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前后桃坞百绝

清石方洛撰   许培基点校

 

 

 

《桃坞百绝》作者石方洛,字仲兰,号问壶。清吴县人。世居清嘉坊。十四岁孤。嗣伯父渠,得其庭训。以诗名。咸丰十年(1860年),避居上海,卖诗文为生。同治四年(1865年)为府增生。因参与苏城乱后善事,得李鸿章保举,以训导选用,晋五品衔。同治九年(1870年)任锡金东林书院校艺。十三年(1874年)摄永嘉县丞。光绪六年(1880年)改官府经历,又以知县需次浙江。次年办海关洋务,十六年(1890年)理东瓯朔关榷务。此诗是其在浙江任内,应谢家福之约,咏故乡桃花坞历史遗迹,仅为稿本。经谢家福编次,用:“壶中丛稿”绿格纸抄存未刊。原稿及谢家福编定本均存苏州图书馆。谢家福(18471896年)字绥之,号望炊。清吴县人。家住苏州桃花坞,邑庠生,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入苏时被俘,以计脱。后任上海电报局总提调,曾撰《五亩园小志》,遍征题咏,石方洛《前后桃坞百绝》即为其所征集题咏之一种,据其原稿,重加编辑。唯附录未收入,推测附录所载歌行律诗,与“百绝”之题名不合。“百绝”是记其大数,实际上,此书上卷收诗九十九首,下卷收诗一百十一首,附录收诗十首,合计二百十首①。今据谢家福编定本,参以石方洛原稿纂成此稿。

桃花坞在苏州城之西北隅,阊、齐门之间,汉代为张长史平子隐居植桑之地,唐宋时,遍植桃树,是吴人游春赏花之胜地,达官显宦,文人雅士,多于此构筑园林,兴建祠庙,宋代梅福后裔梅宣义于此治园,始称“五亩园”。宋绍圣时,太师章楶筑桃坞别墅,广七百余亩,建炎兀术之难,梅章园林俱毁,元代以后,屡有兴废,至明弘治年间,唐寅以卖画所得,购得此地筑桃花庵。清康、乾时,巡抚宋荦,长洲举人蒋垓及其孙蒋深又有修葺,此后,叶观潮、谢椒石、吕毖等,也先后于五亩园处构筑园亭,宴集宾客,谢家福也在这些园亭的基础上建望炊楼隐居于此,并撰有《五亩园小志》对于此地之园林变迁记之甚详,而石方洛之《桃坞百绝》就是这些历史遗迹的题咏,为我们研究桃花坞及五亩园之历史留下了可贵的资料。

秀水许培基记于苏州市古籍馆

19984

 

桃坞百绝序

 

桃坞为宋时名胜,古大云乡也。其间,若梅宣义五亩园,章庄简北城新圃,林泉花木称盛。吾吴建炎一炬,鞠为茂草,故志乘多阙略弗详。岁己丑,予就五亩旧址,葺屋数椽以憩息其中。因辑园志,遍征题咏,编以付梓,顾少时钓游旧侣,散处四方,得诗无几,未餍所求也。石大令问壶,为吾乡诗人远梅先生曾孙、蔼士先生孙、梅孙征君侄。渊源家学,代以诗名。时方一官潦倒,浪迹东瓯。予邮函索之,阅八月而书达。又逾年而诗至,标举名胜,各题七绝一首。得诗凡二百有奇。大令诗才夙冠侪辈,宦游历二十年,山川人物,恣其游览,所学益大进,名言隽语,叠出不穷。方之古人,虽季迪无以过之。嗣予以园志失考,杂入桃坞名胜,爰更作桃坞小志,以补范志之阙。属稿未半,大令诗至,喜不自胜。将与皮、陆、范、高诸诗以次合编,俾并寿千古。孰意病躯日羸,一亲砚席,辄心如散丝。以故岁星三易,迄未成。至是,同辈中索抄大令诗及谋刻大令诗者踵至,户限几穿,因厘为上下二卷,卷百首,名曰桃坞百绝,序以授之。只恐阅时既久,往境若迁,传流及远,大令见之,殆以为吴郡新诗,而亦一读一击节乎。呵!呵!光绪乙未冬日锐庵谢家福拜序。

 

桃坞前后百绝自序

 

汉张长史筑五亩园时,桃坞之名未著也。宋梅宣义居之,遂呼梅坞。章太师楶多栽桃李,而桃坞之名以创。厥后,小桃源、桃坞草堂、桃花仙馆叠出,皆本于是。此外,如桃花庵桃花桥可概矣。其间,名人蔚起,梅章而外,方外则慧远、云逸;德风忠义则杨端孝、杨忠节、蔡隆兴;文才则唐寅、沈明生;风致则梁鸿、李灌溪、蒋朔州、吕贞九;隐逸则陈逸民、徐遗民、袁裒、陆俸;即巾帼中或以节烈传,或以风雅胜,不可胜数,国朝夏秋田、凌子青、陈葵一皆蒙难捐躯,亦卓卓可传。然欲于承平时,默守家园,显立事迹,俾天下无不耳其名,则吾友谢太守家福一人。太守世居桃坞,其尊人蕙庭先生以善名闻于乡,周恤贫苦,施衣舍药、棺木等事靡不为。庚申,粤匪陷城时,太守未及冠,被贼掳,献诸酋。酋大惊曰:此恩人也。送之还。盖太守入塾,路见乞人,慨有所与。酋故乞人也。其幼即承志好善如此。城复后,顺、直、豫章、西浙,叠遭荒歉,太守创为募捐以赈恤之。凡五次,縻縻白金百万,活人万万计。一时名公钜卿震其名,太守虚心如故,淡然无进志。前年,吾吴亦荒,太守如法办之。而妨其业者,群怨而毁之焉,不顾也。曾以予去书称善士,复曰:微生乞醯,平生恨事,君得免吾善士之名,犹地棍之湔除绰号也。其不爱名也又如此。当道钦其名,历保至郡伯,分发江西。旋以丁内艰归,哀毁致疾。遂闭户不出,居五亩园养疴。荐以朝鲜之使,不应。下以招商之檄,不受。日与诗人凌罄声诸君诗酒为乐,阐扬古人事迹。伤张长史,作《五亩园小志》,遍征题咏。余方宦游东瓯,太守寄志索诗。在杭嘉湖间,已书访八阅月矣。当岁,成七绝诗百首应其命。太守又以近作《桃坞名胜志》寄示,索续咏,又得百首,名曰桃坞前后百绝。吾思,古迹林立,普天皆然。非有善考论者出,则古人亦与时而俱湮。桃坞数十里,自汉及今,卓卓传人不少。余虽桑梓乡,初不意粒粟中有丈六金身。今得置喙其间,亦幸事也。然吾吴不乏文人杰士,而太守于千里外,索及于余,殆知余亦长史一流人欤?

 

桃坞百绝并引

 

尝谓得一知己可以无憾。汉张长史气节不凡,沈于下寮,终以非命死,并其名而轶之,悲已!卒得梅校理宣义碑于前,谢太守家福志于后,至今千百年后,名人题咏犹不绝,则死犹生矣!余与太守交三十年,意气隐吻合,而踪迹淡如也。自各出山,鲜通书,岁壬辰,余宦东瓯。太守以《五亩园小志》寄示索诗,成七绝有百二十六首,曰桃坞百绝,举大数也。


桃坞前后百绝

(一)

 

阊门

 

聚龙桥下水淙淙,曲抱城闉荡画[左舟右双]。试向谯楼西望去,虹光一道接枫江。

聚龙桥在阊门城外。吴谚有“吊、普、文、桐、白、麻、凤、急、枫、江”之句。盖出阊门西向有吊、普安、文德、桐、白莲、麻布、凤凰、急水、枫、江村十桥,故云。

 

江东神祠

 

显示神灵祐一方,那因恩怨别兴亡,汉军果得红旗报,面目可曾顾项王?

汉灌婴兵至赣,神告以捷期,果验,因立庙于此。

 

 

张平子衣冠墓   梅宣义有碑记

 

长史高风邈矣存,百年吏隐托吴门,一抔朽骨今何在?翁仲有知亦不言。

平子,长史字,以非命死,衣冠葬城北,今无可考。

 

张长史祠

 

一庭分列十三贤,里社年年荐豆笾,德自馨香名自寿,蒸尝何必子孙延。

祠中附祀梅、章诸君十三人,张长史名久失考。

 

谢太傅祠

 

清言亹亹卧东山,风致翛然绝世寰,棋局不知何日罢,百年遗像在人间。

 

圣姑庙

 

真修岂必入空门,善利夫人得善根,岂有女中尧舜在,称名俨负圣姑尊。

梁陆僧瓒舍宅为庙,女就居之。祀为伽蓝,祈祷屡应,故累封至慧感显祐善利夫人。

 

梅校理碑   在衣冠墓上

 

平子当年事不平,题碑为作不平鸣,九京从此逢知己,秘阁何惭校理名。

张平子庙碑   [原稿作墓碑]五亩园旧场,今存功德祠北

断碑前后合成文,大笔淋漓写八分,珍重吴中金石志,要从西鄂绎遗闻。

《水经注》载西鄂县有平子墓,此故仅存冠墓。

 

文忠烈祠

 

森然正气在人寰,国破臣孤力不孱,省识三吴贤太守,千秋第一属文山。

公以浙西制置使兼知平江太守,故今平江署院尚奉公遗像。

 

功德祠  申公筑

 

洞室回房一炬烧,行人艳说旧藏娇。郎才若得如公瑾,应有东风便二乔。

章咏华即祠为藏娇所,有碧桃、红豆两姬。兀术陷城时,碧桃随咏华殉国难。红豆火化于楼台一炬中。

 

蔡庄  在桃花桥弄隆兴桥北

 

广种菩提善有根,胡然地黑复天昏。人心毕竟存公道,香火千秋慰怨魂。

兀术去后,蔡隆兴倡瘗水陆男女尸三十六万有奇,赎回营妓二千三百余人。周宣抚陷以通寇,骈于市。后里人于蔡庄筑庵祀之,即隆兴寺。

 

隆兴寺  注详蔡庄

 

断碑久已没榛荆,石塔依然似削成。两字隆兴人脍炙,莫知年号与人名。

考隆兴桥宋隆兴元年建。寺亦建于其时。(许注:隆兴桥于1953年拆除)岳文张三公祠此间翰墨有深缘,一脉孤忠鼎峙传。炎宋河山今已收,勾吴香火百年延。

庆云亭,文张二公均有题壁诗,额系岳公书。

 

吴庄敏、赵忠襄、吴丞相祠

 

辉煌祠宇已成陵,治迹昭然载志乘。故老只知三郡伯,后时官贵有谁称。

三公均知平江府事,有政绩。民并祀之。

 

万忠墓  在周书桥

 

天将急劫厄人寰,万骨模糊一土山,碧血直流千里外,个中谁得辨忠奸。

北兵之祸,杀戮过甚。平定后,检骨十余万,蒿葬是地,题其碑曰万忠墓。

 

义夫节妇墓  在万忠墓右

 

何事天增甲主名,凄凉往事吊吴城,可堪彩凤巢初结,飞到鸱鸮梦不成。

甲主之害,甚于官妓、军妓。自尽者不知凡几。金芸楼娶周氏女,花烛之夕,甲主踞之。女以熨斗破其脑,遂自经。芸楼亦缢。里人收其骨合葬焉。表以石曰义夫节妇墓。

 

旃檀庵  宋慧远上人清修处

 

数椽野屋一高僧,绿树荫中隐佛灯,省识瞎堂心不瞎,静参梵境悟三乘。

慧远,字瞎堂。

 

陈逸民宅   在桃坞

 

宁极先生闭户居,不求闻达却徵书,一林著作千秋业,代有门前问字车。

陈深,字子微,即宁极先生。子植字叔方。宋亡后,相继闭户著书,受业者户屦恒满。屡召不起。里人称其居曰陈逸民宅,见《金阊杂记》。

 

郑所南祠

 

《心史》坚封铁一函,孤臣百拜井华甘,料他三百余年后,共此馨香永所南。

所南《心史》,承天寺狼山房,浚井得。

 

朱司徒庙

 

司徒执掌在兵荒,迭现神灵佑一方。庙貌常新官厍巷,香烟直概大云乡。

士诚据吴时,神有功德于民。明初封大云乡土谷神。

 

都太仆祠

 

祀典黎阳累叶传,曾从邻寺结禅缘。晓钟夜夜声如故,太仆风流久杳然。

祠在能仁寺中;黎阳,都姓故郡。

 

恤忠祠

 

死誓同仇二十人,恤忠有典久常新。故留演武场边地,好激三军义勇伸。

明宿松御寇阵亡守备项公等二十人。祠在演武场内。

西门北门  西门对虎阜山,北门对大营门,皆士诚所开里周六六阖庐城,蛇足添从张士诚,岂是辟门风再在,俊才偏向艮方迎。

吴城周围三十六里,每门计六里,阖闾创制如此。

西大营门  亦士诚屯军处

 

图分八阵艮独偏,地介金阊与望齐。燐火犹从墙外闪,夜弥无复听鸣鼙。

 

张少傅祠  在闵子祠北

 

忠灵此去定骑鲸,食报千秋享盛名。何日江山还赵氏,犹从水底望河清。

宋张文忠公,元兵袭厓山时,以小舟奉杨太后出,求赵氏后。

忽飓风作。公呼曰:“我为赵氏至矣,天不欲存赵氏,则覆我舟。”舟覆,死于海。见《锐庵小志》。

 

桃花庵  明万历间僧旭筑

 

心皈三宝契真修,不辨仙源何处求。待诏才华京兆笔,香花供养亦风流。

杨子澄浚庵池,得六如桃花庵歌石刻,并祝题庵额,因奉唐祝文三公像焉。见原志。

 

北寺  亦称卧佛寺。即通玄寺,俗称报恩寺。

 

北寺讹将八字呼,娘娘应是掌宫枢,献鞋果得男身转,先问娘娘转得无。

寺中供奉一半老妇人,相传为人造命神。吴女热香竞献绣鞋,谓可再生转男身。俗呼八字娘娘。

 

大观音殿

 

大雄宝殿象严森,法雨香披紫竹林。女伴年年循旧约,观音生日拜观音。

世传观音二月十九日诞,妇女竞往烧香。

 

承天寺  题额误作重玄

 

瑞云片片护瑶房,莫说重玄误大梁。铜佛果证无量寿,百年曾阅几沧桑。

寺本梁僧瓒家。以瑞云复屋,奏请舍宅为寺。于寺前土山中得铜佛一,计高丈余,名无量寿佛。

 

宝幢教院

 

百宝灵幢复殿廊,仙风阵阵紫檀香。可怜玉笥今何在,化得官司造作场。

寺僧道赞作紫檀香百宝幢,明初犹存,又旧名玉笥山房。②嘉靖间即其址改作杂造局。

 

龙华教院

 

修持一室供香花,妙谛相通到鹤沙。可是天门亏西北,教龙衔火放昙华。

南黄浦有龙华塔。黄浦一名鹤沙,又按天不足西北,无阴阳消息,有龙衔火以照,名烛龙。

 

福济观  俗称神仙庙

 

竞说神仙避玉皇,年来无复见诗狂。且携龙爪葱归去,栽向庭阶辟不祥。

世传吕仙四月八日诞,辄来异人纵酒狂歌,遇之谓可得仙气。举城毕至,谓之嬲神仙。自建玉皇阁,仙遂不复至,又是日于观前买龙爪葱,种之可辟不祥。

 

庆云庵

 

把茅岂必庆云烘,参透禅机界尽空。对月留题人已渺,杏花依旧满城红。

明沈周有月夜庆云庵看杏花诗。

 

崇真宫

 

金碧桥栏镂刻工,方壶园峤此神通。登高欲体神霄意,喜见宸题写允中。

宫前有青石桥,扶栏雕刻最工。宋政和年赐额崇真宫,宣和中改神霄宫,有徽宗御书“允中堂”三字。

 

崇义院

 

琅环福地白云封,太乙炉边挺古松。城北徐公如再访,庐山可改旧时容。

徐崧有过崇义院诗。

 

潮音庵

 

方外论交契最真,要凭潮信悟前因。从教隙地营僧藏,生死相依两上人。

嘉庆中,坚持上人偕宗南上人并居是庵,最为投契。晚年以庵旁隙地营骨塔为两僧寿藏。

 

六庙基

 

废庙何妨又废庵,蔡庄冷落剩松龛。百年报赛河神意,只有回龙结彩昙。

庙基在蔡家桥东北,后为宝志庵。咸丰庚申毁,按六庙即十庙之一,均苏州卫报赛河神之所,今惟回龙阁十庙存。

 

张融陆慧晓宅

 

交游水出醴泉池,北陆南张并宅之。一缕情波通上下,个中风味两家知。

宅并在承天寺旁,其间有池。何点谓便是醴泉,池水即交游水。

 

泰娘家

 

秋风吹落鬓丝斜,手抱箜篌半面遮,玉轸已成终古恨,金堤犹有泰娘家。

泰娘为韦尚书家歌舞姬,尚书没,为张刺史所得。张没后,无所归,沦落天涯。日抱乐器以哭,见者伤之,刘禹锡《泰娘歌》云:“泰娘家本阊门西,门前绿水环金堤。

 

杨庄简公宅

 

杨家院子久荒凉,莫认当年歌舞场。问到桃花桥畔路,行人犹指尚书坊。

宅在桃花桥畔,今杨家院子巷即公游憩所也。

 

瘗文冢

 

何幸文章脱劫尘,一杯黄土百年新。焚香愿向苍穹告,再世休为识字人。

六如以少年文字不称意,立冢瘗之。(《闲庭杂记》)

 

胡太守碑瘗文冢碑

 

残碑零落藓痕深,石鼓奇文误到今。鄹母若非今再现,年年麦饭费招寻。

六如于瘗文冢上戏表“此即唐六如之墓”七字。胡太守缵宗题碑,因此而误。

 

九娘墓

 

多情最是解元郎,魂伴桃花冢亦香。可惜鸳鸯终独宿,何年合葬到横塘。

六如真墓在横塘,九娘乃六如姬妾,葬桃坞。

 

袁家宅  隐士袁裒所居

 

仗义疏财长者风,老来筑舍隐墙东,括囊一卷家传笔,抱膝犹存卧雪风。

裒好施,著有《东窗笔谈括囊稿》,见《尧峰文钞》。

 

柳毅墓  在柳毅桥畔

 

一书投递亦寻常,龙女重生事渺茫,藉说洞庭仙隐去,谁传疑冢葬鸳鸯。

唐柳毅至泾阳,一女属寄书洞庭。谓山阴有大树,击之当有人出取书。毅如其言,果然,并招入见洞庭君。知女为洞庭公主,以被舅姑毁黜,诉其冤,遂宴毅于碧云宫。旋导之出。后毅娶卢氏,貌一如女。晚年同隐洞庭湖,不知其迹。

 

采香庵  明诸生吕毖筑

 

采香泾里水流香,花草吴宫梦一场。开士也知亡国恨,结茅隐自慨沧桑。

毖鼎革后为黄冠,自号辟谷道人。

 

汪公祠  在桃坞

 

讽建生祠令不承,建祠应得奉中丞,桃潭一派延桃坞,公道千秋尚有凭。

汪公起凤抚吴,后迁广东左布政,魏忠贤讽建生祠,不从。

矫旨勒罢。

 

准提庵  即七子庵,在桃坞

 

不种菩提奉准提,有缘宠锡紫迦梨,莲峰八咏分明在,旧是仙源路不迷。

明杨端孝奉准提像于此,因名。莲峰上人有准提庵八咏诗。

下卷度云桥诸胜,即其题也。莲峰于雍正庚戌,御赐紫衣。

 

密庵旧筑  李侍御灌溪宅

 

移居拟作北山文,可奈中原事正纷。白屋数椽无恙在,私恩幸结祖将军。

顺治间,海寇作乱,祖大寿来吴驻防,封民屋以居兵。惟板厂一带独免。以祖微时,有事当刑,侍御曾解救故。

 

老和尚堂  即李侍御宅

 

南都花月不能迷,一钵莲花一枝藜,邻里不知明御史,往来但识老阇黎。

李侍御急流勇退,避迹缁流。没后,里人即其宅以为祠,曰老和尚堂,生前,人以此呼之也。(《伏鸾堂诗剩》)

 

淡斋庵  尼真修建

 

名花堕落棘荆中,不入秦宫入梵宫,泉下倘逢徐小九,香魂应亦感东风。

福王嫔真修,被掠至清江,以病弃,随伶人徐小九归。徐死,营此庵为女尼。见《木居士愤言》。

 

天章阁  有石刻纯庙桃花坞诗

 

御墨淋漓字字珠,一碑珍重抵球图。六如信比香山俗,漫问老妪解得无。

六如自题桃花庵长歌,其意欲仿香山诗。故御制诗云:长歌拟仿乐天白,白俗谓他信过之。

 

杨忠节像  在准提庵

 

捐躯为国绍椒山,大义昭然在世寰,漫说书生无死节,石头犹见血斑斓。

 

释迦卧像  在报恩寺

 

两眼朦胧万象含,七楹宝阁一松龛,大千世界原是梦,佛法都从静里参。

淳祐间建巨阁七楹,塑此像。

 

宝华庵  唐六如故宅

 

九华高拥护禅堂,散作珠林七宝装,花鸟不知人已去,春风犹认解元坊。

原稿作:解元故宅著金阊,择处欣联孝子堂,不道禅林营水阁,清修也欲占名坊。


轮香塾  嘉庆年间捐赀建

 

春风桃李满门墙,鹿洞渊源寿世长,同学少年须记取,一轮明月桂花香。

 

存义堂  为结帽缨者公所,旁有殡舍

 

结缨大义企先贤,存义应当筑义阡,七尺穹碑遗手泽,铜盘已邈墨花鲜。

碑系先伯父本梅孙徵君手撰,故用北史杨道彦铜盘故事③。

梁高士祠  梁公章钜建,祠建于龙兴庵旁,今废。移祀于此伯通庑下伯鸾居,庙貌新如处士庐,俎豆百年宛一日,山塘墓冢已成墟。

高士墓在山塘要离冢畔,见府志。

 

魁星阁  即孝子祠井亭旧址

 

奎躔下应属平江,文教无惭第一邦,百丈星芒何处射,问潮馆外水淙淙。

问潮馆在唯亭。吴谚谓:潮到唯亭出状元。四状元联句,潘文恭唱云:“三年一第只寻常,况是吾吴第一乡。”

 

翁媪墓  谢锐庵有碑志

 

生死相依地一楞,穹碑历历记前因,灌园人亦名千古,愧煞皇朝守土臣。

翁童姓,媪氏李。守五亩园废址。乱后毁垣者至,力拒之,不使界紊。后里人嘉其志。死即葬是。

 

徐遗民宅

 

肉袒牵羊恨未消,微臣岂肯附新朝,倘书户籍登天府,乞谢司农姓氏标。


六如别业

 

绿杉野屋寄生涯,别起园亭别筑斋,为谢门前车马客,此间未许俗人偕。

 

西方殿  在承天寺内

 

明知世界尽浮华,岂有慈航渡若耶,尺地故能超浊劫,钵中会见涌莲花。

 

文山寺

 

丞相祠堂古迹湮,平江书院像犹新,岂知方外清修处,常捧心香戴宋臣。

平江书院向供文丞相像,今尚存。

 

教场  今阅兵处

 

万马云屯百步中,旌旗一色焕西东,吴宫教战人何在,犹说当年孙武雄。

 

演武厅  在教场内

 

耀德诚堪不睹兵,蒐苗狝 狩要分明,即看罴虎分班列,俨似炎刘细柳营。

 

孙园  孙氏庄房,李茂苑隐居于此

 

侍郎殉国渺归魂,犹有田园传子孙,慷慨激昂传一脉,名臣大抵出名门。

李侍郎殉国难,族子茂苑以上书不用,忤旨削职。槁隐吴中,颜其室曰“针毡座”,作《普天同愤录》,因近诬蔑,将兴大狱,其孙尧臣作《普天泄愤录》以解之。得官不就,奉母以游。鼎革后,自经死。私谥曰“孝烈”。


苏诗石刻  姚君凤生珍藏

 

髯苏诗本擅词坛,四大书家得更难。不是后人工刻划,黄金也作土泥看。姚茂才凤生孟起所得,因勒诸石。

 

墨竹石刻

 

兴酣落墨墨光腴,一幅潇湘烟雨图,不画桃花偏画竹,管教鱼目混明珠。

竹系蒋醉峰画,世误作唐六如。

 

(二)

 

仰高轩  在梁高士祠内

 

欲将高士比高山,一样峥崚不可攀,倘向大罗天上望,烟云更在有无间。

 

开笋园

 

曾同佛印访东坡,为问黄州味若何,紫笋一林香冉冉,开门恰喜晚风过。

 

盘沟  在承天寺内

 

绿意回环水一坳,精修白业此为巢,若随李愿归盘谷,沟渎何堪说把茅。

 

经楼  在承天寺内

 

彩云低护一灯青,细讲唐宗御制经,岂有毒龙天上降,只容猿鹤隔窗听。

景德中,寺僧道原诣阙借经板,敕赐太宗御制经四帙,辋川有“安禅制毒龙”句。

钟楼  在承天寺内

 

寒山夜半似相酬,冷气高冲逼斗牛,万籁无声鲸独语,银蟾含笑瞰孤楼。

 

药圃  在承天寺内

 

桃脂玉髓满阶前,学佛何妨更学仙,八十老僧无别事,灌园亲汲钵盂泉。

 

竹阁  在承天寺内

 

禅参玉版静弥佳,阁外潇潇万竹排,见说魏公真迹在,一般清韵两芳斋。

 

寄茅庐  宋梅宣义筑

 

斜编茅舍寄平皋,乘屋年年咏索绚,岂为乡音传鴂舌,街谈到处说鸡毛。

俗呼寄茅场为鸡毛场。

 

桃花坞  宋太师章楶筑

 

桃花桥畔锦屏开,红入桃花坞里来,纵说桃源今尚在,更无刘阮到天台。

桃花桥在桃花坞西。

 

旷观台  在章园内

 

旷观台下药栏低,画栋珠帘五色迷,残翠已随流水去,片云独系夕阳西。

章园药栏之西,有旷观台,穷工极巧,铺地皆五色石。有楹帖以翡翠琢成“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十四字。乱后,瓦砾中独存一云字。


药栏  在章园旷观台畔

 

缤纷红紫画难构,芍药栏边景色饶,莫怪豪门太绮靡,满庭锦带此围腰。

 

思堂  在章园

 

百年堂构固宏基,思入东坡作记时。进退不离阶上下,尽忠补过两相期。

苏轼有思堂记。

 

新圃  在章园

 

静掩柴关养性真,花源咫尺悟来因,不如老圃人休笑,意取阳盘日日新。

 

走马楼  吴人春日看菜花处

 

香尘踏遍不停骖,春向琼林次第探,自起齐云楼百尺,菜花争比杏花憨。

 

庆云亭  在庆云里

 

亭上岳侯题额过,壁间信国墨尤多,河山残破忠魂在,历尽红羊劫不磨。

亭额岳少保书。兀术之难,梅章园林尽毁。亭以偏东独存,文丞相有题庆云亭壁诗。

 

双荷花池

 

一碧芙蓉出水时,花香人影两迷离,漫将莲子杯双照,怕被鸳鸯偷眼知。

宋有公主遭乱,后嫁张聿然都尉,继为女尼,自称静顺道人,与张偕隐,就东西荷池分结茅庐以居。


鸳鸯亭  在双荷花池畔

 

历尽风霜晚节完,故宫回首倍心酸,不如同穴双垂髻,蚀尽蛮烟月不残。

静顺道人事注详前。梅氏姊妹不受达鲁辱,依静顺道人居。

未一年同化去,葬是亭北。

 

碧藻轩  在双荷花池畔

 

红栏遍绕绿芙蕖,隐隐中涵戏水鱼,明月一轮波上下,秋光返照入窗虚。

 

菱池芡池

 

一水菱池接芡池,燐光分映碧玻璃,当年打浆人何在,惟有能诗鬼得知。

池边向多鬼燐,有施某月夜击楫其中,作歌以自赏。忽闻有人和之曰:“绿杨堤畔白杨树,便是侬家藁葬处。”

 

杨柳堤  为苏怀愚御史所筑

 

一带垂杨春景饶,苏家园复蔡家桥,莫因少妇楼头恨,遂使封侯壮志销。

苏家园旧址连蔡家桥。

 

天半楼

 

是谁天半起楼台,蓦地东风化劫灰,一撮勾吴干净土,无辜猝受柏梁灾。

兀术踞城,宴群酋于天半楼,越七日去,诸军凯旋,以寇巢毁,杨柳台并遭是劫。

 

杨柳楼台

 

画楼深处绕垂杨,春悒浓青秋染黄,试问年年开柳眼,曾经阅过几沧桑。

注详前。

 

对山阁

 

层楼百级对青山,冷翠年年积未删,金谷风流今已杳,绿珠遗恨在人间。

兀术之难,张采姑掠入阁上,不屈,坠楼死。

 

小蠡湖

 

姓名已早隐陶朱,此水那归范大夫,自有贞魂随水逝,野航只许泊鸳湖。

湖中多泊妓船,好事者筑楹湖畔,供少伯、西子位于中,为野鸳鸯比翼之所,衔之曰野航。后有纨绔子淫逼少寡朱氏,氏沉水死。不半年,野航亦圮。

 

石航

 

酒绿灯红春色深,水光人影两浮沈,侬家自免勾栏选,又抱琵琶直到今。

宋末,官妓、军妓之害,惨不胜言。勾栏妓即军妓,惟艕人女不入是选。故良家子每借是以避辱。

 

吟梅社  云逸和尚所结

 

诗酒因缘是夙根,花潭千尺正当门,不开莲社开梅社,一缕孤山处士魂。

云上人住持旃檀庵,适介梅、章两园间。与梅采南、章咏华结吟梅社。

 

双鱼池  在旃檀庵前

 

从无兵法寓禅机,脱去袈裟着战衣,毕竟劫尘超不得,放生池里舍生归。

北兵陷城时,云逸上人合守堞,散兵结寨,守两日。忽慨然曰:“毋苦众生也。”遂自投双鱼池死。


长宁池  即让鱼池,合称长鱼池疑即双鱼池。

 

杨花飐水泛新萍,风动微波漾浅青,应怕秉中时作怪,名池从此改长宁。

 

让鱼池  为桃坞别墅十二池之一,后更名曰长宁池

 

荷花开罢蓼花开,含笑渔翁立水隈,欲让邻家先挂网,银鲈偏趁晚风来。

兀术陷城时,裨将赵秉中约云逸和尚结寨以守。发霹雳弩相抵御。云逸有徒习奇门术,布六丁六甲阵助之。金兵却退后,倒植裸体妇人以厌胜,秉中遇流矢,投池死。后辄为厉迷人。

 

孤竹院  即刘家祠,某达官所改。

 

采薇拚作首阳民,纵有桃源莫避秦,漫说国亡臣死晚,堂前为有白头人。

宋亡,有达官奉母避甲主之患于刘家祠。榜其门曰:“孤竹院。”倩一僧持香火,以僧道尼丐不隶甲下也。事渐泄,全家披薙。不数月,又下搜禁僧尼同居之令,密捕猝至。全家死于井。

达官临终题壁有:“怨气未消,露骨勿葬,”等语,特不详其姓名。

或疑即李尧臣先生。

 

如山居  在文山寺内

 

忠烈芳型渺古今,英灵一点贯江心,即看兰若题斋额,要使人人式玉金。

赵魏公④写墨竹一枝于报恩寺壁上,垂四十年未坏。

 

西隐堂

 

诗钵频敲磬语稀,斋堂团坐共忘机,不从骚客歌招隐,定向西山赋采薇。


友鹤轩

 

珠树林中鹤一巢,相亲不避乘轩嘲,岁寒三友松梅竹,好约仙禽共订交。

 

渔家弄  渔家集居于此

 

绿蓑青笠旧生涯,何处鱼多何处家,好向小桥流水畔,竹篱茅舍自安排。

 

占鱼墩  在渔家弄

 

众维鱼矣大人占,巷语声中乐岁含,农事莫从田祖问,子陵滩下意先探。

 

鸭栏桥  在蔡家桥东

 

射堂风月入秋宜,甫里烟波晚更奇,斗鸭栏边争打鸭,虹腰一道罥菱丝。

 

五峰园  在柳毅桥西

 

五老游河瑞已呈,庆云环绕辅升平,问谁具得扶天手,不愧当朝柱石名。

庆云峰、擎天柱为五峰之二。

 

梅坞  宋梅宣义卜居于此,旁有鼻祖梅福墓

 

梅树坟前野色新,一抔黄土也宜春,自从仙尉骖鸾去,剩有南昌脱蜕身。

 

更好轩  在梅树坟旁

 

老树横斜雪满塍,翠云深处暗香凝,寒梅修竹原都好,不辨谁居最上乘。

杨万里《更好轩诗》有:“梅花白白竹青青”之句。


拜石台  在寄茅庐旁

 

坡仙遗我碧玲珑,东海原来出岫中,莫羡孙郎工解语,拜兄且学米南宫。

东坡于文登海上得石,赠梅子明奉其父,有诗。

 

废园  在桃坞

 

兴废机关要静参,园林何苦结空昙,主人应得无中趣,或向先天数里探。

园为养真道人沈均遁迹之所。锁烟亭、镜心池、闻香室、环翠轩、栖鹤楼皆园中名胜处。

 

锁烟亭  以下五题均详废园注

 

养真亭畔竹篱编,茶灶轻含一抹烟,只怕隔林惊老鹤,浮青锁住小窗边。

 

镜心池

 

一奁碧漾影澄波,涵照分明镜乍磨,可记当年王太守,寸心不负万家歌。

宋王[左睿右见]⑤知苏州,民歌之曰:“吏行冰上,人在镜上。”

 

闻香堂

 

三教从来一理通,独持静室悟真空,木樨毕竟闻香否,都在吾无隐尔中。

 

环翠轩

 

轩窗一色翠回环,日倚栏干暮看山,只恨天涯知己少,江云淮树有无间。


栖鹤楼

 

栖鹤楼头任鹤栖,鹤归人去剩荒堤,至今只有春鹃在,日傍苏台不住啼。

 

唐家园  唐解元寅住宅

 

知音岂必在文章,纵有才华要自藏,世事既经看得透,闭门何事学佯狂。

六如自谓后世知我不在文章。后受宁藩聘,见有反状,归,佯狂避世。

 

读书阁  六如读书处

 

十年甘苦一灯知,赢得才锋爚墨池,与古人居有真乐,读书本不为投时。

 

跳唐楼  在唐园

 

子云投阁已无因,爝火光中铄伪新,俗客岂能真浼我,唐园又有坠楼人。

六如避客,自楼跳下。

 

鹤圃  六如筑

 

目系当今世事非,愿随仙鸟翅双飞,且携绿竹宽编笼,他日缑山好共归。

 

梦墨亭  亭系六如筑,沈明生更为梦墨亭

 

梦墨亭更梦里楼,梦中九里纪仙游,家风八咏分明在,偏向苏台古迹求。

六如乞梦仙游九鲤神,梦神惠墨一担,因以文章名。沈氏有八咏楼。

 

六如亭  沈明生筑,得唐园增构

 

通人大抵遇迍邅,何幸名区与共传,亭草不知曾几绿,六如小字耿长天。

柳亭并下梅庵,均见胡周鼎⑥诗。

 

莫辨长亭与短亭,春来柳色为谁青,无端触起阳关恨,笛韵凄凉不忍听。

 

梅庵

 

暗香疏影月黄昏,勾起孤山处士魂,一鹤守窗僧入定,落花和雪压柴门。

 

蓉镜亭  沈明生筑即才子亭旧址

 

小筑茅亭志气高,有如司马旧题桥,芙蓉人镜传佳谶,可许秋风也点鼇。

 

多木园  在宝城桥,顾云龙所筑

 

乔木阴阴处士家,虎头一脉竞相夸,老夫别有人琴感,不为荣枯世变嗟。余故友顾桂舫茂才汝舟,住宝城桥。自少相契最深。乱后,游幕笠泽,失足尹山河死,三十年矣。每念慨然。

 

燃灯塔

 

云霄高耸万千灯,不辨浮屠第几层,火树银花元夕夜,分光那得照迦陵。

 

培莲室

 

达摩咒钵溯禅宗,乱堕天花一室封,自有远公结莲社,上人今又号莲峰。

 

击竹轩

 

莫访仙山紫竹林,当头一棒已惊心,潇潇万个窗敲雨,岂为诗僧佐苦吟。


醉月湾

 

苍茫夜色照寒潭,乘醉飞觞兴倍酣,流水一弯真趣得,邀来明月影成三。

 

北园  即苏家园

 

苏公堤畔旧分宗,齐女门前此寄踪,今日春城游女集,莫将往事问吴侬。

 

小桃源  吕毖筑

 

仙源既已属灵岩,何向花间更署衔,乡里不知回道士,黄冠犹是旧青衫。

毖归老灵岩,筑桴庵,多植桃,亦曰小桃源。吕洞宾呼回道人。

 

四亩田

 

抚弦莫唱雉朝飞,倾国倾城此祸机,遗恨犹留田四亩,浣纱村里比明妃。

陈园园本姓邢,住四亩田。生时群雉集屋,小字因呼野鸡。

母没,依姨母陈居。随归三桂。贼将掠献闯,使侍太子。闯败,归太子及园园。三桂怒,乃作迎立义兴之议。(《木居士愤言》)

 

芥阁  在密庵

 

身世分明一芥舟,蜗庐小筑尽勾留,个中果得须瀰纳,疑是凭空起蜃楼。

 

桃坞草堂  亦在密庵

 

太师门巷已萧条,侍御归田北避嚣,花影依然红泼面,春风不管雨连朝。桃坞之名,始自章太师草堂,今在李侍御废园内。张适《桃坞草堂诗》有:“正愁连月雨,却喜一朝晴”之句。

 

漏泽园

 

醴泉膏露降蓬莱,滴水都从天上来,况是铜壶消息早,回头恍见古楼台。

 

千尺潭

 

流觞飞入水之滨,谁向桃源更问津,花影一潭人不见,深情何处访汪伦。

 

芋香禅室  在慕栖庵中,绀公筑。

 

一丛修竹压茅檐,秋芋初煨栗火添,相业十年谁领取,个中滋味淡逾甜。

 

才子亭

 

吴山自古毓才多,不恨沈沦恨折磨,但使盛名能寿世,亭荒犹足慰蹉跎。

亭在唐家园内,宋中丞荦增葺。才子,谓六如也。

 

桃花仙馆  在桃花庵

 

潭水桃花冷画图,桃庵桃坞任人呼,而今仙馆添新筑,一脉三唐著吾吴。

桃花庵之名创自六如,唐公仲冕、唐公翰题作宰时皆修之。

故曰三唐。见凌磬生《桃坞百咏》注。

 

西园  以下十首见章质甫诗

 

金阊地本属城西,小筑亭园入望齐。漫说三千风月好,翰林声价有高低。


玉溪堂

 

白玉溪头水一弯,清如明月静如山,临流恰有堂坳梦,坐看游鱼趣自闲。

 

海棠轩

 

轩窗面面对山坳,引得春风入树杪,要与黄莺作邻舍,香中别筑海棠巢。

 

雪峰楼

 

看山看水总登楼,雪白山青一览收,大地铺成银世界,飞琼分影到峰头。

 

潺玉亭

 

一奁寒玉映纱窗,水影潺潺尽不哤(máng,杂乱貌),夜展南华经朗诵,隔溪恰应棹歌腔。

 

碧月台

 

楼台金碧好婆娑,万里澄光沏大罗,试问嫦娥今夜意,为谁手织记登科。

 

翠锦亭

 

锦绣繁华翡翠窠,亭园如笠复松萝,绿台细织波纹绉,疑是天孙散绮罗。

 

小亭

 

曲曲茅亭小小池,碧玻璃里映双墀,镜流只对微波笑,花落花开总不知。


茅庵

 

竹篱茅舍两三间,钟磬声中岁月闲,欲借白云补僧衲,山门镇日不须关。

 

水阁  有二,一在北寺,一在章园。

 

红栏环绕碧波纹,精舍名园两界分,满树啼鸦知欲暮,水流西去逐斜曛。

 

绣谷园  蒋刺史深筑

 

万家歌舞六朝秋,针黹争推顾虎头。一自朔州开绣谷,名园不独辟疆留。

吴中刺绣推顾氏为最,故有顾绣之称。辟疆园属吴门顾氏。

蒋公为朔州刺史。

 

交翠堂  以下四题皆在绣谷园中。

 

长松结盖竹含苞,一色黏成翡翠巢,吹到楝花风信断,时穷始见岁寒交。

 

西畴阁

 

小楼独倚看锄犁,十里芳郊一望齐,有事西畴春正及,沿堤不断鹧鸪啼。

 

椅梧巢

 

梧宫秋色冷荒郊,古树丫杈好结巢,且借一枝闲倚陡,枳林栖凤莫须嘲。

 

苏斋

 

一梦春婆醒也无,玉堂富贵亦纡途,君家自有三三径⑧,斋额何缘属老苏。


采香亭  即采香庵故址。叶氏改庵为亭。

 

梵宫钟磬杳无闻,亭角依然护庆云,好向西厅看演武,又从东塾听论文。

亭介演武厅、轮香塾间。

 

采石矶  叶氏浚池得石。筑此,因名。

 

谪仙捞月不归来,吊古空留缥缈台,疑是南朝金粉地,一拳又起石崔嵬。

 

南埭草  堂在杨树园陈君葵一之家

 

南埭堂前草已枯,不堪往事吊姑苏,万桃双竹今何在,幸有词人范石湖。

范石湖《题南埭草堂词》有“万桃春不老,双竹寒相对”之句。

 

藕舫  在南埭草堂中。

 

法华妙谛证青莲,平地谁营大愿船,玉藕有丝牵不断,同根一义誓清泉。

咸丰癸丑,匪逼渐近。葵一语家人曰:旦夕贼至,宜急就义,毋贻辱,全家赴井死。(《韬庵笔记》)

 

桂香精舍  即轮香局旧址

 

空中隐隐妙香传,疑与仙林有夙缘,匝地散成金粟影,一轮明月自团圆。

 

梅花楼

 

漫说琴堂遗爱留,情怕诗酒且优游,二三知己留连处,人与梅花共一楼。

楼为郭匏雅明府所居,解组后,日与故人宋香岩、潘榕皋诸君流连诗酒,“人与梅花共一楼”,即榕皋赠句。


千墨庵

 

墨迹淋漓认蚪蝌,汉唐晋字尽搜罗,家传富有碑千帙,胜比籝(Yíng,箱笼之类的器具)金累积多。

庵为贝简香先生所居,刊有《千墨庵集帖》。

 

抚松馆  姚氏藏碑处。

 

罗列唐碑与晋碑,临书恰好削松枝,至今树荫岿然在,赢得书名冠一时。

凤生茂才与余同游先伯父微君门下,其书名冠吴下,从学者以百计。

 

来燕堂  以下四题均在谢氏

 

剥复循环亦化机,春风犹认旧乌衣,喜他百姓家中燕,仍向堂前款款飞。

 

赋雪草堂

 

百年堂构旧犹新,太守池堂草梦春,艳说谢庭多玉树,闺中咏絮亦传人。

 

书叶轩

 

南轩红柿久敷荣,通德门中荫自清,不必种蕉学怀素,尽教书叶步康成。

谢氏庭中有红柿一树,亦百余年物。

 

望炊楼

 

槐安事业莫猜疑,一熟黄梁梦已回,但得东山留屐印,小楼胜比玉蓬莱。


百龄台  报恩寺石

 

何来百舌弄春声,飞上瑶台故故鸣,旧是枝头好朋友,石交⑦今又结新盟。

 

灵芝石

 

玲珑怪石叠成堆,疑是昆仑毓秀来,崖略一拳分九节,青云结盖降瑶台。

 

三老峰、丈人峰、观音峰  合庆云峰擎天柱为五峰

 

乞言早有周三老,拱立还来一丈人,倘许石交通鹫岭,观音菩萨是前身。

 

双矮桧  在承天寺内

 

盘根错节悒奇姿,万物荣枯有定时,老树亦知藏拙处,不求直上到孙枝。

 

报恩寺鹳  五亩园鹤

 

五亩园中鹤泪寒,报恩塔上鹳声酸,令仪诗句青邱赞,一样伤心吊只鸾。

鹳鹤均以双栖失一、不饮啄而死。高季迪《鹳鸟赞》,张令仪有《吊鹤诗》。

 

注释:

①原抄稿中有若干显系抄手謄录错漏,一时难于处理;“九娘墓”及“检斋”两条已见本期《竹枝词中写到的苏州评弹》;又因篇幅所限,故删去20余条及附录,共刊出173首。

②民国《吴县志》“承天能仁禅寺”条下曰:“宝幢又云玉箎山房。”

③北史杨道彦铜盘故事:原稿“道”字应为“遵”字,据《北齐书》卷34,列传第26,杨愔,字遵彦,其季父暐见之嗟异,别葺一室,命独处其中,常以铜盘具盛馔以饭之,因此督厉诸子曰:“汝辈但如遵彦谨慎,自得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

④赵魏公:即赵盂頫。

⑤此字不见于《康熙字典》及《汉语大字典》。据民国《吴县志》职官表,宋代知苏州姓王、单名而字形相近者有王靓、王觌。

⑥胡周鼎:查《江苏艺文志》有胡周鼒,字其章,号卣臣,清太仓人,崇祯十三年进士。明亡后不仕,有恒素堂集,诗刻二集。

⑦石交:交谊坚固的朋友。

⑧三三径:宋杨万里于东园辟九径,分植不同花木,名“三三径”。

 

·志林片羽·

 

苏州解放前行业“切口”(暗语)汇辑之一

 

孙无痕

 

绸缎店的“切口”车(一)季(二)沙(三)子(四)古(五)兴(六)林(七)木(八)角(九)同(十)

百货业的“切口”裕(一)口(二)宜(三)忠(四)誓(五)复(六)整(七)个(八)中(九)华(十)

旧货业(包括衣业)的“切口”口(一)人(二)工(三)比(四)才(五)会(六)寸(七)奔(八)金(九)首(十)重口(十一)口人(十二)口工(十三)口比(十四),余类推。

山地货行业“切口”老沿(一)如号(二)洋丁(三)孝郎(晓)(四)插郎〔尺〕(五)拳郎〔局〕(六)仙郎(七)稍郎〔少〕(八)欠郎(九)阳春,又叫药花(十)束只〔赤〕(十一)吉如〔老迟〕 (十二)束南(十三)束苏(十四)水满(十五)束拳〔局〕(十六)束仙(十七)束考(十八)束欠(十九)本身(二十)拉只(二十一)重如(二十二)拉洋〔赖旺)(廿三)拉苏(二十四)拉爿(二十五)拉拳(二十六)拉仙(二十七)拉稍〔 赖考〕(二十八)拉欠(廿九)洋丁十〔烊色〕(三十)

三十以后的各数,一般用19的单数取音搭配。其大数的1称“只”,5称“爿”。逢重数(两个同数,如223344)由以“重X”称之。如22称“重如”。余以类推。上述〔〕 内读音是鲜果行业的“切口”,余为山地货和鲜果行业通用的“切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方洛《桃坞百绝》(2)
《古今楹联名作选萃》联语(2021年11月)
六碑龛贵山联语|卷十三 杂录
[转载]宋·刘克庄诗集(26
『绝句采珠』山涌清泉堪洗耳,舟摇绿浪自怡人。
【黄鹤诗苑】“春天”同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