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古代名医讲消渴症(附中医泰斗治疗糖尿病秘方2则)

很多糖尿病的患者都很困惑,对于糖尿病,西医、中医各执一词。有些医生叫你坚持吃降糖药为主,有些营养专家又叫你应该以饮食为主。而民间治疗糖尿病的偏方更是层出不断,有的说吃南瓜、苦瓜降糖,有的又辟谣说这些其实并降不了糖。

这一切,到底孰是孰非,别急,让我们先听听古代的中医名家是怎么说“糖尿病”的吧!

其实早在唐代,孙思邈就在《千金方》里就明确告诫,糖尿病患者不要吃面食。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对糖尿病(中医叫“消渴症”)的明确记载,历代中医对其发病原因和并发症,都有深入的研究,且有解决之道。

中医对“消渴病”的几大发现,早于西方人。

大约在公元600年,甄立言在《古今录验方》里说,

”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夫消渴者......每发即小便甜”。

这是世界上最早记载,消渴病人小便有甜味的特征,比西方1674年报道糖尿病尿甜要早一千年。

看到这里,可以说,孙思邈是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先驱。

因为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成书于650年)里就说得很明白:

“其(消渴病人)所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

叫患者一不要喝酒或少喝,二不要纵欲,房事要节制,三是要吃清淡,不要太咸,不要吃面食。

并说,“不如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

意思是说,做不到这三点,就是有神仙的丹药,也救不了你!

孙思邈又说,

“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不愈,然后命药”。

这句话应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金科玉律。

意思是说,作为医生,先要搞清楚病的源头,先用饮食疗法,如果不好,最后才用药物。

不是从医生的利益出发,而是完全以病人的利益为中心,先不给病人卖药牟利。

这才是真正的“大医精诚”,医者仁心!

金元时期的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三消之说当从火断》里写道:

“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可复作,能从此者,消渴亦不足忧矣。”

隋代太医巢元方教“消渴”患者一定要重视运动,他在《诸病源候论》中说,“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

唐代的王焘还细心地告诫,消渴“人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

孙思邈说,“消渴病人,治之愈否,属在患,倘能如方节慎,旬日可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

明代张景岳认为,“初觉烦躁口渴,便当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则治可瘳,若有一毫不慎,纵有名医良剂,则必不能有生矣。”

孙思邈、张景岳在自己所处的时代,都是名震天下的医学泰斗,但在他们对糖尿病的康复认知里,也是患者要靠“自我管控”,而非单单只依赖医生。而随着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改变,不少疾病也伴随着这些变化而存在,尤其像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多发的现代文明病,当今不少人都处于“谈糖色变”的一个状态。

接下来,让我们再看看张锡纯治疗中医“消渴症”的方药两则,一起再来学习中医到底是怎样治疗“消渴”的吧!

1.玉液汤

治消渴(消渴,多指西医所谓糖尿病,忌食甜物)。

生山药一两,生黄芪五钱,知母六钱,生鸡内金二钱(捣细),葛根钱半,五味子三钱,天花粉三钱。

消渴之证,多由于元气不升,此方乃升元气以止渴者也。方中以黄芪为主,得葛根能升元气。而又佐以山药、知母、花粉以大滋真阴。

使之阳升而阴应,自有云行雨施之妙也。用鸡内金者,因此证尿中皆含有糖质,用之以助脾胃强健,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也。用五味者,取其酸收之性,大能封固肾关,不使水饮急于下趋也。

方书消证,分上消、中消、下消。谓上消口干舌燥,饮水不能解渴,系心移热于肺,或肺金本体自热不能生水,当用人参白虎汤。

中消多食犹饥,系脾胃蕴有实热,当用调胃承气汤下之;下消谓饮一斗溲亦一斗,系相火虚衰,肾关不固,宜用八味肾气丸。

白虎加人参汤,乃《伤寒论》治外感之热,传入阳明胃腑,以致作渴之方。方书谓上消者宜用之,此借用也。愚曾试验多次,然必胃腑兼有实热者,用之方的。

中消用调胃承气汤,此须细为斟酌,若其右部之脉滑而且实,用之犹可;若其人饮食甚勤,一时不食,即心中怔忡,且脉象微弱者。

系胸中大气下陷,中气亦随之下陷,宜用升补气分之药,而佐以收涩之品与健补脾胃之品,拙拟升陷汤后有治验之案可参观。

若误用承气下之,则危不旋踵。至下消用八味肾气丸,其方《金匮》治男子消渴,饮一斗溲亦一斗。而愚尝试验其方,不惟治男子甚效,即治女子亦甚效。

曾治一室女得此证,用八味丸变作汤剂,按后世法,地黄用熟地、桂用肉桂,丸中用几两者改用几钱,惟茯苓、泽泻各用一钱,两剂而愈,后又治一少妇得此证。

投以原方不效,改遵古法,地黄用干地黄(即今生地),桂用桂枝,分量一如前方,四剂而愈。此中有宜古宜今之不同者,因其证之凉热,与其资禀之虚实不同耳。

消渴证,若其肺体有热,当治以清热润肺之品。若因心火热而铄肺者,更当用清心之药。

若肺体非热,因腹中气化不升,轻气即不能上达于肺,与吸进之养气相合而生水者,当用升补之药,补其气化,而导之上升,此拙拟玉液汤之义也。

然消渴之证,恒有因脾胃湿寒、真火衰微者,此肾气丸所以用桂、附。而后世治消渴,亦有用干姜、白术者。

尝治一少年,咽喉常常发干,饮水连连,不能解渴。诊其脉微弱迟濡。

投以四君子汤,加干姜、桂枝尖,一剂而渴止矣。又有湿热郁于中焦作渴者,苍柏二妙散、丹溪越鞠丸,皆可酌用。

邑人某,年二十余,贸易津门,得消渴证。求津门医者,调治三阅月,更医十余人不效,归家就医于愚。诊其脉甚微细,旋饮水旋即小便,须臾数次。

投以玉液汤,加野台参四钱,数剂渴见止,而小便仍数,又加萸肉五钱,连服十剂而愈。

2.滋膵饮

治消渴

生箭芪五个,大生地一两,生怀山药一两,净萸肉五钱,生猪胰子三钱(切碎)。

上五味,将前四味煎汤,送服猪胰子一半,至煎渣时,再送服余一半。若遇中、上二焦积有实热、脉象洪实者,可先服白虎加人参汤数剂,将实热消去强半,再服此汤,亦能奏效。

消渴一证,古有上中下之分,谓其证皆起于中焦而极于上下,究之无论上消、中消、下消,约皆渴而多饮、多尿,其尿有甜味。是以《圣济总录》论消渴谓:“渴而饮水多,小便中有脂,似麸而甘。”

至谓其证起于中焦,是诚有理,因中焦膵病,而累及于脾也。盖膵为脾之副脏,在中医书中,名为散膏,即扁鹊《难经》所谓“脾有散膏半斤也”(膵尾衔接于脾门,其全体之动脉又自脾脉分支而来,故与脾有密切之关系)。

有时膵脏发酵,多酿甜味,由水道下陷,其人小便遂含有糖质。迨至膵病累及于脾,致脾气不能散精达肺(《内经》谓脾气散精上达于肺》)则津液少,不能通调水道(《内经》谓通调水道下归膀胱)则小便无节,是以渴而多饮多溲也。

尝阅报,有患消渴,延中医治疗,服药竟愈者。所用方中,以黄芪为主药,为其能助脾气上升,还其散精达肺之旧也。《金匮》有肾气丸,善治消渴。其方以干地黄(即生地黄)为主,取其能助肾中之真阴,上潮以润肺,又能协同山萸肉以封固肾关也。

又向因治消渴,曾拟有玉液汤,方中以生怀山药为主,屡试有效。近阅医报且有单服山药以治消渴而愈者。以其能补脾固肾,以止小便频数,而所含之蛋白质,又能滋补膵脏,使其散膏充足,且又色白入肺,能润肺生水,即以止渴也。

又俗传治消渴方,单服生猪胰子可愈。盖猪胰子即猪之膵,是人之膵病,而可补以物之膵也。此亦犹鸡内金,诸家本草皆谓其能治消渴之理也。鸡内金与猪胰子,同为化食之物也。愚因集诸药,合为一方,以治消渴,屡次见效。

◎ 文中处方仅供参考,请遵医嘱服用,不对任何人进行模仿学习/使用时引发的任何不良后果负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糖尿病专方
《养生堂》美食巧治糖尿病+ 何绍奇:我治糖尿病+中医关于消渴病(糖尿病)证论治初识+ 经方辨治糖尿病思路+糖尿病及并发症 经方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张锡纯的【消渴方】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最好的治疗办法 +治疗糖尿病特效方
坎坷中医路之二十五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