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妙用三种声响——范仲淹《渔家傲》

妙用三种声响

解析范仲淹《渔家傲》

陈可抒/文

陈可抒:今天是系列讲座的第十一讲,范仲淹《渔家傲》: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昨天讲了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晏殊,今天来介绍范仲淹和他的“边塞词”。

一,未能开宗立派

范仲淹是大家比较熟知的文学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过,在诗和词这两方面,他都算不上有很高的建树。水平肯定是比较高,但还没到独树一帜的境地。

宋初诗歌有三大流派,尊奉白居易的白体,尊奉李商隐的西昆体,尊奉贾岛姚合的晚唐体,都很成气候,范仲淹的诗歌固然也不错,不过,还是没能从这个重围中杀将出来。

范仲淹的诗歌还是很有气魄的,“白虹下涧饮,寒剑倚天立”,“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云开瀑影千门挂,雨过松黄十里铺”,好句子总是不缺,但整体上总是差点意思。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国古代历来重视文官,像司马光、寇准、宗泽这些人,仔细翻翻,总能找到一些佳作。

不过,文学就是如此,不能够在当时的环境下写出自己独到的风格,就注定无法跻身一流选手之列。

而对于词,也是如此,上一讲我们讲到了,北宋初期三家,晏殊、张先、柳永,只有晏殊真正达到了开宗立派的位置。范仲淹在晏殊的光芒笼罩下,确实也没能形成一股可以匹敌的力量。

范仲淹,其实比晏殊还大两岁,但因为受到了晏殊的提携,所以对晏殊以师长来对待。

而——顺便说下——柳永呢,比范仲淹还大几岁,但因为自己的父亲柳宜和范仲淹是好友,所以又比范仲淹降了一辈。

那么,明明比晏殊还要大几岁,柳永却足足低了两辈,也是比较悲催了。

范仲淹的词作,今天只流传下来五首,倒也经常入选各种诗集。

像我们今天要讲的《渔家傲》,就频频被人提起。毕竟,这也是北宋初年少有的不那么莺莺燕燕的作品。

而这首词的艺术水准究竟如何呢?我们接下来就详细地解读下。

二,诗词解读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这首词: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这个“异”字,用得很妙,既有原义“不同”的意思,又有新鲜、别样、异域之感的隐含义。

唐人倒是早也用过这个词,比如皇甫冉就写,“转念关山长,行看风景异”,不过,范仲淹专门以此来写“塞下秋来”,读上去还是很能显示出别样情绪的。

“衡阳雁去”,相传大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

“四面边声连角起”,这句话需要注意了:边声,即是边地之声,一般也可指羌管、胡笳、画角等等这些具有边塞风格的乐器的声音——不过,后面又有了个“连角起”,角便是画角,难道是重复了吗?

不是的,概因为“边声”包含的内容很广,所有具有边地特色的声音都可以称为边声,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此处的边声应当指边塞处的风声、沙声、树叶声甚至人声等环境之声。

画角就是那种吹出来很低沉、很像是“哞”的一声的乐器,常用来报警戒严。

这句话的意思是,随着画角的声音响起,四面的边声也随之喧闹开了。

“千嶂里”,嶂就是又高又险的山,“长烟落日孤城闭”。这是一个从很远处看孤城的视角。

整个上阙的逻辑关系是:塞下秋来—>雁去无留意—>角声起—>边声随之而起—>长烟落日千嶂之中,孤城紧闭。

长烟落日,也是化用了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过,这里的重点是一个“闭”字。

全世界已入秋日,雁去也无留意,角声又响起,又已是日暮,孤城又有何法可想?只得紧紧闭上。整个这一段的气氛渲染得非常好,层层推进,到了最后,孤城闭,也俨然是对外的通路已经闭上了:又过了一天,今天是没什么指望了,晚上,唉,忍着吧。

这就引出了下阙。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泛指边境。喝酒想家,仗还没打完,又无法回去。

“羌管悠悠霜满地”,注意这里面出现了第三种声音,羌管。

羌管是相对比较悠扬的,能够吹出心曲的乐器,更能够勾起人的心事。前面的角声,就似一声宣告,边声,就像是整个环境被动的惯性的回应,而此处的羌管,则是个人的心曲小调,吹出了心事悠悠。

这首词里面,这三种声音的运用,非常讲究,很合适。

最后的“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就是羌管悠悠的内容了。

北宋初期,西北方在和西夏对峙,当时范仲淹和韩琦就在前线,商定出“屯田久守”的策略,巩固西北边防,试图以牵制为主。

所以,北宋初年应该是一个朝代最朝气蓬勃的时候,可这首边塞词却写得老态龙钟,将军白发、征夫泪,就像是久经战患似的。

这种感觉,在盛唐时是绝对看不到的。

我们都熟悉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而他还有另一首,如下: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王翰《凉州词》

看,也是季节变换,也是思乡,也是听到边塞的乐曲,但唐朝人写的是“教人意气忆长安”,想家也想得荡气回肠。

范仲淹的词却是如此苦闷,果然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象,个人在其中,很难突破。

总之,这首宋初的“边塞词”,表现的是宋初的精神,似乎也预示出大宋朝兵力积弱的走向;它的整体气氛渲染很好,每个镜头的推进衔接都非常舒服;其中三种声音的应用很有妙趣。

三,再谈节奏

借着范仲淹,我们再来略谈一谈诗词的节奏。

都知道范仲淹有一首很有名的诗: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

这首诗写得很棒,而他还有另外一首诗,正好可以拿来比较一下:

小艇破涛去,旁观亦损神。

他年在平地,无忽险中人。

——《观竞渡》

诗歌,其实就是俩人在聊天,就是作者和读者在聊天,而往往又是陌生的读者。所以,一句话能不能把对方的注意力抓住,这是很重要的。

第一句若是写“江上往来人”,那么等于话只说了一半,听者自然就会升起“怎么样?”的念头,于是,话就接下去了,“但爱鲈鱼美”。

第三句也是同样,“君看一叶舟”——“怎么样?”——“出没风波里”。一下子就给人留出思考的空间。

这首诗,开头有悬念,结尾有余味,所以是好诗。

而《观竞渡》呢,其实立意也很高,说理也很深,只不过,读起来太“头重脚轻”了一点。

“小艇破涛去”,开篇第一句,有主语有谓语,意思已经说全了。再补一句“旁观亦损神”,便没什么悬念,也没什么味道。

“他年在平地,无忽险中人”,意思是:以后在平地之上的时候,可不要忘记了险中之人啊!

这番寄语倒是没错,只是,现在明明眼前有一只破涛的小艇,非要寄语他年,未免使人觉得涣散,教育意义恐怕也没那么深。不如“出没风波里”这个结尾,有悬念,有想象空间,使人心里揪着,使人老惦念着这事,这才是一个好结尾的妙处。

——既然说到了范仲淹,顺便就把这一段讲一讲,相信是比较有启发的。

四,结语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1,欲为文学大家,当要结合时代做出突破。

2,范仲淹《渔家傲》,写出宋人气质。

3,《渔家傲》,氛围写得好,镜头用得得当,三种声音有妙处。

4,写诗,要给读者留空间。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全文完)

《中国古典诗歌28讲》,以中考必考28首诗为基准点,系统串讲传统诗词。

抄诗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渔家傲(范仲淹)
宋人和宋词的故事---范仲淹
宋.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诗词鉴赏及中考考点分析,非常重要。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教案-免费语文教学资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秋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