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汤药服药次数及剂量

(1)服药次数,是由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和病情需要决定的。不同的药物经吸收后,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是不同的。如服药间隔时间过长则达不到治疗效果;间隔时间过短会造成药品浪费,甚或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乃至中毒。所以,合理掌握用药次数或每次用药的时间间隔,与维持药物在体内浓度、保证药效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慢性病,病情轻者,宜缓缓调治,一剂汤药煎好后可分2~3次服。呕吐患者应先少后多,分多次服下。小儿服时,宜浓缩药液,以少量多次为好,不要急速灌服,以免呛咳。

对于急性病,病情重者,宜急速治疗,一剂汤药可1次服下,这样药力大而猛,能充分发挥作用。病情危重,以医嘱为准,甚至一天可服2~3剂,昼夜连服使药力持久,从而达到顿挫病情目的。

如需服某些作用峻猛的药物,则采用一次顿服,中病即止,以免损伤正气。咽喉、食道等部位的病变,宜采用徐徐含咽之法,一日数次服用,使药物慢慢通过病变部位,持续发挥作用,或煎汤代茶饮,不拘次数。

此外,中药的头煎、二煎应该混合后分次服用,这样可以使药物在体内保持有效恒定的浓度,维持一定时间。如果头煎、二煎分别服用,在短时间内,体内药物有效浓度一过性较高,而后则迅速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治疗效果。

(2)汤药剂量 药物的用量大小决定着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剂量增加,作用强度也增加。但超过一定限度,便会出现毒性作用。因此,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常用剂量,所谓常用剂量,就是指比较安全而又能产生明显防治疾病作用的药物剂量,也就是常说的治疗剂量。那么,在同样的药物剂量下,如果煎出的药液量不同,也会影响到临床疗效。

一般而言,中药汤剂是煎煮2次后的合并液,再按临床需要分次服药。一剂中药,一日通常服两次,每次以服用150毫升为宜;病情急重者,可隔四小时左右服一次药,昼夜不停,这样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或者1剂汤药1次服下,这样药力大而猛,能充分发挥作用。发热病人服清热解毒剂时,药液可稍多些以助药力;生津止渴药,汤剂量也应多,甚至可代茶频服。但在应用时也有例外,如:在应用发汗、泻下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病者个体差异,一般以得汗、泻下为度,适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有些特殊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予以特殊用药方法,这就要求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服用方法常识
中药服药次数
吃汤药也有“法”可依
医生没时间告诉你的煎药和喝药的知识!这样做药效翻倍!
现代人如何煎中药?
煎药的4大学问,学不会中药可能都白喝了,老药师告诉你最正确的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