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说这3句话,孔子恍然大悟,记住一句,都受用终身

老子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莫知所终。

在这之前,给后人留下两样珍贵的东西:一是在关令尹子的请求下,留下五千字《道德经》,经典流传千年;二是在周时,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所赠之言,让孔子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老子所说这3句话,点醒了孔子,也值得我们后人学习,记住一句,都受用终身。

1、勿以己为高,勿以己为上。

春秋时期,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孔子跟弟子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于是前往请教老子。

孔子远道而来,老子非常高兴,热情地接待孔子。孔子在周待了好几天,学到不少东西,感叹不已,受益匪浅。

临别之时,老子赠言曰:

“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有的人聪明能干,善于洞察世故,却遭受蒙难,是因为“好讥人之非”,喜欢讥讽别人的是非,议论别人的不是。

有的人伶牙俐齿,善于辩论而通达,却招来祸害,是因为“好扬人之恶”,喜欢宣扬别人的不好。

老子说,人永远要保持谦逊,不要自以为高,不要自以为上,否则会给自己招来祸害。

盈满招损,谦逊受益。环顾现实生活,就是如此。

曾有读者问我,如何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我回复说,你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且当面告诉他。这不是拍马屁,你只是说出事实,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至于别人的缺点,如果别人不问,你不要说,否则会招来别人的怨恨。

2、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

老子送行孔子到黄河边,孔子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孔子感叹生命的流逝,而老子认为,人活在天地之间,是自然的一份子,顺应自然而行,保持本性不乱,“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则没有忧愁和烦恼。

天地自然为之,人无须妄自而为。

老子说:“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有幼、少、壮、老,以及生、老、病、死,应时而生,顺时而去,安时而处顺,人的来、去、荣,辱,皆顺应自然之道,不忤逆本性,是自然而为,一切将自正。

后人总结为一句话:“老子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3、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史记》记载,老子忠告孔子说:“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老子对孔子说,有钱的商人,钱财不外露,深藏若虚;德盛的君子,谦逊不张扬,容貌若愚。

你这次回去以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子恍然大悟,茅塞顿开,连连拜谢老子。

回去后,学生问起,孔子说老子犹龙,“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是自己真正的老师。

老子出神入化,孔子亦是谦卑圣人。

《道德经》的内容是以教条的形式呈现的,作者自信有余,但反省不足,这一点就不如孔子做得好。孔子博学多才却始终敏而好学,五十多岁了还韦编三绝读《易经》。作为儒家学派的宗师,孔子为儒家的发展注入了孜孜求索的精神,而老子强调的是“道法自然”“无为而为”,对后天的反思和学习重视不够。

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自我超越,一个学派、一个民族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历史选择儒家而不是道家作为中华文明的主流学说,与其说它是统治精英的偏爱,不如说它才是社会发展更需要的学说。

《道德经》字里行间,留给人自主思考和理性思考的空间非常小。对比之下,以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为主开启的思辨传统,非常强调开放的对话、探究和争辩,不仅激活了一代又一代思想家,也为后世科学、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是怎样一部书
《道德经》思维导图
当年老子对孔子说了什么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600个文学典故(三)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老子也是中国软实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