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子】熊孩子背后必定有对奇葩父母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给予孩子无与伦比的聪明,但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正确对待问题、如何聪明解决问题,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熊孩子”,的确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群体。


先分享一个年度“实力坑爹”的案例:



你一定还记得那个熊孩子吧,这位一年级小学生因不写作业被老爸教训,气愤之下,趁着老爸洗澡时,拍下裸照并传到了班级家长群。事后家长在群里四处灭火道歉,称是小孩不懂事闹着玩。网友调侃,这是年度“实力坑爹”。



“总是听大家说什么‘熊孩子’,上周末我总算是领教到了”,一个朋友说。原来她表姐价值数万元的耳机等物品被串门的“熊孩子”严重损毁。关键是“熊孩子”的父母并未意识到小孩的做法多么不妥,在其表姐提出赔偿后甚至破口大骂,说表姐斤斤计较。


一个同事也讲了自己的经历,“去年春节,亲戚家熊孩子来我家里拜年,把我从小到大的日记本全给撕了!我的青春记忆就这么毁了,我当时差点没一巴掌扇过去,但我不敢对小孩子动手,最后自己哭着去粘日记本,骂都不敢骂他。”



如果你到某度搜索了一下,有关“熊孩子”的39,400,000个相关结果齐刷刷摆在面前,有“熊孩子”们的各种光荣事迹,有各种对付“熊孩子”的奇迹妙想,让你脑洞大开。


“熊孩子”,的确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群体。他们总是有着极大的好奇心、破坏力和充足的时间。他们无厘头的要求往往弄得你不耐烦乃至抓狂。他会删掉你的文档,摔坏你的模型,划烂你的屏幕,甚至还死乞白赖地要抢走你心爱的漫画、游戏、玩偶……深受其害的网友甚至总结出“熊出没注意”的经验帖,按“战斗力”将“熊孩子”们分成三个梯队,七岁八岁狗都嫌的“熊孩子”们正是在那战斗力的顶端。


出去吃饭时,饭店里总有几个熊孩子尖叫着上蹿下跳,直接撞到你身边,甚至危险到直接撞倒你手里的饮料、撞翻你的一桌饭菜。当你一度苦口婆心越俎代庖跟熊孩子讲着诸如“秩序”这样的道理时,却瞥见不远处熊孩子的父母稳若泰山地坐在座位上,用自豪和慈爱的眼神看着他们家那个大闹天宫的娃。



“熊孩子”之所以熊,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身后有一对满肚子歪理的奇葩父母。

你要是对熊孩子“教育”上几句,熊孩子父母还不乐意,态度横一点的,还会骂骂咧咧地回敬你,“小孩子又不懂事,跟她/他计较什么啊”。神一样的逻辑,好像斤斤计较的人就成了我。纵容,才是最可怕的。


在家庭教育中,还有这样的场景。家长让孩子直接在大庭广众随地大小便,或者莫名其妙袭击别人的,把电梯每一层都按下的……尤其是遇到随地卸货的娃,明明厕所就在咫尺之遥,再不济也可以找个稍微隐蔽点的地方呢?


如果你忍不住在一旁说上几句,一定会遭来父母的怒目而视:“他/她只是个孩子,不像成人能忍住,你一个大人至于这样指责孩子吗?”这是典型的“我弱我有理”逻辑,转瞬间情势又“反转”了,咱倒成了那个“恃强凌弱”的不齿角色。


“熊孩子”之所以熊,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熊孩子身后有一对满肚子歪理的奇葩父母,但每位爸爸或妈妈都应深知,任何一个“熊孩子”,都终有走出家庭、踏入社会的那一天。如果不把“熊”性扼杀在摇篮里,将来犯的错是不可能用“不懂事”来敷衍的。



专家说:孩子是家庭的镜子,想改变孩子,父母先改变自己

著名的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说: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把孩子比作家庭的一面镜子,他能照出你内心的一切。你快乐,他也快乐;你烦躁,他也烦躁……


而恰恰有了这面镜子,父母们就可以明白哪里不足,就可以提高和完善自己。同时,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家长的改变也会使孩子发生变化,教育就会在无形中产生效果。


一个小学生,他没有能力理顺内心的那些纠结,也没有能力化解内心的疙瘩,更谈不上改变自己。而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导师,是孩子效仿的对象,必须先调整父母才能调整孩子,必须通过改变父母才能改变孩子。

对照下面这张表,可以透过孩子的一些日常表现,看到家长可能存在的、需要改进的不足: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


父母的关系问题,也会反应在孩子的身上。


父母之间的关系,包括了夫妻间的关系及亲子间的关系。虽然每个孩子出现的状况、细节有所不同,但从许多家庭个案中我看到:


1.当孩子出现迷失的行为,例如不想学习、情绪不稳定、有抵触性情绪时,他反映的很可能是父母间夫妻关系的失衡或模糊。


2.当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依赖、易结交坏朋友时,他所反映的往往是父母双重标准、夫妻关系分裂、在家中缺乏归属感。


3.当母亲的位置缺席时,孩子容易空虚忧郁、焦虑紧张、较优柔寡断,也比较容易发生人际关系问题,难以表达自己,也难与人连接。


4.当父亲的位置缺席时,儿子很容易发生成瘾行为,例如沉迷于电玩、抽烟、喝酒、吸毒;女儿则很容易发生早熟、暴食或厌食症、对成年男子有兴趣、期待有人保护。


5.当父母一方或双方想离开家或死去时,孩子在潜意识里会接收到这个信息,并以逃家、重病、发生意外危险等方式反映,严重者甚至会死亡,因为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幻想着:“我代替你走,这样你就可以留下来”或是“我会跟着你一起走,这样我们就永远不会分开”。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给予孩子无与伦比的聪明,但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正确对待问题、如何聪明解决问题,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来源:网易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4种孩子最容易被欺负,家长一定要当心
科学研究:长大后依然和妈妈亲近的孩子,大多来自于这三种家庭
班主任提醒:叛逆、早恋、成绩倒退……“初二现象”的3个建议,每个家长都必须提早知道!
给孩子最好的托举,莫过于:厨房有声,书房有香,卧室有话
寒假里,陪孩子观看这部亲子动画,家长和孩子将收获许多共同语言
亲子沟通的四个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