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跨学科实践(3):如何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
userphoto

2023.09.06 重庆

关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设立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它允许学生在一个主题上深入探究,并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该主题中。
这种学习方式以一门学科为中心,选取一个中心主题,然后围绕该中心主题,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学习活动,以解决共同问题。它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某一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过程。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形成新理论、新理念和新方法,提升学生的决策力和创新力。它应当是有意义的、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并与学科知识应用相关。这种学习方式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生整合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以解决指向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得出新的结论和方法。
跨学科学习与多学科学习、拼盘式学习或泛文化学习是有所区别的。跨学科学习是指以一个中心主题为核心,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相比之下,多学科学习是指学习多个学科的知识,但这些学科之间可能没有直接的关联。拼盘式学习则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组合,缺乏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泛文化学习虽然涉及不同学科的文化知识,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探究。
相比之下,跨学科学习更加注重主题的深度和综合性,要求学生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探究主题的内在联系和实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中的复杂问题,并培养他们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跨学科学习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具有深度和综合性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决策力和创新力。
那么,如何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呢?
基于跨学科主题的教学目标设计
跨学科取向设计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以跨学科为主题,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知识关联,设计融合不同学科内容的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以跨学科取向设计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确定主题和问题。选择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并确定与之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具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这些问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历、社会热点、科技发展等方面进行选取,主题应该与多个学科相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二是分析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分析他们需要哪些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以便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
三是确定教学目标。根据主题和问题,结合学生的需求,确定融合不同学科内容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同时要与主题和问题密切相关,能够体现跨学科的特点和优势。
四是整合学科知识。以主题为核心,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知识关联,将这些知识整合到一个教学单元或课程中。教师在整合学科知识时,可以寻找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点或联系点,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和重构,形成新的跨学科知识体系。
五是设计学习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整合后的学科知识,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应该具有实践性和互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调查、讨论、案例分析等跨学科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多学科知识,提高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跨学科取向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和可衡量性,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教师希望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的学习成果,如“描述”、“解释”、“分析”、“推导”等,以便于评价和反馈。
2.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相关,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主题和问题,或者让学生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动力。
3.目标应该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实践相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师可以选择与现实问题相关的主题和问题,或者设计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目标应该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和活动时,可以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点,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5.目标应该与评价标准相关,这样可以方便教师根据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选择与跨学科教学目标相关的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和方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总之,以跨学科取向设计教学目标是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关键步骤。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知识关联,设计融合不同学科内容的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能力。
【案例】以下是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第九单元“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为例的跨学科教学目标设计,供您参考:
言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谈论对音乐的喜好和感受,表达对音乐种类的喜爱和理由;
2.能够理解和回答与音乐、文化和历史相关的问题;
3.能够根据主题和要求,写出关于音乐、文化和历史的短文或报告。
学科融合目标
1.与音乐学科融合:通过听赏乐曲,能够从主题旋律、节奏、音色、结构等方面获取对乐曲的立体感受,并与作者文本中的文字描述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2.与语文和历史学科融合:通过探究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提取、梳理人物及事件信息,为阿炳的曲折人生画像,了解中国民间乐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考如何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
思维能力目标
1.能够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音乐作品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音乐作品和音乐家的成就和影响;
3.能够联系实际,思考如何将音乐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兴趣爱好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和补充教学目标。同时,要注意将跨学科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改变学习方式,实现跨学科融合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以主题为核心,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学习方式的整合:
一是选择主题。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主题,比如“城市环境治理”或“文化遗产保护”等。这些主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是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开始之前,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时间等。这个计划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
三是问题探究。在主题的指导下,选择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比如“城市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或“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等。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实验、讨论等方法来探究这些问题,从而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四是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共同合作,学习和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是展示成果。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学生需要准备一个成果展示,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收获。这个展示可以是一个报告、一个演示文稿、一个视频或其他形式,以便让其他学生和教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实现学科内容的融合,同时也要在学习方式上做出系统性变革。传统的教师讲授式课堂已经不能满足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需求。因此,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方案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手段,探究不同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环境因素。同时,可以将语文、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探究过程中,如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分析数据、进行口头表达等。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又例如,在历史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通过研究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同时,可以将语文、艺术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项目中,如让学生撰写历史论文、进行历史演讲、制作历史画册等。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学习方式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机融合,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任务。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在合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决策创见,不断主动改进自身的学习方式。这样的问题与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主动性。
二是保证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扎实性。虽然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学科融合,但是语文学科的系统性知识仍然需要得到保障。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避免出现知识漏洞和技能不扎实的情况。
三是任务驱动学习活。语文学习活动要通过任务驱动来解决问题,以适切的学习方式促进跨学科大概念的生成。一方面,语文主题学习承载了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另一方面,以实践性为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得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实现学科内容的融合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需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任务,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扎实性,通过任务驱动学习活动,促进跨学科大概念的生成。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构建跨学科学习场景,激发创新思维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学习情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需要关注情境的真实性、综合性和多元性,尤其是要突出知识统整和学习体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设计出能够体现学科交叉思维的思辨性学习任务,并创设各种思维观点碰撞、交锋的情境。这些情境既可以是学科内的观点辨析,也可以是学科间的学术争鸣。通过这些情境的营造,学生可以消除学科间的知识壁垒,提升各科知识的关联性,真正形成深度学习的场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设计真实性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可以涵盖多个学科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城市规划的情境,让学生考虑如何合理规划城市,包括交通、环保、经济等方面。
二是创造思维碰撞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观点之间进行思考和比较。例如,在城市规划的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入城市规划中的一些争议话题,如城市绿地与建筑用地的矛盾、公共交通与私人汽车的矛盾等,让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辩论。
三是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如文本、图像、视频、实验等,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学习资源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城市规划的情境中,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规划图纸、实地考察的视频、相关政策文件等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在跨学科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构建结构化的整合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基于学科、整合其他学科的思维格局,形成“问题解决范式”。具体有三点:一是在主题学习情境中整合关键要素,避免学科泛化和知识碎片化;二是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整合结果指向真实问题情境;三是师生精巧设计情境,充分利用校本资源,达成最佳教育效果。
多元评价助力学生发展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些评价形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方式,通过自我评价量表、问卷、成长记录单等方式进行。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成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份问卷,询问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感受和看法,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表现性评价则是一种关注学生行为表现的评价方式,可以评价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演示、操作、口头表达、表演、写作等活动。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演示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于某个跨学科主题的理解和思考,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
为了实施多元形式的教学评价,教师需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是目标多元。评价的目标应该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评价目标应该与跨学科教学目标一致,强调学生的过程形成性评价或关注学生行为表现的表现性评价。
二是标准多元。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不仅包括传统的纸笔考试,还包括观察、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这些标准应该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等多个方面,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三是形式多元。评价形式应该多元化,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形式。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自我评价量表、问卷、成长记录单等方式进行,表现性评价则可以通过演示、操作、口头表达、表演、写作等活动进行评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单元教学(12):跨学科设计与哪些“大”关联
跨学科学习“五大假象”,严重困扰中小学新课标落地 | 特别关注
张鸿儒 王小莲 || 跨学科主题学习之主题选择的“五项原则”
“4 1”课程模型,带动多所学校教与学的巨大变革
从三方面设计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
新课标实施新进展①|郭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与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