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克纳的创作观
    作家的使命
                                 -------从福克纳的创作观探查文学的教化价值


“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只能有颠簸不破的真理和心头的真话,不能有恐惧或其他任何东西…….没有爱,没有荣誉,怜悯,自尊,同情和牺牲等古老的普遍真理写出来的故事必定失败,必然朝生暮死。”这是美国现代作家威廉.福克纳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发表的演说词。初看到这些话,或许你会认为这不过是作家自我美化的冠冕堂皇之词。起初我也这么认为。我们从小就读了很多书却很少会从写书的人的角度去思考:作为作家到底该做些什么。于是我开始探索福克纳以及二十世纪一些中国作家的文学之路,我认为有两点是一个作家应首先考虑的。
  
首先,作家的作品必须“化大众”,即具有教化作用。创作明显受到福克纳影响的中国作家莫言认为,“饥饿和痛苦是我创作的财富“, 最初他仅把写作当做改善生活的一种手段。然而受制于当时极度封闭的文化环境,他仍感到痛苦,感叹“精神上的痛苦其程度并不亚于饥饿,表现这种精神上的痛苦同样是一个作家神圣的职责。“作家应该关注的,始终都是人的命运和遭际,以及在动荡的社会中人类感情的变异和人类理性的迷失。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作家书写的是自己的苦闷,但即便是一己的苦闷,也是社会的产物,也是社会苦闷的组成部分。只要是传达了真情实感的作品就具有了相当的感染力,就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读者仿佛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被心里燃烧着的感激和情热所动。他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从而能继续前行。正如福克纳在演说词的结尾所说,“诗人的声音不只是人类的记录,他还能成为帮助人类持久生存并走向胜利的支柱和栋梁。”
  
其次,作品的表达技巧(包括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等)也很值得作家去咀嚼和考究。先不论作品是否以教化为目的,一篇文章如果大部分读者读了两三行就读不下去了,即使它的文学价值再高,也是徒劳。人们阅读文学作品大抵为了愉悦,并从中吸取养分。因此,作家必须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使其充分满足人们的欣赏和审美的需要。尽管电影作为更”先进”的艺术表达方式,似乎更能浸入境界。但我愿意把它当做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慰藉。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在给人慰藉的同时更能催人前行,因为文字是直抵灵魂的东西。

对福克纳而言,写作不仅以飨读者,而且赋予他生活的的目的(”第二天早上起来有事做”)和希望(“相信它是实实在在的工作”). 写作成为使他从病态和恐惧中解脱出来的生活必须。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的使命也是作家的宿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聊诺奖文学17——他的笔下写尽恶,他的心中充满了善
《了不起的散文们》有啥了不起?
译言
《思索没有目的》帕尔·拉格克维斯特(Par Fabian Lagerkvist)
每日听一本书《喧哗与骚动》美国作家福克纳的经典作品
《享受痛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