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读书学习那些事儿:读书学习之外,孩子还需要什么?
userphoto

2022.08.12 重庆

关注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这样对学生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儿”“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今天的行为意味着你明天的作为”……。实际上,这些无非都是在提醒学生:“你们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但是现实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是身不由己,既不能做主,也做不了主,更无机会做主。
01
为什么孩子的学习不能自己做主呢?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场所主要发生在学校,学生从上午上课的那一刻开始到下午最后一节课都是教师在“牵着鼻子走”——支配着学生的学习,甚至早读、“午自习”、两节“延时服务”和晚自习全部由各科教师掌控。即使到了周末,学生也要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参加各种培训班(尽管“双减”之后,文化课培训有所弱化)和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周末作业。可见,学生自上学之后,孩子的成长都被教师和家长所安排,即时间被挤占,空间被压缩
正是这种对学生学习的过多干预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甚至对有些孩子而言是无尽的痛苦,最终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近视、过渡紧张、睡眠不足、体质健康不良、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严重缺失等等。为什么教师和家长都喜欢干预孩子的学习呢?
一是不放心。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自觉性差,喜欢贪玩好耍(这本就是孩子的天性),这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你不在上面栽种庄稼,它就会长满杂草。事实并非如此,笔者历来主张初二以前的孩子都应该多玩儿,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游(旅游)中学,因为玩儿让孩子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促进他们动脑思考,增进他们和其他孩子交往互动,从而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玩儿实质上就是孩子自发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过程,因为玩儿能够催化了孩子生活化和社会化的进程。
第二,不安心。老师担心他们因不努力而导致在学习中掉队,在中考、高考中失去竞争力。大多数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认识逻辑是:成绩好——考上好学校——找份好工作。教师需要学生成绩好很多时候是为了职称和荣誉;家长希望孩子好成绩好则是为了面子和里子。面子当然是光宗耀祖了,里子则是孩子美好未来有盼头,指日可待。一些教师拖堂、抢占自习课、挤占音体美、布置大量作业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寻求一种安心,因为这样做了他们的内心才会踏实一点。其实这些许的安慰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因为学生是否欢迎、是否需要、是否满意、是否真的有收获……,老师们是没有打算真正知道的。在他们心目中,只要我教的学科占学生时间多,学生的成绩自然就会越来越好。相反,这样的老师非常自私,且令人厌恶。这种教师在小学和初中或有一定市场,但是在高中是混不走的,可能要不了两天就会被轰下台来,因为高中学生对是好坏非有了个人的判断。
第三,不开心。网上有言:“不做作业,父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做作业,鸡飞狗跳,嗷嗷乱叫。”有的老师,主要是家长见不得孩子玩耍、看电视、打游戏……,而自己则“万里长城永不倒”、韩剧追了一集又一集、耍手机熬更守夜……。在对待孩子和对待自己的问题上,有些家长明显是双重标准。老师和家长都要懂得孩子的天性,想想你在孩子那个年龄时“你最想做什么”,你就知道孩子想做什么了。学习不应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孩子的身心会更健康。
总之,孩子学习不能自主,一是我们不相信孩子有自主的自觉;二是不认为孩子有自主的能力;三是不给孩子提供自主的机会。
02
读书学习之外,孩子成长过程中还需要什么?
现实中,教师、家长都需要深刻理解孩子成长与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了解孩子们到底想要什么。“少年儿童快乐成长指数”研究发现,孩子们认为幸福的五要素是:有知心朋友、有温暖的家、健康、快乐、自由;快乐的五要素是考了好成绩、和朋友玩、被长辈表扬、上网、被同伴赞扬。
由此可见,孩子的幸福与快乐来自家庭、朋友、健康、认可、休闲、自由等。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合作、宽容、坚持、耐心、诚实、责任心等品质都是成功的要素,友情、亲情、自由、乐观、健康、自尊、品味等也是幸福的因素。这些品质、素养、情感的作用远远超过智商。因此有学者认为,除学习之外,孩子至少还必须做三件事:
一是运动。运动对于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3300多名中小学生的运动状况研究发现,运动时间是否充足与学习成绩高度相关:每天运动1—2小时的学生,成绩在班级属于上等和中上等的比例分别是19.1%和42.7%,不运动的学生属于上等和中上等的比例分别为10.1%和31.2%。另外,体育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上等的比例为24.8%、下等的比例为5.0%。这组数据充分证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观点是极端荒谬的。相反,运动与学习正相关,小脑发达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
研究还发现,体育好的学生朋友人数更多,更愿意与伙伴一起玩,更善于沟通。因此,想让孩子提高成绩、有朋友、性格开朗、善于合作,就让孩子多参加运动吧。
二是玩耍。关于玩耍,笔者上文阐述自己的一些看法,这里再进一步地说明。每个孩子都期望自由自在的时间,但玩耍、休闲常常在教师、家长看来最没意义,孩子的休闲要么被忽略,要么被安排。家长更想让孩子阅读经典文学而不是欣赏电影、学摄影技能、研究考古发现,更想让孩子选择外语、思维、语文等课外培训而不是攀岩、滑雪、木工等活动。有的家长要求孩子玩耍也必须有意义,比如去郊游就被要求要写篇作文。
其实,“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很多看似无用的休闲时光,正是滋养孩子成长的精神养料。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能自主安排的时间,不干涉、不限制,让孩子自己放开了玩,让孩子的压力能得到释放,情绪能得到缓解,自主性能得到提升。
有的家长担心让孩子随便玩耍,他们就会玩网络游戏,玩了就可能沉迷。实际上,网络游戏不仅是今天这一代孩子的娱乐方式之一,也是他们的社交语言。
研究发现,七成多中学生表示喜欢网络游戏,七成多认为网络游戏帮助他们减压,但是经常给孩子推荐游戏的家长却不足1%,经常陪孩子玩游戏的家长也只有一成多。而课余没时间做感兴趣的事、家长反对上网、家庭教养方式专制粗暴、学业压力大的孩子,反而容易沉迷网络。
三是劳动。很多家长认为劳动并不重要,中考高考又不考。但是,劳动对于孩子一生的意义是奠基性的。劳动有利于促进手眼协调发展,减少感觉统合失调导致的学习障碍。这些障碍在12岁之前加以训练是可以纠正的,12岁以后往往难以改变。
眼里有活儿的孩子更善于观察,善于换位思考,爱劳动的孩子心中有他人,也更有责任心。这些都是孩子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具备的品质。所以,让孩子小时候就做做家务,对孩子的视觉、触觉、听觉、平衡性、协调性、责任心、独立性、自信心等都有很大的益处。
比如孩子学会煮饭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劳动。如有5个人吃饭,要煮多少米,做几个菜?需要买哪些原材料和佐料?这些菜如何搭配才营养合理?需要哪些佐料、掌握什么样的火候才能做到色香味俱全呢?……所有这些,都需要统筹规划,精心安排。这个过程真的很锻炼人!

综上所述,读书学习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但绝不是他们成长的全部!有时让孩子做点与学习无关的事,却能让孩子终身受益!这些与学习无关之事一旦成为孩子的习惯,他们就会终身享受这笔银行存款给他们带来的复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言碎语:开学第一天的几句心里话儿
这样的老师也该补补课
家长微信群内骂老师,孩子被劝转学。校领导和当事教师被约谈向家长道歉,你怎么看?
学生课堂捣乱不听,其他学生无法学习,教师无法上课,其他学生受教育权益受损谁该负责?
补习班从来不是万能钥匙
河南教师事件:年少不懂严师情,懂时我已不年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