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填报志愿前一定要早早抱住高考招生信息的大腿

案例播报

人家都说“高考考学生,填志愿考家长”,这句话的道理是显著地。原来我只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考完后一研究志愿才发现对大学都不了解,想当年自己高考的时候省内的大学和中专,加起来也就三十几所,而今仅本科就近千所,而且几乎都号称面向全国招生,许多名校闻所未闻。里面的一切术语更是摸不清头脑,什么985工程、211工程、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二级学院、独立学院……

我只能赶紧恶补,网上有数以百计的跟高考有关的网站上面有专家的建议,又有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有考生们的体会,还有家长们的百感交集。恶补还是非常有效的,我很快明白了什么事一本,什么是二本,什么叫科研型大学,什么是教学性大学。然而毕竟下手太晚,只弄明白了皮毛,许多资料还没研究透彻就该上阵了。最终我们还是在志愿选择这个坎上留有了遗憾,给孩子参谋学校是可以,专业并没有填好。如果我有第二个孩子参加高考,肯定会在他刚上高中时就开始准备。

案例点评

高考难,但报志愿更难,分数高的,担心会报低了,分数中等的,担心报考落榜;分数较低的,担心没学上。每年高考后,由于志愿填报失误而落榜的考生每年都有,还有甚者是高分低就的,总之是欢乐的考生都是相似的,忧伤的考生各有的不同。

如果家长能够提前做好高考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那么当高考志愿摆在面前的时候,就可以从容的帮孩子填上心仪的院校和专业,从而避免种种因为填报的失误而导致的人生节点。志愿填报可以说是家长、考生、亲朋好友群策群力的集体闯关,提前做好准备才能赢在起跑线上。更多关于高考招生信息的问题可以关注私人微-信-号:ruizemt,高考君可以快速帮你找到适合你的专业。

搜集高考招生信息步骤:

1理解招生政策

教育部每年都会发布当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但高考时分省命题、分省录取,也就是说,既要研究教育部面向全国颁布的宏观招生政策,更要研究省(区、市)招生部门面向本地考生公布的具体政策和规定。如招生条例、录取体制、投档原则、体检标准、照顾政策及填报志愿细则等,特别要注意当年招生政策和上一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2.了解招生形势

了解本省招生计划和录取比例,如今年考生总数是多少?其中文科生、理科生、艺术生、体育生、职高对口生分别是多少?较往年有什么变化?省内和省外院校在本省共招多少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体育类、对口类分别招多少人?报考数与招生数的比例是多少?这个数字与往年相比是增加还是减少了?搜集这些信息,有助于整体把握填报高考志愿的原则和方向,避免主观臆断。

3.明确个人定位

高考分数是填报志愿的基础,高校招生主要规则是以文化考核为主,录取办法是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所以一定要弄清自己的分数定位,即分数排名。可以根据自己高三几次模拟考试的分数位次,再参考一下本校往年考取各类高校的录取率,基本上就可以确定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大致位次。个人定位明确后就能以此作为重点收集相关院校的依据。

4.认清个人志趣

志愿的填报与未来的职业生涯紧密相连。虽然不是所有人的职业都和自己的专业相关,但大多数人还是学以致用的,而且,如果想要在非本专业上承担其相应的工作并做出成就是需要花费巨大的个人时间和精力的。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不同的专业,理清自己的喜好、性格特点、气质类型、能力状况,分析自己就是内向还是外向,是动手能力强还是善于动脑,以此来确定自己适合什么职业,与该职业相对应的又有什么专业。做足这些功课后,将来填报志愿时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高考通知:74所高校宣布不退档,考生过线就录取
志愿填报前,一图了解平行志愿!
新高考考生没有可供直接参考的数据,考生该如何填报志愿呢?
高考志愿填报四大必看要点
[转载]志愿资料搜集的“化繁为简”之道
高考百科:填报志愿应该掌握哪些信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