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回:西天动态MAD三国演义,东土互联羊狗猪红楼一梦
上回书《第二回:防骗宝典询证十五问,控糖秘籍动态六维法》介绍如何通过“循证十五问”,正确分辨医疗健康的科学方法;以动态血糖对糖尿病管理的意义为例,通过6维精准糖尿病评估模型,正确验证糖尿病管理效果的是否有疗效,真正做到“饭能吃得饱,血糖还达标“。
这回书羊哥要说说,医学科技的发展,包括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是怎样的一个漫长艰辛又坚忍的过程。在动态血糖的发展史中硝烟弥漫,竞争激烈,目前Medtronics(美敦力)、Abbott(雅培)、Dexcom(德康)已经三国鼎立,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特别是在人工胰腺(闭环胰岛素泵)的领域,美敦力全球第一家获得FDA认证,引爆了下一场武林大战。
而中国的互联网、移动医疗,都始终奉行“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的追风口换赛道,但是投资周期短,以来大额资金砸钱的模式创新,忽略科技创新,急功近利,“就好比一个愚拙的人把自己的房子建在沙滩上。”,终究是红楼一梦。
《第三回:西天动态MAD三国演义,东土互联羊狗猪红楼一梦》
话说人类与糖尿病抗争已经200多年了,千千万万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无数伟大的贡献:Banting胰岛素发明、尿糖检测仪,指血血糖仪,胰岛素泵,动态血糖仪,DCCT,UKPDS。。。(非正式、不完全清单)。而羊哥认为动态血糖监测仪绝对算得上一个里程碑的桂冠级别的成就。而未来糖尿病方面还剩下两大桂冠(也可能无法实现的梦想):无创血糖和人工胰腺。
这回我们先看看动态血糖的三国演义,来看看医学科技的发展是如何砥砺前行,厚积薄发。
动态血糖(CGMS  -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发展史
时间主角里程碑
1967年
威斯康辛州立大学Dr. Stuart J.  Updike 和 George P. Hicks 连续植入式血糖研究
1993年MiniMed和MFGAlfred E. Mann创立MiniMed(胰岛素泵/连续血糖)和MFG(人工胰腺)
1996年TheraSenseAdam Heller  和儿子创立TheraSense
1996年SenseonicsSenseonics创立
1999年Dexcom德康公司成立
1999年MiniMed* 第一款MiniMed的动态血糖获得FDA,5分钟,3天
2000年FreeStyleTheraSense发布FreeStyle指血血糖仪
2001年8月MiniMed美敦力37亿美金并购MiniMed和MFG
2004年美敦力MiniMed守护者美敦力MiniMed守护者CGMS获得FDA,高血糖、低血糖报警
2004年1月TheraSense雅培$12亿美金并购TheraSense
2005年美敦力MiniMed守护着RT美敦力MiniMed守护者实时获得FDA,可实时显示
2005年4月德康德康在NASDAQ上市
2006年3月德康STS德康STS 获得FDA,5分钟, 3天
2007年5月德康Seven德康SEVEN获得FDA, 3-7天
2008年雅培FreeStyle领航员雅培FreeStyle领航员获得FDA,可以戴5天
2009年11月德康Seven  Plus德康 SEVEN PLUS获批FDA
2012年12月德康G4/Share德康G4/Share获得FDA,可无线共享给5位亲友
2013年TypeZeroTypeZero成立
2015年1月德康G5/Mobile德康G5/Mobile获得FDA,可接手机
2016年12月德康G5/Mobile* 德康G5/Mobile获得FDA批准,可代替指血可直接指导用药
2016年4月SenseonicsSenseoincs在NYSE上市
2016年9月美敦力  iPro2美敦力iPro2动态血糖获得FDA,6天
2016年9月美敦力670G*  美敦力670G(半)闭环胰岛素泵获得FDA,人类第一款人工胰腺
2017年9月雅培FreeStyle瞬感* 雅培瞬感获得FDA,首款无需指血校准,10天(中国CFDA可14天)
2018年3月德康G6德康G6获得FDA,10天,无需指血校准
2018年6月EversenseSenseonics的Eversense首款植入式血糖仪获得FDA,可90天(欧洲180天)
2018年8月TypeZero*  德康并购TypeZero,进入胰岛素泵和胰岛素笔算法市场
这三家动态血糖分别成立于1993,1996,1999年,至今都20多年。三大门派创始人都是武林传奇版的大神存在。
(注意:德康的Stuart Updike教授可能还健在。黑白照片是因为他非常低调,羊哥只搜到他在威斯康辛大学医学院的一张2002年黑白合影,才一窥真容)。
MiniMed的大神Alfred E. Mann是个传奇,一生创立了17家公司,2家上市,10家被并购,共卖80亿美金。走的时候还运营者5家公司,(就是没有一家失败!)。从心脏起搏器,胰岛素泵,第一款动态血糖仪,吸入式胰岛素,微针给药贴片等等都是先驱。
另一门派TheraSense开山鼻祖Adam Heller 11岁差点死于纳粹集中营,但是一生致力于改变医疗,到目前拥有260多专利,还有392个专利等待审批,获奖无数,2008年乔治布什总统亲自向他颁发国家科技与创新奖章。
第三门德康(Dexcom)最晚成立,当时对手MiniMed已经快拿到FDA了,就请到1967年第一篇发现动态血糖的论文Stuart Updike教授出山,挟天子以令诸侯。老爷子也不负众望,带着德康不断迭代,版本最多,探头最准。
美敦力2001年37亿美金并购MiniMed,借助全球最大的销售渠道,目前市场份额最大,但是因为泵太赚钱,动态血糖单价太低,因此动态没有得到太多的发展。雅培也是大财主,2004年12亿美金并购TheraSense,但喜欢闭关练内功,2008年才推出一版,不满意,就又闭关8年,大家都以为他们放弃动态,只做指血(雅培原来和罗氏、强生、拜耳是并称指血血糖仪四大),不料2016年带着雅培瞬感出山,以“不用校准 能够游泳 持续14天 腰斩价格”四大武器,顿时武林腥风血雨。在瞬感拿到FDA的第二天,德康股票暴跌24%,直到德康G6拿到FDA,股票才涨回来。
特别提醒几点无创血糖问题:
雅培瞬感,不是无创血糖!它的软针是测皮下组织液葡萄糖,因此是破皮了,属于III类器械。具体可以点击本文最后“原文链接”,参考《第一回:YY创始人植入芯片,羊哥老司机揭秘打假》。
无创血糖是个世界难题,人类糖尿病领域的桂冠级梦想。但是市面上还没有现成的设备可以购买。羊哥今后另文详细说明,请关注《羊哥说糖》公众号。
分享篇——中国医疗创投风口的反思
羊哥本是清华电机专业,IT人士,在微软12年,曾任微软大中华区软件架构首席架构顾问,也参与负责了一些医疗项目。看到医疗信息化的前景(或者落后)巨大,2008年离开微软后,一直跨界在医疗IT圈,不觉前后已经13年。2013年后专注精准糖尿病管理。深感医疗领域创业深度垂直的慢,同时也感觉下一波数字化潮流指数加速的猛,真心分享一些感悟,与媒体人、投资人、创业者共勉,一起辨明方向,做最有价值的医疗创业,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
常存敬畏之心,尊重生命规律、科学规律、投资规律。
学会搜索(Search)和研究(Research)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和门槛。特别是英文资料资源。
医学严谨、客观、风险高,装逼容易被雷劈。到最后买单一定是基于疗效。
投资人、创业者光想用融资创富的神迹,和大爷大妈追求神医神药都是把房子盖在沙滩上。技术创新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致医疗圈媒体同道:如何才能专业,不当菜鸟误人误己?
现在有行业深度的媒体真不多,包括一些正规媒体,背后大多是追求10W 的小编,极不专业又极不负责。动辄“颠覆医疗”或者“根治糖尿病、高血压”,赚取大爷大妈眼球转发,但可能误导误人;动辄“弯道超车”或者“AI取代医生”,想帮创投风头加温,但是火力过猛,孵化的蛋都烤熟了。
建议尽快提高医疗素养,建立行业洞察力,提高长期口碑品牌。(留言中将推荐几个羊哥常看的自媒体)。
1. 对生命要有敬畏心:这不仅是对生命有敬畏心,同时也是对生命医学的复杂性有敬畏心。
人类医学现在还非常有限,是一半科学一半艺术。例如羊哥说过人类糖尿病领域还有一个桂冠级技术:人工胰腺(胰岛素泵 动态血糖闭环)。这是因为非常非常难。就连美敦力获得FDA批准的670G,只敢说“HybridClosed Loop system”,可以翻译“半闭环”。这不是美敦力太笨,几十年做不出来,而是人体太复杂,影响血糖的因素太多,很多因素人类还没有完全理解,更不用说控制。如情绪、应激反应、代偿能力、安慰剂效应等等。
如上图显示,2017年1月羊哥从微软加速器毕业路演,情绪激动,从1点半开场开始,血糖就一路升高,到演讲时达到最佳状态,7分钟结束下台后,血糖30分钟迅速回落到空腹正常范围。如果胰岛素泵不知道原因,直接注射胰岛素,下台时,情绪恢复,血糖下降叠加胰岛素,马上就低血糖,就出人命了。
而人类离了解情绪因素还差多远?到现在情绪连测量单位和标准都还没有。怎么测?怎么算?怎么控制?
所以,人工胰腺真不容易,任重道远,风险巨大。同样糖尿病AI管理更要脚踏实地,长期积累。比如现在中国血糖控制达标率只有10.2%,AI公司上哪获得所谓的“大数据”“标定样本”来学习?估计编数据都编不了,只能编故事骗投资人了。
插播科普:血糖不是坏东西,是人体必须的能量来源
好多人还是简单的认为,“糖及淀粉类是碳水化合物,吃多了血糖会高,就会造成糖尿病。因此认为淀粉不好,甚至认为葡萄糖是毒”。这是错误的。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须的能量来源,日常饮食中最好占吃的总能量40~65%。这样比较好的直接提供人体每天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维持人体运转的“新陈代谢”需要的能量。
人体必须有自动调节葡萄糖高低的能力,这是人类调动能量准备“战斗”的机制。否则血糖高不起来,人类连性生活都无法完成,就ED了。
人体20-40%的能量是大脑活动。即使睡眠时期,大脑也需要能量控制呼吸、心跳等脏器基础代谢工作。长期夜间低血糖与老年痴呆症有很大的关联。
人体如果不用葡萄糖,而是通过分解脂肪、蛋白质,也能活,但是增加很大负担,也产生很多的尿酸、酮酸等废物,增大对肝肾负担。
2. 要了解医疗创新的过程很长,最难的是临床试验,从实验室论文到最终的上市可能几十年。
医疗关乎生命,是会死人的。不像电子产品,出错了生命就没法重启,因此很多研究都必须经过长期的临床试验,从小白鼠到人,多重验证才能上市,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很多试验,在动物身上有效,不等于在人身上有效,成功率并不高。所以一些实验室的数据出来,很多媒体马上就发出耸人听闻的标题党,言之灼灼,好像明天人类就能永生了。
这时候,建议媒体人1)去查一下相关类似的旧闻、论文和其他替代技术,或许能够了解整体问题的难点和可能性;2)要看到很多情况下,这些技术就算成功,也有适用范围和特定场景,不一定是能解放全人类。
例如,纵然动态血糖三大门派MAD都是大神一样的存在,医学的发展依然是漫长的过程。从1967年第一篇论文,直到2016年才是动态血糖的真正一统江湖的分水岭,历史整整49年。这一年有三大连环事件,使动态血糖问鼎糖尿病管理的金标准 。
德康G5的准确率MARD超过指血血糖标准。之前测完动态血糖也只能做参考,不能作为医生调糖的临床依据,还是要测一次指血值为准。现在G5测出来血糖值直接用,才有可能直接指导胰岛素泵闭环。
美敦力的MiniMed 670G胰岛素泵 动态血糖闭环(人工胰腺)第一次获得FDA批准与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虽然美敦力只敢宣称670G是混合闭环胰岛素泵(Hybrid Closed Loop Insulin Pump System),只能调基础胰岛素,餐前大剂量胰岛素还是要人工确认。但这代表着人类第一款闭环胰岛素泵,通过了法律流程,通过临床流程,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到来。就像是当年第一台的丰田纯电动车问世,代表这一个时代的更替,几年后特斯拉问世,几年后石油巨头和汽车巨头都跌出了世界100强。而糖尿病相关费用占美国整体医疗费用24%,占美国GDP4%,其中胰岛素市场巨大,“人工胰腺”的重要性就可以理解了。
美国内分泌医师学会在临床指南中推荐1型糖尿病人经常佩戴动态,2型病人血糖控制不理想时推荐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稳定的每年戴一次动态。这为医保、商保支付奠定了理论依据。据说英国也有相应的推荐。
只可惜,2016年国内正处于百糖大战最嗨的时候,大家都在比下载量,日活,签约医生数,然后再砸千万、上亿的融资额,妄想1年2年就要区分头部独角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事件在精准糖尿病领域的重要性。相关媒体也没有太多关注。
3. 医学研究的成功率很低,不仅技术成功率低,有些技术成功了商业还是失败了。
例如动态血糖的“竞争对手”是无创血糖,是人类糖尿病领域的另一个“桂冠”。从1975年的第一篇论文以来,几百家公司前仆后继,没有一家成功。至今只有一款“GlucoWatch”获得美国FDA批文,但上市后2年就破产。谷歌、微软、苹果的团队也没有消息了。这几天爆出谷歌宣布放弃,其实羊哥去年底到硅谷,就听业内传闻主要人员都已离职。因为无创血糖或许是人类无法攻克的难题。(具体无创血糖也是能写好几回故事,只是查资料写出来太累,羊哥作为《羊哥老司机》收费项目了,呵呵。)
(其实这篇也是标题党,数十亿美金是胡扯,之前最大的案例好像是7千9百万美金的GlucoWatch。而谷歌、微软、苹果找的都是圈内不甘心梦醒的做了几十年的老人,想再博一把。仅仅四年,基础研究都是之前几十年积累,这四年根本没到临床试验。所以1亿人民币都不到。)
所以国外说做“无创血糖”的不是傻子就是疯子,也有人说中国的不是傻子就是疯子或者骗子,因为他们在中国靠别人的样机都能融资成功。(不过羊哥真心希望无创血糖能够在3-5年出现,特别是对2-3个团队还很期待。感兴趣的可以先到羊哥这里排队)。
另一种是技术千辛万苦做出来了,但是商业上或者用户接受度不尽人意,还是不能成功。例如上面说的MiniMed的大神Alfred E. Mann,1991年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MannKind Corp,千难万险,研发了吸入式胰岛素AFREZZA®,到2014年6月才获得FDA批文,但是2015年销售仅750万美金,渠道合作商赛诺菲完全失去信心,终止了和MannKind的合作。
4. 媒体这样只关注眼球的标题党文化,却完全失去了对世界行业技术趋势走向的洞察力。
羊哥很伤心地发现,连一些在中国著名医院的大咖们,也完全被追风的媒体和创业者带到沟里,大家都相信一些“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技术,甚至轻易的就“弯道超车”了。
就是因为这样的飘忽不定的追风,因着大数据、AI、人工芯片而自嗨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在这个领域,国际上真正关键的技术和趋势,以及行业动态和布局。
如上图的编年史中,我将重要的里程碑性的时间标粗标星。其中最后一条“德康并购TypeZero”国内没人报道,但羊哥认为是里程碑事件。
这还要从美敦力的670G说起。美敦力本身是医疗器械领域的大哥大,资本最多,胰岛素泵市场最大,又是少有的同时拥有胰岛素泵和动态血糖的厂家。如今再有了第一款“人工胰腺”,整个行业都开始焦虑了。甚至有个极端的分析师认为,只有出现一个极深的钱包 一个极强的执行力 一个极大的勇气,把业内4-5家最好的厂商都并购下来,强力揉合各家优点,同时巨资抢占市场,这样运气好的话,希望美敦力的“大公司病”执行不力,那才有希望领先。这观点有点夸张,但说明目前的局势就像是圣经中牧羊少年大卫面对巨人歌利亚的战争。
其中最有资格挑战的是德康。德康是公认动态血糖最好最准的公司,20年待字闺中不嫁,就是心高气傲。被并购不可能(美敦力有MiniMed,是世仇),不想被灭或被超越就必须也扩展到“闭环”。但是德康19年了还没盈利,除了动态血糖啥都没有,自己做泵或者买泵钱不够也来不及,还要担心和自己的合作伙伴撞车。
所以憋了2年,终于想出了一条一箭双雕的妙计:并购TypeZero。
TypeZero创立于2013,但号称拥有10年以上的临床数据,一直为几家胰岛素泵公司提供闭环算法和研究。德康并购了TypeZero,首先是锁定了这几家胰岛素泵厂家的动态血糖供应商地位。但是羊哥认为更重要的是,TypeZero不仅仅有胰岛素泵的连续胰岛素算法,而且还有胰岛素笔的(人工、断点式)注射算法。
这才是德康的大布局:把闭环从胰岛素泵的局部战争,扩展到胰岛素笔 泵的世界大战。因为胰岛素泵因为成本和耗材,一直是非常小众的市场,而胰岛素笔则多得多得多得多…… 但是胰岛素笔的厂家就传统太多了,只有诺和诺德一家独大,已经悄悄在欧美推出有蓝牙联网功能的智能胰岛素笔,不过只支持自家胰岛素笔芯,还通过专利禁止其他家胰岛素笔;不过诺和诺德没有动态血糖,可以联盟。其他的胰岛素和胰岛素笔厂家都是传统Old School,完全不敌德康的降维打击。
所以这条并购消息,是另一个里程碑,标志另一场战争已经到了转折点了。因为TypeZero这样有10年临床数据的标的公司仅此一家。
可惜,中国百糖大战,AI大战,以及未来的芯片大战,虽然估值是美国公司的N多倍,却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更不要想弯道超车。只有一家糖护士的李承志总,非常敏锐,提前看到这个趋势,做了一个胰岛素笔的“戒指环” ,很令人期待,可惜一直没有正式推广。
小结:固然这对部分媒体工作者希望太高,但是我希望能看到中国有一批有专业能力水准和素养的媒体工作者和机构。最终我相信,可信度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价值。
对生命和生命科学要有敬畏心。
医疗创新的过程很长,最终的上市可能几十年。
医学研究的技术成功率和商业成功率都很低。
培养世界技术趋势走向的洞察力。
插播广告:羊哥要开一个《羊哥老司机,专治吹牛逼》专栏,靠谱的媒体朋友们,可以关注。平常请羊哥一杯好茶,羊哥有空时可以给你们掰扯掰扯未来真正的赛道;喝高兴时,还顺便匿名打假。嘻嘻!
致医疗圈投资人:如何提高专业门槛,防止被骗得血本无归?
虽然投资人和创业者好像话语权上不对等,但实为命运共同体。在医疗健康领域,都逃不过潮起潮落的规律。
1. 医疗上模式创新不如科技创新
中国从滴滴到共享单车,把“互联网创新”简化等同于“模式创新”。就是不计成本砸钱,跑马圈地,指望赢者通吃,躺着数钱。早期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也有几家貌似出头,但是现在寒冬一到,风口风头已变,大家知道用资本砸出来的模式没有门槛,反而是智商税。
而在中国,在医保资金压力下,整体医改重点就是挤压中间层。甲乙方不对等,不要想占住入口收流量税。而且如果简单的模式创新真的有盈利空间,那么一定成为可压缩可节省的成本空间,就像药代一样。
而羊哥看目前的科技发展,确实惊心动魄,感觉越来越快,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数字化带来摩尔定律,18月减半的加速度。另一个是计算力带来很多超越医学限制瓶颈,也超越很多人类(第一个就是程序员)。
上面TED的这个例子,给羊哥极大的震撼,也是未来 AI 在医学上的真正价值:就是超越程序员,突破医学极限。
这是一个失去双臂的人,用意念控制假手的科技创新。这在过去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需要脑科学家,能够用监测脑电波,识别人的意念,然后告诉程序员,程序员编程,控制双手。这里面的问题是,脑科学家的水平和程序员的水平,决定了机械假肢的极限。但是人类现在对大脑理解1%都不到,这完全是不可能实现。
而羊哥的科学家、发明家偶像Dean Kamen,将这个人的手臂神经,接到胸肌上(左下图);这样当这个人想控制手的时候,神经信号传到胸肌上,只要识别胸肌的信号,就能识别这个人的意念(下排中图);经过2个小时, 叫这个人练习了100多个手势之后(右下图),这个人就能学会完全控制两只机械手。
据说,当时这人的太太威胁Dean:他20多年第一次能自己喂饭。我给你两个选择,要么让我们留下这个手臂,要么我把这人留在你这,你来喂饭。
羊哥不想说情怀多感动,也不想提这种技术如果远程控制机器人作战带来的国力优势。羊哥只想对医疗圈的创业者、投资人和医疗专家说:醒醒吧,这才是未来,AI不是读影像片,AI不是识别语言;真正的AI是自带“疗效”,是突破人类医学极限,是实现人类做不到的价值。而未来专利壁垒会很高,这个窗口可能只有5-10年。
Dean Kamen最著名的发明是第一个两轮车Sagway,高中发明了袖珍胰岛素泵,一生500多个专利,300多与医学有关,同时自己认为最伟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全球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每年激励千万个孩子,特别是女孩投身科技创新领域。详细介绍,请搜Wikipedia。羊哥也曾在博客中介绍过。
2.   医疗上不要动不动就期望赌独角兽。
中国互联网思维最著名的理论就是 “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到了医疗,如果最重要的支付方(医保、商保)当猪是不现实的,最后发现投资人才是猪。走过这几年,大家看的多了,说的多了,最后也想明白了,医疗基本上还是少不了线下。纯线上的移动医疗最后都移不动。
而羊哥看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其中有两条必要条件:
产品是纯电子产品,除了前期投入的一次性研发成本,后期除了电费、网络费,成本不会线性增长,因此能通过均摊成本,边际成本指数下降。
产品或服务,通过线上传输到最终客户,没有运输成本,除了流量,几乎为零。这样才有指数型成长的机会。
但是医疗一旦到了线下,就有了地域性,成本大头是人力成本,租金成本,不仅不会下降,还不可控,随时上涨。这样的估值模型,就没法支撑互联网的估值算法PE,原来的估值就撑不住了,也没人接盘了。
就算现在长袖善舞的个只独角兽项目,其实真正的实际销售流水都有限,长期估值能否落地存疑。很多转向资本运作的,更是泡沫。
3.   医疗投资周期长,与中国投资基金周期短有矛盾。
羊哥是一个“火箭蛙群”群主,有多年数字医疗领域创业者投资人,大家做实事的反而都很不容易,也慢,最后长期积累沉淀下来的非常有价值,但都比较慢。
就算海外,做医疗的普遍都比其他行业慢,更不用说医药行业。而中国的3-5-7年基金太短,与医疗投资的周期要求差距较大。这造成两大问题。
医疗项目成熟太慢,赶不上风口变化,来不及找接盘侠,来不及套现;
因为投资方压力,创业者真练内功太慢,只能练一些花拳绣腿,例如下载量,日活,签约医生等等,花了大钱,最后对最核心的现金流和毛利率都没关系,有些还不能满足融资速度,最后作假,买流量买下载量。
4.  医疗投资专业门槛高,最主要的是科学常识心(Common Sense)和避坑经验,才不会被忽悠。
先说Common Sense(科学的常识心)。如果一个人类做不到的,机器同一个原理来做,往往也做不到。例如如果人眼不能分辨老鼠肉肉当着烤羊肉串卖,视觉识别一定还不行;欧美早就有好几家试图用照片识别食物的APP,没有一家活得好的,到了中国,遇到“酱油少许、糖若干”的食谱,就更不靠谱了。
如果真正做过糖尿病饮食管理,必然知道中国人主食占60%~70%升糖负荷,但是其中生重熟重差别很大,甚至燕麦粥冷热程度升糖差别很大,甚至我们实验中先吃蔬菜再吃主食,都能在能量、碳水、食物交换分都增加的情况下,反而血糖下降25%~30%。
再说说医疗专业的“避坑”经验。通常阳光之下无新事,能够通过 “Search” 和 “Research”,找到行业先例、开源项目、竞争对手,就能快速搜到不少专业知识。如果知道别人怎么死的,至少问问自己和死人有什么分别。否则再有钱,也难免死在同一个坑里。
比如提到的“无创血糖”,在中国就曾经有一个公司拿到了一个还没有拿到FDA认证的无创血糖中国区代理权,然后融资额居然超过了这家生产厂商在美国“粉色股票市场”的整个估值。
还有一个药企投了欧洲一家原来做海上钻井平台跟踪设备后来开发无创血糖不到3年的公司,5000万美金占了小股,然后在中国股市上赚眼球发大财,结果二期临床作了12例患者2例退出10例完成,在6.2~13.0 mmol/L范围有效。而羊哥说过正常人的血糖范围是4-5-6-7-8-10,就是餐前5.6,餐后2小时7.8,任何时候不低于4,不高于10。日常糖尿病管理中,低的能到2.9以下,高的能到30,就像下图中的动态血糖范围,如果只看6.2~13.0,连正常人的范围都不能覆盖,有用吗?敢用吗?
就算二级市场的圈了10个亿,5000万美刀等于3个多亿人民币,真的不用还吗?真的不心疼吗?
小结:投资人和创业者实际上是利益共同体。如果不提高专业素养,一样会被忽悠,一样会掉坑。
医疗上模式创新不如科技创新。
医疗上不要动不动就期望赌独角兽。
医疗投资周期长,与中国投资基金周期短有矛盾。
医疗投资专业门槛高,最主要的是科学常识心和避坑经验。
这些领域的投资人,不妨找《羊哥老司机》,或许不用交智商税了。至于按FA还是DD费用算,还是按400美金/小时的原微软咨询费算,我们单谈,看交情,老顾客可以打折。呵呵!
致创业者同道:如何活到最后能兄弟分钱的时候?
创业难,在中国更难,在中国医疗创业难上加难。所以羊哥多嘴多说几句,顺耳就听完想想,不顺就到这打住别往下看了。
1.   创业者一定好学会估值管理,不可过于超前,才能活到最后。
现在整个创投圈都病得不轻,只以融资额为成功标志,而忘了创业的估值与价值的关系。结果因为医疗的周期和困难,最后往往只有前期投资人找到接盘侠提前套现,但是创始人通常要在最后,甚至在IPO之后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套现。所以创始人能善终的少之又少,更不要说和你赌上身家性命的团队了。
我们一定要回到公司估值(市值)的本质:
估值 = 税后净利润 x 市盈率PE
而税后净利润就是收入流水要超过成本 税收
税后净利润 = 销售额 – 成本(研发,市场,折旧等)– 税收
市盈率(PE- Price/Earning Rate)是对这个行业发展潜力的未来预期的认可。就是说,市盈率高等于相信你未来能够赚更多的钱。这个对于一个行业和股市有一个范围,太高泡沫就大。
而其他所有的下载量、日活、医生签约数算法,无非是在互联网公司还没有盈利的情况下的替代方案。但是实际上也是认为你未来能够实现相对应的估值。
所以即使没有对赌,估值本身也是一个契约。投资人提前相信你以后能赚到这样的净利润,你承诺你能赚到这个净利润。当估值增大的时候,就是你承诺增大的时候,没完成之前,就是你的“债务”。“债务”总是要还的,而创始人风险最大!
所以创业者一定要做好估值管理,即使每个阶段能够实现的价值预期。如果这次估值拿到的钱不足以支撑到下一个估值,你只能再讲一个更大价值的故事,找下一个接盘侠拿下一轮融资,但背上了下一次估值的“债务”。这个和加杠杆赌股票是一个道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还不上,会死了,或者踢出局。
这可能会有四个矛盾:
估值吹得太大,小生意就没法做了,因为做成了,也撑不起这个估值,还不起债。而医疗其实有不少“小、精、美”的机会,但是就算做成了,规模太小,还是撑不起大估值,就不值得做了。
估值吹的太快,还债时间太短。所以做技术太慢,只能通过市场砸钱或者买假数据,但是可能钱花了,反而离这轮承诺目标更远了。接着投资人的基金只有3年5年期限,等不了你慢慢长,在压力下,要尽快融下一轮,欠更多“债务”,直到没有人敢接盘。
为了融资,一个故事换一个故事,殊不知每次就像借钱去赌,老输老借就压死了。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在赛马时候,确知那匹马一定会赢,那你一定把手里100个筹码都押在最高赢率的赛道。现在我们经常见到很多创业公司,一年一个故事,甚至一年换几个故事,或者同时好几个故事。其实说明,你还没找到一个必胜的赛道,或者你不相信那个赛道赚的钱能够撑得起你的估值。你嘴上不说,但是身体却很诚实。
在医疗方面,一定要先小规模试错,走通了医疗技术,然后再走商务。而从市场特别是品牌方面,前期不聚焦,后期在医疗细分市场中的损失非常大,一换方向,之前的顾客肖像,KOL资源,渠道合作商,医生群体,可能都会改变,甚至冲突;新路径上新的坑,也要重走一遍。
2. 守住初心,守住底线,不要吹牛,也不要妄想人定胜天。
羊哥相信至少有一部分创业者,开始创业时,是抱着一个美好的初心开始,是看到某个刚需,希望能解决某个医疗问题,造福人类。请谨慎持守初心,不要被风口和赛道带偏。
建议创业的初心是从解决某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出发,去研发技术;比有个了技术“拿着锤子找钉子”会容易很多。创业的核心是要创造价值,才有人买单,企业才有流水。这可以是不可替代的疗效,或者是提高效率,或者是降低成本,或者是更好的体验。特别是在有疗效的技术创新,就格外有价值。特别是因为“有你”就有疗效,要有疗效就必须“买你”,那你就特别有价值了。
一定要守住底线,因为医疗一定要安全,无害的,否则可能害死人。生命不是电脑不能重启,人生不是棋盘,无法复盘。例如,做糖尿病管理,底线就是不能低血糖,否则会有生命危险,而一个医闹,企业可能也会归零。
医疗创业也不要吹牛,因为医学通常很客观,医生、患者对疗效很清楚。吹牛太大,产品出来见光死的非常多。
不要妄想人定胜天。很多医学规律非常客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不是你有情怀,你多勤奋,就一定能改变。人类医学发展几百年,无数科学家、专家毕生奋斗,但是人类在疾病和生命面前,很多时候还无能为力。所以不要想着大跃进,轻易就能颠覆医学。
例如,美国硅谷的泰拉诺斯(Theranos)90亿创业骗局就是违反了上述的四条戒条。伊丽莎白·霍尔姆斯(Elizabeth Holmes)宣称自己的初心是普惠医疗,让每个老百姓都能方便的用一滴血就能查出从“胆固醇高”到“癌症”的许多疾病。然而这违反了医学规律,现代的技术做不出来,但为了融资,不断吹牛,最后造假,从用别家的设备到编造数据,也违反了医疗设备要“准确无误”的底线,对患者误诊或者漏诊。最终90亿估值弹指间灰飞烟灭,可能还要坐牢20年。
(在美国这揭露她的书名为“Bad Blood”,中文翻译为《败血》,除了点明他们做的血液检测之外,也形容她从血液里、基因里都坏了,一语双关。同学们警醒!)
3. 不要轻易认为医疗容易山寨,垂直行业积累水很深。
医疗科学很客观(很死板),需要深度的行业创新累积,不是简单的复制就能做到的。有很多人和你一样聪明一样努力,甚至更聪明更努力。在医疗行业,很多企业都是长期积累,幸运的才可能成功。不是有钱就一定能砸出来,也不是简单山寨就能学会。
首先是避不开行业中的专利陷阱。
例如动态血糖领域,多年鏖战,各家都要考独门秘籍才能生存。而生化领域,很多核心技术就控制在几家手中。而这几大门派,加上中国的厂家,就要自己构建自己的专利护城河,一为防御别人抄袭,二为防御别人告你抄袭。除了配方,涂层的技术,数据的算法,就连针头的物理设计都分硬针、软针、单针、双针、三针、针头和针尾两级、针头两面两级等等。后来者,你还有什么可以玩的组合?
简单山寨很难学到精髓,包括行业的领悟和避坑经验。
例如雅培收购了TheraSense之后,在2008年发布了FreeStyle领航者动态血糖,发现不足以争夺武林霸主,因此闭关整整8年,以至于江湖中以为他们已经金盆洗手。不料2016年复出,练成三大绝招:1)不用校正,令所有人跌破眼镜;2)可以游泳,市场反应极好;3)14天连续监测,比最好的对手多了1倍。这其中的关键是工艺的标准化带来的一致性。
所以现在开源的NFC方法,仅仅山寨了雅培的通讯接口,远远没有山寨雅培9年的内功,例如对于温度矫正、批次控制等等算法。如果原始数据不准,后来AI学习必然是垃圾进、垃圾出了。
不过国内听说有很多个团队在做动态或者无创血糖或者闭环胰岛素泵,还有一个做“无创血糖”的说国家能给10个亿。羊哥不便多加评论,只能祝大家好运了。
4. 只有专注、专业、极致,才有疗效
医疗发展几百年了,其实容易的问题早就都解决了。现在能有你显本事的难题,都是真难题,必须专注,专业到极致,才能一点点“攒出”疗效。例如,糖尿病市场饼很大,但是没多少人成功的,无数先烈。不算中国的百糖大战,国外也是几千个APP,然而成功的有几个?活着的都少。
为什么?难!美国三大家CGMS也做过饮食管理,现在不做了;国外国内做饮食识别的,现在没声了;是他们没钱吗?是他们比你们笨吗?是因为糖尿病太难了,甚至太凶险了。
举个例子,对于1型的糖尿病患者,以及胰岛素功能完全丧失2型糖尿病后期患者,自身已经完全没有胰岛素分泌功能了,完全要靠外在胰岛素的控制。但是胰岛素对血糖影响非常厉害,血糖曲线可以说是波澜壮阔,一旦胰岛素过量,马上就严重低血糖,可能10-15分钟就有生命危险,就算是紧急喝葡萄糖水,也要30分钟才能升糖,因此需要提前判断是否会低血糖。
上图是1型糖尿病的典型曲线。这是一个29岁女性,1型糖尿病20年,已经算是比较关注自己血糖的了。上面的曲线是按时间好几天24小时连续的曲线,可以分析整体问题,下面的曲线是按照凌晨0点到夜间24点的重叠曲线,可以观察每天规律。从这个图谱分析,她的血糖已经非常“脆”,波动非常大,不断地在高血糖与低血糖之间变化。而且看到她试图自我调整,但是一天好,一天坏,没有摸到规律,特别是在一天24小时任何时段都可能胰岛素过量而低血糖。
因此在国外有专门的胰岛素泵的调泵师职业,专门只做调泵,但是中国没有。有些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非常难调,医生也搞不定,会推荐一些“民间调泵师”才搞得定。江湖传说,在中国这样的大咖大约不超过10个人,基本都是1型糖友,自己用泵、自己研究后有心得,帮助其他人调泵,慢慢有了名声。早年他们要住在你家一周,三餐和你一起吃住,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传授、指导、调整,而且要非常谨慎。听说有些收点辛苦钱,有些不收。但对刚刚用泵的1型患者,却是救命恩人一样。
所以看到有人用非自动报警的雅培瞬感,又没有输入胰岛素剂量和时间,就能管理1型糖尿病人,简直就像瞎子给人指路,听着就是慎得慌。
而羊哥因为圈内朋友介绍,在2014年就开始转型专注用动态血糖的精准管理糖尿病,比行业提前4年,从国际上搜索下载了30-40G的指南、文献、论文、数据、案例,四年多才积累了近1000例含饮食、运动、药物、生活方式的动态血糖全数据集。在这过程中,发现现有的知识、指南都对,但是对个体却不管用,直到找到了糖代谢动力学评估模式和预测方法。才豁然开朗,拨云见日。
据我们所知,这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态血糖全数据集。因为美敦力、雅培数据基本上不上传,只有德康在G4 Share之后,才有云存储,但是只有设备端的血糖,没有饮食、运动、药物的场景数据。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饮食 运动 动态数据集,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2016年11月在《Cell》的著名研究,通过大肠菌群的DNA分析糖尿病饮食影响,极其轰动,甚至被国内不少厂商滥用。他们的数据集是800例,但是是全人群,就是80%~90%是健康人。
纵然如此,不少人还疑问数据样本量太小,才1000例。明显这些人都被那些大数据的故事带沟里了。因为医疗最重要的临床数据,通常是200-1000例,最大UKPDS才5102例。因为关键不在数量大,是在严格控制下分组对照。特别是积累能分析因果关系的语境(Context)数据,才能知道干预,而如果能经过干预得到结果验证,完成一个干预结果反馈,这就像那机械手动作与人脑之间反馈回路,完成整体解决方案系统的闭环,价值最高。
即使这样,也要极度聚焦、专注,才能一点一滴的积攒“疗效”,最后才能在六维模型上尽量达标,才能保证这些患者长期的健康。这工作量实际上非常大,我们最初每个患者数据分析需要4-8小时,有时晚上要盯着患者数据到夜里2~3点。但是后来数据和效果获得微软机器学习团队的认可,成为微软机器学习全球首家医疗健康合作伙伴,目前将计算降低到1.25小时。还得到微软CEO Satya先生两次接见,亲自在峰会台上推荐,多次官网推荐。有一个负责人还说是“has potential to impact humanity”(可能能改变世界)。我们在全国最著名的医院试验后,一位老师说:你们像是血糖精算师。也多次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更高兴的是帮助不少糖友或者糖前朋友,一切都有了回报。我们最近做了一个分析,对估算糖化血糖蛋白7.0以上患者极其有效,日内波动性从4.68降到3.81,平均血糖从11.87降到8.63mmol/L,估算糖化血红蛋白9.07%降到7.05%,达标范围从54.9%升到73.95%。
老实说,还是看到一些不足,不少遗憾。实际上没有达到羊哥的“自我感觉”的效果。有很多需要复盘,但更大挑战还在前头:如何更接地气,更经济的规模化普及。想想还要苦好多年呢。
小结:医疗创业很艰难,不要光关注融资,注重疗效、价值、壁垒。
创业者一定好学会估值管理,不可过于超前,才能活到最后。
守住初心,守住底线,不要吹牛,也不要妄想人定胜天。
不要轻易认为医疗容易山寨,垂直行业积累水很深。
只有专注、专业、极致,才有疗效。
上个月,有一个微博网友找上门。原来他在做无创血糖,想问羊哥能不能推荐一些投资人。结果羊哥问了一些问题,发现不到时候。因为关键的问题没有验证,即使融资再多,也可能做不出来,白白耗费团队青春年华;同时不验证关键问题,估值也不大,反而融资撑不到下一个阶段。因此羊哥给他支了几招,不用花大钱,先解决关键问题。如果这次验证数据好,那么羊哥带着投资人来求你入股;如果不好,自己尽早再找方向,或者羊哥再给你几个其他思路。
说白了,只要创业者心正、靠谱、开放,大家三观对眼,羊哥就尽力帮忙,如果有缘还可以合作,没准对大家都有帮助,大家一起发财。哈哈。
(全文完)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有人说是最坏的时代。但相信羊哥,这是变化最快的时代,或许窗口只有5-10年。
有机会创业,有能力创新,就不要辜负这个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CGM连续血糖监测领域盘点:13.7亿美元的市场,主要由这10家企业瓜分
不用扎手指,用手机就能随时看血糖的仪器多少钱?糖友用得起吗?
i投资8: 糖尿病诊疗行业研究:甜蜜陷阱造就大病种、大需求、大空间(下) 国信证券 贺平鸽、林小伟 胰岛素制剂分析:空间巨大,二代、三代将共舞 目前我国胰岛素市场已超过 100亿元,过去几年保持...
不仅是连续血糖监测仪,2017年糖尿病领域还有这些值得期待
连续血糖监测(CGM)行业深度报告(下):未来已来 国产崛起剑指千亿蓝海市场
为什么说市场低估了鱼跃医疗并购浙江凯立特的价值 $鱼跃医疗(SZ002223)$ 鱼跃医疗 并购浙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