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
 [应用解剖]
   臀上皮神经起源于胸12至腰3脊神经后外侧支的皮支,臀上皮神经从起始到终止,大部分行走于软组织中,其行走过程分4段6个固定点。
第一段 从椎间孔发出后穿过骨纤维孔,称为“出孔点”,再沿肋骨或横突的背面和上面行走,称为“骨表段”;在横突上被纤维束固定称为“横突点”,这段行程较短,由里向外。
第二段 走行于骶棘肌内,称为“肌内段”,向下外走行,并与第一段形成约1100的钝角,将进入骶棘肌处称为“入肌点”
第三段 腰背筋膜浅层深面,称为“筋膜下段”向下向内走行,与第二段构成约950 钝角,其走出骶棘肌的部位称为“出肌点”。
第四段 为走出深筋膜并穿行于皮下浅筋膜层,称为“皮下段”,此点为“出筋膜点”,皮下段要跨越髂嵴进入臀部,此处称为“入臀点”(图12-4-1)。
   其分布于臀部上外侧以至股骨大转子区皮肤。其在出孔入肌点、出肌点、出筋膜点及入臀点容易受损伤和压迫,临床上以入臀点最常见,其他点损伤常伴有腰部软组织损伤。
[临床表现]
   患者多为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症状为臀部突然出现针刺或撕裂样弥漫性疼痛,或为酸痛,疼痛有时向大腿后外侧放射,一般不过膝关节。腰部前屈、旋转时、以及起立、下蹲时均可加重疼痛。在髂嵴中部入臀点有明显的压痛,向大腿后外侧放射,一般不过膝关节。病程长者可触及梭形硬条索,亦有压痛放射痛。有时症状累及窦椎神经,引起背痛和坐骨神经痛。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工作的性质和可能出现的腰肌扭伤史,以及比较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即可确定诊断。但仍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相见别。后者有腰椎扭伤史,相应节段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脂肪社,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前者疼痛放射至下至,最低不过膝后,而后者可放射至足部,且前者无腱反射的异常和运动功能的障碍。
[治疗]
(一)注射治疗:(急性期)
1.体位 患者俯卧位。
2.穿刺点定位 在髂嵴中点下2~3 cm处有明显压痛点为穿刺进针点。
3.操作步骤常规消毒皮肤。用7号8cm长针在进针点快速刺入皮肤,垂直骨面进针。针穿入皮肤后改为缓慢进针,针尖抵达病变部位时,病人可有放射性酸胀感,回抽无血后注入消炎镇痛液5~10ml。
   (二)针刀松解:(慢性期)
1.体位 同前。
2.针刀松解点定位:根据患者的临床检查,通过触诊找到明显压痛性硬结,一般位于髂嵴中点下2~3 cm处。
3.操作步骤常规消毒皮肤后,按照针刀治疗操作四步规程操作,刀口线与臀上皮神经平行(与髂嵴垂直)快速刺入皮肤后改为缓慢进针。当针刀抵达臀肌筋膜时手下有韧感,将针刀向两侧缓慢滑动,当有放射感时,先纵行疏通剥离再横行推移。如果臀部皮下有条索状物时,刀口线与条索或臀上皮神经平行。垂直皮肤刺向条索状物,酸胀明显时切割几刀,先纵行疏通剥离再大幅度横行推移,手下松动时出针刀。
[注意事项]
进针时要以骨性标志为依托,以免进针过深误伤腹腔脏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刀治疗肌筋膜炎
精进专题神经篇——股外侧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针刀治疗腰背筋膜劳损
针刀综合治疗骶髂关节筋膜脂肪疝65例分析
针刀治疗腰臀部疼痛(收藏必备)!
【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