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鸿雁考——古代尺牍用纸一窥

本文节选自《爱尚美术》“物语”栏目,

节选1915字,全文共计4034字。

阅读全文,请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纸质杂志。

王羲之 《快雪时晴贴》(局部)

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古人曾用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后来人们又将文字书写于薄而小的木片上,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图二 王羲之 《兰亭集序》

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快雪时晴帖》(图一)是王羲之寄给朋友的书信。晋尚清言,虽片言只字亦清澈喜人。正文共4行,28字。约一千三百年前,他是这样写给朋友的: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虽然时隔千年我们仍可以揣度出大意——王羲之拜上:快雪过后天气放晴,景色佳妙。想必你也安好。事情没有结果,心里郁结,不详说。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启。

从古至今,人们习惯通过书信来解心中未尽之意。李义山有“青鸟殷勤为探看”的诗句,这最早可以追溯到《山海经·大荒西经》的记述:“有西王母之山……有三青鸟”——这青鸟就是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后人注释曰:“皆西王母所使也。” 时至今日,我们通常用“书信”作为统称一言概之,但在古代,“书”“信”其实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现代汉语中所说的“书信”在古代通称为“书”,比如《左传》中的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亦是如此。而现代汉语中的“书”则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

图三 -1 唐人写经

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古人曾用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后来人们又将文字书写于薄而小的木片上,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古时亦有鱼传尺素的传说,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相较于简牍,绢帛材质珍贵,便于携带。相传前人以绢帛写信,然后装入鲤鱼腹内传给对方。乐府诗即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人循此古风,通常把书信结成双鲤形状投寄,书信也有了“鱼素”“鱼书”的别称,并有了“鱼传尺素”的典故。

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一种称为“双鱼”,如宋人《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另一种称为“双鲤”,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诗:“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韩愈《寄卢仝》诗中也有“更遣长须致双鲤”的诗句。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中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有的直接说成“鱼书”,唐代诗人韦杲《忆玉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如秦。”因为常用鲤鱼代替书信,汉乐府诗中有“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书。”

除此之外,《汉书·苏武传》言:“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引出现在仍旧常用的典故——鸿雁。“鸿”是雁的一种,也是其中体型最大的。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杜甫《天末怀李白》中有句著名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读之令人唏嘘。大概是鸿雁这种季鸟往返有期,飞行时又能组成字形,才有了鸿雁传书的联想。清代画侍女的名家费丹旭有一张《昭君出塞》,画昭君离乡已远,虽有鸿雁家国之思也难表万一。

图三 -2 显微镜下的唐人写经用纸

八行书也是信札的代称。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后汉书·窦章传》李贤注引马融《与窦章书》:“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温庭筠词曰:“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书信的上述别称大都和古代写信用的材料有关,随着书写材料的变化,书信的形式也在不停变迁。平素读字帖时尤其喜欢看书家的尺牍书简。比起长篇累牍的传记,书信或许能接近一种当时的情景。现在我们看到的《快雪时晴帖》,已是唐人的双钩填墨摹本。古人为了保存书法的原迹,采用“摹”的方法而制作了极其忠实的“副本”。这种方法从六朝到隋唐均颇为流行,皇宫中亦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著名书作的模写。唐太宗笃尚王字,曾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赵模、汤普彻、诸葛贞、薛稷等能书者和内廷拓书手摹王书,赐给皇太子、诸王及近臣。

有“天下第一行书”美名的《兰亭集序》的用纸,刘义庆在《世说新语》说:“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纸似革而修也”,清晰地说明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用的是一种叫做“蚕茧纸”的纸张。当然这种“蚕茧纸”并非蚕丝所造,而是一种楮纸,特征是写字后墨透纸背、光滑爽利。现在已很难见到晋代楮纸,但宋代米芾的不少尺牍是写在宋制楮纸上的,经过时间洗礼,纸色也变得浅黄,颇类似茧丝外观。这种纸纸质薄而正面光滑,纤维交织均匀,抗虫蛀寿命长,实为纸中上品。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书信原作的用纸虽已不可考了,但这件唐摹本使用的是一种硬黄纸。唐人写经也大多数是用黄檗染成的黄色纸本(图三-1,图三-2)。赵希鸽在《洞天清录集》说道:“硬黄纸唐人用以书经,染以黄基,取其辟以其流加浆,泽劳而滑,故善书者,多取以作字”。明代唐寅《六如居士画谱》也说:“王思善云:‘唐有硬黄纸,唐人以黄檗染之,取其辟蠹,其质如浆,光泽莹滑’。”

责任编辑:卢晓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尺素(书信别名)
祁小春︱魏晋尺牍中的“短笺”与“长疏”
当代书家| 寇克让:古帖署用吉语、成语
魏晋尺牍首行字迹偏大原因考
“尺牍”的由来:书信为什么被称为尺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