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雪芹留下的《红楼梦》是不是残书?(二)

曹雪芹留下的《红楼梦》是不是残书?(二)

(2008-05-09 15:27:18)

   

 

   许多年来,红学家们从来没有通过对《红楼梦》的结构入手分析它的“失稿”之谜,而是通过不可靠,不堪一击的脂批来“论断”名著,试想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文学作品的结构,从来就不只是一个技巧问题,而是作家的思想认识与艺术修养的综合反映。结构也并不是一个不必过多费神讨论的小节目,相反它却是伟大作家的整体构思和艺术表现。不懂结构,就不能对作者的文心匠意有较好的理解。《红楼梦》的结构与其他小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摒弃了过去那种“花开两头,各表一枝”的单向推进方式,而采取了多层次向前推进的“织锦”式结构,还有“层层结网式”、“波纹回互式”、“多线并行式”、“三维空间立体结构式”等说法,这些我都表示赞同,因为这和人们平时做梦有类似之处,梦是多头绪的,《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也是多头绪的。

  《红楼梦》开头就是一段神话传说,这给故事发展染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给人以朦朦胧胧的感觉,这就是人进入梦乡的那一刹那,此乃梦起。在结构上就明显表现出故事的发展是以梦的形势发展前进的。

   《红楼梦》虽说是以梦的形势发展故事情节,以梦醒作为结局,但它并不是残书,书中的人物在前八十回都有了“梦幻”的结局。

   本来,在小说一开始就将主要人物的命运授意给读者,这与小说的创作是忌讳的,因为这样便没有了通常所说的悬念,减弱了人们阅读的兴趣,但曹雪芹再此所作的处理,却没有存在这样的弊病,这是因为无论是画面还是词曲,他们都仅仅是一种暗示。给人们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美感。因为,它非但不会减弱读者阅读的兴趣。相反会引起读者探求其隐寓和奥秘的激情,这就是“梦式结尾”的诱惑力所在。

   梦的特点是恍惚和朦胧,而采用梦式结尾法的特点就是隐含。用倒叙的手段隐讳的诗词来描写,充分体现了前后照应;从这些不同的地方就可以预测将来的情况。总起归一,就是通常所说的结尾,梦是散的、零碎的那么采用梦式结尾,其个人、家道的起落也应该是散在书中的各个地方。这才是梦式结尾法真正的特点之所在。那么曹雪芹又是怎样来运用这一特点呢? 

   《红楼梦〉第一回着重写了甄士隐一家的荣枯和甄士隐入道的结局,甄士隐家原为一乡宦家,被本地推为望族。但不幸被一场大火烧成瓦砾场,甄士隐本人也因贫病交加渐渐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最终遁入空门。曹雪芹为什么开头就写他呢?甄士隐是“真事隐”。所以,我们必须透过“假语”的迷雾把握其深广的思想内容。找前伏后,甄士隐一家一段小荣枯至此结住,所谓“真不去假焉来也”,这就告诉我们小说是以当地望族甄士隐家的“小枯荣”,引出天下望族贾家的“大枯荣”,所以说甄士隐一家极其本人的遭遇正是贾府和贾宝玉日后命运的一个缩影和暗示。也就是说贾府和贾宝玉的结局散落在第一回中。这一例还充分体现了梦式结尾法的另一特点——隐讳的倒叙。因为这些暗示太过于朦胧,手法太过于独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全书中有个串线式的人物,她就是甄士隐的独生女英莲。第四回“薄命女偏遇薄命郎”,作者一开始就补叙了金陵一霸薛蟠打死冯渊抢走英莲的情结,揭开了全书艺术序幕。至曹氏八十回又是“美香菱屈受贪夫棒”这不能说是艺术的巧合,应该是曹雪芹的用意所在,始是香菱,末是也香菱,这又充分体现了梦式结尾法的前后照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雪芹为何要在《红楼梦》中设计甄府、甄宝玉(4)
《红楼梦》真正结局要比高鹗所写精彩万倍,贾家本是甄家的镜影
贾雨村的结局
《红楼梦》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薛宝钗最后嫁给又老又丑的贾雨村,是为了钱,你看贾雨村说了啥
几十万红学家,为什么很难续写红楼梦后几十回?史学家:一个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