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谭天宇:济宁的北齐王朝遗迹

存在于公元550-577年的北齐王朝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方王朝之一。它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大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史称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共六帝。577年被宿敌北周所灭,享国二十八年。

北齐王朝统治的地域包括今日山东省、河北省的全部,河南省、山西省的大部,辽宁省的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南部,安徽省、江苏省的北部。济宁市全域都处于北齐王朝的统治之下。虽说北齐王朝统治的时间不算长,然而在它存在的二十八年时间里面在济宁留下了多处历史遗迹。正是在北齐王朝统治之下,今济宁市任城区喻屯镇的亢父城遭到了废弃,今市区中心兴建起了崇觉寺,邹城市的尖山开始进行摩崖石刻。下面来对这三处与北齐王朝相关的历史遗迹一一进行介绍。

济宁市任城区历史悠久,在公元前27-21世纪的传说时代为有任(仍)氏繁衍生息之地。商代便有了“亢父”这一地名的明确记载,当时治所便在亢父故城遗址所在的今喻屯镇城南张村和城后村之间。西汉时任城区置任城、亢父、樊三县,均属东平国。公元9年,王莽篡汉为新,改任城为延就亭,改亢父为顺父,存樊,均属有盐。公元25年,东汉建立,汉光武帝刘秀废延就亭、顺父,复任城、亢父两县。公元84年(东汉章帝元和元年),任城、亢父、樊三县改属任城国。

223年(三国魏文帝黄初四年),任城、亢父、樊三县属任城郡。277年(西晋武帝咸宁三年)复属任城国。307年(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废国存任城县,樊县并入,属任城郡。东晋初沿旧制,后因十六国时期政权、政区更迭频繁,或为国、或为郡、或为县。

420年(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任城县并入亢父县,属高平郡。518年(北朝魏孝明帝神龟元年),复任城县,与亢父县并属任城郡。[1]

然而,在经历了千余年的历史后,亢父城的历史于公元556年正式告终。这时的亢父城正处于北齐王朝的统治之下,皇帝是北齐的开国之君文宣帝高洋。这一年亢父县被撤销,其土地并入了任城县,属高平郡。

亢父故城的护城河与城墙遗址

亢父城之所以被废弃,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是由于其周边的沼泽地广泛分布,使得这一地区的生存条件恶劣,造成亢父及其周边地带人口稀少。而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与北齐文宣帝高洋推行的政策有着直接的关联。

北齐文宣帝高洋在位的前期,勤于政事,以法驭下。他看到地方上官吏太多,人浮于事,又加剧了农民的负担,于是改革了官制。他采纳一些大臣的建议,削去州、郡建制。这样,全国一下子就减少了几万官吏,同时贪污腐化现象大为减少,农民的负担也减轻了许多。为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高洋还下令加固长城。每到农闲时节,他就调民工修长城,这对边疆的稳固起了很大的作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与发展,北齐的农业、手工业都相当发达,是同陈朝、西魏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但其在位后期神智混乱,猜忌残害大臣,虐杀自己的兄弟,饮酒无节制,最后终于死于昏醉之中。

亢父城的地理位置正处于北齐国土的正中心。亢父城主要防备的,便是南朝的梁、陈沿淮河-泗水-菏水-济水-黄河去进攻北齐。然而南朝的梁在经历侯景之乱后实力大为衰弱,完全丧失了对淮河流域的控制,没有再通过泗水与济水北伐的可能性了。其后的陈朝实力更为弱小,控制的范围北不过长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北齐继续在亢父屯兵驻守成为了一件没有多大意义的事情。北齐文宣帝高洋此时又在进行着削去一些地方建制、裁汰冗员的改革,亢父城的被废弃便势在必得了。

北齐王朝在济宁市留下的第二处遗迹,是位于济宁市市区中心的崇觉寺,今日人们多称其为铁塔寺。崇觉寺建于公元560年,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皇建元年,其时的皇帝为孝昭帝高演。与济宁市区的另外两座佛寺大悲庵、风台寺相比,崇觉寺在三座寺院中历史最为悠久,距今已约1500年。

济宁崇觉寺(铁塔寺)

今日的崇觉寺最为著名的是寺中的铁塔,这座铁塔并非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而是建于北宋年间。铁塔塔身9层,计塔座在内共11层,通高23.8米,呈八角形,由下而上逐层递减。塔座设一西向塔室,为砖砌、仿木建筑。室内供有大悲观音千手千眼佛,佛座三面刻有佛教神话、讲经、飞天等故事画面。

济宁市文物局对崇觉寺进行过考古发掘。发掘出一口石棺,馆内发现一枚舍利和两尊佛像、一部大乘妙法莲华经。今日的崇觉寺千年古塔依然巍峨挺拔,大雄宝殿、声远楼等依然雄伟恢宏,让人依稀想见当年的非凡气势和壮伟。佛教注重偶像崇拜,在佛教无论大小的寺庙里,都要雕塑各种塑像安置其间,以供信徒瞻仰和膜拜。崇觉寺的大殿内原有的塑像为西方三圣及十八罗汉。所谓西方三圣,指的是佛教净土宗所奉祀的阿弥陀佛,以及观世音、大势至二位胁侍菩萨,是佛教徒们顶礼膜拜的偶像。从南北朝以来的一千多年中,崇觉寺也和其他寺庙一样,终年内梵钟生生、香烟缭绕、佛号悠扬,在庄严神圣的佛像下,气氛肃穆而压抑。不管是身披袈裟的和尚,还是如蝼蚁一般在无边苦海中挣扎的百姓,大家都在佛的脚下虔诚地五体投地,寻找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最后归宿……

由于崇觉寺内文物所具有的重要历史价值,1988年,寺内铁塔及周围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齐王朝后期,以后主高纬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昏聩无能,在与北周的战争中接连惨败,王朝临近覆灭。在它覆灭前夕,济宁的邹城市尖山上开始了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

邹城市尖山的摩崖石刻,便是雕刻于北齐王朝末年。尖山又名朱山、珠山、朱雀山,在邹城东北6公里,因山上刻有“大空王佛”四个大字,故又称大佛岭。尖山上的刻经内容有以下七部分:《经主韦子深题跋》《徐法仙题名》《文殊般若经》《经主唐邕妃题名》《般若波罗密经》《大空王佛》《安道壹等题名》。此外,还有散刻的佛经偈语文3种。刻经字径50-60厘米,唯“大空王佛”四字最大,每字2米左右,清代学者、书法家包世臣谓“大字鼻祖,榜书之宗”不为过也。刻经字体隶楷相间,笔画凝重,浑穆苍古,与邹城的铁山刻经书风相同,其书法亦同出于僧安道壹之手笔。尖山刻经刻有纪年:“大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刻经的是西汉丞相韦贤的第十九世孙韦子深。

然而可惜的是,这处有着重大历史与书法价值的尖山刻经于1960年修建水利工程时被彻底毁掉。今一字不存,仅有零星拓片存世。

尖山摩崖石刻拓片

对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齐王朝,无论是封建社会的正史,还是现当代史学家,对其的评价都是相当之低。一些介绍南北朝历史的书籍中直接将其称为“禽兽王朝”、“荒唐王朝”、“疯狂的北齐”。这种称呼,主要是因为其皇帝多为暴君或昏君所致,且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父子、兄弟、叔侄之间上演了多次互相残杀的惨剧。从济宁这几处北齐王朝留下的遗迹里面,我们可以见到于史书中描述的北齐王朝不尽完全相同的另外一面。毕竟历史并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统治阶级的,也不仅仅是单一色调的,现实向我们展现出了它的多面性。

从亢父城遗址与其背后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北齐王朝在其成立之初还是有其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一面的。北齐文宣帝高洋也努力进行裁汰冗员、富国强兵、整顿边防、减轻人民负担的改革,使处于乱世之中的北齐有了些许数年的安定与发展。北齐也是在这一时期成为了鼎立的三国中最为富庶与强盛的国家,如果此种发展势头可以保持下去的话,很可能是由北齐而不是后来的北周与隋进行统一了。然而历史并没有此种“如果”,年纪轻轻的高洋很快便骄傲自大起来,不理政事,残暴地对待大臣和嫔妃,因酗酒而亡。

文宣帝高洋去世之后,继任的北齐皇帝与统治阶级其他人物矛盾尖锐,经常爆发内讧。与此同时,宿敌西魏(后为北周)、南朝梁(后为陈)与北齐间的战争也是连年不断,给华北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南北朝时期战乱造成破坏的后果不亚于东汉末年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乱世之中,上至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都感到无法掌握自身的命运,今日的荣华富贵也许转瞬即逝。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普遍对现世感到失望乃至绝望。对于现世的这种情绪让人们更把希望寄托于来世或西方极乐世界,因此佛教在南北朝的各个政权里都大为流行。济宁的崇觉寺与尖山摩崖石刻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兴建与刻写的。

北齐时期北方出现了大量的佛教摩崖刻经和刻经碑,形成了以邺城为中心的河北地区和以泰山为中心的山东地区两大刻经密集分布区。其主要特征是多选取重点经文的核心章句刊刻,字体较大,具有强烈地彰显和纪念碑性质。[2]北齐的最后时期,在与北周的战争中接连失败,即将被北周所灭;而北周此时的皇帝武帝宇文邕,又在推行“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的灭佛政策。[3][]这使得北齐虔诚信奉佛教的信徒感受到了“末法”时代的来临。为了保存佛教信仰的火种不灭,他们便在很多山石上刻下佛经,从而形成了邹城市众多的佛教摩崖石刻。北齐王朝覆灭之后,摩崖石刻并未中止,在邹城的铁山、岗山、葛山之上也都留下了印记。



[1]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编:《任城区志》,齐鲁书社1999年版,第43-44页。

[2] 何利群:《中国的末法思想与邺下刻经流布》。《华夏考古》2019年第6期,第85-86页。

[3] 何利群:《中国的末法思想与邺下刻经流布》。《华夏考古》2019年第6期,第87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68篇:再来太白楼
200224 历史上的战略要地,任城在哪里?
连云港市书协2018孔孟之乡访碑活动——首日行记
山东省一千年古县,总人口超80万,是圣人故里!
秋游太白楼
济宁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