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 | 清明寄哀思

庚子鼠年的清明,是不同以往的清明。

曾经,清明时节户外的踏青、插柳、荡秋千、放风筝、扫墓仿佛都遥远成一张旧照片,定格在记忆中。

今年,很多的闲情、闲心不是所有地区和人们的悠然选择。

但,春之祭,是无法遗忘和搁置的。

我们需要祭祀祖先,感念源远流长的传承。

我们更需要为被这场新冠状肺炎风暴夺走生命的所有人们点上三柱香!

清明,让人如何不想起那些亲人耳旁的笑声、话语……

清明,让人如何不想起拥有着大爱,在一线抗疫而牺牲的医护、警察、志愿者……这些英雄!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饮食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螺蛳

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


寒食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等。



清明-习俗


祭祖

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节”怎样祈福、开运 -
【刘家习俗】清明节习俗
二十四节气清明节的风俗习惯——2017年2月8日——丁酉年正月十二日
揭晓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之谜
寒食清明:可堪芳草正芊芊
散文《清明来兮雨纷纷》作者:董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