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月20日】张赛琴老师的课文仿写
   上午听完张老师的作文课,觉得受益匪浅,意犹未尽。听说下午她还有一节给洛阳师院学生的一场报告,是关于阅读教学的,于是就又跑来学习。
在她下午的报告中,给我们列举了她好多优秀的教学设计,如:《草船借箭》、《船长》、《钓鱼的启示》、《祖父的园子》……,每教一篇课文,都要让孩子们进行最少一篇短文的仿写。在我们想来孩子们的仿写一定是枯燥无味的,再说每篇课文都要进行仿写,那儿来的时间,会不会成为孩子的负担。但是张老师用事实告诉我们,孩子们不但不会感觉乏味,更不会认为是一种负担,而且还会乐此不疲!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迹呢?奥妙就在老师的引导。用张老师的话说,叫做以写促读。你会发现张老师的课,分析课文很少,读书也很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来进行仿写的练习。但是,孩子们的仿写练习不是盲目的,老师的引导也不是漫无目的的。就拿《钓鱼的启示》为例,我简单的介绍一下:
张老师在分析了教材之后,把仿写的重点定在了语言的写作训练上。她先巧妙利用课文,让同学们补充对话,当男孩在开放前两个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的时候,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然后把目光转向了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男孩急切地问,爸爸为什么?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可是                !男孩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这时男孩说了什么话?先让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打开课本看一看。看完之后,老师又把重点放在了下一段“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这时他们父子俩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同学们虽然这时知道了结果,但是还是有很多话要说的。这样的仿写能够真正地调动同学们的写作兴趣,能够打开同学们的“话匣子”!课上到这儿,我们一般的老师有了这样的仿写训练,也就够了,可是张老师没有让同学停留在这,而是又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情景:在这个时候,湖的另一边也有一对父子在那儿钓鱼,在距离鲈鱼开放前的两个小时前,他们钓上来一条怎么大怎么美的鲈鱼,这时父子高兴无比,看了看四周,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这时张老师就在文本的基础上,开始引导同学们进行脱离课本的,拓展思维的创作性练习了。同学们又有一新鲜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像进行对话的仿写。
但这还不是最妙的,更妙是接着她又创设了一家三口钓鱼的情景,再让同学们想象、练习。别看多了一个人,但是又多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样一来又激学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同学们在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下,饶有兴趣的仿写、创作。更妙的是,张老师还让同学们根据课文的结尾,来推测自己编写的对话中,人物的结局会有什么样不同的命运。不但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的印象,还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了课文所要进行的德育方面的教育。真是不能不让人佩服呀!
我们学校的课题也有仿写的要求,但我们只是在仿写文章的表,没有领会文章的理!课下,我和张老师聊天,谈到了我们的仿写情况,她一言中的地说,没有必要抓全面,想面面俱到可能会什么也抓不住,一节课,一篇课文能抓住一个写作点,有一个写作的训练,把它练好就够了。这句话也正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我又问,如果要选择一个好的写作点儿的话,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语言,写作方法。每一篇课文,认真分析后,都要从这两点上来选择写作练习的切入点。”是的,她说的很对,我们原来的仿写,可能太过盲目了,甚至连老师都不知道,从哪儿入手,学生怎么会能写好呢?
但是选准,选好切入点,老师必须得吃透教材,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指导好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7秋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一条大鱼》说课设计
【安徽】汪汇《我们在这节课中成长》入选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灰雀》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