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反思研究生复试

反思研究生复试


无论是招生还是招聘,面试都是一种广为采用的在候选人中选拔自己所需要人才的方式。如今,面试越来越成为了一种固定程序,以往确立的面试程序往往一直沿用下来而不更改。面试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是这种交流本身并非面试的旨趣,面试是要通过交流这种手段来了解受面试者,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他的能力、潜力和性情。但遗憾的是,现今面试都或多或少地把交流看成了目的,而非手段了。




人通过交流来表达他的思想,但如果把交流作为一种媒介,那么它远非完美,尤其是口头交流。一个人在交流中的表达,与这个人的“本质”并不完全统一,在一定意义上应把一个人的表达与这个人的内在独立起来看待。但是我们又如何能够认为我们凭借面试能够精确地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人,不会去想可能错失优秀人才呢?更何况,交流是双向的,这意味着并非被面试者的单一表达,还要考虑面试者一方的表达,这更难把握一个人的真正能力。


根据笔者的观察,国内高校研究生复试的面试基本流程大致分为三步:


第一是自我介绍,大多是中文的

第二是中文的随机提问

第三是英文问答


另外可能还有纸条抽问或英文翻译。此外,一些高校还有不同形式的笔试。


这种研究生复试有着明显弊端:


第一,对英语水平的考察简化成了英语听说水平。毋庸置疑,大部分专业的研究生的英语能力更多地要用在阅读与写作上,而不是听与说。但研究生复试对英语水平的考察往往仅仅放在了面试中的英文自我介绍或英语问答中,对英语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考察不足,这就颠倒了研究生使用英语的重点。我不反对考察英语听说能力,但反对只考察英语听说能力,况且英语听说水平并不一定能代表整个英语水平。


第二,招生人员的个人喜好。学生和教师的主要学术兴趣和方向只在一个小领域里,但并不是所有人眼里这些领域都被一视同仁地看待。十分常见的是,有的学者对其他某个学科、治学取向、学术领域或某个学者等有着自觉或不自觉的偏见,受这种偏见波及的学生很有可能会在复试中遭到厄运。


第三,招生人员并没有想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即使一位学者在学术方面是优秀的,但前一天通知他来参加研究生招生复试,他未做什么准备地做到面试官的位置上,面试时随机提几个问题,再打一下分,就结束了全部工作。他对自己的工作并没有足够的省察。这样随便的态度,很难说能对面试的公正性负责。


第四,随机性与偶然性太强。这体现在老师的随机提问环节,老师提的问题将引导整个面试的走向。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答案更重要,就面试而言,一个好的问题能事半功倍地挖掘出学生的能力与潜能。就我遇到的而言,一个学生的论文围绕历史主义及“历史主义的危机”这个思想史事件展开,面试中最基本的问题是“你觉得历史主指的是什么”,延伸性的问题是“什么是新历史主义”,这些问题都中规中矩,考察不出学生的能力。诸如“历史主义是否真的陷入了一场危机”的问题则有深度得多,能够考验学生对他所研究的领域的认识和思考深度。然而,面试中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问题又有多少呢?随机提问中,不同取向的提问得到的答案不同,而低质量的问题也只能引导出低质量的回答,但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生是低质量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漫不经心提问的老师可能会破坏整场面试,致使学生发挥不出应有水平。




接下来我们探讨怎样的面试才是符合其本来意义的,或者说招生人员应该怎样做才符合真正的面试。中国科技大学袁岚峰老师在一篇为参加研究生面试的学生提供建议的文章中谈到面试中招生人员重视学生哪些品质,他认为一是智力,二是对研究的兴趣,三是勤奋,四是专业基础。本文拟采用这四个要素及其重要性的顺序,即智力、兴趣、勤奋和专业基础,来对研究生复试做一番省察。我的基本看法是现今的研究生复试往往过于看重专业基础,而忽视了智力、兴趣和勤奋。


作为一种从事学术研究的职业,而学术研究作为一种智识活动,智力作为研究生选拔的第一要素是恰如其分的。如何比较准确地推断一个学生是否聪明?这要看学生把聪明用到了什么地方,产生了什么结果。成绩排名是一个参照,但仅以此为参照则失之独断,毕竟很多人并没有把自己的聪明花在考试上。只有在能自由发挥自己智力的地方,我们才能判断。笔者的建议是,研究生复试应该以学生的研究成果为中心进行考察,因为学生的思想的运动轨迹、逻辑的展开过程和语言的组织表达都展现在研究成果之中,这里是真正更能看到学生智力情况的地方。而如今大量的研究生面试并未以学生的研究成果为参照,或者没有认真品味学生的研究成果,这样的话就很难说深度了解了学生的智识状况。


兴趣同样是一个被严重忽视的要素,但同样也是容易被掩藏的要素。显然,一个人以学术为志业,一个人以学术为找工作的手段,如果其他变量相似,那么就没有理由不要前一种学生。生活艰难,研究生的生活也常常平淡无奇,如果对学术研究没有热情,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学术本身,都不是一件好事。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学什么方向无所谓,只要有书读就行。没有自己明确的学术兴趣方向,就意味着对学术没有兴趣。这样的话何必要去高强度地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如今的研究生复试似乎对学生预设了他们是喜爱学术研究的,但实际上很多人来读研究生的原因更多的是否定性的,即不知道还能做什么,或觉得不适应社会才来读研,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对学术研究的强烈向往。




勤奋对于研究生来说也至关重要,勤奋意味着在同样的时间能读更多的书,思考更多问题,但问题在于如何在面试中来看这个学生是否勤奋。似乎由于难以分辨的缘故,勤奋这个要素在研究生复试中也往往被忽视了。这主要是看学生的履历,诸如获奖情况、证书、学术经历、实践经历等等,勤奋的学生总不会一片空白。


专业基础似乎成了唯一没有被忽视的,反而在无形之中被严重拔高的要素。然而它仅仅只是第四要素而已。有了智力、兴趣和勤奋这三项,专业基础就不会有任何问题。过于注重专业基础实际上是本末倒置。在前述的研究生复试通常流程中,面试者的提问,往往考察的不是学生的智力,而是学生的专业基础,譬如说,“你读过XXX的XXX吗?你怎么看?”“你提到XX,那什么是XX?”这样的提问句式,是想探索学生知道哪些东西,而诸如“你怎么看”之类的开放性问题,这样的问题虽然看起来是思辨性的,但学生的回答方式大多还是借用在某处看过的观点来作答,很难看到自己的思考。而且从总体上而言,有限的面试时间,局促的面试空间,也不会给学生展现智识思辨的机会。


于是,研究生复试的四要素在实际中执行的只有最不重要的专业基础。凭专业基础来选拔研究生,选上来的人虽然不会差到哪里去,但也有错失优秀人才的风险。


笔者的建议是现实中把以考察专业基础为中心的研究生复试,向以学生的研究成果为中心的研究生复试转化。一定程度的初审筛选之后,通过初审者要提交自己的研究成果,老师仔细阅读学生的研究成果得出初步意见。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英文笔译和学术英文写作能力,第二部分考察该学科方向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开放式和思辨性的。面试主要围绕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类似论文答辩的形式,老师对论文本身及其周边提出问题,学生做出解答,还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英语提问,以考察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面试要紧紧围绕复试四要素,即智力、兴趣、勤奋和专业基础进行,分别在这四个方面做出评判,切不可漫无目的地提问。最后综合笔试和面试的表现,以复试四要素为标准评判并排名,根据名额决定录取名单。



据说学霸们都关注了这个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研复试面试
研究生导师挑学生最看重这6点,男生赞同第5点,女生却觉得很冤!
考研复试中,这样的同学更受导师喜爱,低分考生也可逆袭读研!
导师一般带研究生是按分数高低来选择吗?
研究生导师:我喜欢有这4种品质的学生!
杨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