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方:网络阅读,别让煽情代替思考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则很有意思的短文,主题是中美两国在教育方法上的差别。

短文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历史考试中,中国的老师让让学生机械式地回答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死于那一年。接着,作者以熟谙中美两国教育的学者自居,娓娓道来,说美国人考试从不问如此呆板的问题,而是问“如果窝阔台没死,世界历史会如何发展”。接着,作者以激动的语气引述美国学生的答案,美国学生会论述什么黑死病不会发生,什么宗教革命不会出现,什么文艺复兴什么什么的,说道激动处,作者终于抛出了自己的结论,落后的中式教育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美国启发式的教育则放飞想象和创造力,这就是中国赶不上美国的根本原因。

这种类型的小短文,大约十多年前就开始在网络上流传,甚至一度改变了许多不谙世事的学生们的世界观。想当年我第一次读这种文章的时候,也竟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顿时对我多年接受的中式教育嗤之以鼻,进而对太平洋对岸的美国充满了遐(瞎)想。不过,这种短文也只能唬弄当年没读多少书的我,十多年后旧闻重读,我只想悄悄告诉读者,他文中描述的这种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者,起点中文网上不说有百万,十多万怕是有的。

咳咳!严肃点!我再细细一想,即使作者认为文中美国学生写的分析要比起点网上那些架空历史的作品严肃,甚至更具有学术价值,那我只想弱弱问一句,“美国学生”引述的关于黑死病,文艺复兴的相关内容,难道不是学生自己背出来的,而是如手机出厂设置一样,预装在学生的脑海中的?显然不是!作者显然是故意将中国学生记忆基础知识的过程,与美国学生记忆基础知识后进行再加工的过程比较,然后引出自己那似是而非的结论。这就如将一个厨子杀鱼时的样子和另一个厨子鱼汤出锅的样子比较,前者显然要比后者粗狂和脏乱,但是不妨碍两个厨子都能做出鲜美的鱼汤的事实,毕竟他们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只是实施的进度不同而已。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上网,工作的单调和对学习的渴望,让很多人习惯于网上阅读,美其名曰碎片式学习。但我认为,除非是用手机看电子版的书籍,各种所谓的付费订阅,娱乐化学习,如同上面的那则短文一样,大都有一种为取悦读者而故意歪曲事实的行为在里面。

我曾经看一部魔术揭秘的纪录片。看完该片后,我发现魔术师在表演魔术时,为了掩饰道具内的机关,会用黑布将关键的东西蒙住,同时,魔术师还会让一群妖艳的美女在舞台上跳着性感的舞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当魔术师一切准备就绪,才会将这些障眼法去掉,大喊一声,“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观众由于被美女吸引,忽略了中间细节,又被魔术师的精彩表现震惊了思维,脑子自然转不过弯来,想不出魔术中的奥秘,只能跟着魔术师的表演傻乎乎的欢呼,和被人牵着的一头傻驴没什么区别。这个时候,只有经验老道的观众,才能洞穿魔术师的把戏。

在网络阅读的时候,我会有和观看魔术同样的感受。即阅读的过程中,我的思维总是会被网文中各种新奇的观点或不同凡响的事迹吸引,情绪跟着文章波动,除了频频点头,拍案叫绝,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而当最后作者猛地抛出自己的结论时,我如同一个被诱惑的人,除了大赞作者有才,感到醍醐灌顶,脑子中什么也不去想了。既不去考虑作者列举的论据是否属实,也没时间思考论据与论点是否逻辑自洽。有的时候,我甚至明知道不对劲,也不愿去想作者的文章是否可信,尤其是当作者给我指了一条成功的捷径时(例如大多数读者体的励志文章),这个时候,我宁可让错觉麻醉我自己,多体会一点读文章的爽快,也不愿面对现实。

后来想想,其实这正是作者要达到的目的。作为一个网络作者,尤其是那些打着知识付费的“高端作者”,他需要持续的产出来保证流量,保证自己的收益,然而,即使天才的哲学家,也不可能每天思索出一个人生道理出来,为此,这些作者开始取巧,先设定结论,然后用一套感人的歪理去证明这些结论,为了防止大多数不傻的作者发现这点,他还必须在文中使用各种方法去煽动作者的情绪,让作者无暇思考,慢慢走上他的套路,将读者引到了结论那一段,作者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他们就像一个做了射手的天才演员,他总是用一套花里胡哨的方式,先打一枪,然后在着弹点周围画一个靶子,由于套路深刻,一般人还无法发现,甚至能够让一批真正的神枪手成为他的粉丝。

其实,这些作者的套路并不复杂,这里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网络上有句流行的玩笑:“我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很多人读到这一句,会有个感觉,即这句话逻辑并不成立,但就是感觉无法反驳。原因何在?其实就在于这句子的煽情力。这种话把强感情色彩的褒义词“凭本事”和中性词“借”放在一起,很容易让读者将注意力放在强感情色彩褒义词“凭本事”上,而忽略了核心词“借”,这句话让那些三十多岁正在拼搏,不甘平庸却又一事无成的人读来,“凭本事”这词的感情色彩就更强烈了,这种情况下,读者内心的情感早就被煽动起来,进而忽略了“借”这个平庸的核心词。在煽情之下,文字表面意思已经被读者的情绪曲解为“我凭本事得到的,为什么要还”,凭本事得到的东西,当然不需要还,这是符合逻辑的,所以读者读来,当然会觉得无法反驳。但是,你冷静下来,将重音放在“借”这个词上,并且拖长声音再读一遍,以阻止“凭本事”这个词对你煽情,你就会发现,这句话就和放屁一样毫无逻辑可言。“借”的钱,当然要还!

一句简单的话,通过两个情感色彩反差极大的词放在一起,就可以轻易煽动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失去冷静思考的能力,更何况一篇由熟谙此套路的网络作者精心写出来的雄文呢?想到这里,我突然感觉紧张起来,照这样下去,读网络文章岂不是就是被人牵着鼻子走,越读越弱智?一想到现在还热爱学习的我以后可能会成为智障,我不禁因自己读书少的感到几丝的兴奋。

现在网络上流行付费阅读,美其名曰“知识付费”。为知识付费,这和曾经我们买书阅读一样,是一件光荣和值得肯定的好事,毕竟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网络上那么多知识付费的产品,有几个能真正算得上是“知识”呢?我有一个同事,是个积极向上的年轻人,在这两年知识付费流行的时代,他花钱在好几个网络平台上购买了付费阅读产品。有教人创业的,有教人为人处世的,有教人如何成功的,凡此种种,总之一听名字,就有种看完了就能一跃成为成功人士的感觉。但是实际情况却相反,这位同事除了学了一大堆网络上的新词之外,除了增加了在酒桌上吹牛的内容外,对其实际生活和工作并无改进。

我当时并不怀疑他买的这些付费阅读产品的疗效,只怀疑这个同事的执行力。但后来这个同事偷偷传授了我一招网络上学来的成功绝学,我才知道他付费购买的是些什么东西。他教我将未来的理想写在纸上,每天当着同事的面大声朗读,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的理想。这样,被人会嘲笑我,或者会鼓励我,或者会提醒我,这样,我就有了坚持的动力,还有理想不能实现被他人嘲笑的担忧,如此下来,我就不得不逼自己努力,加上个什么“一万小时定理”,我的理想不可能不能实现。我听完以后呵呵一笑,中国从来不缺少坚持和努力的人,如果成功就能这样简简单单,那中国至少有六亿富人吧。我之所以呵呵一笑,因为我曾经就干过这种傻事。网络上很多所谓的知识付费产品,不过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方法,加上半真半假的例子,引出一个读者最盼望出现的结果而已。虽然内容不同,但是可以说,网络上80%的知识付费产品,和地方电视台那种“曹凤华胶囊”收智商税是没有两样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网络上的文章全是骗人的,其中也不乏一些优质文章。但是,以流量和利益为目的而写出来的东西,而且还是未经过人们用事实和逻辑检测过的东西,就拿出来卖钱,要想从这些东西中得到我们所想要的“干货”,我觉得这和在石头堆中寻找玉石的难度差不多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于新人作者而言,如何写出历史文的质感!
谈培养中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论文写作“三字经”,你了解吗?
少不读《水浒》
《西方哲学十五讲》读后感
两日一练:对照注释和翻译学习文言小短文 从此不怕文言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