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学史论著研究(九)

红学史论著研究(九)

(2008-04-11 10:23:01)

 
 

   《红楼梦》早在1793年就走出了国门,“红学”从此在国外生根发展,虽不敢称“硕果累累”,至少也是“绿树成荫子满枝了”。由于民族间文化传统、精神结构、历史背景等等差异,各国人士对《红楼梦》的认识、理解也不尽相同。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红学在国外的发展。

    第一:姜其煌的《欧美红学》

   2005年,大象出版社出版了姜其煌先生的《欧美红学》。这是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研究欧美红学的专著。作者对英、法、德、意、俄等国家的红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可谓巨细无遗,其著作的文献价值非同一般。

   《欧美红学》梳理了“红学”在欧美的发展,整理、研究了《红楼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后的状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此著作并非纯碎的学术史,作者主要用“比较”的方法,从《红楼梦》的主题内容、社会意义、艺术技巧、语言等方面,把欧美“红学”与中国“红学”作了对比。力求为读者勾勒出一副西方的“红学”怎么随着中国“红学”研论的变化而变化的图景。

   在广泛地考察了欧美红学之后,作者得出了一个结论——《红楼梦》在欧美文化界受到的待遇并不高。“不高”的原因并非出于《红楼梦》自身,而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不可互溶性”所致。文化与文化间的交流有着很强的规律性,其“规律”主要体现在“流向”上,一般情况下,文化水平高的一方会影响文化水平低的一方。文化水平低的一方则比较容易成为接受者。当国势衰弱,文化停滞,科学落后时,往往在交流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失去对外来文化选择的主动权,成为完全被动的接受者。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往往是施与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代中期。进入近代,中国科技领域在国际出于落后状态,这时文化的“流向”就改变了方向,从西方源源不断流入国境。此时的“思想”就受到西方文化的牵制。所以在西方人眼中他们的“文化”是绝对先进的,也只有他们的文艺作品才能堪称一流。由于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以至象《红楼梦》这样的作品在西方人眼中也不过如此而已。

   在《欧美红学》一书中,作者还收录了9篇欧美红学家所写的文章或摘要。目的是为了让国内的读者了解一下欧美学者对《红楼梦》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由知之较多到有了一定理解的漫长历史过程。

   第二:孙玉明的《日本红学史稿》

   2006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孙玉明先生的《日本红学史稿》。这也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红学史的专著。

   此著作以时间为序,将日本红学的历史按照实际情况划分为五个大的时段——1793年到1892年;1894年到1938年;1939年到1955年;1956年到1978年;1979年到2000年。然后再概括叙述《红楼梦》在几个时段中的流传、翻译、影响与研究情况。

   作者以“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手法为读者展示了一部“日本红学史”的总体框架。《日本红学史稿》的撰写有四个特点:

   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不同角度,具体阐述每一个阶段的“红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发展的概况与特点,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下一阶段“红学”所产生的影响。

   ②将“日本红学”的研究放置于“世界汉学”研究的大背景下,把握时代脉搏,探讨“日本红学”的新面貌及其特色,详细论证在特定的学术转型期,“日本红学”的独特性与共通性,以及新、旧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③与中国红学发展的历史相联系,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比,探讨二者之间的异同及相互影响。

   ④以具体论著为例,就其中所涉及到的有关问题,联系中国红学界的各种观点,分析评论日本学者对于《红楼梦》的研究特色。这其中包括观点、视角、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等,并比较分析日本学者与中国学者论著的异同及其特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赵建忠:红学史模式转型与建构的学术意义(红学流派批评史论的新建构之三)
千般阅读千般好
寂寞高阳
红学索隐派
《红楼迷踪》序:踪归何处?
日本红学:细说《红楼梦》经典,谁解其中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