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度假海南(卅四)----安国危身塑五公

度假海南(卅四)----安国危身塑五公

(2011-12-26 08:36:22)

度假海南(卅四)----安国危身塑五公

 

古色古香的五公祠庭院内石板铺路,古木参天,楼阁高耸,亭台流韵,名花夹道,香气扑鼻,素有琼台胜景之称。

 

 

在五公祠周围的院落里,在花草树木之间,貌似不经意地竖立了五尊被贬到海岛来的五公石像,五公石雕栩栩如生,满面思绪。

 

 

李德裕(787-850),字文饶,唐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祖父李栖筠,德宗朝官至御史大夫,父李吉甫,宪宗朝两任宰相,曾极力赞助宪宗削藩。

 

 

李德裕少年虽聪敏过人,却无意科举,不屑与士子同流。不久以门荫入仕,补官校书郎,后累官至翰林学士、观察使、节度使、兵部尚书、宰相等职。

 

 

李德裕在执政期间,出色地发挥了中书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宦官的势力,使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唐王朝得到相对的稳定,中央集权取得进一步的巩固。

 

 

会昌六年,被宣宗贬黜为荆南节度使,大中二年再贬为潮州司户,大中三年李德裕自洛阳由水路南行,赶赴潮州,九月到达潮州不久,又接到被贬为崖州司户的命令。 

 

 

当李德裕谪贬崖州的消息传开,不少士人吟诗作赋,致有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的诗句,表现了士人对他的怀念之情。

 

 

大中四年正月,李德裕抵达崖州,开始过其终老南荒的流放生活。虽万里投荒,身处逆境,贫病交加,生活艰难,但仍关心着唐王朝的国运与安危。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的诗篇,反映了他虽身处南荒,但仍关心国运的安危和忧国忧民致死不变的决心。

 

 

  惜乎李德裕六十三岁时,死在了远离京都万里之外的流放之地海南。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邵武(今属福建)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他和赵鼎、李光、胡铨合称南宋四名臣

 

 

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绍兴二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他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宋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

 

 

因此,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左相),接着,又蓄意破坏李纲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纲辞职。李纲任宰相仅七十五天,就被驱逐出朝,不久贬鄂州(今湖北武昌),继又流放到海南岛的万安军(今儋县东南)。直到建炎三年(1129)底才获自由。

 

 

  建炎四年,李纲回到邵武居住。此后,于绍兴二年至绍兴三年,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后改湖南安抚使),又于绍兴五年至七年任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他虽然被排斥在外,但一直关心国事,一再上疏陈述政见,继续反对屈辱投降,支持岳飞抗金斗争。绍兴十年正月卒。卒赠少师,谥忠定。

 

   

 

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

 

 

赵鼎(1085-1147) 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宋高宗时的宰相。

四岁丧父,在母亲樊氏的教导下,通读经史百家之书。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曾任河南洛阳令、开封士曹等职。南渡后,累官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靖康二年任洛阳令时,适逢宋室南迁,赵鼎跟随南渡,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任右司谏时,向朝廷提出四十项抗金治国的政治主张,被采纳三十六项,在此期间他力主抗金,并亲征皆能决胜,金人非常害怕他。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他力促高宗亲总六师,临江决战,大败金兵于大仪镇,并力荐抗金英雄岳飞出任主帅,主持收复南宋军事重镇襄阳(今湖北襄樊),成为千古佳话。

 

 

宋绍兴八年(1138年)因力主抗金反对和议,遭到秦桧等人的打击、陷害与奸臣秦桧不和,被贬到海南岛吉阳军。

 

 

他途经雷州时,知州王惕仰慕赵鼎的抗金壮举,假肩以送,秦桧闻知,谪王惕全州。赵鼎在崖州寓宿裴闻义家给宋高宗的上表中,表达了他抗金救国的思想永远不改变:白首何归,帐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挚九死而不移。坚强的意志使秦桧感到胆寒:此老倔强犹者。

 

 

同时更加紧对赵鼎的逼害。赵鼎在吉阳深居简出,杜门谢访海南积荡水云飞,黎婺山高日上迟,千里孤光一樽酒,此情惟有故人知。广西帅将张宗元遣人持诗书和药石、酒、曲前往慰问,秦桧知后,马上把张调离广西。

 

 

由于秦桧变本加利的残酷迫害,赵鼎只能以死来表示抗争。绍兴十七年(1147年)八月,贫病交加的他托人到湘黔边境告诉他儿子赵汾说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遂绝食而死,临终前自书铭旌道: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表示他至死也不会忘记国家,不会忘记抗金救国。

 

 

赵鼎死后天下闻而悲之。爱国诗人陆游读到他的铭旌时大声疾呼:呜呼,不可谓伟乎赵鼎死后,葬于海南昌江县老城乡的苗山,第二年得旨归葬浙江石门,棺达琼州郡(今琼山)城时,时人江应辰作祭文曰:惟公两登上宰,皆值危难之时,一斥南荒,遂为生死之别。事之定于盖棺,恩特准予归骨

 

 

赵鼎死后十年,孝宗即位,因念及其于国有功,追封为丰国公,赠太傅,谥忠简。主要著作有《得全居士集》、《忠正德文集》等传世。

 

 

李光(1078--1157),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人。徽宗崇宁五年进士,官居县令、参知政事、资政学士等职,因极力反对秦桧而被贬海南。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李光任参知政事(副宰相),这时秦桧当宰相,因李光在朝野中有较高的威望,秦桧企图利用李光来维护他的统治地位。初时,李光看不清秦桧的狰狞面目,受其蒙蔽利用和欺骗。不久,当李光看到秦桧为达到与金人议和,撤除了淮南守备,夺去主战派诸将的兵权后,才知道秦桧的卖国投降行为,于是李光多次当着高宗的面无情的揭露秦桧弄权误国的罪行是欲壅蔽陛下的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并要求高宗处斩秦桧以谢国人。

 

 

但高宗一心想议和,不仅不采纳李光的建议,反和秦桧一唱一和,相互勾结,打击陷害李光,并把李光贬黜为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绍兴十一年(1141年)秦桧的同党万俟阴怀怨望的罪名诬告李光,同时祸连五十三家,李光家藏万卷书,在这次诬告中也尽被焚为灰烬,李光被再贬为建宁军节度副使,移藤州(今广西藤县)安置。绍兴十五年(1145年)奸臣杨愿又诬告李光作诗讽刺时政,纵横倾险,子弟宾客,往来吴越,诱人上书,动摇国是,又再次被贬琼州(今海南琼山)。

 

 

  绍兴十五年(1145年)底,李光从徐闻渡海,面对这片沧凉的荒岛和陪同自己一同南渡的儿子孟博,心中充满无限的凄凉和忿恨,于是由感而发,写下了《渡海诗》二首;三载藤江守药炉,身轻那复羡飞凫。琼山万里乘风便,始觉惊涛异坦途潮回齐唱发船歌,查渺风帆去若梭。可是胸中未豪壮,更来沧海看鲸波?抒发对秦桧横加迫害的不满。

   

   到达琼州时,李光住在金粟庵(今五公祠内)。他在《双泉亭》诗的小序中这样写道:予自甲子去,再贬琼山,寓居双泉,首尾六载。因此留下:曾是双泉旧主人的诗句,据说其子孟博就病死在金粟庵,李光为此作脱履尘寰委蜕蝉,其形渺渺驾非烟。丹台路杳无归日,白玉楼成不待年。宴坐我方依古佛,空行汝去作飞仙。恩深父子情难割,泪滴千行到九泉。的悼诗来哀悼痛失爱子。

 

   

 

在琼期间李光和被贬居琼的胡铨,过往甚为密切,经常赋诗唱和,讥讪朝政。后被奸臣吕愿中告发,于绍兴二下一年(1151年)被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州市)编管。李光从琼州移昌化军时,路经澄迈通潮驿时,曾书通潮阁横匾。到昌化军后,军守陈适对李光非常尊敬,并热情地接待了他。陈适把李光请到自己的私邸坚白堂书斋里居住,李光入居后,把坚白堂改名为无倦斋。据《宋史》记载他在这间无倦斋里无倦地论文考史,怡然自适,年愈八十,笔力雄健

 

 

这时期军城的亭台、楼阁几乎都有他的题匾、诗歌和楹联。不久,李光迁出无倦斋,在陈适私邸的北面建起了两间茅屋,并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野芳发而幽香,花木秀而繁阴之意,取名为秀香堂。他和当地的学子如王霄、杜介之、许康民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经常和他们一起饮酒吟诗唱和。

 

 

这时期他创作大量的诗、文,留下的有二百多首,诗、文的内容大多反映自己和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感情。《四库全书提要》曾这样评价他的诗是志谐音雅,婉丽多姿,大抵多托兴深长,不独清绝可爱。李光居琼十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其中不少是甚价值之作,为海南文化事业的发展留下了极其宝贵的遗产。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吉州庐陵芗城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因反对与金议和而被贬海南。

胡铨自幼以通达知名,宋靖康丙午年举乡试,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以汤、开听民而兴,桀、纣听天而亡应策,洋洋万言,赢得高宗的赞赏,但因其性刚直,以状元之屈居进士第五名,被授抚州军事判官。建炎三年因家父去世,守孝在家,未到任上。

 

 

适逢金军大举南侵,横渡长江,从湖北直取江西,隆裕太后南逃至赣州时,太守杨渊已弃城远逃,金军大举围攻赣州,隆裕皇太后等一干随从命系一线,此时胡铨挺身而出,火速招募乡勇义军与金军对虎赣江,誓死护城保驾击退金军,使隆裕皇太后转危为安,因保驾有功胡铨被擢升为承直郎兼吉州军事判官。

 

 

绍兴五年,(1135年)在兵部尚书吕祉的推荐下,胡铨升任枢密院编修官,掌管全国军事文件的编纂。绍兴八年,秦桧一揽朝政大权,为迎合高宗的偏安,派王伦出使金国议和,参知政事孙近也全力附会,因议和事成,金国以诏谕江南之名,将宋朝改称江南,视高宗为臣子,公然要高宗脱下皇袍,改穿臣服,跪拜在金使脚下接受金国的国书,俯首纳贡称臣。

 

 

时任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以大无畏的精神,向高宗上《戊午上高宗封事》疏(即斩桧书),直谏高宗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污夷狄,千百万赤子尽为左衽,朝廷宰执尽为陪臣,天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并大胆地揭露秦桧、王伦、孙近三人卖国求荣的面目,请高宗断三人头,竿之藁街。胡铨的《戊午上高宗封事》疏获得朝野的广泛支持,江苏进士吴师古把他的秦疏刻板传诵,一时临安城内洛阳纸贵,流布四方,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

 

 

金国熙宗以千金求疏,观读后大为震惊,连呼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但胡铨的一片赤诚之心却被秦桧视为洪水猛兽,他把胡铨的名字写在家中的墙上,必欲将之置于死地。因此秦桧以狂妄凶悖,鼓众劫持的罪名,将胡铨贬为昭州(今广西平乐县)编管,后迫于公论,改判监广州外仓。

 

 

绍兴十二年,因抗金英雄岳飞遭秦桧等人的暗杀,胡铨再向高宗上疏,二度请斩秦桧,再遭贬为新州(广东新兴县)编管。在新州胡铨目睹秦桧等人专权误国,残害忠良的行径,因而写下了〈好事近〉词一首:富贵本无心,何事矣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薛萝秋月。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因词中有豺狼当辙一句,又被秦桧以谤讪怨望之罪,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正月,再贬为吉阳军(今海南三亚市)编管。

 

 

绍兴十八年春,胡铨从徐闻渡海,在澄迈通潮阁登陆后,向贬所进发,经临高县时,县令谢渥盛情地接待了他,路过临高博顿村时,因天气酷热,在茂林中休息,见泉水从地下涌出,取之解渴,此后汲者不断。后业,博顿村人戴定实父子二人为了感激胡铨的功劳,请宗方澹庵井三字,刻石立碑以志纪念,郡守方世功亦作了记,后成为海南古迹之一。

 

 

  胡铨到达吉阳军,寓宿在赵鼎住过的裴闻义家,他亲身目睹了这位曾经同朝共事的宰相在流放时惨遭的迫害,也深为赵鼎抗金救国的精神所感动,因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哭赵鼎》诗:以身去国故求死,抗议犯颜公独难。阁下大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一丘孤冢留穷岛,千十高名屹泰山。天地办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他以高昂的激情歌颂了赵鼎敢于抗议犯颜的精神,充分肯定了他在收复中原的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指出他的精神同泰山一样千古长存。

 

   

 

胡铨在吉阳军八年的流放生活中,开始十分艰难, 身陷九渊,日与死迫。但随着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和与当地百姓黎民的友好交往,绝望心情为之一扫。在贬所他感受到因交通闭塞,给当地带来文化教育的落后,于是在寓所他招收当地的学子日以训传经书为事,黎苗闻之,遣子入学。为海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和当地的社会名流、士人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关系,陈迪功、靖江是当地镇压黎族的头目,胡铨在与他们交往中常教导他们要搞好民族团结,因此在胡铨的建议下,他们在城西南二里水池上筑亭,用唐代诗人杜甫净洗甲兵长不用之义,取亭名为洗兵亭。并书匾题诗,反对汉族统治者屠杀少数民族,主张让黎汉人民共同过上平安的生活。

 

 

绍兴二十六年秦桧死,胡铨被移居衡州,五月当离开吉阳军北返时,已是须发霜白的他回望曾经生活过的这片荒岛,悲感交集,他想起了比他早一年离琼北返的李光在临走时赠与他的一首诗,写下了《别琼州和李参政韵》:正月悔从前一念差?崖州前定复何嗟!万山行尽逢黎母,双井浑疑似若耶。行止非人十载梦,废兴有命一浮家。此行所得诚多矣,更愿从公泛此槎。诗里肯定了他过去反对秦桧,坚持抗金的观点是正确的,即使是遭到远贬也亳不反悔。诗人也总结了他在海南的行止非人的贬谪生活,感到苦中有甜。

 

 

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改年号隆兴,胡铨被召回朝任秘书少监,不久擢升为起居郎。乾道七年(1171年)年事已高的胡铨向孝宗求退回老家著书,孝宗恩准,在临行前,胡铨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劝告孝宗规恢远图,任贤除邪,理财训兵,矜寡恤孤,然后布告中外,必报国仇,必归陵寝,必复故疆

 

 

回家后著有《易》、《春秋》、《周礼》、《礼记》解等书献给孝宗,孝宗诏命藏于秘书省。淳熙七年(1180年)死于故乡,朝廷特赠通议大夫,谥忠简。主要著有《澹庵集》。

胡铨是一位博学的学者、诗人,他贬谪海南期间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为海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及人材培养,为加强黎、汉民族的团结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他为海南人民所怀念和敬仰。

 

 

 

茂林修竹中五尊屹立着的五公石雕像栩栩如生,正气豪放,令人肃然起敬。几副对联正气磅礴,体现了五公的高风亮节,表达了人们的缅怀景仰。

五公祠外,亭园花红柳绿,幽静阴凉,登上大楼纵眼观望,只见楼台亭阁互相辉映,茂林修竹,鸟语花香,树木蓊郁,流水潺潺,环境清雅,饶有幽趣,一派独具格调的南国风光。

  五公祠之所以称为海南第一楼,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建筑规模和所奉祀的五公他们高风亮节的品德在当时都堪称第一。

   

   

分享:

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南行1】海口名胜五公祠
观宋填词108 蔡东藩说南宋没有马上灭亡 多亏了这个诗人
脖子最硬的人,一生抗金,胡铨掷地有声:杀秦桧以谢天下
南宋四名臣
为何历史上唐宋朝名臣多贬于海南?
宋高宗资料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