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教书匠的自白(3):中小学管理是最落后的管理
userphoto

2022.08.04 重庆

关注
基础教育经过“两基普九”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设备现代化、学校信息化基本实现。学校“硬件”上去了,但是学校管理却严重滞后,远远落后于的时代高速发展。
一是落后的管理理念。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已经来临,人们生活的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过去肩挑背驼的简单劳动大量被机器替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更新,迭代升级。以手机为例,最开始的“大哥大”只能打接电话,后来的模拟机除了打接电话外多了一个发短信的功能,而现在智能手机的功能被不断延展,好多行业都被其替代:银行(支付宝、微信扫码)、图书馆(各种阅读app如雨后春笋)、购物(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如火如荼)、娱乐(广播、电视、电影等)、报刊杂志、办公、会议等,真可谓“一机在手行天下,万策于心定古今”。企业只要稍微慢半拍,就会濒临破产,凡是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都没有多少生命力的,难逃破产消亡的命运。
反观基础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年复一年重复“昨天的故事”,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桶水,“不管是东北风,还是西南风,我自岿然不动!”以不变应万变。学生眼保健一做就是几十年,学生视力每况愈下,近视率不降反升;一个“减负”减了将近70年仍然在“减负”的路上艰难前行;新课程改革改近20年,我们的课堂整体又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呢?时间+汗水,题海战术是基础教育的常态,充满无限魅力的脑力劳动沦为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似乎仍然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与现代化的办学条件严重脱节,格格不入,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方式大行其道,被奉为圭臬......。不可否认,教育有其自身稳定性的特点,但是教育严重的滞后性让其被时代的高速列车远远甩在后面,就像老牛拉车永远也追不上高铁和飞机一样。为什么教育会陷入如此落后被动的局面呢?我认为,任何一个行走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有必要不断地追问和思考。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更是一名教师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二是落后的管理体制。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在改革开放后短短的40年就能步入小康社会,是因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循序渐进地“摸着石头过河”。以开放经济特区为例: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新的特区扩大改革等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重要标志。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而我们的一些教育改革却缺乏充分调研、试点和反复论证的过程,以至于政策推进阻力很大,困难重重,政策根本无法落地,仅仅停留在口上、纸上、墙上、电脑里和文件柜里。如教师的绩效工资就是一种分配制度的倒退,不但没有调动教师积极性,甚至人为地制造矛盾和激化矛盾。绩效工资分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教师与学校领导、职员、工人与教师、科任教师与班主任、职称高与职称低、小学教师与初、高中教师等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剪不断,理更乱”。再加上教育工作不同于工厂生产产品,无法量化。如一个学生考上清华,谁也说不清究竟是哪个教师出力更多,就像一个人吃饭,说不清楚是哪口饭让他吃饱的一样。因此,这是根本没法说清楚的!但是绩效工资硬是要让校长在教师的绩效分配上整出个三六九等!校长很难!有校长开玩笑说:“当家三年,狗都恨!连一个村民小组长都不如!”近些年一些区县校长主动递交申请辞职的逐年增加!这需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前义务教育学校正在施行的延时服务也有不少问题,譬如小学1—3年级不准布置课外作业,延时服务变成学生干坐教室,无所事事;农村学校冬季即将来临,天黑较早,学生住家离校远,又不是寄宿制,在回家路上假如出了安全事故怎么办?有的学校开始用午休息时间搞延时服务,为了延时服务而延时服务;一些寄宿制学校,根本就不存在延时服务一说;一些学校教师用延时服务时间给学生讲课,与“双减”政策背道而驰……。
中国地广人多,各地发展极不平衡,情况复杂,东西部差异很大,教育又涉及千家万户,任何教育政策的出台都需要调研、试点、反复论证,不可头脑发热,一刀切!当然也有可能“经”是好经,结果被歪嘴和尚念歪了。
三是落后的管理方式。当前中小学主要存在五种管理类型:任务型管理、模仿型管理、随意性管理、维持型管理和经验型管理。
任务型管理也叫做被动型管理,即学校管理等同于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如完成上级下达的升学指标、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等。具体表现为:
文件规定什么做什么。当前教育行政部门原有内设科室正在不断的撤分,如上世纪90年代的教育保卫科现在已分解为保卫科、安稳办、信访办、纪检监察室、审计室等五个科室。随着教育行政部门内设机构的不断增多,各个科室为体现自身权力的存在,自然要强化对基层学校的管理,其举措之一就是下发文件。据笔者统计,2013年——2020年,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科室每年平均下发或转发的文件高达2000余个。现在不少学校的办公室都要安排专人接收上级文件,每个文件都让校长有做不完的事情,但是一些小规模学校,学校缺编,教师数量不足,面对如山的文件,校长只得亲力亲为,根本无暇静心思考学校的发展。
上级要求什么做什么。据笔者调查,中小校长开会的时间占了整个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有些学校地处边远,校长有时整个一周都在外开会,甚至有时一个月也没有几天呆在学校。譬如,当前各级部门都高度重视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一旦某校出现安全突发事故,省里要召开可视电话会,紧接着市、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教管中心等都要依样画瓢,正是“层层召开安全会,大小干部全到齐,内容重复就一个,一级一级施压力”。会上,大小领导都要作重要讲话,明确任务要求,强调责任落实,签订安全责任书与承诺书,组织专项督查或专项督导,层层压力传导。当压力全部传递最底层的中小学的时候,学校本职工作难免因压力的过度挤压而变形,以致本末倒置。
检查什么做什么。当前各级管理部门的频繁检查让基层学校不堪重荷。首先是开学检查;其次是专项检查,如安全稳定专项检查、食药监部门卫生检查、教学常规管理专项检查、素质教育专项检查、新课程改革专项检查、领雁工程专项检查、片区教研专项检查、捆绑发展专项检查、“减负提质”专项检查、学生饮用奶专项检查、消防专项检查、建设项目专项等;第三是经常性检查,譬如按规定,责任区督学每月(周)都要到责任区学校开展经常性督导。每次检查或督导的结果都要与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和校长的考核结合,而且检查组每次检查后还要向学校提出整改意见。这些整改意见的科学性、可行性如何,笔者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校长面对这些不得不听,不敢不听,不能不听,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模仿型管理是指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不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而是别人做什么自己做什么,从别处学到了什么做什么等盲目跟风式的管理。具体表现在:
流行什么做什么。曾经一段时间,杜郎口的导学案、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等在基础教育界掀起了一阵热潮,引来不少校长的围观访问,甚至迷信和崇拜。如导学案曾经红遍祖国的半壁河山。导学案分为课前案、课中案和课后案。有的校长要求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教师都要编写所谓的“三案”导学,但是教师们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能力有限和手里掌握的资源有限,只得在网上下载拷贝,因此搞出来的“三案”导学脱离校情、脱离学情,既没有针对性,也没有可操作性,更没实效性。学生面对各科如山的“三案”导学应接不暇,苦不堪言,既加重师生的负担,又费力费时费纸张。
学什么做什么现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校长的提高培训。中小学校长有了更多参观名校、聆听专家、学者讲座的机会。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一些校长认为,专家观点或名校做法具有“普世价值”,于是简单拿来,直接移植到自己学校的管理之中。由于盲目照搬,脱离校情,最后终因水土不服,不是胎死腹中,就是中途夭折。教育是复杂的,教育也是不确定的,任何先进教育经验都是特定背景下的产物,脱离实际的“复制”注定会失败得很难看。
随意型管理是指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工作没有没有规划、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没有合理安排、不讲规范或流程等的管理。当然有的学校虽然有规范、有制度,也有流程,但规范、制度、流程纯粹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和躺在文件夹里的摆设。具体表现为:
碰到什么做什么。学校在管理过程中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校发生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碰到什么事情,就处理什么事情……。由于学校班子成员分工不具体,各岗位职责不明确,学校管理抓不住重点,整个工作忙而无序。
想到什么做什么。有些学校的管理仅凭校长心血来潮,想到什么做什么。
维持型管理是指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安于现状、维持现状的管理。这些校长在思想上认为学校的安全稳定是自己工作的全部,只求“守好门,管好人,保平安,不出事”;在工作中表现为操作和布置,能少做则少做、能不做则不做,把学校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归因于教育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上级不重视、生源质量下降、留守儿童增多等外在因素,基本不考虑班子、教师作为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行为上表现为“等、靠、要”,依赖性很强。这些校长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当好“维持会长”。长此以往,必然滋生“软、懒、散、慢”的惰性。
经验型管理就是校长仅仅依靠自己已有的管理经验对学校实施的唯我至上的管理。有些校长自恃已学校管理经验丰富,对自己的管理能力过分自信和自豪,因而产生“唯我至上”的“孤芳自赏”。在行为上习惯于指手画脚,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听不进别人意见。而正是这种“丰富”的经验,压抑了这些校长反思进取的意识,长此以往,他们必然跟不上教育发展的节奏而最终被淘汰出局。有些校长自以为是,凌驾于教师之上,认为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自己的观点永远正确。但一旦工作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总是埋怨下属、埋怨教师、埋怨学生,为自己的失误寻找各种借口。他们从不反思自己的工作是否到位,情况是否摸清,问题是否找准,工作安排是否切合实际,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工作要求是否明确,有没有充分预计到事态的变化和各方协调是否一致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2015—2016学年学校工作计划
校长治校25言
做一个现代化学校的校长必须了解的20个问题
北京集中检查教师校外有偿补课 学校违规校长担责
对教育督导工作的点滴心得
凌宗伟:“文山会海”中的校长哪能管好学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