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投我票请你吃大肉面——乡绅钱梓楚传奇(上)

    民国时期,苏州有个传奇人物叫钱梓楚,当时可谓大红大紫,老苏州尤其是东半城几乎无人不知。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据说当年他在竞选国大代表时曾放风:谁投我一票,我就请谁吃一碗大肉面!

     一碗大肉面不稀奇,可当时整个选区要几十万选民。就算10万人投他的票,10万碗大肉面啥代价?惊呆了吧?!

(钱梓楚像。他的高清照片至今没有找到或确认,这是从《苏州明报》上翻拍来的,只能看个大概而已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钱梓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苏州市志》也未予立传,他的名字则往往被错写为“子初”“子楚”。现将鄙人所知的钱梓楚情况写出来,以存史料。(注:5月29日已在《苏州日报》刊发《民国乡绅钱梓楚》一文,但限于篇幅,许多内容都没有放,图片也没有,这个微信稿就要多装点东西了,希望这是目前能见到的有关钱梓楚的最全面、最权威、最客观文字)

(5月29日《苏州日报》A11版 《民国乡绅钱梓楚》书影)

家世:出身“长毛乡官”家庭

    钱梓楚(1889—1951),姓钱名鼎,梓楚是他的字,苏州葑门外郭巷乡尹山湖东北岸小牛桥村(后作小浮桥村,今属吴中区郭巷街道国泰社区)人氏。

    钱氏据说是吴越王钱镠的后裔,但家谱无存,详情难以稽考。只知道,就读郭巷中心小学时,有位叫钱杏根的老师,跟钱梓楚家是关系比较近的同族。

    太平天国时期,钱梓楚的祖上(可能是祖父)曾担任太平军(苏州人称为“长毛”)的乡官,代征税米。太平军失败后税米自留,钱家从此发了一笔财。幸而没有人告发,所以钱家没有受到清廷迫害。

    钱梓楚的父亲叫钱嘉谟(1849—1932),字远甫,又作渊孚,人们一般称之为钱远甫,清同治十一年(1872)成为长洲县学庠生(秀才)。

(清《国朝三邑诸生谱》中钱远甫成秀才的年份记录)

    钱远甫的著作,可考的有《养余轩吟草》(手稿),现藏于复旦大学图书馆。鄙人看过那本手稿,很小资,基本都是吟咏风花雪月的,或者是题画诗和唱和之作,可以窥见其日子过得挺闲适。

(收藏于复旦大学图书馆的钱嘉谟书稿《养余轩吟草》书影

    钱远甫家庭资产不少:拥有良田250亩,在小牛桥有圆堂房子,在郭巷市镇置有房产——一处三开间五进加一条备弄的大宅。由于钱远甫有一个妻子是郭巷镇施氏,郭巷市镇上的大宅原先又基本都是施姓人家的,此处房产很可能就是钱远甫岳父家的。光绪二年(1876),郭巷市镇重建泰安桥,钱远甫与钱睿甫合捐大洋拾元(钱睿甫应该是钱远甫的弟弟,但可能没有留下后辈),当时这么多钱要抵现在5000元以上,没有点家底的话恐怕是捐不起的。

    钱远甫先后娶过四个妻子,生有两个儿子,大的叫柏楚,是郭巷市镇笃行堂秀才施礼生的学生,赶考时死在路上。其妻为高垫(小牛桥东南面小集镇)李氏,没有生育,后来李氏就在小牛桥村老宅守寡,约1952年去世。

    钱远甫的小儿子就是钱梓楚。不知道他和哥哥是否同一个母亲所生,只知道,他的生母是钱远甫的第四个妻子。

发家:坐拥1700亩良田

    大概是钱远甫的时候,钱家又购置了苏州城内中张家巷2号(今苏州评弹博物馆西侧)的房产,时间推算下来是清末,随后全家迁居那里。

    民国时期,因为钱梓楚熟悉乡间情况,苏州城内不少地主便委托他代收租米,钱氏从中获得了不少劳务收益,家业大昌,最后发展到拥有良田1700亩。

    1700亩啥概念?20多个拙政园那么大!在人多地少的苏州,拥有1700亩土地绝对是个排得上号的大地主了。

    除土地外,钱家还参股实业、兴办律师事务所,钱梓楚就此逐渐成为苏州地方士绅中的实力派人物。

    钱梓楚与寓居苏州的国民党元老、朱德恩师李根源,著名律师宋铭勋(“黄慧如陆根荣主仆恋爱案”陆根荣辩护律师)等友善。

(李根源像,资料图片)

(著名律师宋铭勋的照片找不到,权晒一晒位于苏城锦帆路口的宋氏故居照片。当年曾采访过他的女儿宋家金和孙子宋希民)

   李根源在《重游泮水吴县钱远甫先生诔》中说,自己与钱梓楚“交厚”,“常登堂展拜”钱远甫。钱远甫去世后葬在尹山土山上,李根源曾陪同钱梓楚一起去上坟。

 李根源《重游泮水吴县钱远甫先生诔》书影

事业:三类爱国爱乡爱人行动

    钱梓楚在苏州城乡一带活动众多,鄙人将之分为三个类别。

    其中一类是爱国行动(包括支援爱国人士)。比如为振兴民族经济,他于1919年与宋友裴、陈则民、程志范、宋铭勋、丁春之等八人发起组织民族工业企业“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1921年2月正式供电营业。1924年,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了已注入日资的苏州振兴电灯公司,苏州的电力工业开始走上了有序发展的轨道。

    再如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事件”中,钱梓楚与张一麐、李根源等出面为“七君子”担保(钱氏负责担保沙千里),最终使这些要求抗日的爱国民主人士得到释放。

【沙千里像(上)、七君子合影】(资料图片)

    “八一三”事变后,钱梓楚又随李根源、张一麐等赴上海真如镇沈家桥劳军,提振抗日部队士气。

    同年11月,苏州沦陷。钱梓楚为避免受日寇骚扰甚至被罗致为汉奸,与宋铭勋一起避居上海租界。

    第二类活动是爱乡爱人举动,包括维护地方秩序、保护地方安全、救助受伤人员。比如1924年,张一麐、宋铭勋等发起成立“中国红十字会吴县分会”,钱梓楚曾先后担任该分会的议事长、正会长职务,参与办理兵燹救护、防疫救灾事务。

    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直逼苏沪一带,直鲁联军节节败退。钱梓楚提出“治疗伤兵事宜应亟早筹备”,与省立医院、县立医院及各私立医院商组急救医院,购置药品,救治伤兵。

    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章太炎(1869—1936)在苏去世后,钱梓楚又与李根源等人一起担任了章氏治丧事务处的总务。

(章太炎像,资料图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钱梓楚回到苏州,被推举为吴县复员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战后秩序恢复工作。

    第三类活动是苏州城乡建设,可考的主要有:

    民国二年(1913)负责在郭巷地区兴办了郭巷、尹山、戈湾、潢潦泾四所公立小学校,以后又增办了四所;

(1930年左右尹山小学校门旧影,王之祥摄)

    钱家老家小牛桥北面的大浮桥,原为木桥,钱于民国五年(1916)将其改建为三节石板桥,桥柱上书其身份为“郭巷乡董事”。此桥至今犹存,近年已被移建到南环桥市场东侧绿地内;

(1999年2月所摄大浮桥照片)

(2006年大浮桥照片)

(如今的大浮桥)

    1916年,吴县成立修志局,钱梓楚担任了《吴县志》采访员;

    1930年前后,郭巷卖掉两块地皮,一块在京杭大运河杏秀桥段东岸(今石油库址),建造美孚洋油站房;

(美孚洋油站房旧址现状)

    另一块在大运河西侧,卖给亚细亚(英国)火油站,钱氏就用地皮费的一部分铺筑了郭巷市镇至姜庄村摆渡口的石皮田岸(小时候常走过),并在宝带桥北侧建造了一个简易的澹台湖公园,供游人休憩。  

(民国版澹台湖公园设计图)

    篇幅不短了。现在流行“短平快”,此稿就此打住。钱梓楚如何在“国大代表”竞选中打败对手,最后归宿如何,且看下篇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一麐 行书“东坡帖”四屏片
民国益阳八里郭少连钱帖壹串文
探访穹窿山摩崖石刻,揭秘真实的民国风范
姑苏第一街------观前街
富豪为何不捐款?
“救火义士史金奎之死”的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