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心中的“网事”|三色菊花|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解放菜

母亲心中的“网事”|三色菊花|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解放菜

诗歌原乡|| 南有湘竹
2017-05-06 阅读446

母亲心中的“网事”

       文│南有湘竹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正站在网络地球村的村口,母亲却在纯棉时代的那一头。

春天一到,乡下大姐都会时常给我寄来蕨菜、苦笋等野生小菜,这让食肉无味的小市井中的我一再如获至宝,在享受绿色食品的同时,倍感亲情之温馨。人说,情同手足。何况母爱呢?
有一年农历正月廿九来临之际,母亲嘱咐我,这一天是地方传统节日――拗九节。拗九节又称孝顺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没想到,这天她居然寄来了一小袋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我一看全明白了,是“锅巴”!接着又感慨万千,原来她老人家是一直惦记着我小时候爱吃的东西。难道她还不知道长大以后的我已不爱吃这些东西了?显然不完全是这样的。也许是她的记忆停留在古老的年代,也许是不知道用如何更好的方式来疼爱,也许是我在她心目中还没长大……岁月悠悠,几多苍茫,几多忧伤。
母亲习惯长住老家,却时常挂念着我的小家。当初,我在小城安家时,她按家乡习俗给我添置了一套锅碗瓢盆,一个米桶、一挑粮食,一个鸡笼、一窝小鸡等农家礼数。这让我想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同时,又让我感动让我欢喜让我忧,最头痛的莫过于那窝小鸡,我的新居虽有三室一厅,可真没它们容身之处,三天过后只好请母亲带回老家。“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在儿女心中该有多重呀!
一段时间以来,我与母亲只好在电话里头互通有无,嘘寒问暖。她跟我说起一件小事,在城里小住期间,有一次,她早出晚归,等一个乡下进城的姐妹,连续三天不遇,我问是什么回事,她轻描淡写地说是自己在姐妹必经的路口等,却又错过了。真难以理解,她们为什么不用电话预定好呢?
最近,我邀请母亲进城来,她却说走不开。原因也很简单,老家有一头猪、一只狗和一窝鸡没人喂养。我听来,觉得可笑,却笑不出来。这的确是个问题,这些生命也不是随便可以处理掉的。
我曾在短诗《乡愁》中写道:
“一杯矿泉 经过二十七层净化
仍不能把母亲的心事看透……
一棵小麦 站在网络的村口
能把城市的目光牵着走……”
现在回味起来,这乡情里头,天下母亲该占有多大位置呢!
清明时节刚过不久。又一年母亲节到了。思念是隔不断的。看,这人间烟火,路上行人,事事相牵。
我一边品饮茶青(芯),一边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无法明白互联网凭什么拴住那么多的地球村的村民,同样无法明白那些牲口凭什么拴住了母亲的心?

尽管我知道,一辈子也无法向母亲解释清楚什么是互联网,自己又怎么会站在地球村口,但我知道,纯棉时代的母亲心中也有一张“互联网”,散布在任何鼠标也无法触及的地方,她在那一头平静如初。

如果现代这个世界可以飞速发展,那么人们为什么不可以慢慢地老去呢。
注:此文发于《福建日报》武夷山下栏目。

三色菊花

        文│子楚

  又到一年的中秋了。

故乡北林,该盛开那种:淡白淡紫淡黄的小菊花了。那淡香的味儿,是故乡整个秋天的回忆……
遥思童年,已记不清多少次,将小小身影斜在暮秋的夕阳中,采一把清香的三色菊花,趴在铁路天桥,盼望著母亲来看望。母亲来时,就会把那些留香的花儿编成花环,戴在小女头上,那时的小女孩是小小公主,是母亲和外婆故事中的第八十八公主。
那个从小不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公主,猜想着明天,猜想着生命中的奇迹。
三色菊花就是那风中的大阳,把小女的希望全部带走!
恰似那年年,一群朔鸟鸣作两行“八”字,向南飞去……母亲她的第八十八位公主该不是一只美丽的朔鸟吧?终有一天也会飞向遥远的南方。是的,小女嫁到福建已经一年多了……母亲泪眼中平添了几分淡淡的忧愁。
花开得最盛的时候,你却在生命中低泣……三色菊呵,你也是母亲心头深切的思念:是不是编一个美丽的花环,就能把小女唤回?也不知小女的生性、音容是否更改?细细想来,该是母亲的心疼得最深!
冥冥中——
一种花香来自故乡的软泥;
一种花香来自母亲的胸襟;
一种花香来自南北的情长。
母亲呵,小女巳闻到了,那熟悉的三色菊的香味,听到了你的声音,小女会回来看您的!归来时,请用淡香的三色菊花编成幸福的花环,送给我的王子,因为我已是客子妻……
那么,也让我踏着教堂的钟声归去吧……
让我亲您最深切的母爱!
三色菊呵,把我所有的爱怨都给你,把你最生命的歌给我,好让我一生永世的记载……
注:该文曾发于《三明青年报》,并在三明市人民广播电台“子夜信箱”和“相伴到零点”节目中播出。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文│南有湘竹

  最初认识兰花,是缘于这一曲深情的童谣。《兰花草》把我美好无知的童年幻化成了一棵小草。外婆童话故事里的大山、森林、小红帽,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美好和丑陋,什么是善良和险恶。'老狼、老狼,你狠毒心肠,我决不上当......'。只有兰花草,在我年幼初识的心灵里,成了楚楚动人的花姑娘,她在和风细雨中引领我长大,在莺歌燕舞中把我的梦幻轻轻摇晃。

那时,周身幸福的感觉充塞了我整个童年。
人生开端如此,没有一丝杂念,我莫名地喜欢上了兰花草。然而,儿时的记忆终是模糊不清的,直到近年来,我走家串户、广泛交友中才算逐步结识了兰花。先是朋友赠送一盆,后经人指引到深山采挖。几经波折,终于自己栽植了三盆。而我对兰花的认识,从此,也有了初步印象。头一回养兰,因经验不足,不了解其生活习性。几盆随手搁置阳台,露天向阳,任其生长,第一年她尚报以鲜花绿叶(有照片为证),但不到三年时间便荒芜了。面对几盆干土枯草,我不禁有些愧疚和反悔。看来,不用心是什么事都做不成。
真正认清和爱惜兰花还是从去年开始,也就是1997年那个伟人逝世的春天。当时,兰花在我心中的份量如血般涌起,令人揪心。我毅然重返深山,挖来山川哀怨,种下绿草情思,从此缅怀那个深情的春天。孔子说:'兰当为王者香',此话数千年后依然不失英雄本色,小平同志是人民的儿子,花中君子与他千秋同在。
而就在这一年,我和远缘妻子有了爱情结晶,可调'之子于归',女儿在我们千呼万唤中,呱呱坠地。生命是伟大的,造物主一开始便有了惊涛骇世的杰作。女儿貌不惊人,其情也娇。于是,我们给她取了一个花一样的名字。她诞生在这个不平凡的时代,但愿她能象奇花异草般不俗于世。为了共享天伦之乐,女儿未满月,我们便把她带到湖北,让她在外婆摇篮曲中冥冥感知这个世界。半年后归来,又是一个春天,外婆拿大山里的兰草相送,而此时祖国大地正传唱着《春天的故事》。女儿该是外婆心目中的一棵兰花草,走遍千山万水总是情......

翌年春天,我在小城结识了一个'兰花痴',他总是不尽声色地给我讲解花道。时常带我参观他酷爱的'兰国',他使我对兰草喜爱有加。他说:花农以养兰为糊口,读书人以养兰为消遣;官宦人家以养兰为贵,富贵人家以养兰为雅。他引经据典的说法让人肃然起敬,俨然象一个专业养兰人士。后来,他约我在端午节时,带他到我居住地的深山采兰,我欣然答应,并等他进山。端午节那天偏偏下着小雨,想不到他却不远从小城赴约来了,摩托车后座载着一个大背篓,说是装兰草用。我不禁心虚。前几回,在山里看到的兰草已为数不多,只怕他失望而归。然而,他却兴致盎然,我感其精神、念其心仪,二话没说便相邀上路。到雨中林地,杂草丛生,有心寻兰却不遇,而让他枉费苦心空载而归。他这一走,遗憾不说,却加重了我对兰草的思念情愁。我决心寻遍千山,不采来百草之王不罢休。

转眼到十月。我还没来得及追思。一个意外遭遇却不折不扣让我陷入了沉重的哀思。而恋兰情结也随之入骨三分。此时,女儿尚未懂事,而可恶的病魔却突然夺去了她外婆的生命。外婆一生勤劳朴素,只讲奉献不求回报,没想到她走的时候一句话也没来得及留下。如果她知道自己的命,一定会再看一眼与她共同生活半个世纪的故乡北林......面对这天外来祸,我们心痛如刮。痛,良母华年早逝;痛,女儿还没懂事便失去了外婆。有多少童话故事,她外婆还没来得及讲呀!一生好人走了,家中好像突然空缺了什么,无比清静。我们却如何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归去来兮,无情的尘埃却落定了。移案沉思中,只有窗前几盆兰草依然苍翠生根,那是女儿外婆亲手拔来的生命之草。'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把根留住,成了我们唯一的寄托。我们从此教女儿认识那祖女孙三代同堂的'外婆兰' ......
接下来几个月,年末岁首,日子清静了许多。我们开始爬山涉水,去采集各地兰花,惜之以草木为生命根本。兰心蕙质,最能体现生命之大成了。兰,一茎二花,生在低谷涧底,闻其幽香遍野,独不见花朵;蕙,一茎多花,生在高处尽显姿色,俗名佩兰,不及兰花香清溢远。在万物百花中,兰花的香是无私的,万古不变的,所以人们称它为香祖。兰蕙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生性高洁,喜阴好湿,喜通风透气,为花中君子。
如今,我对兰花的喜爱常常是言不由衷的。我开始收集兰花资料,广读兰书。俗话说:爱花千万知花意。我无时不刻,不在加深对她的了解。逐而了解其生活习性、生长形态、观赏品位和性情状态等。'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逢艾深不见',宋人苏轼极其贴切地道出了兰花的质地特性,其美让人不忍卒读,叹为观止。

随着对兰花的深入了解,我发现身边还有不少人还不懂兰为何物。现在,有人可以花数百万元买房,却不愿花点小钱买一盆花;有人吃喝动辄一掷千金,却不愿花钱买一本书或订阅一份报刊、杂志。最近,从一些文艺报刊停刊类似的事情想到:谁来护花?谁来养花?当时,我有一个最简单的想法,想用我的一言一行去感化身边的人们,培养大家的兴趣爱好,甘心在社会经济低潮期做一个养花人。不错,只要人们不再为生计和物质奔波发愁时,就一定会想起精神花卉。那么,兰花该贵为上品,普受国人爱惜一样,进入寻常百姓家了。

我曾在那高山地区工作,多年来芦花载道,清贫为伍。当年,幸与兰草结缘,方得半生悠闲。鄙人之爱兰,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珍视之为终生财富,何乐而不为呢。
朋友,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南有湘竹)

解放菜

        文│南有湘竹

  多年前,有了自己的家,在乡镇。

妈从老家赶来看望——
老人家活活惯了,我上班,她就上山。这山沟往那山沟,采野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都喜欢吃苦瓜、苦笋与苦菜。
一天,隔壁人家跟我说,最近有个外地人经常提着编织袋,这山沟往那山沟,在找什么?我的心默默地怀想,那穿梭于山间的身影是——我妈!
妈炒道异常浓郁复清香的野菜,说是“解放菜”。多么质朴的一个名字呀,我边吃边品味着,那脉络煮熟的真经。她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对革命说不出个道道,却认定一种草叫“解放菜”。我折服了。可见,革命的种子扎根与其深远!
那个年代,战斗最艰苦的日子,很多人靠它存活下来。它意味着,解放菜犹如人民的命根子,极其平凡却孕育着革命种子,播撒坚强的力量,使全国得以解放。
或许它只是一个代名词,漫山遍野都能找到它,永远不会绝迹。
后来,妈教我认识了那种野菜,原是遍地的蒲公英。一个会飞的家! 它从苦涩的年代穿越苍桑,咬紧牙根,扎进泥尘。数十年之后,它的生命又不断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浓郁的芬芳……
自那以后,我忽然怀想起蒲公英,好似怀想朴质无华的时光,更怀想我挖草寻根的妈妈。
时下漫山遍野的苦菜花开了,花儿在浅浅的笑里迎来了金秋。
大地一草一木,一点一滴,进入了思量。生命如花,花似风……
匆匆,而又深情的蒲公英呀!此时,她在默默地耕耘自己的家园!
如今,拥有一个健康的家,我们始终喜欢吃苦瓜、苦笋与苦菜。
忆苦,思甜,魂系--苦、清、香。
幸福源自,不忘故乡,那一水一山。

注:部分图片网络,专此致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刚买的兰草为啥长不壮?兰花刘:选草很重要,前垄、后垄区别大!
散文随笔| 兰花草
纪念我的兰草
怎样种植兰花
美文欣赏兰香出山谷
种出个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