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山水画评之二

历代山水画评之二

(2010-09-15 10:48:36)
标签:

文化

历代山水画评之二
2010-09-15 09:44

在北方荆关李范发展的同时,南方的董源巨然等在发展着另一种风格的山水画,他们几乎全面继承了王维的画风,低平的山丘,和缓的线条,水墨点簇树叶,渲染山石皱折,但用长短不等干湿并用的墨线条勾画山体纹理比王维要明显些,董源的《龙宿骄民图》《寒林重汀图》代表了这一风格,此种画法较关李范的画法要随意一些,笔法也显得略粗一些,这种画法因不用怎么精细描画,所以成为以后写意画的方向。

 

五代 董源《龙宿骄民图》

 

巨然是董源的弟子,其笔墨方法尤其是干湿长短条线皱即披麻皱和爱在山头画矶石很象其师,但景物的造型把握能力较逊色,山体多作多层造型但显零乱,破坏了画面的协调感,其代表作有《秋山问道图》等。

 

五代 巨然《秋山问道图》

 

北宋因荆关李范的强大影响力,所以摹仿成风,有独立风格的画家不多,但有几位摹古也算摹得极有水准,不能不提。主要有以摹李成的郭熙、王诜,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窠石平远图》《丛林图》山石怪诞,造型奇特,颇有仙境古意,其树其景尚有李成那种古朴之味,且构图协调,笔墨也精到。

 

北宋 郭熙《早春图》

 

北宋 郭熙《丛林图》

 

王诜的画与郭相近,但略差一些,树的画法也不同,如《渔村小雪图》。

 

北宋 王诜《渔村小雪图》。

 

除摹近代的李成范宽外,还有摹更古的,直追唐二李的青绿山水,其中有名的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该画为大青绿长卷,取呎尺有千里之趣的深远构图方式,气势宏伟大气滂博,细看崇山峻岭,重重叠叠,用墨勾线,再用线简单勾皱山体纹理走势,然后用重色渲染,看上去挺滋润,是传世名画之一。

其实在这之前,巳有佚名画家作了一幅《江山秋色图》长卷,其画也是全境山水,气魄非凡,山重水复,千崖竞秀,山势造势千恣百态,和谐统一,笔墨细致,层次分明,不愧为一幅精品力作,可惜不知为谁的手笔。

 

北宋 佚名《江山秋色图》

 

北宋还有一幅长卷世人皆知,就是《清明上河图》,此画为张择端所作,它即不象典型的山水画,也不象典型的人物画,而是一幅融山水人物为一体的风情画,此画的特色路人皆知,无须赘述,也可算宋时在复古风下的一种创新吧。

 

要说创新,当数米芾、米友仁父子,在复古风下米点云山可谓独树一帜,鹤立鸡群。不过这种画法太过简单,用笔一抹,抹出几个山头,然后横笔几点,即成云山,故人戏称米癲之画,半时之功耳,不值一学,所以虽是创新却成不了气候。这也说明,创新也不能以搞怪猎奇为能事,只能博一笑为欢,是没出路的。

 

北宋 米友仁<潚湘图>

 

南宋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改变北宋只摹古,无特色的状况,创立了南宋水墨刚劲的南宋院体画风。这四人中,李唐是创始人,但其代表作《万堑松风图》主景还保留有五代宋初雄伟壮丽,笔法细腻的特色,而两侧的配景山型则是直立如刀刃一般,成为以后马远发展刚劲水墨的样板。

 

南宋 李唐《万堑松风图》

 

之后的《清溪渔隐图》《山水图》就显露出了刚劲的特色,粗直转折的线条,横笔扫出的大块斧劈皱显出刚猛的风格,

 

南宋 李唐《山水图》

 

这种风格后被马远、夏圭发揮到极致,形成风格独特的南宋画风,如马远的《踏歌图》夏圭的《溪山清远图》,皆是直折粗硬的线条,横笔扫出的块墨无不显现出狂放的风格,受此影响,梁楷、法常的人物画也都成了这个粗旷模样。

 

南宋 马远《踏歌图》

 

南宋 夏圭《溪山清远图》

 

这种焕然一新的画风仔细分析,其实可在古代二李的画中找到原型,只是李刘马夏将其完善了发展了,用大斧劈皱代替了二李的空勾无皱,用水墨代替了青绿,这种狂放的风格虽被列为另类,不入国画正宗,但一直不乏追随者,大凡性格比较狂放的人如明唐伯虎、清八大山人及近现代的黄宾鸿、傅抱石、李可染、齐白石、徐悲鸿等一大批画家皆受其影响。

 

 

 

 

 

 

 

历代山水画评之二

(2010-09-15 10:48:36)
标签:

文化

历代山水画评之二
2010-09-15 09:44

在北方荆关李范发展的同时,南方的董源巨然等在发展着另一种风格的山水画,他们几乎全面继承了王维的画风,低平的山丘,和缓的线条,水墨点簇树叶,渲染山石皱折,但用长短不等干湿并用的墨线条勾画山体纹理比王维要明显些,董源的《龙宿骄民图》《寒林重汀图》代表了这一风格,此种画法较关李范的画法要随意一些,笔法也显得略粗一些,这种画法因不用怎么精细描画,所以成为以后写意画的方向。

 

五代 董源《龙宿骄民图》

 

巨然是董源的弟子,其笔墨方法尤其是干湿长短条线皱即披麻皱和爱在山头画矶石很象其师,但景物的造型把握能力较逊色,山体多作多层造型但显零乱,破坏了画面的协调感,其代表作有《秋山问道图》等。

 

五代 巨然《秋山问道图》

 

北宋因荆关李范的强大影响力,所以摹仿成风,有独立风格的画家不多,但有几位摹古也算摹得极有水准,不能不提。主要有以摹李成的郭熙、王诜,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窠石平远图》《丛林图》山石怪诞,造型奇特,颇有仙境古意,其树其景尚有李成那种古朴之味,且构图协调,笔墨也精到。

 

北宋 郭熙《早春图》

 

北宋 郭熙《丛林图》

 

王诜的画与郭相近,但略差一些,树的画法也不同,如《渔村小雪图》。

 

北宋 王诜《渔村小雪图》。

 

除摹近代的李成范宽外,还有摹更古的,直追唐二李的青绿山水,其中有名的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该画为大青绿长卷,取呎尺有千里之趣的深远构图方式,气势宏伟大气滂博,细看崇山峻岭,重重叠叠,用墨勾线,再用线简单勾皱山体纹理走势,然后用重色渲染,看上去挺滋润,是传世名画之一。

其实在这之前,巳有佚名画家作了一幅《江山秋色图》长卷,其画也是全境山水,气魄非凡,山重水复,千崖竞秀,山势造势千恣百态,和谐统一,笔墨细致,层次分明,不愧为一幅精品力作,可惜不知为谁的手笔。

 

北宋 佚名《江山秋色图》

 

北宋还有一幅长卷世人皆知,就是《清明上河图》,此画为张择端所作,它即不象典型的山水画,也不象典型的人物画,而是一幅融山水人物为一体的风情画,此画的特色路人皆知,无须赘述,也可算宋时在复古风下的一种创新吧。

 

要说创新,当数米芾、米友仁父子,在复古风下米点云山可谓独树一帜,鹤立鸡群。不过这种画法太过简单,用笔一抹,抹出几个山头,然后横笔几点,即成云山,故人戏称米癲之画,半时之功耳,不值一学,所以虽是创新却成不了气候。这也说明,创新也不能以搞怪猎奇为能事,只能博一笑为欢,是没出路的。

 

北宋 米友仁<潚湘图>

 

南宋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改变北宋只摹古,无特色的状况,创立了南宋水墨刚劲的南宋院体画风。这四人中,李唐是创始人,但其代表作《万堑松风图》主景还保留有五代宋初雄伟壮丽,笔法细腻的特色,而两侧的配景山型则是直立如刀刃一般,成为以后马远发展刚劲水墨的样板。

 

南宋 李唐《万堑松风图》

 

之后的《清溪渔隐图》《山水图》就显露出了刚劲的特色,粗直转折的线条,横笔扫出的大块斧劈皱显出刚猛的风格,

 

南宋 李唐《山水图》

 

这种风格后被马远、夏圭发揮到极致,形成风格独特的南宋画风,如马远的《踏歌图》夏圭的《溪山清远图》,皆是直折粗硬的线条,横笔扫出的块墨无不显现出狂放的风格,受此影响,梁楷、法常的人物画也都成了这个粗旷模样。

 

南宋 马远《踏歌图》

 

南宋 夏圭《溪山清远图》

 

这种焕然一新的画风仔细分析,其实可在古代二李的画中找到原型,只是李刘马夏将其完善了发展了,用大斧劈皱代替了二李的空勾无皱,用水墨代替了青绿,这种狂放的风格虽被列为另类,不入国画正宗,但一直不乏追随者,大凡性格比较狂放的人如明唐伯虎、清八大山人及近现代的黄宾鸿、傅抱石、李可染、齐白石、徐悲鸿等一大批画家皆受其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夏圭《松溪泛月图》(高清)
读书笔记:古画真伪之辨,“南北宗”论和“文人画”
中国画史上的南宋四大家
历史上那些著名画派3:承上启下看浙派
画坛南宋四大家掠影
高山耹听,北宋和南宋山水画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