

  三是从自身的角度看:我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我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差异?除了案例中老师已有的作为和自己经验的作为,还可以有哪些作为?自己该怎么办?等等。

  视阈整合意味着将三种视角整合起来,形成对案例的完整理解。在视阈整合中案例学习者要规划自己的教育未来,建构案例对自身的教育意义。

  这样,在已经制作完成的案例面前,案例教学借鉴这样的路径:明确主题——观察案例中师生活动、状态、效果——建立联系,分析原因——对照反省,初步理解和建构案例对自己的意义——听取案例提供者的反思,了解专家的评论和观点,研究相关问题的背景、方法和观点——修正原有的对相关主题的理解,规划设计新的教学行为。

  在教学观摩过程中,案例教学还包括了案例选择,它可以包括以下活动:发现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产生困惑——分析原因、发现联系——了解专家(包括读书)的评论和观点,研究相关问题的背景、方法和观点——解释和理解联系——修正原有观念和假设——在新观念下设计新行为。(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陈大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案例教学促进学生思想
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
认识“观课”、“议课
PBL教学模式
如何做到有效观课和议课
跨学科视阈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