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无小事 教师无小节

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学生的“向师性”强,“可塑性”大,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从言行到举止,必须高度自律。本文着重对教师不良小节及其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

小节,本指非原则的事情和细微的言谈举止以及平常为人处事的态度、方式等。小节虽“小”,但它却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文明、志趣、知识等方面的修养程度和基本素质。作为教师,职责是培养和教育学生,方式是用自己的言行诱导、指引、点拨学生;学生的“向师性”强,“可塑性”大,教师的精神、文化、道德、行为习惯都会令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给学生全面人格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很难设想一个不拘小节的教师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这就决定了社会对教师的品行比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更高的要求。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作为教师必须高度自律,即使细微之处也应表现出“为人师表”的风范。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师德的核心内容。任一方面的缺乏,对于教师而言,都是“缺德”。其中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支柱。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不仅充分认识到为人师表的重要性,而且身体力行,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风貌。然而,也有少数教师,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忽略了自己作为“教师”角色的小节从而因小失大,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一、教师不良小节的种种表现

1、言而无信

在学生面前说过的话、允诺的事、布置的工作,不能认真兑现和履行,说过即忘,得过且过,不尊重学生的愿望,不理解学生的心情。

2、冷漠轻慢

摆唯师独尊的架子,对学生不能以平易和蔼的态度相待,漠视学生的行为表现,冷谈学生的热情,甚至对学生礼貌问候和招呼,懒于回答上一句亲切的话。

3、粗鲁锁碎

指指点点,唠唠叨叨,婆婆妈妈,或者动辄教训、责难学生,对学生大呼小叫。

4、妄言乱语

或者牢骚满腹,一发为快;或者议论私事说七道八;或者同事间发生冲突,恶语相加。或者在学生面前说脏话、痞话。

5、形容萎靡

不修边幅,穿戴随便,衣冠不整,坐立行姿势不雅,或者在学生面前随意打哈欠、挖耳道、抠鼻眼、吐痰、在学生面前抽烟、随手扔烟头、垃圾。

6、工作懒散

不按时上下班;不养成提前侯课的习惯,打铃了还没有进教室;不坐班办公,不认真备课,不认真批改作业,不耐心辅导学生;学生自习时老师坐在讲台上不闻不问,甚至上网;上课无条理,板书不规范;学生在课堂上讲话、打瞌睡不理不睬。

其实这一点还不仅仅是小节了,关系到教师的工作责任感问题。

二、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

1、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比如:说话不算数,言行不一,学生会感到教师戏弄了他们;对学生的热情招呼和问候,教师不能“礼尚往来”,学生会感到教师轻视他们;对学生粗暴地指指点点,学生会产生一种别人“凌驾”在自己头上的屈辱感。这些实质上都表现为不尊重学生。这样,学生得不到教师的尊重,自尊意识就会受到影响和挫伤,甚至消失、泯灭。因此,教师的言与行对学生自尊心的强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伤害学生的感情

学生对教师的感情一般是纯洁、朴素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却往往是既明显又微妙。有时,学生会因某件事而对教师肃然起敬,感情倍增;有时,也会因某件事而对教师厌腻反感,感情一落千丈。这是由于学生感情的不稳定性决定的。因此,教师的不良小节如“言而无信”、“冷淡轻慢”、“粗鲁琐碎”等都会给学生留下不好印象,极易在客观上使学生感情受到压抑,进而在行为上对教师疏而远之。这就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学生的感情。

3、给学生造成心理误区

学校教育都是从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出发,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包括最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得到完善。而每个教师在客观上每天都在言传身教,向学生努力灌输这些内容。但是,由于我们有些教师存在着不良小节,一方面,对学生统一要求,另一方面,教师自己的言行却与统一要求有所“悖逆”,这就不能不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困惑,心生疑窦:要求学生言而有信,可教师为什么言而无信;要求学生礼貌待人,可教师为什么不礼貌待人;要求学生做到的,可教师怎么做不到?等等。可想而知,类似的学生心理误区多了,学校的教育还怎么会起到应有的效果呢?

除上述这些不良小节造成学生心理影响之外,我们有些教师的不良小节还表现出“玩世不恭”、“处世消极”的意向,这对引导学生努力进取,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以及美好的志趣、情操,都是不利的。

三、如何克服

1、充分体会“言传身教”的道理

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主要是言传身教,当我们一丝不苟的履行“言传”这一职责时,千万不可忽视“身教”这一职责。在某种意义上说,“身教”的意义和效果大于“言传”,而“身教”的内涵就是自我表现,自我表现中就包含许多“小节”。所以,只有让“身教”的道理在教师深处扎根,才会时常检点自己的言行。

2、努力做到“谨言慎行”

当教师的思想意识注重了“言传身教”的道理后,付诸行动的应是谨言慎行。谨言慎行不是说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谨小慎微,瞻前顾后,甚至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是指教师不随便说对学生身心有消极影响的话,不随意反映出对学生心理有危害的行为表现。只有这样,教师的不良小节才能得到有效克服。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要严以律己,身体力行,将对规范学生的行为起到良好的引导教育作用。否则,教师言行不慎,处事不妥,则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主任应该追求的“三种境界”
在师生关系中升华师德
班主任工作的十三字方针
李展飞——《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体育教师素质培养的“度、量、衡”
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