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现兰陵

发  现  兰  陵

(2008-12-05 20:31:2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

                          一 寻 访 兰 陵

动笔创作长篇小说《仰止坊》之前,许多围绕《金瓶梅》作者丁惟宁的疑难问题,如:作者是一人,还是祖孙三代人?作品在哪里写成的?创作过程遇到了哪些艰难困惑?请人写序的经过,第一版是在哪里镌版的等等,先后获得解决。但有一个重要问题,即笑笑生的“籍贯”——兰陵,始终困绕迷茫。而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对于“丁说”是极大的理论缺憾,对于长篇的创作,也有着很大的困难。

于是,一连几年,在五莲、诸城一带踏勘探访。最后,在槲林峪(胡林村所在地)获得了令人欣喜的信息。在臧运河等文友的陪同下,与胡林村几位耆老座谈,得到了更加确凿的证据。王镐彦,鲍洪弟等几位古稀老人,都听说过胡林村所在地称“兰陵峪”。朝向西北的峪口,就称“兰陵口子”。王镐彦老人说得更具体:他颇有旧学功底的叔父生前多次说过,此地名叫“兰陵峪”。隐居胡林的清代诗人王沛恂,在诗集《匡山集》里也有记载。兰陵的迷团,至此终于廓清。

苍天不负有心人。不仅兰陵寻梦大有收获,对“笑笑生”为何以“兰陵”为籍贯,也有了确凿而明晰的索解。

当初,丁惟宁自诸城到九仙山寻找建设别墅的地址,首先来到兰陵峪。兰陵峪又名槲林峪,槲林村由此得名。深峪坐落在匡山西麓、九仙东麓的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幽谷里,夹岸奇峰嵯峨,苍松如海。幽谷尽头有一高峰,宛如一只仙人巨掌,直插晴空。仔细看去,又似长面巨人头戴瓦楞帽。巨人眉眼清晰,面对五莲山抿唇微笑,似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峪内清泉朗朗,山鸟声声,不啻天上宫阙,人间桃源。丁惟宁心下窃喜,久久逗留,不愿离去。顿时产生了在这里修建别墅的念头。接下来的几天,他参拜牟云寺,穿越仙凫谷,踏勘龙潭沟,登临黑牛场……处处景色如画,流连忘返。但都因山高路险,而举棋不定。最后来到万寿峰前停下了脚步。这里,东望峥嵘五朵莲花,西隈凌空白鹤玉楼,背倚插云高峰,远眺含黛远山,俯临茂林修竹,曲水横波。比之兰陵峪,及已经勘察过的许多地方,不仅风光幽独,视线开阔,而且更符合堪舆家的观点。就像明开和尚当年发现五朵峰一般,丁惟宁脱口而出:“吾愿在是矣”。于是,他遗憾地放弃了萦回心头许多天的兰陵峪,将别墅建在九仙山之阳的万寿峰下。

等到他为完成的书稿《金瓶梅》署名时,写下“笑笑生”之后,毫不犹豫地在前面书上“兰陵”二字。这是对遗憾的补偿,更寄托了对兰陵峪的偏爱。从此,与九仙别墅襟带相连的兰陵峪,就成了大才子、大作家的“籍贯”。

这些年,有关《金瓶梅》作者之争,声音明显低沉,但仍有人抓住丁惟宁不是兰陵人而喋喋不休。这也难怪。“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大诗人李白吟诵过的地方,流传千年,谁人不知?现在,我们不仅为笑笑生即丁惟宁找到了一系列创作第一奇书的根据,又找到了他的“籍贯”。因地域情结作怪,迟迟不肯服输的朋友们,还想“据理力争”吗?

“兰陵笑笑生”公案,理应划上句号了。

 

                      二  洗耳泉春色独占

大诗人、大才子苏东坡,才华超众,目光高远,他相中的地方自然是人间天上,幽雅无比。难怪丁惟宁准备在兰陵峪里建别墅,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籍贯。不是因为山前白鹤楼下更适宜于居住,他的别墅肯定会建在这里。

但是,他的五子丁耀亢的好朋友吕一奏,却相中了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吕一奏,字九初,号鸣韶。诸城人,万历进士,曾任直隶宁晋知县,户部督饷主事。因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愤而辞官。回到家乡,四处寻觅隐居的雅地。来到兰陵峪,为宜人的山光水色所倾倒。那常年流淌不歇的一股清泉,更使他情有独钟,不由停下了寻觅的脚步,索性将整条兰陵峪买下,苦心经营。古代隐士许由,听到尧请他出仕,便觉得污了耳朵,急忙到颖水上清洗一通。吕一奏以许由为楷模,为清泉取名“洗耳”。并于崇祯三年十月,亲笔题书“洗耳”两个六尺见方的大楷体字,镌刻到泉旁的石崖上,下署“主人吕一奏题”,以表达与污浊官场彻底决裂的心迹。吕一奏大概不曾想到,他的清高,为九仙山留下了一处闻名一方的胜迹。洗耳泉从此名闻遐迩,反将兰陵峪等其他胜迹掩盖。

吕一奏还在洗耳泉上方二百米处,建起一座别墅,可能因为地方狭窄,取名“芥子庵”,作为自己的隐居娱老之地。这里不仅奇峰矗天,清泉潺湲,还有幽洞隐藏其中。就在芥子庵上方一百余米的北崖上,绿树丛中隐约露出一座幽洞。洞口三角形,洞内呈不规则的正方形,较之九仙山的小洞天,五莲山的织女洞,宽敞明亮得多,一百号人足可从容坐下。端的是冬可御寒,夏可避暑的绝佳之地。清代诗人王枢有诗云:“谷口人家薜荔封,同来尘外访仙踪。洞门路绕巉崖蹬,石骨盘根涧底松。”这“谷口”,应为兰陵口子,洞门无疑就是这座幽洞。

不知是因为年老脚力不济惧于攀登,还是像传说的那样,因为有一个牛倌死在附近,从而失去了修整的兴趣?这个本应称作“吕公洞”的幽洞,既没有整修的痕迹,也没有主人吕一奏的题刻。既然这幽洞坐落在兰陵峪底,将其命名为“兰陵洞”再恰当不过。如在洞口摩崖刻字,既能提高幽洞的观赏性和文化品位,又能使兰陵峪有一个永久性的标志,从而大大增加笑笑生“籍贯”的知名度。

这应该是当务之急!

                      三  文人雅士向往的胜地

正如笔者在一首《再访兰陵峪》小诗中所写的:“兰陵不是等闲地,弥漫文气与云齐。”

从北宋到清代,兰陵峪一直是文人雅士竟相盘桓或者隐居的首选之地。仅笔者已经探明的,除了上面提到的苏东坡、丁惟宁、吕一奏,还有一批诗人雅士,成为兰陵峪或长久或短暂的主人或过客。

首当其冲的,是诗人王沛恂。

王沛恂,字汝如,号书岩。康熙举人,曾任兵部职方司主事,辽宁海城县知县。他的匡山别墅“石者居”,就在胡林村西北的小溪旁。他将隐居匡山期间所写的诗文,结集为《匡山集》。

他的侄子王柯也在这里隐居过。

英年早逝的诸城诗人王枢,视兰陵峪为“小匡庐”。不仅将诗集命名为《小匡庐集》,而且在兰陵峪建有别墅。“……古洞苍藤悬日月,桃花流水历春秋。松阴掩映全遮屋,山色周遭尽入楼。更向卧仙石上望,晚烟一带夕阳收。”有着如此佳绝的隐居地,难怪他要与隐居辋川的唐代大诗人王维相比拟了。这首诗还透露出另一个信息:兰陵峪里还有一处名胜——卧仙石。

诸城柴沟(现属高密市)诗人,也是著名的碑拓家和旅游家张子石,任侠好游,“水无不停之棹,杖无不陟之山”。四海游倦,名山归来,同样选择兰陵峪作为娱老之地。

诸城贡生,官鱼台县训导的诗人张雯,“槐阴堂诗集”是他的诗歌结集。他在《送邱子石归隐匡山》诗中,对兰陵峪极尽讴歌之能事。心向往之,希望来此“陶然一醉”。如果愿望实现了,他的别墅,很可能就叫“陶然居”。

官福建汀州知府的清代诸城诗人王相,写过一首《匡山》:“匡山连秀谷,偕客共寻蹊。竹翠招人入,松幽引径迷。瀑泉春涧响,怪石矗云齐。愿卜此岩老,狂歌信杖藜。”诗人同样被兰陵峪的美境陶醉了,不由发出在此隐居的呼喊:“愿卜此岩老”!

匡山(也即兰陵峪)对文人雅士的巨大吸引力,由此可见一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诸城布衣诗人王乘箓。乘箓字钟仙,穷困潦倒,终生未仕。他是丁耀亢的挚友,两人频频往还,友谊非同一般。我在《仰止坊》中,对这位明代著名诗人进行了粗线条的勾勒,由于主题的限制,惜乎着墨不多。从他《忆家》、《漫兴》、《山斋夜雨》等诗作中均透露出,他虽是九仙山阴的王家大村人,也在山中隐居过。当时,诗人张侗尚未在卧象山建别墅,王钟仙的滞留地,什九也是在既有东坡的流杯亭,又有洗耳名泉的兰陵峪里。

说起张侗,人所公知,他在九仙山毛家河建有“我村”别墅。他的《山居杂咏》透露出,他不仅常常往来于兰陵峪王沛恂的“石者居”,而且“予且往而家矣”——他也在兰陵峪居住过。

由上面极不全面的叙述可知,自北宋至清代,漫长的九百年间,不知有多少诗人墨客,不仅向往、留恋、讴歌过兰陵峪,并且在这里或长或短的隐居过。他们之所以对兰陵一往情深,趋之若鹜,唯一的原因,无非是悦性的山色和醉人的清泉。就这一点来说,兰陵峪的昔日风光可谓盛极一时,其文化积淀之厚,恐怕除了庐山泰岱之外,没有那一座名山可以与之比肩。

惜乎,进入民国以来,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即使有文人雅士光顾过兰陵峪,也是匆匆的过客。共和国建立以后,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成了罪孽的同义语。人们视文化雅事如洪水猛兽,躲之犹恐不及,且不说没有一个人有来兰陵峪隐居的物质条件,就是有,“脱胎换骨“尚且来不及,再来这里充雅士,无异于自找麻烦!

可怜千载风流的名泉幽谷,除了留下两个“洗耳”大字任凭风雨吹打、牧童樵子痴痴地凝视疑问,兰陵峪几乎被天下人完全遗忘!

                     四  兰陵峪在呼唤

随着旅游大潮的兴起,五莲九仙两山的开发日新月异。寂寞千载的兰陵峪,至今仍然寂寞地伴着春风秋雨,日落月升,回味着往昔的峥嵘,咀嚼着今朝的寂寞与苦涩。

五天前,我再次踏访兰陵峪。仔细观察,深入农户调查,沿着谷底直达幽壑尽头。两岸奇峰异岫再次使我陶醉。喘吁吁来到“兰陵洞”口的清泉边,俯身掬水,连连痛饮。蓦地,耳畔回响起清晰的呼喊:给兰陵峪一点关注吧!

是的,再不关注如此富含文化底蕴的兰陵峪,就像拆了山亭垒鸡窝,拿善本书卷烟抽,用古瓷喂小鸡,让大学者们去扫马路一样,不止是无知,简直是暴殄天物!用无钱或者忙碌是不能推搪的。

坐在“兰陵洞”口,我不由浮想联翩。仿佛看到:洗耳泉石亭翼然,芥子庵当风披云,壁上镌刻着吕一奏的诗作;“石者居”焕然一新,傍竹临溪;张侗、王乘箓等人的故居,各在原址拔地而起;“兰陵洞”三个鲜红的大字,高踞洞口,灼然入目,里面宽敞整洁,石桌石凳虚位待客……

那时节,兰陵峪将是何等气派,何等滞留游人的脚步?作为一个文化景区,独领风骚。比之别处,更有着令人咀嚼不尽的历史文化底韵……

正在浮想联翩,一阵急雨劈头打来,我不由打了一个激灵。急忙扶杖下山,一面在心里叨念,但愿这不是一个白日梦,而是不久将来的现实。

2006,6,16。兰陵峪归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清时期,诸城文化名人在九仙山的别墅名号
惠山“三峰”名 为啥不见“惠”
福建有座小黄山,低调绝美,去的人却不多
如果王维的诗只让我选读一首,那么大概就是这一首
清代傅山《云陶洞行书长联》(吕祖)
山东诗人||【野桃花】◆王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